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翰
【摘 要】304不锈钢在连多硫酸的作用下,发生沿晶开裂,且随着连多硫酸浓度增加,酸碱性的综合作用,发生几率明显增加。分析结果表明,金相图样表明在连多硫酸中304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属于沿晶开裂。
【关键词】304不锈钢;奥氏体;沿晶开裂;连多硫酸
304不锈钢化学牌号为06Cr19Ni10 旧牌号(0Cr18Ni9) 含铬19%,含镍8-10%。
304不锈钢化学成份:
304不锈钢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材料,防锈性能比200系列的不锈钢材料要强。耐高温方面也比较好,能高到1000~1200度。304不锈钢具有优良的不锈耐腐蚀性能和较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对氧化性酸,在实验中得出:浓度≤65%的沸腾温度以下的硝酸中,304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对碱溶液及大部分有机酸和无机酸亦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
某化工厂进行某车间定期检验检测时,发现在管线运行中存在个别弯头向外有“冒汗”现象,但由于量不是很大,在运行过程中又没有其他现象就一直在运行中。对此条管线从设计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压力,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从理论上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同时设备员和工艺的人员提供,这些个别的管段部位有时会有些介质少量的渗出,尤其是热影响区附近。资料显示,这条管线的材质是304不锈钢。因为出现了介质外排现象,所以选择了渗透这种检测形式,对这些存在问题的管件进行了检测。检测过程中发现在母材、热影响区、焊道中均出现了裂纹的显像,由于存在多处,且裂纹的形式各异,故对此条管线进行了整体检测。发现所有管件均存在裂纹现象,故此采集了部分试样进行硬度检测和金相检测。发现硬度无明显变化,但是金相图谱显示存在沿晶开裂的现象。由此推断可能是介质或是材质的问题,对此为了深层是的检测,选择了光谱分析材质。光谱结果显示所检材质均为304不锈钢,并无异议,最后定可能为介质问题,继续分析金相图样。
对拥有裂纹的管件进行取样,经金相检验得出结果:
1.金相组织和裂纹形貌
开裂处取两件金相试样:一件试样观察面为环向截面,包含部分管件与接管连接焊缝和数条纵向裂纹;一件试样观察面为纵向截面,包含一条横向(环向)裂纹没有焊缝。
管件母材金相组织见照片1、2(纵向样母材金相组织;横向样母材与纵向样金相组织相同),为等轴晶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太均匀(有3级,也有6~7级),晶界有链状碳化物析出;母材夹杂物较多,硫化物多呈现椭圆状。焊缝金相组织见照片3,为奥氏体+δ-铁素体,δ-铁素体轻微分解。熔合区形貌见照片4,过热区金相组织为奥氏体+少量δ-铁素体。两件金相试样所见到的裂纹相貌基本相同,主要为沿晶扩展,较细,有较多分枝,见照片5(纵向样,为浸蚀)、6、7(纵向样,已浸蚀)、8(横向样,未浸蚀)、9(横向样,已浸蚀)。个别部位可见穿晶裂纹,其尺寸非常小。横向样裂纹启自管件内表面,垂直内表面向外表面方向扩展,扩展到焊缝后终止,未进入焊缝。
2.讨论
(1)管件母材金相组织为单向奥氏体[3],材质应为奥氏体不锈钢;但奥氏体晶界链状碳化物析出明显,表明材质含碳量偏高超过304不锈钢正常含量,且热处理不当。奥氏体晶界碳化物呈链状析出不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利,还使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大幅度下降,使其易发生晶间腐蚀和沿晶应力腐蚀。焊缝和热影响区金相组织应属奥氏体不锈钢正常金相组织。
(2)管件裂纹是沿晶开裂。从管件的工作状态看,发生沿晶开裂的性质可能有两种:一是奥氏体不锈钢由于晶界贫铬引起的晶间腐蚀;一是由于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引起的应力腐蚀。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多发生于焊缝热影响区,平行于焊缝扩展。管件母材碳化物沿晶界呈链状析出易发生晶间腐蚀,但腐蚀裂纹也应发生于热影响区或母材接触到介质的各个部位,不应仅限近缝区。从裂纹发生于近缝区(焊接残余应力较大部位),有较多分枝看,裂纹性质应属应力腐蚀。
(3)产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应力应来自焊接残余应力和工作应力。腐蚀介质应来自管件内的介质。引起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沿晶应力腐蚀常见介质有连多硫酸、碱等。试样发生的沿晶应力腐蚀裂纹可能与介质中的硫有关。试样奥氏体不锈钢母材晶界有链状碳化物析出,晶界严重弱化,也有发生氯离子引起的沿晶腐蚀的可能[4]。
3.结论
试样裂纹性质应为应力腐蚀裂纹。产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应力来自焊接残余应力和工作应力;腐蚀介质来自管件内部的工作介质,最大可能是硫化物(连多硫酸)。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真正致使化工厂304不锈钢劣化的原因为硫化物,加之焊道的应力没有很好的消除,才会产生大量裂纹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安继儒,李新德.新编金属材料速查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2]李维钺,李军.中外金属材料牌号和化学成分对照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3]李炯辉,林德成.金属材料金相图谱.机械工业出版社.
[4]马李洋,丁毅,陆晓峰,马立群.304不锈钢在连多硫酸中应力腐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