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汝学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组织冗余是“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与维持目前状态所需资源之间的差异”或“未被使用的资源”(Cyert and March,1963)。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组织冗余是不存在的,但现实中企业拥有的资源量会大于其最低需求量,即组织冗余普遍存在(Cyert and March,1963)。组织冗余的结构与哪些因素相关?组织应该维持更多的高流动性冗余资源还是低流动性冗余资源?企业应该怎样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调整本企业的冗余结构呢?本文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按照数据的可得性和划分的可行性,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成了三部分: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对此进行经验研究。本文根据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高流动性冗余和低流动性冗余的比例关系得出了三个结论,对企业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与高流动性冗余资源(或低流动性冗余资源)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管理组织冗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我国,关于组织冗余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而且仅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组织冗余和企业绩效以及创新方面,在国外也是仅限于这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按照数据的可得性和划分的可行性将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动态地研究和分析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是维持了更多的高流动性冗余还是低流动性冗余,就像银行准备金率一样,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调整企业的冗余结构,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高效地发展。
组织冗余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关于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论。在理论界,组织理论认为企业并不总是处于最优状态(即效率最高状态),它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组织冗余,而在遇到困境或资源需求快速增加时消耗组织冗余,以满足生存和竞争需要(Cyert and March,1963),而代理理论则认为组织冗余是管理者行为的结果(Leibenstein,1969)。在实务界,一些企业认为冗余增加了成本、降低了运营效率(Chengand Kesner,1997),并一直致力于“减少”或“消除”冗余,例如,减少过剩产能和管理者薪水、解雇“过剩的”和“非必要”人员。而另一些企业则认为冗余的存在可以降低其所面对的不确定性风险。例如,联邦快递公司为保证投递业务的顺利进行,每天都有2架飞机放空飞行,一旦任何地方发生问题,这些飞机就可以立即在当地降落,取走包裹。联邦快递公司如此配置组织冗余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当发生问题时,它可以快速调度其冗余的运输能力从而降低损失。这些关于组织冗余作用的截然相反的结论很难指导实践。Bourgeois(1981)提出不能孤立地看待一种组织冗余,我们也应当看到组织冗余具有不同的形式,不管是减少过剩产能、解雇冗员,还是增加冗余的运输能力,更多情况下都是不同组织冗余之间的转化,例如解雇冗员使企业资金更为充裕。这些不同组织冗余之间的数量关系构成了特定的冗余结构。企业可选择拥有较多的某种冗余、较少的其他冗余,但这并非说冗余结构是可以任意改变的,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形式的组织冗余之间转化受到成本和时间等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企业情境不同也可能导致其冗余结构不同。于是,我们产生了两个疑问:冗余结构与哪些情境因素相关?改变冗余结构会给企业绩效带来怎样的影响?
目前,关于组织冗余的经验研究多把其作为自变量,分析并检验其与创新活动、企业绩效等之间的关系,以其作为因变量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相关研究也多集中在预算冗余领域(Huang and Chen,2009;Kren,2003)。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多是代理理论,认为组织冗余是个体行为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对企业是有害的,较少关注情境因素对组织冗余的影响,研究的目的也是探索如何减少组织冗余。Sharfman etal.(1988)对组织冗余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按照流动性和灵活性的高低把组织冗余分为高流动性冗余资源和低流动性冗余资源两类。高流动性冗余资源流动性和灵活性均较高,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借贷能力等;低流动性冗余资源流动性和灵活性较低,且面向特定主题,包括支付给员工的较高报酬、管理费用、加工中或已加工的产品、熟练工、闲置的生产设备等。企业拥有组织冗余时,可以将其以高流动性形式保存,也可以以低流动性形式保存。前者由于没有沉淀于企业内部,可以适用于较多情境,能给管理者较多的选择和支配空间,但其效用实现还需要将其转化为低流动性资源;后者则可以直接适用于特定情境,例如闲置的机器设备可以直接响应需求增加,但是若要将其转换以面向其他需求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其他情境下的适用性受到制约。由此看来,不同形式的组织冗余对企业资源需求的满足不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构成了特定的冗余结构。Sharfman etal.(1988)同时也认为企业所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企业环境的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组织冗余的总体数量,企业年龄以及行业是否处于成熟期会影响低流动性冗余资源数量。Sharfman etal.(1988)所提出的分类方法得到大量文献的认可。
在企业成长期企业快速发展,产品的供一般小于求,企业发展面临很大机遇,因此企业就寻求扩大自己的规模,不断地消耗自己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还有借贷能力,用此来构建厂房,购进机器设备,增加人员等等,以应对未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的需求。而且在成长期不断地扩大规模和投资可能会使企业的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此外,在此发展阶段企业一般是偏重于采用粗放型的经营策略,在这种经营策略下企业追求由投资和需求所拉动规模的增长,而不是有计划、长足地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不能有效地利用,形成低流动性的冗余资源,造成浪费。
当企业步入成熟期,发展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停止发展现象,但是效益提高。企业规模已很大,企业的发展逐步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由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在这一阶段,企业会把质量经营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从过去一贯性以“外延扩大”和“争地盘,壮块头”为主的经营思路转向以“强化内涵”和“练内功”为主的经营思路上来,在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上档次、上台阶。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经营效率得到提高。因此,企业的各种低流动性冗余资源的配置效率会很高(人力资源、机器设备、管理费用充分利用)。再一个就是企业的效益较高,会留存很多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
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间接生产人员增多,管理机构庞大的“肥胖症”;决策过程复杂,行动缓慢的“钝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矛盾增多,协调困难的“失调症”;各单位本位主义严重,企业上层领导很难控制的“失控症”;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想僵化症”,等等。另一方面,工艺落后,技术装备陈旧。在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大量涌现,使得企业技术更新的周期加快,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由于没有抓住机会进行技术更新改造,或者企业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使得企业的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老化。造成产品老化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整个产业衰退了,出现了新兴的产业,如半导体元件的出现,使以电子管为元器件的产品被淘汰;有的是研究与开发工作没有搞好,拿不出新产品代替老产品;有的是工艺落后,技术装备陈旧,生产的产品达不到新的标准,企业的生产萎缩,效益降低,由于受产品老化、资源枯竭和“大企业病”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发生萎缩,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企业的效益降低,利润率下降,有些企业还发生严重亏损,负债增加,财务状况恶化。由于生产萎缩、效益降低和严重的亏损,企业的资金周转日益困难,负债增多,企业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以上出现的这些情况使得低流动性冗余资源迅速增多,因此其拥有的低流动性冗余远大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本文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
结论一:相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高流动性冗余与低流动性冗余的比例更高。
结论二:相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高流动性冗余与低流动性冗余的比例更低。
结论三:相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的高流动性冗余与低流动性冗余的比更低。
[1]李维安,姜涛.公司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财贸经济,2007.12.
[2]刘苹,陈维政.企业生命周期与治理机制的不同模式选择.财经科学,2003.5.
[3]蒋春燕,赵曙明.组织冗余与绩效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的时间序列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