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合 平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斯拉夫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动词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形态、句法、词汇、语义乃至语用理论之中都有着十分活跃的表现。语言理论体系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语法、词汇、语义直到语用理论的研究都跟动词范畴息息相关。这一点在语言理论传统中似乎就已成为不争之实。”(彭玉海,李恒仁 2006:16)著名的汉语语法学家吕叔湘(1999:305~306)说:“动词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引住。”因此针对动词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它也是众多语言学家及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近年来,手部动词得到了语言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如林杏光、张卫国、张云衡(1991),邱广君、李铁根(1999),张志军、徐英平(2009)。但运用语义场理论,对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内所辖动词进行统计并系统分类的专题研究尚且少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进行尝试性分类。本文研究定义的徒手动作动词是手部动词的一个小类,各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都是手独自、不借助任何工具所发出的动作,如“拿”“扔”“放”。本文所统计的俄语徒手动作动词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辞书研究所主编的《俄汉详解大词典》(1998,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语义场理论(semaIltic field tlleory)是由德国学者J.Trier(特里尔)在20世纪30年代最先提出来的。语义场理论的主要论点是:语言系统中的词汇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某些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概念支配下组成一个语义场。(伍谦光,1988:49)
徐通锵(1997:113)认为“语义场理论为语义的结构分析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即语义场理论为义素分析提供了确定对比词群的依据。确定对比词群,离不开对语义场的划分。同一对比词群中的词首先应属于同一层次的语义场。语义场理论还为研究不同语言在语义上的对应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语言中相应的语义场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中词义的对应关系不同。此外,语义场理论对编纂义类词典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陈黎明、林化君,2000:130)“语义场理论尽管存在定义语义场的标准不明确及难于形式化的问题,但是这种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揭示词汇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等十分有效,因此它是现代词汇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常颖,2008)
张会森(2004:117)认为,“ЛСГ是同一词类的也具有共同义子的一组相对封闭的词汇单位,其内部的共同义子比语义场内的共同义子意义具体,所处层级也较低。”Кузнецова(1988:79~86)也承认“ЛСГ所包含的词都是同一语法词类的,它们除了具有共同的语法义子外,起码还有一个共同的义子”,同时,她还认为“ЛСГ的整个结构带有所谓'场'的性质”。
近年来,随着词汇体系性研究的不断增强,以词汇—语义聚合体——语义场或ЛСГ等作为基本单位来研究词汇及其语义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研究了某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场,如亲属场、颜色场等的文章及专著层出不穷。但实际上,很多学者研究的所谓“场”就是ЛСГ,原因在于他们大多数选择的都是同一词类的词。语义场和ЛСГ比较而言,前者可以包含不同语法类别的词,而每一类别的词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并且“场”这一术语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范围较难把握。而ЛСГ本身已集中了词汇—语义学的主要问题——各种意义、概念与意义的关系、同义现象和反义现象等(尽管这些现象在不同的词群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同时,ЛСГ中所包含的词又具有词汇类别的统一性,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把ЛСГ当做词汇研究的重要单位和基本单位之一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张会森,2004:117~118)
林杏光(1999:290)将手部动词分为五类:手独自进行的动作(摸、抓);手独自或手持工具进行的动作(挖、敲);手持工具才能进行的动作(撬、切);手参与但是由工具进行的动作(炒、锯);手和其他部位共同进行的动作(数、砌)。林杏光认为前两类为徒手动词,而本文研究的徒手动作动词则为手部动词下分的一个类别,即手独自不持工具进行的动作。
本文通过对《俄汉详解大词典》的地毯式查阅,统计出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内的有效动词是394个。根据动作是否涉及客体将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划分为零客体词群和客体词群,再根据动作的目的和结果将客体词群划分为获取客体词群、移动客体词群、改变客体形态词群和不改变客体形态词群。据此,俄汉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共分为5个子群:零客体子群、获取客体子群、移动客体子群、改变客体形态子群、不改变客体形态子群。各子群内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及客体特征分别是:零客体子群是手发出的动作不涉及客体;获取客体子群内是手发出的动作涉及客体,虽使客体发生移动,但目的是获取客体,客体的重量在手所能承受范围内;移动客体子群是手发出的动作涉及客体,但目的是使客体发生移动,即改变客体的位置,该子群内不同动词后客体不同,如客体是重物时与其连用的动词有搬、抬等,是条状物时连用动词有插、拔等,客体为可折叠的片状物时连用动词有挂、掀等;改变客体形态子群是手发出的动作涉及客体,并改变了客体的形态,但未改变客体的位置,客体多数为条状物和片状物,如绳索、纸,部分客体较软、易变形,如泥巴、面团等;不改变客体形态子群是手发出的动作未使客体的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也未使客体发生位移,客体多为人体的某一部分或不易变形的物体。(详见表1)
表1
俄语徒手动作动词子群动 词零客体子群(17个,占5%)аплодировать,воздеть,восплескать,выбросить,выкинуть,вытянуть,зааплодировать,захлопать,отдёрнуть,перехлопать,потереть,простереть,тянуть,хлопать,шарить,рукоплескать,указать。获取客体子群(37个,占9%)брать,вывернуть,вывинтить,выдернуть,выкрутить,вылущить,вынуть,выхватить,вышелушить,достать,забрать,захватить,зачерпнуть,извлечь,ловить,надёргать,нарвать,нашарить,нащипать,нащупать,обдёргать等。移动客体子群(194个,占49%)бросить,вбросать,ввернуть,тащить,таскать,тянуть,взгромоздить,вложить,вмять,впихнуть,подёргать,всунуть,выбросить,вывесить,выкинуть,вскинуть,затащить,отодвинуть,придвинуть,протолкнуть等。改变客体形态子群(78个,占20%)вскрыть,вытянуть,драть,засучить,изломать,изодрать,изорвать,искомкать,лупить,лущить,надорвать,открыть,облупить,ободрать,отворить,отвязать,открепить等。不改变客体形态子群(68个,17%)шевелить,теребить,тормошить,дёргать,рвануть,расшатать,пошатнуть,потягивать,натянуть,взбить,огладить,затянуть,массировать,надавить,нажать,обжать,давить等。
以上通过对俄语徒手动作动词的统计,我们发现,各子群所辖动词数量及所占比例如下:零客体子群是17个,占5%;获取客体子群是37个,占9%;移动客体子群是194个,占49%;改变客体形态子群是78个,占20%;不改变客体形态子群是68个,占17%。各子群所辖动词数量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如下:移动客体子群、改变客体形态子群、不改变客体形态子群、获取客体子群、零客体子群。
此外,通过对俄语徒手动作动词的统计,我们还发现其中带前缀的动词有330个,占84%,涉及的前缀有в-、вы-、под-、при-、раз-、из-等18个,这足以证明俄语动词的构词手段一般使用词缀法。
事实上,任何一种对动词以及其他词类的分类都不可能是唯一可行而无挑剔的。每种分类及其原则往往是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任务而定的,而且分类本身可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分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从而积部分为整体一步步地接近语言本体,使之更有实际意义。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对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的尝试性分类,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徒手动作动词及手部动词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依据。
参考文献:
[1]Кузнецова Э.В. 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группы русских глаголов[M].Свердловск,1988.
[2]常颖.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对比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8.
[3]陈黎明,林化君.汉语应用语言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4]黑龙江大学辞书研究所.俄汉详解大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林杏光,张卫国,张云衡.徒手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其与搭配关系[C].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6]林杏光.词汇语义与计算语言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7]吕叔湘,等.语法研究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彭玉海,李恒仁.语言语义探微[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9]邱广君,李铁根.从徒手客移动词的搭配看其语义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2).
[10]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1]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2]张志军,徐英平.俄汉语非徒手动作语义场义位的词典释义及其对比分析[J].外语研究, 2009,(2).
[13]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