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各国一直高度重视海军。虽然近年来受经济危机的拖累,但在关键的驱护舰项目上,英、法、意等国毫不动摇,新一代驱逐舰、护卫舰纷纷下水。英国的26型护卫舰、法国和意大利合作开发的FREMM多功能护卫舰、丹麦的“惠特菲尔特”级护卫舰,就是西欧新一代护卫舰的代表。他们在满足作战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力求“既好看又好吃”,堪称海军中的“经济适用男”。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三款护卫舰。
英国26型护卫舰
英国26型护卫舰计划由来已久。1998年,英国政府在深入检讨冷战时期的经验教训、分析后冷战时代的全球形势后,发布了新世纪的建军纲领文件《联合王国战略防御评审》。具体到海军,就是所谓的“全球舰队”。该方案的硕果之一就是“未来水面战斗舰艇”,简称FSC。
一方面,原有的22型和23型反潜护卫舰建造于80年代,于2005年后陆续退役,FSC需要填补留下的反潜空缺;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舰队”的出台,FSC又被赋予了对陆作战的
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英国国防部正式提出FSC的概念指标,向英国造船界发出招标书。FSC前景一片光明。孰料进入21世纪,9·11恐怖袭击引发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英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国,追随美国参战。军费吃紧,FSC计划搁浅。一直到2005年,修改概念后,新一代护卫舰计划得以继续。FSC原先以反潜为主,兼具对陆作战的要求被修改,演变为具有强大续航力的远洋作战型护卫舰。研发队伍先后提出了“高低搭配”和“高中低搭配”的候选方案。后者具体分为6000吨左右的C1型、4000~5000吨的C2型和2000多吨的C3型。英国国防部几经权衡后,选择了C1型和C2型两种,并于2010年选定BAE公司为主承包商。该公司也是45型驱逐舰的主承包商,造船经验丰富。C1型和C2型将延续22型和23型组成的“高低搭配”格局,但综合作战能力更强大。其中C1型的正式命名就是26型护卫舰,又称“全球战斗舰”,C2型是27型。
在经济不景气、削减政府支出的大背景下,英国国防部要求26型尽可能采用22型、23型护卫舰的成熟技术,45型驱逐舰上的部分功能打折扣之后也应用于26型,挤出的开支被用于保障未来英国海军的主力—45型驱逐舰和“伊丽莎白二世”级航母。由于采用了过多的新技术,且建造过程拖沓,导致这两型舰船的成本较预想水平有很大上涨。这也是国防部要求26型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的原因。
2012年8月20日,BAE公司正式公布了26型护卫舰的设计方案。26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5400吨,长148米,采用中央舰楼设计。26型方案继承了45型的隐身设计,上层建筑简洁清爽,有明显内倾角,桅杆集成度较高,避免了如林的天线和雷达。前部甲板上有一座舷台,上面是一门意大利奥托公司的127毫米主炮,射速35发/分,重量25吨,炮塔为隐身炮塔,线条流畅,前部内倾。
26型有2座12单元垂直发射装置,装填“海狼”防空导弹,该导弹是在ASRAAM近距空空导弹的基础上延长射程而来,射程25千米,优点是体积小、陆海通用、成本低,且配备主动雷达寻的头和双向数据链,可打击掠海突击的反舰导弹。该导弹正在研发之中,预计于2016年交付使用,取代老迈的“海狼”防
空导弹。防空导弹后面还有2套12单元垂发系统,用于发射“英仙座”陆攻巡航导弹,该导弹重800千克,战斗部200千克,采用INS/GPS中段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射程300千米。
目前公布的设计方案中并未透露具体的垂发系统,不过考虑到“英仙座”5米的长度,排除了深度不足的“席尔瓦”A50,只能是法国的“席尔瓦”A70或者美国的MK41垂直发射装置。
关于动力系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采用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该推进方式已在45型驱逐舰上得到检验,具有燃料利用率高、噪声低、机动性好的特点,对于反潜任务大有裨益,但成本也高;另一种是采用经济性好的柴-电-燃联合动力方案(CODLOG),2台MT30燃气轮机,最大功率36兆瓦,4台柴油发电机,将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驱动螺旋桨。为了保证遭遇恶劣海况下的稳定性,26型还在舰身中部装有主动式减摇鳍。按照设计指标,26型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7000海里(15节的经济航速),自持力60天,可伴随航母深入远洋作战。
26型有着强大的反潜力量。舰壳声呐是2080型主/被动综合声呐,灵敏度很高,最大被动探测距离可达50千米。舰艉可收放2087型主/被动拖曳式阵列声呐,生产商泰利斯公司宣称深水区的工作深度达300米,浅水区为30~50米,理想条件下被动探测距离100千米。26型舰艉有机库和直升机平台,供EH101“灰背隼”反潜直升机或AW159“野猫”直升机起降。前者安装了对海搜索雷达和前视红外系统,可挂载2~4枚“黄貂鱼”鱼雷,可以在200千米外执行4个小时的反潜作战任务,后者尚在研制当中,预计于2015年交付。26型还有2具双联装鱼雷发射管,也使用“黄貂鱼”鱼雷。
26型将配备“捕鲸叉”反舰导弹,后部还有一个供无人机、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水下航行器使用的任务区。两侧有2门30毫米遥控近防炮。舰艏主炮后方有1门6管“密集阵”近防炮,舰桥后面有1门“密集阵”近防炮,设计图上没看到“海拉姆”近防导弹。
26型平台类似45型驱逐舰缩小版,反潜武器移植自23型护卫舰,意图尽可能降低单价。26型单价预计在3~3.5亿英镑左右,建造13艘。英国近年来的军事项目罕有不拖沓、不增加费用完成的,26型的承包商BAE公司更是劣迹斑斑,在45型驱逐舰和“机敏”型核潜艇项目上严重超支,想要达到3亿英镑的预算单价,难度不小。
法国、意大利强强联手的FREMM计划
FREMM是法国和意大利联合开发的一款多用途护卫舰。法国和意大利历来有着良好的军事合作关系。两国的主力驱逐舰—“地平线”级防空驱逐舰就是两国联姻的产物。联合研制可以分摊研发经费,增加订购数量,降低单价。尝到甜头之后,两国在多用途护卫舰(简称
FREMM)上再度强强联手。
FREMM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法国的“图尔维尔”级、“乔治·莱格”级反潜护卫舰和“多尔韦”级多用途护卫舰,意大利的“西北风”反潜护卫舰和“狼”级多用途护卫舰均设计并建造于20世纪80~90年代,服役已久,即将退役,其余的也进入到故障高发期。法意两国联合研制的“地平线”级驱逐舰虽然不错,但主打防空,多用途能力着实欠缺,并且造价过高,建造数量太少,原本建造8艘,两国实际只造了4艘。因此,法国和意大利迫切需要一款通用护卫舰来打下手。法国海军需要它为航母护航,更看重远洋能力;意大利海军通常在地中海执勤。两国任务要求不同,所以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两国都希望借此维持本国的造船能力,武器、零部件等优先考虑本国产品。于是,“一舰两型”的FREMM也就显得顺理成章。FREMM多用途护卫舰的法国版本称为“阿基坦”级,意大利版本称为“卡罗·伯加米尼”级。该型护卫舰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全舰由总共19个模块组成,包括10个舰体模块、
6个上层建筑模块、2个桅杆模块和1个烟囱模块,满载排水量达5750吨,全长142米,宽20米,吃水5.3米。外形上采用隐身设计,在“拉斐特”级隐身护卫舰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隐身措施包括简洁的外形、高度集约化的桅杆、为发动机排气通道和烟囱水幕降温,实现雷达反射、红外线和电磁信号的综合隐身。
动力方面,FREMM采用柴-电-燃交替驱动方案(CODLOG),主发动机是1套通用动力的LM2500+G4燃气轮机方案,最大功率32000千瓦。LM2500+G4燃气轮机输出的动力
通过2套AS-175主齿轮箱连接到2台APC-425离合器上,再通过2台推进电机,最终传输至螺旋桨大轴,驱动实现27节的最高航速。采用柴-电-燃方案,动力不是由燃气轮机组直接输出到螺旋桨,而是经过电力转换,用电力驱动螺旋桨,降低舰壳噪声,提高安静性,为舰艏和舰壳声呐提供良好的侦听环境。在关键的电机部分上,原本打算选用法国阿热瓦·节蒙特公司的产品,但大概是性能不过关,最终采用了德国MTU公司的MTU-4000型,可提供2100千瓦的动力。推进电机各有一套蓄电池组,由2台柴油机负责充电。只用电力推进
时,可以保持15节的经济航速,声呐系统也能发挥出最佳水平。两国版本的差别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法国版使用定距螺旋桨,意大利版使用五叶变距螺旋桨,后者较前者有更好的灵活性,紧急加减速和倒车性能更好。从全速行驶状态到紧急刹车后的静止状态,意大利版只需3个船身、约420米的长度,法国版则需要6个船身的长度。这表明,意大利版可以更快地从快速机动切换到慢速,对潜搜索、释放拖曳阵列声呐,反潜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意大利版的燃气轮机和推进电机可以同时工作,达到更大的功率和航速,而法国版的燃气轮机和电机只能交替工作。通过对比可知,动力方面,意大利版更胜一筹。
武器方面,FREMM有着全面均衡的火力,可以满足反潜、防空、反舰、对陆等多方面任务。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通过在同一个平台上,安装不同的火力模块,达到不同的任务要求。FREMM分为通用型、反潜型、对地攻击型。舰艏安装了1门奥托公司的76毫米62倍径隐身主炮,射速高达120发/分。此外,侧舷各有1门20毫米遥控机炮,用于执行反海盗等非战争环境下的低烈度任务。防空主要依靠“紫苑”15防空导弹。该导弹是一种主动制导的中近程防空导弹,全长4.2米,射程1.7~30千米,2套8单元的“席尔瓦”A43垂发装置布置在舰桥前部,一艘舰一共16枚“紫苑”15,对超低空掠海飞行的亚音速/超音速反舰导弹有着良好的拦截效果。除此之外,法国版上还安装了一套A70垂发装置,用于发射“风暴阴影”对陆巡航导弹。该导弹由欧洲导弹公司研制,采用INS/GPS+地形匹配+末端红外制导,可以通过数据链的操纵,在飞行中途改变目标。“风暴阴影”空射型射程250千米,舰载型通过加装助推器,射程延长到1000千米以上。弹体采用隐身设计,雷达和红外信号都很小,突防能力强。
FREMM舰楼中部顶端装有相控阵雷达,用于远程对空/对海搜索,为“紫苑”15提供目标数据和中继制导。不同之处在于,法国版采用的是“武仙座”E/F波段无源相控阵雷达,对高空探测距离250千米,对海探测距离80千米。意大利版使用的是G波段EMPAR相控阵雷达,由“加富尔”号航母上的雷达移植而来。此外,舰桥后部还有一台轻型多功能雷达,用于中近程对空/对海小目标探测和直升机管制。
为了弥补“地平线”级防空驱逐舰数量过少带来的防空缺口,FREMM可能还会派生出一款防空加强型,预计会装备4座8单元“席尔瓦”A50垂发装置,混装16枚“紫苑”30和16枚“紫苑”15。“紫苑”30是射程120千米的区域防空导弹,采用惯性+中继+末端主动雷达的综合制导方式,威力大、抗干扰能力强。两者搭配,可以提供基本的区域防空火力。不过令人疑惑的是,FREMM并未装备诸如“密集阵”近防炮或“拉姆”导弹之类的近防武器。或许是为了节约成本,或许是对“紫苑”15导弹过于自信,也或许是法意两国并不认为有可能面临严酷的反舰导弹压力,但假如遭遇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攻击,且短腿的“紫苑”15拦截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反舰武器上,法国版的“阿基坦”选择了国产“飞鱼”导弹的最新型号BLOCK 3型,射程为180千米,弹重780千克。由于采用了GPS制导系统和新的雷达导引头,该型“飞鱼”不仅可以攻击海上目标,还具备一定的对陆攻击能力。意大利版则选择了本国公司生产的“泰西欧”MK2/A反舰导弹,最大射程150千米,兼具对海、对陆攻击能力。
反潜方面,FREMM可以搭载1架NFH-90中型反潜/运输直升机,声呐浮标、吊放声呐、对海搜索雷达和轻型鱼雷等反潜利器一应俱全。执行反潜任务时,NFH-90的最长飞行时间为4小时,并备有20分钟余油,或在距起飞地93千米的目标区域进行3小时的搜潜任务。FREMM还有2座3联装鱼雷发射管,装填MU-90型324毫米鱼雷,备弹19枚。该型鱼雷采用主动+被动声呐导引头,航速30~50节,作战深度25~1000米。
FREMM预计建造27艘,法国“阿基坦”级17艘,其中8艘为反潜型,9艘为对陆攻击型。意大利“卡罗·伯加米尼”级10艘,4艘反潜型,6艘多用途型。配置上,意大利版更加先进,也更昂贵,预计单价3.5亿欧元,而法国版只有2.6亿欧元。“阿基坦”级首舰“阿基坦”号已于2012年12月下水海试,预计2014年服役。意大利版已于2013年3月海试。
丹麦的“惠特菲尔特”级护卫舰
“惠特菲尔特”级护卫舰是丹麦海军的主力区域防空舰。该舰在“阿布沙隆”级多功能支援舰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由于丹麦海军经费有限,舰队规模小,因此,他们更看重军舰的多用途能力。“阿布沙隆”级多功能支援舰由此诞生。它身兼多职,既是防空、反潜的通用护卫舰,又可以作为两栖登陆舰,性价比很高。为了节省经费,“阿布沙隆”级的舰体平台广泛采用民船技术。鉴于它缺乏区域防空能力,丹麦特意建造了“惠特菲尔特”级防空护卫舰。
“惠特菲尔特”级延续了“阿布沙隆”级的民船身板,舰体为民用远洋船型,力求多快好省,类似法国的“葡月”级巡防舰。“惠特菲尔特”舰长138.7米,宽19.7米,吃水5.3米,满排达到了6645吨。动力设备为4台MTU 8000M/70柴油机,单台功率8200千瓦。该型柴油机也是普通的民用船只发动机,皮实耐用、成本低廉、维护方便,基本可以满足“惠特菲尔特”级的动力需求。舰体后部有2个横向并列的动力舱,每个舱室内容纳2台柴油机。护卫舰的最大航速为28节,航速15节时续航力9000海里,航程非常可观。
“惠特菲尔特”级舰艏有2门奥托公司研制的76毫米速射炮,射速高达120发/分,这也是FREMM型的选择。“惠特菲尔特”级还有着强大的反舰火力。它可以装备8~16发“鱼叉”反舰导弹,4具红外无源诱饵发射器,2具12联装,2具6联装。
作为一款防空护卫舰,“惠特菲尔特”的防空火力非常强大,包括2~3座8单元MK56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改进型“海麻雀”中程防空导弹,4座8单元MK41垂直发射装置,装填32枚“标准”-2ⅢA型远程防空导弹。“标准”-2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指令中程修正+末端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体制,射程160千米,负责中高空中远程区域防空,“海麻雀”导弹负责中空中程防御。近防系统为1座“厄利孔”35毫米速射炮,位于机库上方。这些防空利器构筑起完善的远-中-近防空体系。作为新一代防空驱护舰的标配,“惠特菲尔特”级也安装了四面相控阵雷达——有“欧洲宙斯盾”之称的“阿帕”(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对高空目标的监测距离达400千米,还为“标准”-2导弹和改进型“海麻雀”导弹提供目标信息和中继制导。除此之外,“惠特菲尔特”级还有1座“萨帕莱特型L波段三坐标搜索雷达,最大对空搜索范围400千米,并能同时跟踪和锁定100个目标。两种雷达搭配,可以满足区域防空的要求。
虽然是防空舰,但“惠特菲尔特”级采用反潜直升机+反潜鱼雷的配置,反潜能力并不差。2具双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U-90鱼雷。舰艉直升机平台可供起降MH-
60R或Mk90B“大山猫”多用途直升机,可挂载MU-90鱼雷、吊放声呐和声呐浮标。此外,还配备有ASO-94型高频主动/被动变深声呐。
丹麦打算建造3艘“惠特菲尔特”级护卫舰。首舰已于2010年春下水,2011年1月服役。2号舰和3号舰已开始建造,预计将于2014年全部入列。
欧洲新一代护卫舰的新趋势
26型、FREMM级和“惠特菲尔特”级护卫舰,研制时间晚,技术先进,代表了未来护卫舰的发展趋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仔细研究这3型护卫舰,借鉴意义强烈而深远。
首先,护卫舰大型化。26型、FREMM型和“惠特菲尔特”级满载排水量都在5500吨以上,最大的接近6700吨。虽然是护卫舰,但排水量已经达到了国际主流驱逐舰的级别。大型化在欧洲新一代护卫舰中体现的特别明显,除了这3型还有德国的F124型、荷兰的“七省”级护卫舰。舰体的增大为安装足够的武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也具有较好的航行稳定性和舒适性。更大的舰体需要更强劲的动力,其中又以FREMM型的柴-电-燃联合动力最为先进。反过来,强劲的动力又提供了足够的电力,为安装相控阵雷达等大量的先进电子设备免除了后顾之忧。
其次,全面的作战能力。纵观这3型护卫舰,虽然各有侧重,但在防空、反潜、反舰,甚至是对陆攻击都有一手。三者都采用了新一代主动防空导弹,采用了中型反潜直升机美国海军的MH-60R“海鹰”多用途直升机,也是“惠特菲尔特”级的标配主导、舰载鱼雷辅助的反潜模式,装备了“英仙座”或“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火力远强于上一代的反潜护卫舰。26型和FREMM还配备了单管遥控火炮,可以起降无人机。FREMM型类似登陆舰的水线尾舱门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它既可以释放和回收无人潜航器,遂行反潜、反水雷作战,也方便特种部队搭乘突击艇近海渗透。这是因为,后冷战时代,以国家为主体的大规模正面对抗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各种非传统的安全任务层出不穷,比如反海盗、维和、反恐,以往性能单一的军舰已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新一代护卫舰则更加看重综合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