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港口城市低碳生态发展对策

2013-04-12 22:37杨丽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港口城市生态建设

□文/李 华 杨丽华

(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石家庄)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带来产业发展与集聚,推动人口快速向城市集聚,而忽视了城市的生态建设与能源利用效率,规模效应递减的环境效应问题凸显。城市发展应围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才能宜居、才能增加主体的各方收益,形成规模效应递增的效益。在河北省城市发展现阶段,我们应以坚实经济基础为前提,注重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低碳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在统一性,有步骤、有规划地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一、低碳生态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生态城的“生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另一方面包括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建设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城乡一体化发展,使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且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低碳生态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转型模式,由仇保兴于2009年提出。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基础,以高效利用能源、节能减排为手段建设的生态城市。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以低碳排放量为特征。它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落实。

二、河北港口城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现状与问题

河北省沿海港口城市包括唐山、秦皇岛、沧州在内,拥有487.3公里海岸线,处于环渤海核心地带,而环渤海核心地带是我国传统的重化工工业基地。2006年唐山提出建设曹妃甸生态城,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1年11月,河北省和住建部共同推进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将唐山湾生态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沧州市黄骅新城等列为生态示范城市。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从区域层面上看,产业结构是影响省区单位GDP碳排放量差异的主要因素。2011年唐山、沧州、秦皇岛二产比例过重,分别为 60.1、52.3、39.4,节能减排的任务重。沧州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忽视。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取得一定成绩,但产业关联度低,临港工业与城市工业之间关联度低,现阶段仍为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发展态势,建设城市低碳生态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港口城市竞争力弱,空间集聚力弱。港口城市竞争力弱,空间集聚力弱,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河北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块“塌陷区”。在2011年GDP排名中,唐山、沧州分别是 5,442.4 亿元、2,600 亿元,而秦皇岛只有1,064亿元,人均GDP,秦皇岛比沧州高,原因是沧州重化工业资本性投入多,秦皇岛服务业较好。

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大城市集聚力不够是影响河北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在河北省沿海开发战略的推动下,三地的城市化进程会加快。而且人口聚集会使服务和资源分配的集中增加生态足迹、减少碳足迹,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三)港口发展滞后,港口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三地港口总体竞争力不强。秦皇岛港虽然建港历史较长,但港口功能比较单一,煤炭吞吐量接近港口运输量的90%。唐山港和黄骅港建设时间较短,远未达到港口设计吞吐能力,软硬件都很不完善。根据2010年统计,唐山是中国内地23个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港口城之一,在空间价值排名中唐山、秦皇岛分列第十二和十三,但无缘港口城市价值综合排名前茅。秦皇岛港虽然建港历史较长,但港口功能比较单一,煤炭吞吐量接近港口运输量的90%;唐山港和黄骅港建设时间较短,远未达到港口设计吞吐能力,软硬件都很不完善。

而国际港口城市向以低碳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变,对港口城市在节能环保、绿色港口、清洁燃料船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港口城市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四)环渤海生态环境恶化。工业主导的经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环渤海地区周围云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三大巨头,更有壳牌、俄罗斯石油公司、美国通用等10多家世界50强石化化工巨头,环渤海区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淡水资源缺乏,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地面下沉;陆源污染及油船漏油污染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还有海平面上升加剧了生态危机。唐山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油脂的能源偏低,大量开采、消耗煤炭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和水资源污染。唐山、沧州二市经济以石油化工以及钢铁等重工业为主,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三、河北港口城市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对策

经济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城市的辐射力,形成区域发展的基础,只有积极发展经济才能有更大的辐射力。目前,河北港口城市仍然为一种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形态。这是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艰难阶段和关键时期。低碳生态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一)依据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规划低碳生态城市

1、建设紧凑、多样、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发挥城市空间的集聚效应,节约城市开发成本。紧凑型城市是一个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各项物质构成要素具有各自独特的和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土地使用功能的组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注重社区、街区、邻里中等尺度的设计和规划,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发展中融入区域整体生态体系的均衡和公平。紧凑型低碳生态城市要求城市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方面人口、产业空间高度集聚,河北沿海三座城市中只有唐山城市化率达到52.14%,未来三座城市仍是城市化加速期,紧凑型城市建设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2、建设生态节约型社区,城市空间园林化设计。遵从“生态优先”的核心原则,综合考虑因地制宜,设计和营建与生态过程协调、对环境冲击小的节约型社区。这一设计策略强调生态系统服务的各个方面,以自然之道对自然进行以保护为基础的模仿、学习、利用的改造。

(二)产业结构生态化,拓展城市功能,形成集聚核,减少碳足迹。持续探索结构生态化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生态服务功能和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并重的配套服务企业。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服务业城市主要集中于沿海区域。从服务业在沿海城市发展的范围看,各种层级的沿海城市都有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唐山市作为人口规模超过300万的大城市,GDP虽高,但缺乏大城市辐射功能所应具有的服务功能、研发功能、人才功能、信息功能、交通功能等。

促进产业生产低碳生态化。合理发展临港经济,促进航运低碳发展,通过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强调“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产业片状、园区化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注重强化资源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要合理、有序、高效地使用。

(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国务院李克强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提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同时,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树立绿色的政绩观。

1、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低碳交通体系是节约能源、预防城市病的有效路径。哥本哈根推行“自行车代步”,作为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都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

2、倡导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低碳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英国要求所有新盖房屋在2016年达到零排放。比如,给窗子换上双层玻璃,每年可省下80镑的能源费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它能解决大部分的资源消耗问题,通过建筑产能、中水利用、雨水回收等一系列成本回收的模式,将开发商和建造商承担的额外成本变成了持续的收益,而不是业主和政府一味地买单。在技术方面,设计被动制冷和自然通风,利用高质量的日光而非过多强光实现自然采光、通过精准建造降低建筑成本,实现低碳生态建筑的高成本效益。

3、加大力度,开展垃圾回收与利用工作。各地都在打造园林城市,可各种生活、工业垃圾是影响环境质量而极易被忽视的方面。要减少垃圾的制造,也要更好地回收利用我们制造的垃圾。洛杉矶垃圾回收率高被称为翡翠城市。日本和欧洲几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关于工业垃圾回收的法令。

4、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构建低碳生态和谐社会。中国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着力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哥本哈根市政府通过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来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西雅图公众参与,并进行家庭能源审计。

5、以特色生态打造个性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既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发展特色城市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山清水秀、水活石润、三溪穿城的天然优势,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建设“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特色鲜明的宜商、宜游、宜居生态城。

[1]沈清基,安超,刘昌寿著.低碳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1.

[2]刘立涛,沈镭.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时空演进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

[3]中国港口城市空间价值评估2011蓝皮书.资源安全指数网.

[4]宋德萱.低碳社区的绿化景观设计生态化研究,2011.

[5]Shulian Wu Research on the Contents and Development Mode about the Intensive Urbanization Asian Social Science Vol.6.No.6;June 2010.

[6]孙宏滨.沿海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经济问题,2012.5.

[7]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8][美]Joan Fitzgerald. 翡翠城市.欧美城市发展启示录.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11.

[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3.

猜你喜欢
港口城市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