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需求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2013-04-13 05:53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魏登峰
电子世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学设备学科信息化

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魏登峰 田 华

1.引言

何克抗先生曾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路在何方?》中提到:“能否找到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来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的命脉所在。”[1]教育信息化能否有效、持续发展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为了探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笔者就目前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环境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2.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以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具体工作中,了解了许多一线主干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情况、现实问题,为后期的数据分析及策略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也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调查的形式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对17539份教师问卷先进行了有效性筛选,有效率为87%。对筛选后的有效数据采取了分层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本文仅对教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23名学科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访谈。所有问卷数据均采用SPSS、EXCEL等专业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处理。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状况

3.1 使用教学类软件、信息化教学设备情况

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类软件情况如图1所示。教师在教学软件的选择上无明显差异。均将办公软件(如office)作为首选项,平均比例为47.9%。可见,常规教学软件中仍是以办公软件为主,多媒体等其他软件为辅的一种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与丰富的网络资源。由访谈得知,大部分教师使用的多媒体素材以下载和借鉴为主,而通过素材处理软件加工设计的少之又少。从侧面也反应大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网络资源搜索能力。

而对于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在访谈中得知,由于自身操作不当、技术水平有限或维护不当等原因,教师平均每周要为此多花费约3.52个小时。故普及信息化教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设备操作水平和维护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

3.2 教师对目前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的态度及需求

从培训对教师日常教学的帮助来看,笔者将其统计归类为非常大、大、不太大和没用四个级别,如图2所示。

其中,认为信息化培训对日常教学不太大的有52.17%,约为一半以上,认为非常大的有13.04%,认为不太大的有26.1%,还有8.7%的教师认为培训对日常教学没有帮助。访谈中还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培训对实际教学和自身能力和意识的提高都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肯定和认可。同时认为对于培训内容事后没有时间去熟悉和练习、且对于不清楚的内容不能得到及时辅导的教师有17.4%,如图3所示,认为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太低(内容太深或太浅)有39.1%,其他(没兴趣、太无聊),即认为培训内容对实际教学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教师有39.2%;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有4.3%。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培训效益,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稳定持续发展已然是燃眉之急。

调查中还了解到有33.31%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应该增加软件操作使用方法,认为还应该再加深、或详细培训课件制作技巧的有26.78%,同时认为应增加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及维护的有18.16%,认为在培训中还应增加与教学设计相关内容的教师占21.75%。可见,有五分之一多的教师已明显意识到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设备的操作和技术的使用,要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和思想还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

4.研究结论及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培训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由上文分析可知,从目前培训的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从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组织方式到最后的培训测评,每一层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笔者将以图4为引导,针对培训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1)了解培训对象的学习需求

由上文统计可知,认为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度太低的教师占39.1%,可见,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训前对学习者的分析尤为重要。

(2)根据需求分析,修改培训大纲或内容

根据训前分析结果可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重新修订培训大纲和内容。可从教师的切身需求出发,采取主题培训、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主题内容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单元来开展,形成一系列的主题培训,使得培训过程持续、渐进发展。如:可适当加入教学设备使用方法相关内容。

(3)培训教材数字化、培训资源丰富化

据调查可知,大部分培训活动没有教材。为提高培训效果,可针对每次培训制度相关教材或参考学习资料。为培训学员配置齐全丰富的学习辅导资料,不仅在培训中有所参考,而且在训后消化学习中也有所依据。

图1 教师使用教学类软件情况

图2 信息化培训对日常教学的帮助

图3 影响教师培训效果因素

图4 培训组织流程图

(4)组织培训应具体、客观、科学

培训的开展应遵循“短期学习、即时见效、长期受益”的服务宗旨。可采用层级式培训,以点带面。其基本流程是先聘请专家研究培训内容和方案,再由专家对主讲教师进行初次培训,最后由主讲教师对最终对象(中小学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目前的主要培训形式有面授、网络和混合培训(面授+网络),而大部分教师还是青睐于混合培训。训后对参训学员进行一定的辅导和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大大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和热情。

4.2 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能力有待提高

虽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给予肯定,但从统计调查中不难发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种种消极情绪。导致这样极度悲观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培训的不到位和无效的培训让教师们觉得整合完全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其二可喜的是大部分教师对整合报以极高的热情,然而却对整合的了解还处于朦胧状态中。尤其在面对实际工作时,常感到有心无力、无从下爪。对此,作者提出以下意见:

(1)优秀整合案例的观摩与学习使教师认识整合的意义和价值、了解整合的概念和目标。要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的兴趣与动机,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让其直接感受到整合带给课堂教学的变革。

(2)通过具体的分析、讲解和优秀整合案例的设计理念、制作思路、技术、制作过程及课程效果的展示,真正理解和领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与内涵,从而服务于教学。

(3)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特点,提高整合的有效性。

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整合的宗旨上,应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特点。应充分考虑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可以整合,整合到什么程度,会产生什么样的整合效果。其一是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科课程中得以延伸;其二是学科课程的内涵在信息技术中得以升华。从这两方面来讲,整合应该也必须是双赢的,否则,我们就不能实现有效整合,更谈不上长足发展。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路在何方?(ppt),2009,08.

[2]数字化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DB/OL].http://www.mzljy.net/zx/Html/jiaoyujishu/kczh/16620110411163043.html.

[3]田华.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分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M].上海师范大学,2011,5.

猜你喜欢
教学设备学科信息化
【学科新书导览】
月“睹”教育信息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中小学教育教学设备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KA广州市经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十锐教学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超学科”来啦
智能机器人教学设备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