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式坦克——日本出兵海外急先锋

2013-04-12 00:00:00林颖清
军事文摘 2013年12期

2013年10月9日,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陆上装备研究所向媒体公开了最新研发的13式机动战车。新战车的公开引发了舆论关注,一时间关于13式轮式战车算不算坦克,性能如何,研制用途等问题,都引发了诸多猜想。

它真的是坦克?

轮式战车算不算坦克?13式坦克一曝光,就有军迷因为它是轮式车,而否认它是坦克。其实二战后已经出现了轮式底盘加坦克炮的组合,如意大利的“半人马座”轮式坦克。1987年1月,首辆“半人马座”样车制成,首创了“轮式坦克”这个概念。此后,“半人马座”轮式坦克开赴索马里、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维和。其105毫米北约制式坦克炮能够击穿T-72等早期型第三代坦克,执行的是侦察、反侦察、掩护友军、占据要点等传统轻型坦克任务。多年以后,“半人马座”慢慢也让世界接受了“轮式坦克”的概念。因此,不能因为13式是轮式底盘,就否认它是坦克。

性能诸元

日本防卫省在媒体公开会上披露的13式坦克性能诸元为:长度8.45米,宽度2.98米,高度2.87米,战斗全重26吨,乘员4人,采用了动力和传动前置结构,8个车轮驱动,最高时速100公里,配备有105毫米主炮和重型机关枪等武器。上述诸元信息简单,只能通过公开照片发现有价值的内容。

主炮

现代科技通过提高炮口制退器效率、延长后座距离,已经让轮式底盘能够扛起120毫米火炮。“半人马座”就有120毫米火炮的升级版本。13式坦克很怪异地安装了一门105毫米火炮。仔细观察图片,发现这是74式坦克所用的L7A1坦克炮,但是火炮炮管前段被钻孔,一小段炮管改成制退器。

早期74式坦克的火炮是由英国国防部技术研究所研制、维克斯(Vickers)公司生产的。从1978年开始由日本制钢所特许生产。日本将驻退机改为同心式,还改进了复进机,以减少后座力。火炮理论寿命为250发,实际寿命大约为120发,非常短命。而美国M48A5坦克采用M68A1式坦克炮,为英国L7线膛炮的美国改良版,寿命高达700发。

74式坦克最初发射碎甲弹和脱壳穿甲弹。碎甲弹是英国特产,反工事和反装甲两用。74式坦克配用的碎甲弹有缺陷,在实弹射击训练中先后发生过3次炸膛事故,原因已经查明,并且加以改进,但日本陆上自卫队仍将剩余的1万发弹收入弹药库,封存禁用。所以13式坦克的弹药中不会有碎甲弹。

如果要减低后座力,国际流行的方法就是设法延长后座行程,改良驻退机和复退机。倘若上述两个办法还不行,就使用减装药炮弹。日本人在13式坦克的主炮设计思路上偏执地走了弯路。13式坦克在74式坦克炮上钻孔,降低了炮弹初速,也就降低了火炮威力。13式坦克的具体威力还在保密中,我们可以从74式坦克炮推测其威力。74式坦克炮使用美国的M735型穿甲弹击穿T-54/55、T-62坦克首上装甲(等效200毫米垂直均质装甲钢板)后尚有50%的余量,有足够的穿甲后效来诱爆车上油料和弹药。那么威力下降的13式坦克炮如果使用相同穿甲弹应该尚能击穿T-54/55、T-62坦克首上装甲,但是击穿后效会有很大的下降。

1993年日本又为74式坦克定型了93式105毫米脱壳尾翼固定穿甲弹。目前还没有相关威力数据,以同期同类美国M774型穿甲弹来推测,93式有可能击穿T-72的首上装甲。同样是因为主炮泄露火药燃气问题,13式坦克发射93式穿甲弹能否击穿T-72还存有疑问。

13式坦克还可能使用74式坦克的91式105毫米多用途破甲弹和00式练习弹以及77式空包弹。坦克配备多用途破甲弹是美式惯用做法,虽然它的破甲威力不如破甲弹,但是它命中楼房、碉堡、土木工事、轻型装甲车、运输车辆时,杀伤、纵火后效远远胜过破甲弹。正常情况下一发多用途破甲弹命中,上述半硬目标内人员都会被重创,油料和弹药殉爆率很高。

火控和信息能力

由于得到美国技术支持,日式火控技术一直比较先进。照片上可以看到13式坦克炮塔左侧有车长周视瞄准镜,右侧有炮长综合瞄准镜,炮塔尾部树立着横风传感器。火控计算机、火炮稳定装置在照片上看不到,但是从90式坦克、10式坦克良好的火控能力推测,13式坦克应该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火控系统反应时间比较短,精度较好,对于战后第一、二代坦克有很大的优势。

13式坦克的信息能力还未公开,参照之前日本相关技术水平,可以推测它有跳频保密电台,但是还没有实现全数字化,战场感知和指挥应该还局限于传统水平。

辅助武器

13式机动坦克配备有一挺M 2 型12 .7毫米重机枪。M2是美国老枪,性能稳定,能击穿轻型装甲,用于对空反直升机自卫,对地打击轻装甲、土木工事,压制火箭筒射手和步兵。按照惯例,主炮还应该有一挺74式车载7. 62毫米并列机枪,用于压制火箭筒射手和步兵。

防 护

13式坦克车体外形比较低矮、扁平,通过降低高度减少被发现和被命中概率。其车体前装甲板的倾斜角度很大,炮塔低矮且前部呈楔形,防弹外形良好。驾驶员位于车体内前部右侧,其左侧是发动机。按照惯例,其驾驶室与战斗室之间应该有隔板分开,防火安全性能较好。前置发动机也能为后方的车长提供较好的防护。从目前公开的照片上可见其正面和侧面都有大量的附加装甲,可以推测其设计上很重视防护。

13式坦克炮塔两侧各有4具烟幕弹抛射器。炮塔前面左右两侧似乎有激光告警装置,如果遭遇到激光瞄准测距,可以迅速感知,并抛射烟幕弹自保。8具烟幕弹抛射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隐形化。它们缩在炮塔附加装甲内,比较国际通行的暴露方式更有利于炮塔外形美观,但是它们为了美观,也影响了抛射散开角度,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大面积防护烟幕。

日本是使用化学武器的惯犯,也是惟一挨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全民本能地对核生化心理过敏。13式坦克的车上应该装有三防装置,可为乘员提供净化的空气。

目前未知13式坦克防地雷能力,但重量相近的28吨重“半人马座”加强型车体底部能抵御当量6千克TNT炸药地雷的爆炸。13式坦克底盘有一个非常雷人的特点:悬挂暴露。从公开展示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其悬挂系统并未缩进装甲壳体中,一旦踩上地雷,势必遭到严重毁坏。目前可以基本上认定13式坦克的防地雷能力是世界上现役轮式坦克(含突击炮)中最弱的。

局限于当代装甲科技,26吨的轻型装甲车辆防护能力必然十分有限。RPG-7火箭筒配用最早的PG-7V弹头,能够从各个面击穿13式坦克。13式坦克是8×8的高机动轮式车辆,敏捷性远远超过履带式车辆。按照美军遭到伏击的经验,只要加快速度摆脱,RPG-7这种火箭筒的低速弹头是很容易脱靶的。

动力和机动性

13式坦克动力系统的相关资料很少,有消息说其发动机为10式主战坦克8缸发动机的减半版本,即为4缸V型四冲程电喷柴油机,最大功率在500马力以上。由此推算出13式坦克的功重比在19马力/吨以上,比“半人马座”轮式坦克的20.4马力/吨略低一些。从照片上看,13式坦克的动力系统十分扁平紧凑,为降低车体高度,缩小中弹面积做出很大贡献。也得益于较低的车体高度,13式坦克重心较低,转弯时车辆安定性好,机动性强。

13式坦克底盘为8轮全驱动,最高时速100千米,比“半人马座”略逊5千米。按照惯例,13式坦克应配备防弹轮胎和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通过充放气,轮胎低压通过松软路面,高压用于高速行驶,轮胎遭到枪弹射穿后可以一边充气一边逃离危险地域。

遭遇到主战坦克时,13式坦克则“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以主战坦克的机动性,在中等以上硬度的地面,很难追击高机动轮式坦克。轮式坦克从来不用于正面和主战坦克对抗,其高机动性可以让主战坦克“追不上,又甩不掉”。

目前公开的照片上未见13式坦克有螺旋桨等航行装置。日本河流狭窄、岸壁陡峭,水流湍急,其国产轻型,装甲车素来不要求拥有浮渡能力,26吨的8×8轮式装甲车也很难在水上浮起来。26吨的战斗全重虽然浮不起来,但是可以登上日本国产C-2大型运输机。

用 途

日本官方和媒体公开13式坦克的用途为:核电站警戒、离岛防御、装备快速反应部队和支援步兵作战。核电站警戒是最荒诞的说法。

核电站的最大危机来自日本高层管理不善和人为事故,即使有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只有枪支、炸弹、汽车炸弹等武器,一般警卫部队都能对付。

离岛防御是目前日本全国的热点。日本官方围绕非法窃取的钓鱼岛,持续几年炒作中国威胁论,多次组织“离岛防御”演习。13式坦克虽然是高机动,可完全没有能力爬上钓鱼岛。如果13式坦克要用于离岛防御,最大可能是用于冲绳那霸驻军。目前那霸驻军只有隶属于西部军的第15旅,下辖1个轻步兵团、1个高射群。西部军下属的西部混成团就是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该团目前主要作战方向就是抗击想象中的解放军登岛。一旦日本宣扬解放军将要空降、登陆夺取那霸航空基地,就可以用C-2运输机将13式坦克紧急空运部署到岛上。世界上所有的空降步兵战车、水陆两栖坦克都是“薄皮大馅”,装甲水平顶多只能防护小口径火炮。13式坦克的那门漏风泄气的105毫米主炮作为反空降反登陆武器,威力倒也绰绰有余。

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有一个军级快速反应部队——中央快速反应集团,驻扎东京市练马区朝霞基地,其下辖有第1空降团、反恐特种作战群、第1直升机团、中央防化队、国际活动教导队、国际维和派遣部队。13式坦克的研制成功,可以让日本中央快速反应集团拥有轻型坦克,有利于出兵海外维和。

意欲何为?

13式坦克从2008年开始研发,研制总费用为17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陆上自卫队预计它要磨合2年,在2016年投入使用。考虑到13式坦克只有数十辆到百多辆的装

备量,其单价一定相当惊人。从经济性、时效性、使用性能上考虑,日本完全应该进口“半人马座”轮式坦克。日本战后之所以要耗费巨资搞国产,就是为了恢复武器研发制造能力,逐步成为一个军工大国,重温军国主义梦想。

2004年2月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96式装甲运兵车进驻伊拉克南部,这是日本战后第一次出兵进入一个战斗尚在继续的国家,虽然自卫队扛着“维和”大旗,却在实质上突破了《和平宪法》中规定的自卫性质。

日本自卫队用96式装甲运兵车撞穿《和平宪法》以后,又觉得其只有12.7毫米机枪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威力不足,继续研制出10式主战坦克,但仅仅比90式主战坦克轻了6吨,上不了当时规划中的XC-2大型运输机,只能研制13式坦克。这样刚好能够搭乘运输机实现远距离快速机动,出兵海外。

13式坦克的体型中还有一个秘密:宽度为2.98米。之前96式装甲运兵车宽度只有2.48米,遵守了日本道路交通法规的车辆宽度2.5米上限。13式坦克突破上限就是为了出兵海外设计,所谓的离岛防御等国内防御作战用途,更多时候仅仅是争取民众支持的一种忽悠。

小 结

13式坦克作为一种轻型轮式坦克,其战术机动性能好,能够利用C-2运输机实现战略机动,火力在轮式坦克队伍中算中等,总体性能良好。日本通过研制和装备13式坦克,进一步宣扬了“中国威胁论”,加强了出兵海外的能力。随着美国财政吃紧,美国战略上会更加放纵日本提高军力来协助自己出兵热点地区。日本自卫队将用13式坦克等新武器、新作战思维不断突破《和平宪法》。日本未来将进一步成为本地区不稳定因素,威胁着亚洲乃至

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责任编辑:李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