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法国大革命分期研究成果与教学为例

2013-04-13 02:2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大革命研究成果学者

(湛江师范学院 法政学院,广东 湛江524048)

一、引言

我们在历史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有关历史事件的分期问题。因为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期的正确把握,将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和科学地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和脉络,以及这一事件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逻辑结果,有利于我们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这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对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我国学者更是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学者出版有关法国大革命历史研究的译著、专著有100多部,发表译文、论文800多篇,是整个法国史研究中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之一[1]。而其中对于法国大革命分期的研究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重点,也是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并且取得了不同的研究成果。

二、法国大革命分期研究的成果

1.有关大革命的上下限的划分

我国史学界对于法国大革命的上下限的研究和划分经历了从整齐划一到百花齐放的历程。最初史学界对法国大革命的上限的界定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义为大革命的开始,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有王养冲(1979),刘祚昌(1981),吴于廑、齐世荣(2001),刘宗绪(2004)等。目前,我国的众多世界近代史教材都是采用这样的划分。除此以外,还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一种是“国民议会成立”说,即1789年6月17日法国资产阶级成立的国民议会开始夺取政权应视为大革命的上限,如林贤极等的《略谈法国大革命分期问题》(《福建师大学报》1980年第1期)。另外一种是“三级会议召开”说,如廖士虎在《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时间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应视为大革命的开始,因为革命的更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从开始夺取政权到取得政权是一个过程,而资产阶级在三级会议召开时就开始了夺取政权的斗争。

关于大革命下限的划分同样也有不同的认识和划分:(1)“热月政变”说认为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如刘祚昌的《世界近代史若干问题》(《山东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这是早期一些学者的看法。(2)“雾月政变”说,即1799年11月9日的雾月政变是大革命结束的标志。这一部分的代表学者及作品有: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张泽乾的《法国文明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等。(3)“拿破仑帝国建立”说,即认为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如麻光炳的《论拿破仑帝国的历史地位》(《贵阳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4)“拿破仑退位”说,即以1814年或1815年两次退位时期为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如王养冲的《关于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历史学》,1979年第4期)和《法国大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林贤极等的《略谈法国大革命分期问题》(《福建师大学报》,1980年第1期),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5)“七月革命”说,即将1830年七月革命作为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如康德民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结束标志的再探讨》(《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作者认为,革命是夺取政权并建立本阶级的稳固的政治统治,而七月革命正是法国资产阶级建立本阶级对全社会的政治统治的这样一个重大事件[2]。

2.关于大革命的分期

由于对法国大革命的上下限的不同划分,从而对法国大革命的分期就必然有不同的划分。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划分:(1)三阶段说。这主要是早期的学者的划分方法,即君主立宪时期、共和政体时期和雅各宾民主专政时期,如王荣堂的《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等。(2)五阶段说。如张泽乾的《法国文明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认为历时十年的法国大革命可划分为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吉伦特派时期、雅各宾派时期、热月党人时期和督政府时期[3]。(3)六阶段说。如王养冲的《法国大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一书认为法国大革命的分期“应该以封建王权的削弱和毁灭、新的政治体制的出现和演变作为标志”[4]据此把大革命依次划分的六个时期: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督政府、执政府、拿破仑帝国。这一分期反映了大革命过程的复杂多变性。目前这一观点已经为我国大多数学者所接受。(4)三时期说。如马生祥的《法国大革命的分期划段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12期)一文就将法国大革命划分为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时期(1789年7月14日至1794年7月27日)、巩固革命的资产阶级胜利成果时期(1794年7月27日至1820年6月20日)与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重新革命时期(1820年6月20日至1830年7月29日)。

三、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

法国大革命分期研究的上述特点及其成果,既为法国大革命的教学提供了新鲜的内容,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法国大革命的教学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这里可能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改变较为传统的对法国大革命分期的认识,而应该引入较能符合历史发展逻辑、说明历史事实的研究成果。目前还有一些教材采用较为陈旧的法国大革命的分期的观点即采用所谓三阶段的说法。三阶段说是受当时苏联的教条的阶级分析方法的影响而一度流行的。但这一分期只是以革命是阶级激烈对抗的理论来揭示大革命夺取政权的经过,却不能完整地展现法国大革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和通过本阶级的的政权统治全社会以维护本阶级利益的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目前已为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研究成果讲解给学生。例如,目前王养冲的法国大革命分期六阶段说为我国大多数学者认可,所以引入这一分期方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法国大革命发展的脉搏,感受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的画面,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全员参与的特点。掌握和了解了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就能让我们很好地驾驭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如何引入法国大革命分期研究成果。因为在众多的教材中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明显的分期论述大革命的进程。这样恰恰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重要性以及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性是很大的。这样给我们的教学就带来了挑战。如何引入及如何介绍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认为,首先是将大革命的基本史实讲解完以后,这当然是有意识地就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分期逻辑去讲解,再回头对大革命的分期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的讲解就有利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革命的阶段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客观的辩证的逻辑思维。

第三,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对史学理论的介绍。目前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中,介绍和引用西方史学理论和研究成果是比较多的,这和西方在这一领域整体研究水平较高和国内外语教育的侧重有关。增加对西方史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介绍,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还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把法国大革命的分期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与相关的理论相联系,就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楼均信.五十年来中国的法国大革命研究[J].历史研究,2003,(5):181.

[2]赵文亮.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J].法国研究,2000,(1):73.

[3]张泽乾.法国文明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29.

[4]王养冲.关于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J].转引赵文亮.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J].法国研究,2000,(1):73.

猜你喜欢
大革命研究成果学者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学者介绍
法国大革命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大革命失败前的“二七”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