试论微博文化对中国社会大众话语的影响

2013-04-13 03:41:50
关键词:午餐动员免费

栗 延 斌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随着微博的蓬勃发展,微博已经进入成熟期,并派生出了一种新兴文化——微博文化。与早期的各种文化形式有所不同,微博迅速成为现代人所青睐的文化载体与文化形式。并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动态和生活方式悄然发生改变。

1 微博文化中的民意表达

微博的出现并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民众表达民意诉求的平台,也形成了一个收集社情民意的新载体。网友通过评论、转发等功能主动参与到各类公共事件的讨论中来,形成一个小型的公共舆论平台,实现对某一话题的共同关注,并通过微博裂变式的转发,影响到更多网友,甚至引起传统媒体呼应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并纳入到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监督公共权力的运作。“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围观即参与,转发即表态”等话语已非口号,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得以涌现,微博为公民的诉求表达增添了新的力量。弥补了传统媒体不能代表民众发表言论现实,完善了我国政治体制中的监督的模式。例如,在“2010上海大火”“7·23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中,网友们开始懂得用理性方式追问真相;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公益行动中,网友们把一个善举的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

微博文化中的大众意愿表达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微博动员、微博维权。

1.1 微博动员:从虚拟到现实

中国社会语言环境下的社会的动员受现有的社会结构影响很大,往往具有一种“从上到下”的政治天赋,互联网的出现推进民众性动员的发展,使得动员的渠道和方式更加的丰富,也对动员工作空间给予了延伸和拓展。微博动员成功地将集体行动议题在第一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的双层空间扩展至社会最广范围,并成为虚拟沟通平台中的理性引导者,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社会动员层面上的优势互补和正向社会效应的最大化。微博动员所发起的社会动员具有发起机制的民间性,动员网络的扁平性,动员的人情基础和动员的高效率等特点。它通过微博网友不断的关注、转发、探讨,引发民众社会政治意愿的一种“共鸣效应”,将线上的聚集与线下的讨论相结合,从网络世界的围观转化为真实世界的行动。

“免费午餐”是由邓飞发起倡导,500多位记者、多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福基会等发起的公募计划,于2011年4月2日正式启动,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新浪“免费午餐”官方微博信息经关注者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态势,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同步报道。“免费午餐”一时间成为2011微博十大事件之一。截止到2013年3月19日免费午餐基金已覆盖205所学校,截至2012年12月共收入善款43 014 006.82元。微博动员的同时,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

一篇名为《“免费午餐”期待政府接棒》的时评文章发表于2011年5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评论表示政府应该公正公平地看待每一个未成年人,尤其是对贫困家庭中未成年人应从经济上或物质上提供一定的膳食补助。从当下看,可以改善处于贫困家庭中未成年人的营养膳食条件,保证其营养权;从长远看,可以通过提高未成年人整体的身体素质,强壮一代人,强壮一个民族,强壮一个国家。

网友自发善举——“免费午餐”计划,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关注。国家决定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开展试点工作,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此中央将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此项政策于2011年秋季学期起,惠及约2 600万在校生。至此,160亿元将陆续变成2 600万农村贫困学生手中热乎乎的饭菜。

“免费午餐”仅仅是微博动员的典型案例之一,微博的号召唤醒了民众的自觉意识,突破虚拟的网络,促成现实中的集体行动,培育了社会正能量的生长。尽管目前微博在社会动员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只是初露端倪,但已经显现出强大的潜力和能量,让更多的公民都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

1.2 微博维权:弱者的武器

民众们的诉求积蓄已久,急迫地等待着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期的中国社会的倾听吸纳。民众种种诉求的表达受限于反映渠道的限制,诸多的权利不能被有效保护。央视王牌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以及多年来一直在做的大型节目“3·15”晚会等一直是传统媒体中监督批评类新闻的践行者。虽然所报道事件尖锐,问题覆盖面广,新闻节目毕竟受到播出期数、时间、角度、针对性、问题覆盖面等多方面影响,并未做到亲民的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虽设立了信访部门,专门接待群众反映的各类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等,但终因处理时间长、程序烦琐、工作人员态度等问题未能满足上访人员的要求。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尤其是被广泛普及的微博成为了维权人士表达诉求的最好平台。打开了又一扇帮助民众维权的门。民众借助网络维权行动回到了与自身切实利益密不可分的“政治生活”中心上来。微博逐渐成为了弱者的武器。

2010年9月间,江西宜黄县境内发生一起村民自焚抵制政府暴力强拆的恶性事件,导致拆迁户2人被烧成重伤,1人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发生后,当地群众对此事高度关注,两天后,当地县政府就此事对发布消息解释称系当事人不慎将自己身上的汽油点燃,造成误伤。钟家兄妹对宜黄县政府所发布的“误伤论”表示不满,开始“维权上访”,2010年9月16日上午钟家姐妹欲进京上访而被“机场堵截”,后躲进女厕,求助记者,通过在腾讯微博上的信息直播,引起全国热心网友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香港《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使用具有极强冲击力和现场感的文本信息和图片,利用微博直播此次事件的发展进程,既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也赢得了热心网友的力挺。宜黄县主要领导的政治生涯在此次事件结束后画上了一个句号。宜黄强拆自焚事件成为中国微博维权的经典案例。微博所引来的网友围观力量不可小视。140字所产生的微动力,不断地聚集进而产生了规模效应。

2 微博文化中的政府监管

互联网普及以来,如何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早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难题。互联网上民众诉求和政府监管之间始终存在着博弈,尤其是在微博爆发式发展之后,凸显出我国对互联网监管,尤其是网络新媒体应用方面监管的不足。政府在大力推进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从未放松过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控。

2011年初,政府表示开始关注“网络水军”,并确认需要治理,这是政府发出的一个要加强互联网监管的重要信号。同年末,北京市市府新闻办等四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率先推行了“微博后台注册实名制”。正所谓有规矩成方圆,规定的出台绝不是限定微博客的发展,相反规定开宗明义地明确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促进微博客的建设、运用,发挥微博客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众多微博网友专家学者认为实施新规定将会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微博客诚信度,有利于文明可信网络舆论的形成。

在国家大力进行管控的同时,国内各微博服务运营商也在积极地开展信息有效筛查工作。新浪作为中国微博的龙头老大,拥有数以百计的信息过滤人员,专门从事信息监督检索工作。微博后台系统按一定规则辨别出的词汇,依据敏感程度分为多个级别,经信息过滤人员识别后,“敏感”和“有害”的信息会被人工屏蔽。新浪、腾讯等微博服务运营商都对不良信息有着明确的定义,并在提供微博服务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力的监管。

规范微博客服务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这些都要求对微博传播进行合法的监管,这样才能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2]房新宁.浅谈我国微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J].新闻知识,2012,(8).

[3]赖晴.正确引导微博舆论[J].理论探索,2011,(3).

[4]邓莉.“微博问政”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学位论文,2012.

猜你喜欢
午餐动员免费
该不该免费送货
井下午餐
当代工人(2020年13期)2020-09-27 23:04:20
海底总动员
免费开放
幽默大师(2019年10期)2019-01-14 08:46:20
午餐
国防动员歌
青年歌声(2018年3期)2018-10-20 03:25:16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白痴的午餐
国防动员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8
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