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月”号的明星外交

2013-04-12 00:00:00刘勇,江山
军事文摘 2013年7期

编者按:法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大国一直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的政策。1964年1月27日,巴黎和北京同时发布外交公报,宣布两国“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承认中国的举动,打破了西方对中国设置的壁垒,犹如一声春雷,让全世界震惊。在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之际,法国海军“葡月”号像一名优雅的友好使者,再访中国香港与上海。

第11次访华

4月21日,法国海军“葡月”号轻型警戒护卫舰圆满结束了对上海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在中国海军“铜陵”舰的引导下,“葡月”号缓缓驶离海军扬子江码头。此次为法国海军军舰第9次访问上海,也是“葡月”号第3次访问上海、第11次访华。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舰长乔弗里·盖利中校表示,“葡月”号1月份从母港法国太平洋属地新喀里多尼亚首府努美阿出发,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访问上海后,还将访问日本、韩国、瑞士、美国、俄罗斯等国,历时约5个月。“葡月”号长93.5米,宽14米,高37.1米,吃水4.4米,满载排水量2800 吨,最高航速20节,续航力10000海里/15节。此次访沪,随舰来访官兵92人,其中军官17人,士官52人,士兵23人。

“葡月”号访沪期间,舰长盖利中校率主要军官先后拜访了海军上海某水警区司令员李玉杰、上海市政府官员。法舰举行了隆重的甲板招待会,中法海军官兵相互参观了军舰,海军上海某水警区举行了欢迎“葡月”号访沪招待会。法舰官兵专程参观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城市规划馆、豫园等景点,部分官兵还赴北京参观游览。访问结束后,中法海军舰艇还进行通信校验、编队运动、联合搜救等科目的海上联合演练。

“葡月”号服役已经20个年头,却仍是一副“老当益壮”的模样,每年访问世界各国许多城市,成为法国“外交明星舰”。在问及“葡月”号的名字起源以及使命任务时,舰长盖利中校告诉记者,“葡月”号的名字源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月历中的葡萄收成月份,是1905年之后法国海军第2艘命名为“葡月”的舰船。该舰作为法国海外军舰,专为海上巡逻任务而设,除担负海上训练任务外,维护法国海外利益,还包括巡视属于法国主权的海外地区,海事与警务巡逻,以及与其他国家及地区进行海事合作与交流,执行人道主义工作。

超长续航

“葡月”号吨位不大,却具有超长续航力。在明星外交路上,“葡月”号风光无限。4月17日下午,记者在上海海军扬子江码头登上法国海军“葡月”号轻型警戒护卫舰,在作战长都塞(音译)上尉的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葡月”号,探寻它超长续航的秘诀。

从温馨的会议室出来,都塞上尉首先带领记者参观了机库。“这里停放了一架‘云雀’III直升机,它的主要使命是警戒与搜索。”都塞上尉说,“云雀”III直升机在海上使用相当频繁,而“葡月”号只有两名飞行员。

随后,在都塞上尉的引领下,记者来到驾驶室。这里的设备很紧凑,空间显得还蛮宽松。“除舰长外,驾驶室只须4个人值班。”都塞上尉说,一般海况,“葡月”号实行三更制,在复杂海域时,需要增加一些值班力量。“葡月”号补给一次原油,在经济航速时,能持续1万海

里。在航行中,因为三更制,有一部分时间训练,一部分时间进行装备保养维护,一部分时间自己支配。

此外,“葡月”号有3台海水淡化装置,而且淡化出的水标准很高,可以直接喝。淡水完全自给,这也给长期远洋航行提供了有利条件。食物一般是3周左右,需要补给。蔬菜存放没有特殊的装置,就像家里的冰箱,能保存多长时间要看蔬菜品种。至于生活条件,都塞上尉坦言:“因为这艘舰比较老,有20年的历史,新型的护卫舰都有冲淋,但这艘舰的洗澡装置都是共用的。而住宿军官1人1间,其他是6~8人1个舱室。”

在前甲板参观时,都塞上尉告诉记者,“葡月”号有1座100毫米全自动舰炮、2座20毫米机关炮、2枚“飞鱼”MM38型反舰导弹等,这些是“葡月”号的主要作战武器。“葡月”号对主炮情有独钟,专为主炮起了个名字“TE PARI”,就像人名一样。“葡月”号访问一路,训练一路,主炮几乎每周实弹射击一次,每次10~50发炮弹,前提是在公海航行,领海必须经所在国批准。“‘葡月’号非常期待与中国海军舰艇进行主炮实弹射击演练。”都塞上尉说,最期待的是离开上海时,与中国海军“铜陵”舰在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通信校验、编队运动、联合搜救等科目的海上联合演练。在问及导弹实弹射击训练情况时,都塞上尉表示,由于需要协调空域,每两年才有机会进行导弹实射。当记者提出想去参观作战指挥中心时,都塞上尉婉言拒绝。可见,即使是一艘老舰,法国海军的保密意识还是非常强的。

迎面走来几名女舰员,都塞上尉告诉记者,“葡月”号上女性撑起“半边天”,这次随舰女舰员有14名,有干部也有战士,只要男性工作的岗位,女性均可以参加。或许在未来,“葡月”号也会诞生女舰长。“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明星外交途中,“葡月”号亦深知其中的真谛。

“光盘行动”

4月的申城,春江水暖,缕缕花香。

4月16日,黄浦江畔的霓虹灯,把两岸美景倒映在江面上,让人陶醉。应“葡月”号舰长盖利中校的邀请,记者荣幸地登上了“葡月”号,与驻沪海军30名官兵代表参加了富有法国风情、简约而不失浪漫的甲板招待会。

18时30分,甲板招待会在舰长盖利中校“寥寥数语”开场白中拉开序幕。记者在招待会现场看见,后甲板放置6个木桶,成为两国海军官兵交流的“吧台”;机库里两块木板,摆放着自助酒水和食物;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中法两国国旗,高高悬挂机库正前方,官兵们纷纷驻足留影。中法海军同行在简朴、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切交流,增进了解。

法国的浪漫情怀众所周知,法国人钟情品酒也是出了名的。一位名叫安迪的法国军官向记者微笑,他身穿白色短袖海军服,显得很精神。安迪是航海部门干部,少尉军衔,还是舰上出名的调酒师。在他的邀请下,记者选了一种红酒。“感情深,整满杯!”结果,他只为记者调制了三分之一杯,与记者碰杯后,记者“一饮而尽”,而他只抿了一口。接着,他又“小气”地调制了三分之一杯,举起大拇指调侃说“: 好酒力!”记者的脸猛地红了,不仅仅因为喝了红酒。

法国崇尚浪漫时尚的同时,也是十分推崇节俭。罗拉是“葡月”号中最年轻的学员干部,她从地方大学特招入伍,是一名大学生干部。她告诉记者,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产品,家里的大部分日常用品均是“Made in China”,便宜实惠。“如果价格太高,不会考虑去买!手机

就是用来打电话的,很多人使用手机还停留在诺基亚3310、西门子3408的阶段。”罗拉告诉记者,如果在法国大街上,看到有人拿着非常古董的黑白屏幕手机使用,千万不要感到吃惊。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0时,“葡月”号甲板招待会结束,中法海军官兵依依惜别。记者看见,餐盘内、酒杯中个个“光盘”。“从身边做起,杜绝浪费……”“葡月”号上现年55岁的军士长巴斯卡告诉记者,全世界如果都节约一点,地球就会变得更加富足。

中国情

“再见中国,再见上海!”4月21日,法国海军轻型警戒护卫舰“葡月”号缓缓驶离海军扬子江码头,圆满结束对上海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许多舰员举起帽子,深情地向前来送别的海军上海某水警区官兵挥手告别。

“葡月”号舰长盖利中校在多个场合表示,中法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戴高乐将军当年顶住极大政治压力与中国建交,体现了戴高乐将军的远见卓识。

“葡月”号钟情中华文化。盖利中校告诉记者,“葡月”号曾多次到访中国香港、湛江、广州以及青岛,这次随舰访问上海的92人舰员中,有一半以上的舰员曾随舰访华。此次访沪期间,记者发现“葡月”号舰员谈论最多的是中国的美丽、中国人的友善,对上海的城市建设赞不绝口。罗拉告诉记者,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热爱中国文化,比如,中国功夫等等。第一次随舰远航就来到中国,圆了自己多年的梦和父母的梦!她激动地告诉记者:“上海很摩登,中国比想象的更美!”她还向记者侃侃而谈“中法文化年”,以及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电影明星。

“向中国海军同行学习!”在参观陪访舰、中国海军“铜陵”舰时,法国黑人水兵乔利感慨地说:“中国水兵威武、严谨,舰艇装备保养精良!”在“葡月”号,记者看见舰体锈迹斑斑,舰员在甲板上随意抽烟,留着长胡子,身上任意刺青……这些的确与中国海军舰艇管理差异较大。

“上海美得让人难以置信!”在码头,中尉军官迪克对着陆家嘴高楼群一边拍照一边告诉记者,回去给亲朋好友看,将来他要携家人来上海旅游度假。“部分舰员还特地赶往北京参观游览,被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吸引。”盖利中校告诉记者,许多舰员还带回了一些饰品,如红红的中国结,带回一份浓浓的中国情。

“伟大的‘中国梦’也是多彩的‘世界梦’,相信‘葡月’号能给奥朗德总统的访问带来好运,祝愿两国元首有个美好的‘约会’。”在欢送仪式上,军士长巴斯卡,曾3次随舰到访中国,他兴奋地与记者拥抱告别。

汽笛拉响,望着“葡月”号渐渐远去,记者久久凝望着这位法国海军“外交明星”,祝她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