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讨论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12 11:00高铁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分组评价

高铁洪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如何有效地将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主动性加以提升成为了新课标的重点。而小组探究式讨论则成为了课堂教学当中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比,小组探究式讨论学习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其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以及表达能力,将以往的“授之以鱼”转化为了“授之以渔”,使得学生的思想更开阔、学习方法更多样、课堂气氛更活跃。但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小组探究式讨论学习方法仍然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小组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到教学当中去,以至于实施起来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考虑不足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学生较难对相应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讨论自然也无法深入,很难达到教师教学的预期目标。当问题提出时,由于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使得讨论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地利用小组讨论实施策略,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

一、在小组讨论中,有效分组尤为重要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为了分组而分组,因此,只是机械地将学生分为了若干小组,表面上看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能力上起到任何作用[1]。由此可见,有效地进行分组尤为重要。

1.有效分组的原则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兴趣、爱好、能力、学习基础以及社会背景等,因此,在实施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依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应让学生了解合作式学习的用处、目的以及如何有效开展等,从而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理解他人,并学会倾听、认真分析思考与交流。同时,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记录下有帮助、有价值的内容。另外,在小组形成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考虑到人员数量上的有效调控,小组的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宜于小组内的讨论,从而会对最终的讨论结果造成影响。只有在有效分组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以及相互学习的能力。总而言之,只有将学生有效地进行分组,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并能够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发挥小组讨论的能效性。

2.角色定位与角色互置

如今,一些教师已将小组讨论合作式学习的方式运用到了自身的课堂当中,对其教学的确起到了辅助与提升的作用,但在小组内,学生的角色定位与角色互置的调控与干预程度仍显不足。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会指定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记录员与发言人等,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只是普通的参与者,甚至无话语权。久而久之,学习较差的学生便会逐渐失去参与的热情,并出现依赖性,甚至会感觉他在小组中的存在与否对整个团队并不重要,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不断地进行角色互置,让所有学生都各司其职,使得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使任何学生都能发挥其作用,才是小组合作式讨论形成的初衷与目的。同时,教师要在分组前让学生了解各个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应该完成的任务,如:组织者,应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负责小组其他成员工作的分配,带领小组成员对相关问题展开有效的讨论,并确保将问题高质量地完成;记录员,负责将小组内各成员对问题所进行讨论的内容加以纪录并将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发言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小组最终形成的结果清晰、明了地陈述出来,以便能够在进行全班分享的时候,让其他学生及教师清楚地明白自己所在的小组要阐述的内容与观点。也只有让学生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尽其责,才能增强每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进而使其管理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等各方面得以提高,使小组讨论策略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二、在小组讨论中,问题设定与教师调控是关键

在小组讨论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设计出适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是能否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积极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能力,设计出一些符合学生标准的问题,既可以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融入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是有讨论价值,甚至是无统一结论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能够发挥其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2]。

有时,当小组形成以后,也经常会出现:某一小组的成员无一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小组成员无所适从;有的小组则是东一言西一语,根本没有围绕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也会出现有的小组中仅有一两个学生在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讨论,而其他成员则各做各的,在最后进行的全班分享中几乎只是这几名学生在发言,而其他人则保持沉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任务分配时不够明确,使得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研讨;小组中各个成员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明确的分工与定位;教师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来设计良好的奖惩策略。因此,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应充当好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以及管理者的角色。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对象,设计出符合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产生协作学习的意识与想法[3]。同时,教师应在讨论教学过程当中,走入课堂、走近学生,多观察、多倾听,实时地对出现问题的小组或学生进行必要的干预与帮助。这对于提升小组讨论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教师对课堂实时地加以调控,才能使小组讨论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三、在小组讨论中,评价机制是保障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才是讨论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由于小组讨论是由多名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的。因此,评价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性评价。通过此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更重视小组协作的过程,进而了解合作式学习这样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同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即通过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团队及个人高效地完成其共同的目标与任务;(2)团队评价。该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达成自身的目标;(3)个体评价。通过对独立个体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新意识等。因此,良好的评价机制是小组讨论策略中的重要环节。

由上述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有效地实施小组讨论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高质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我们今后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

[1]董新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G]∥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2004.

[2]苏红.论合作学习与成就目标理论[J].衡水学院学报,2005,(3).

[3]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1).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分组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分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