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有关内幕

2013-04-12 00:00:00约翰·科雷尔/李有观/编译
军事文摘 2013年12期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盟军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谈,商议战后欧洲秩序。8天的时间里,与会者就战败国和被解放国家的新政府及边界问题达成了共识。

由于斯大林不愿出远门参加会议,这次会议地点选在了苏联境内气候宜人的雅尔塔,但当时这里已经饱受战火摧残—德国军队在1944年4月撤离时把大部分建筑都破坏了。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此还发过牢骚:“即使花10年时间来研究,也不可能在世界上找到一个比这更糟糕的地方(来举行会议)。”为了这次会议,苏联人设法对雅尔塔的有关建筑进行了整修。

美国代表团与英国代表团共计大约700人,首先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会合,然后乘飞机前往苏联。乘坐的飞机主要是美国的C-54运输机,飞机一架一架单独起飞,在夜色掩护下长途飞行1500英里才到达目的地。选择在夜间飞行是为了避免被德国空军的截击机发现,当时那些分散的德国截击机仍在巴尔干半岛活动。罗斯福和丘吉尔乘坐的飞机由P-38战斗机护航。飞机在距离雅尔塔85英里处的机场降落,然后代表团乘汽车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行驶6小时才到达雅尔塔。

美国代表团下榻在雅尔塔的里瓦几亚宫。英国代表团下榻在沃龙佐夫宫。斯大林的总部设在海边的科列伊兹宫。

美国代表团成员包括政府和军队的高级官员。新任国务卿斯特丁纽斯在外交政策方面还是个新手,但有经验丰富的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的协助。苏联间谍、美国国务院官员阿尔杰·希斯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不过没有迹象表明他在雅尔塔搞过什么破坏活动。

英国代表团阵容强大,丘吉尔的助手是他的朋友和同事——外交大臣艾登。斯大林的助手则是他的得意门生——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为了给坐轮椅的罗斯福提供方便,斯大林建议会议在里瓦几亚宫举行。全体会议一直由罗斯福主持,从下午4点持续到傍晚。在当天的全体会议召开之前,代表团中的外交人员和军事人员分别召开了会议。

雅尔塔会议的文书并不多,也没有官方的记录文件,与会国自行记录,根据这些记录最终形成了一份概括性的联合公报。全体会议宽松的气氛使罗斯福和丘吉尔感到舒适,两人经常在会上即兴发言。

罗斯福当时63岁,是三巨头中年纪最小的,但由于一直饱受慢性病折磨,使他看起来更加苍老,雅尔塔会议结束2个月以后他就去世了。罗斯福虽然身体虚弱,但在雅尔塔会议上仍然思维敏捷,充满智慧。他认为苏联是美国的盟友而不是潜在的威胁,置哈里曼大使的警告于不顾,倾向于信

任斯大林。

和许多美国人一样,罗斯福对划分势力范围非常反感。划分势力范围是强国在19世纪的做法,在其势力范围内,强国可以任意支配(即使不能说是直接统治)弱小的邻国。罗斯福致力于民族自决,希望欧洲的殖民帝国解体。

召开雅尔塔会议时丘吉尔已经70岁,他曾带领英国人度过了二战时最艰难的日子。到1945年,与美国相比,英国的实力在逐步下降。那时,美国的参战兵力已经是英国的两倍多,还取代了英国的领导地位。对于这一点,丘吉尔非常清楚,不过他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

与罗斯福不同,丘吉尔非常赞同划分势力范围。1944年10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在莫斯科举行了双边会晤,划定了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按照丘吉尔提出的方案,英国获得希腊的主导权(希腊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内),作为交换,苏联获得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霸权地位。英国军队解除了希腊亲共产党军队的武装并扶植建立亲英政府,苏联对此没有干预。

在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主张建立战后欧洲力量平衡,以遏制苏联的扩张。他认为,波兰的独立将具有巨大价值。考虑到美国军队在战后可能会很快返回国内,丘吉尔还打算增强法国的力量,以提高西方国家的防御能力。

66岁的斯大林认为,苏联在欧洲战场没有获得西方盟友太多支持,他们直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才开辟第二战场。他认为,没有必要就苏联红军占领并控制的领土进行谈判。在斯大林看来,邻国获得自由对苏联来说是一种安全威胁。德国曾经两次通过波兰入侵苏联。斯大林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东欧国家的民族自决问题。

美国和英国早已经表示他们不会为了小国的利益而损害联盟的团结。1943年盟军三巨头在德黑兰首次会晤时,罗斯福和丘吉尔答应,苏联从德国手中夺回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后可以将其占为己有。

罗斯福参加雅尔塔会议有两个主要目的:说服斯大林对日本开战以及使苏联支持并加入联合国。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战事已经结束。英国对日本作战起不了很大作用,而苏联在1941年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当时斯大林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欧洲战场,不想在东部边境分散精力。

罗斯福并不相信通过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能够迫使日本很快投降。正在研制的原子弹也不是罗斯福考虑的重要因素。他认为,要打败日本最终还是需要进攻日本本土。

使罗斯福感到欣慰的是,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承诺会在德国投降后马上对日本宣战。在一项秘密协议中,罗斯福同意苏联将远东地区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按照协议,苏联将占有库页岛一部分和千岛群岛,拥有中国大连港和旅顺港的使用权,并与中国共同管理运营满洲铁路。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几乎全部同意了美国提出的方案。不过斯大林要求让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苏联盟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罗斯福答应了这个要求,只是苏联在联合国获得的这两个额外席位在当时没有公开。法国被增补为第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且还被批准成为第四个德国占领国。

这两个重要目标的实现使罗斯福非常高兴,为确保不出意外,他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对斯大林软化了立场,包括德国的赔款以及波兰的新国界和新政府问题。

在盟国中,苏联由于德国入侵造成的痛苦和损失最大。德军从苏联撤退时,摧毁了沿途的一切。斯大林提出,德国应该向盟国赔偿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应该赔给苏联。他说,这些赔款大约占苏联实际战争损失的20%。

丘吉尔认为应该压缩赔款金额。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子,那时战胜国并没有从德国获得太多的惩罚性赔款,因为德国没有能力赔偿那么多钱。战胜国总共从德国得到了大约10亿英镑赔款,还是在美国为德国提供贷款的情况下获得的。1945年时,美国并不希望让德国赔款,但也认为战后德国人的生活标准不应该高于苏联人。

罗斯福和丘吉尔最终还是同意了斯大林提出的赔偿金额,不过要以实物的方式而不是以现金偿付。因此,苏联夺得了在其德国占领区内的工厂、车辆、“盈余”食品和原材料。苏联还采用强制德国人劳动的方式使德国偿付其余赔偿。

丘吉尔说:“雅尔塔会议最紧要的原因是要解决波兰问题。”8次全体会议中有7次讨论了波兰问题,但几个关键的决定在会议召开之前就已做出了。

根据1939年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和斯大林瓜分了波兰,苏联得到了波兰东部三分之一的领土。雅尔塔会议确认了盟国在德黑兰达成的共识,即苏联保有1939年取得的波兰领土,作为补偿,波兰将在西部获得部分盟国占领的德国领土。

最终,波兰领土向西移动了100多英里。确定德国与波兰新边界的工作被推迟了,直到1945年三巨头最后一次在波茨坦会晤时,边界才最终得以确定。

在波兰,有两大集团对战后国家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争夺。波兰流亡政府在英国伦敦进行活动,并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卢布林波兰人” 集团 (卢布林是波兰东部的一座城市,该集团的发源地)则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1944年,“卢布林波兰人”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德军撤离波兰后,“卢布林波兰人”进入华沙,建立了临时政府。

斯大林表示要在波兰问题上进行合作,这使罗斯福和丘吉尔感到满意,因此他们就没有挑剔联合公报上的某些措辞。公报指出,“应在更广泛的民主基础上重组目前在波兰境内发挥作用的临时政府,以容纳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公报中提到了波兰临时政府的名称,但对在伦敦的流亡政府只字未提。公报还承诺要“尽快进行自由和不受他国控制的选举”。

苏联回国以后,丘吉尔和罗斯福都宣布雅尔塔会议取得了巨大成功。丘吉尔告诉下议院,他相信“斯大林元帅和苏联领导人希望与西方民主国家平等相处并建立诚挚的友谊”。罗斯福在国会演讲中说,“我们在通往世界和平的道路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引用雅尔塔协议中描述的“自由、独立和繁荣的波兰”作为会议取得的成果之一,并说雅尔塔协议应该能为“势力范围”这一旧体系“画上一个句号”。

然而,正如丘吉尔后来所说:“我们的美好设想很快就落空了”。波兰没有进行选举的任何迹象。苏联以其控制的临时政府为楔子,阻止反对派候选人参与组建新政府的讨论,并拒绝美国和英国派出观察员。

1945年4月,罗斯福去世后,斯大林在一封写给丘吉尔和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的信中透露了他的意图,他说:“苏联政府不能容忍在波兰存在一个敌视苏联的政府。”

随着波兰形势的发展,美国国会和新闻媒体对雅尔塔会议的热情消退了。此外,苏联在联合国获得额外席位的消息被披露以后引起人们更大的骚动。然而,此时大局已定。当年7月,美国和英国承认了波兰的亲苏联政府。

后来,在谈到雅尔塔会议究竟取得了什么实际成果时,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说道,“就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达成的协议是雅尔塔会议取得的最实际的政治成果”。对罗斯福和丘吉尔来说,雅尔塔会议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当时,美国可能还有更多的措施可以利用。苏联得到的美国战时贷款已经基本用尽,斯大林迫切需要在战后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即便如此,斯大林的立场仍然很强硬,并且决心要控制东欧,试图阻止斯大林是不大可能的。

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只付出了很小的代价便几乎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一切,包括西方承认苏联控制东欧的合法性。

雅尔塔会议最初被视为一次成功的会议,如今许多人却认为这次会议是失败的。但无论如何,雅尔塔会议与冷战的开始以及苏联对东欧和中欧的控制不无关系。

编译自美国《空军杂志》

2013年第5期

责任编辑:吴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