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奶业发展及对促进农民增收的研究

2013-04-13 03:46
中国乳业 2013年10期
关键词:吴忠市纯收入奶业

(国家统计局吴忠调查队)

吴忠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全市共有耕地405 万亩,其中灌溉水田和水浇地168 万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适宜发展奶业。经过30 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吴忠市奶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化,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如何紧跟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把奶业培育成吴忠市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在全国奶业市场脱颖而出并壮大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是目前吴忠市农村经济工作中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吴忠市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利通区,本文以利通区奶业发展为例,对吴忠市奶业发展及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吴忠市奶业发展历程

中国奶业的真正发展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吴忠市奶业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步培植起来的,以利通区为主的吴忠市奶业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 起步孕育阶段(1978~1988年)

20世纪70年代初,原吴忠县商业局筹资建设红果奶牛场,由此,吴忠市奶业开始孕育起步。改革开放使奶牛走出国营奶牛场,进入农民家庭。1984~1985年间,由于奶牛养殖量不断扩大,而乳品加工企业尚未建立,吴忠市奶牛养殖业遭遇了严峻考验,出现了首次“交奶难”问题。1978~1988年,奶牛养殖数量虽有扩大,但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1988年利通区奶牛存栏为2 093 头。

1.2 波动发展阶段(1989~1998年)

由于国内乳品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限制私人养牛和国营乳品加工垄断被打破,原料奶收购和灭菌奶销售价格的管制也相继取消,但通货膨胀、奶业经济秩序混乱、产品销路不畅等原因,使得吴忠市奶业在波动中继续艰难发展。到1991年,利通区奶牛存栏达7 560 头。1992~1993年,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乳制品市场价格起伏不定,“交奶难”问题再次出现。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治理整顿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区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奶业确立为粮、菜、奶、肉、果、丝六大产业之一。乳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先后建成第二清真乳制品厂等13 家乳品企业。1997~1998年,由于乳品加工企业重复建设,产品结构单一、档次低,乳制品销售受阻,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业在连续高速增长7 年后跌入低谷,压级、压价现象死灰复燃,奶款不能及时兑现,不少农户心灰意冷,卖牛宰牛,奶牛存栏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这10 年间,利通区奶牛养殖总体呈现波动发展态势,到1998年底,利通区奶牛存栏为2.7 万头,8 年增加了1.98 万头,增幅为262%。

1.3 调整组合阶段(1998~2004年)

吴忠市对农业产业进行整合重组,把奶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来培植。在重点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的同时,扩大和提升奶源基地,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奶业市场也渐趋平稳。我国加入WTO后,国际乳业巨头相继涌入,国内市场受到国外企业的冲击,吴忠市奶业也遭遇短暂“动荡”。到2004年末,吴忠市奶牛存栏总数已达8.6 万头,其中利通区奶牛存栏已突破7 万头,达到7.1 万头。

1.4 产业推进阶段(2005年至今)

到2008年末,吴忠市奶牛存栏总数已达16.3 万头,其中利通区奶牛存栏达到13.7 万头。2008年9月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吴忠市出现了原料奶收购价格大幅下跌,奶农出售、屠宰奶牛的现象,奶业面临严重的冲击。2009年底,吴忠市奶牛存栏13.8 万头,较2008年底减少了15.3%,其中利通区奶牛存栏11.4 万头,较2008年底减少16.8%。经过近几年艰难运行,吴忠市奶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截止到2011年底,吴忠市奶牛存栏达到了14.3 万头,其中利通区奶牛存栏11.5 万头。

2 吴忠市奶业发展现状

2.1 奶牛存栏、奶产量稳步增长

通过不断优化奶业区域布局,吴忠市形成了以利通区为重点的奶业产业带。2011年,吴忠市奶牛存栏占全自治区奶牛存栏的48%,奶产量占全自治区牛奶总产量的48.8%。同时,利通区奶牛存栏占吴忠市奶牛存栏的80.4%,占全自治区奶牛存栏的38.6%;牛奶产量占吴忠市牛奶产量的82%,占全自治区牛奶产量的40%。2011年,吴忠市奶牛存栏14.3 万头,同比增长13.1%;牛奶总产量46.8 万吨,同比增长17.7%。图1给出了2004~2011年吴忠市及利通区的奶牛存栏情况。图2给出了主要年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牛奶产量变化情况。

图1 2004~2011年吴忠市及利通区的奶牛存栏情况

图2 主要年份宁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牛奶产量变化

图3 2008年3月~2012年3月吴忠市散户和小区的原料奶收购价格变化图

2.2 原料奶收购价格高位运行

持续一年多的低迷之后,自2009年9月以来,吴忠市原料奶收购价格一路飚升,并呈现出涨势猛、变化快、价格高三大特点。散户原料奶收购价格由原来的1.6 元/kg增加到3.2 元/kg左右,小区原料奶收购价格由原来的1.8 元/kg增加到3.5 元/kg左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原料奶收购价格一直保持稳定。2011年底,散养户原料奶收购价格为2.8 元/kg,小区养殖户原料奶收购价格为3.2 元/kg,基本恢复到2008年以前的水平。具体见图3。

2.3 养殖效益上升,但产业效益仍处于恢复期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调查显示,2012年1月全脂淡奶粉价格为23 543.5 元/吨,同比下降9%;奶制品出厂价格环比增长2.34%。这主要是受原料奶收购价格上涨所致。2008年后,奶制品相关质量安全事件连续发生,民众对国内乳制品质量产生怀疑,乳制品消费市场出现萎缩,国产奶粉销售受阻,企业销售不景气。

3 奶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的经济分析

3.1 发展奶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初期,利通区(原县级吴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其它市县相比基本处于中间水平,尤其是牧业收入更没有明显优势。随着奶业的发展壮大,吴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加,尤其是牧业收入远远高于全自治区其它市县。1978年,全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6 元,利通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9 元。1978年,全自治区牛奶产量为3 732 吨,利通区为515 吨,占全区的13.8%。2011年,全自治区牛奶产量为96 万吨,利通区为38.4 万吨,占全区的40%。2011年全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 410 元,利通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 771 元,高全区水平2 361 元,仅比兴庆区低33 元,位居全自治区第二;其中牧业人均纯收入为1 261 元,是全区农民牧业人均纯收入的2.7 倍,奶业已成为利通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表1 宁夏自治区及利通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牧业纯收入情况

3.2 发展奶业能够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

吴忠市农民畜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明显优化了农民的收入结构。以利通区为例,奶业收入是利通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纯收入近20%来自牧业,牧业收入的80%来自奶业。从全自治区情况看,近几年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在9%~11%之间,利通区以奶业为主的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明显高于全自治区平均水平。表1给出了近几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利通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牧业纯收入情况。

3.3 发展奶业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奶业的产业化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小规模的以粮食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已越来越不经济。玉米青贮能充分地利用植物茎秆、叶,同时能增加营养物质的产量,1 hm2的饲用青贮玉米可得到相当于2 hm2普通玉米的饲料量。长期给奶牛饲喂玉米青贮,可增加其产奶量,提高牛奶质量,而且有助于预防疾病。据了解,2011年吴忠市利通区用作青贮的玉米种植面积为22 400 亩,青贮玉米出售的价格为1 200~1 600 元/亩,农民亩均纯收益在800~1 000 元。奶业的发展优化了种植业结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和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节省了种植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3.4 发展奶业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种植业收入在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奶业具有极强的关联效应,可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奶业可促进产前、产中、产后多个行业的发展。从产前来讲,奶业发展必然促进对饲料的需求,这种市场需求可带动饲料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从产中来讲,奶业发展要求卫生防疫、兽药生产与流通等产业的发展;从产后来讲,奶业可带动乳品加工业与流通行业的发展。随着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奶业对农民增收将有进一步的提高空间。如伊利、娃哈哈等乳品加工企业落户吴忠市,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民的就业。以吴忠市红果第二清真乳制品厂为例,雇佣农村剩余劳动力110 余人,人均月工资2 000 元左右。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奶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因此,要加快结构优化,使其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4 吴忠市奶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吴忠市奶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行业竞争更加残酷,国内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而吴忠市奶业发展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

4.1 规模化程度低

目前,奶牛养殖仍以传统分散养殖模式为主,散养户较多,养殖规模小,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吴忠市利通区奶牛规模养殖数量为2.4 万头,仅占利通区奶牛养殖总数的20.8%,高标准奶牛养殖数量约1 万头,占利通区奶牛养殖总数的不足10%,标准化养殖规模及规模化养殖场的利用率有待提高,推行标准化生产任务还十分艰巨。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深度、广度不够,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养殖者利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有待发挥更大的作用。2011年,利通区散养户泌乳牛的日均单产为22 kg,比规模养殖低许多,原料奶收购价格也较规模养殖低0.5~1.2 元/kg,且价格不稳定。

4.2 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卫生条件差。农村散养户没有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人畜同院,奶牛粪便散落,严重污染环境,易引起奶牛消化道和乳腺炎等疾病,降低了产奶量。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产生的污染物数量越来越大,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造成严重污染。二是疫情防控难度大。近年来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并呈现人畜共患趋势。疫病防控普遍存在监管人员少,监测体系不完善,监测能力不强,监测设备不足,难以适应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等不足。

4.3 资金相对短缺,融资困难

标准化规模养殖具有投入资金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资金不足是扩大养殖规模所遇到的普遍难题,无论是规模养殖还是散养户融资都比较困难。目前,自筹资金仍是散养户进行奶牛养殖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尽管吴忠市在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地方政府发展农牧业融资平台规模总体较小,覆盖面和农户受益面仍然较低,能享受到政策支持的主要还是一些养殖大户,扶持资金也非常有限。

4.4 养殖成本持续攀高

随着饲料、人工等生产成本的上涨,原料奶生产成本逐步加大。据调查,2011年,玉米平均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千克1.95 元,比2010年上涨10.2%,比2009年上涨44.4%;麸皮价格由2009年每千克1.25 元上涨到2011年的1.43 元,涨幅为14.4%;混合饲料价格为每千克2.50 元,比2010年上涨11.1%,比2009年上涨25%。由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部分养殖户信心不足,卖牛、杀牛现象时有发生。

5 奶业发展的建议

奶业发展已由过去单纯的重视数量扩张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推进吴忠市奶业健康发展,应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载体,以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加快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建设,在培育优质高产奶牛、提高奶牛单产和质量上下工夫,让奶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5.1 坚定奶牛养殖的信心和决心

奶牛养殖是吴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奶牛养殖业经历了市场的大起大落,对养殖户的养殖信心打击很大,多数养殖户认为养殖不如外出打工划算。因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广大养殖户的思想稳定工作,积极引导,搞好服务,增强养殖户的信心和决心,提升驾驭市场、抗击风险的能力。

5.2 全面加快规模化建设进程

在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下,鼓励农户树立信心,进行5~10 头小规模饲养的同时,积极推进家庭分散饲养向小区收拢,促进规模养殖。把规模养殖场和奶牛托管中心建设作为支农资金和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在配套基础设施和设备上优先考虑奶牛托管中心和规模养殖场,引导奶业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路子,提高奶牛饲养水平,提高原料奶品质。

5.3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结合实际,制定标准化的喂养技术和饲料配方,改善奶牛营养,提高奶牛单产,加快品种改良和新技术引用,做到科学技术推广到人,良种良法入户入园。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建立规范化的消毒和防疫制度,推广程序化免疫。对农村散养户实行严格的卫生整治和管理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对于养殖中产生的粪尿,应利用沼气技术生产新型洁净能源,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4 推进奶业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做好奶业市场的监管服务,切实加强奶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效监管,特别是要在打击违法经营、维护良好秩序方面下功夫,切实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乳品质量监测机构,有效化解企业与奶农之间的矛盾,不断推进奶业规范化、法制化进程,确保奶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5.5 努力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

鼓励奶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奶农与企业直接对话。引导奶农联合起来,发展奶牛养殖合作社、牛奶销售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助规范和完善组织建设,提高奶农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确保奶农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猜你喜欢
吴忠市纯收入奶业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水稻气候品质定量化认证模型构建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吴忠市韦州矿区韦-井田的煤层气资源预测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