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节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浙江·绍兴)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之一。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不仅能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从长远来说,更可以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良性互动。及时检验和修正课程考核方法,制定一套符合该课程特点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书写与制单》课程是我校所特有的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为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课题组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上重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实践环节,增加了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考核,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
1、考核目的导向存在误区。尽管本校强调对学生综合技能及能力的培养,但落实到具体课程的考核方案的设计而言,本课程目前只是对书本、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的简单测评。将期末总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唯一标准,并延伸到各类评优、奖学金、就业推荐等。这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导向为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模拟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缺乏过程性考核。在会计学科发展较好的发达围家,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案例分析、阅读摘要、课堂辩论、文献述评和学期论文等,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一种高效的过程考核。但在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课堂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的参与十分有限,任课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而本课程也是一样,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项分数合计的方式。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的表现来定,占总评成绩的40%左右,期末考试则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抱着考前突击的心理,不重视平时学习。
3、课程考试和职业认证考试相脱节。会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取得多个资格证书。本课程的考核则未与相关职业,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电算化会计证和会计师证等结合,因此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势必会造成一些重复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另外,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1、课程考核目标定位不准。有些任课教师把课程考核简单地当作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考核只是课程结束的标志,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课程成绩;一些学生则认为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学分,以便顺利拿到毕业证。以上种种观念导致教师不研究教学方法,学生不重视能力提高,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课程考核对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推动作用难以体现。
2、没有制定实训课程评价细则。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非常强调实训课程,目前本课程的实训学时约占总学时的70%,但无论是课内实训还是集中实训课程均没有制定考核实施细则,这样就导致实训课程评价形式的不确定性,考核标准不统一,最后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性。
(一)课程考核改革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决定了该课程其评价的多样性,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等三方面。
1、评价标准:立足社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
2、评价主体:不仅有学校和教师,还有学生、企业、行业协会。
3、评价过程: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更要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改变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与方式方法,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二)考核方式改革。高职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在学生的评价中既要有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也要有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需要改革注重单一的纸和笔的考核方式,而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多元系统,反映在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环节的多样性。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主要改革以下评价方式:
1、本次改革全部采用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为100%。
2、考核过程采用开放式考核,即学生不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和地点的限制,按照考核要求,自主完成考核内容。
3、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平行进行。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顺利地通过整个课程考核,在考核顺序上,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平行进行。
4、课程考核与考证相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校内技能考证——会计书写、会计制单紧密相连。在考核时可以将这两项考证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的一个部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课程实际效果的目的;另一个是敦促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多参与校内考证,取得较好的考核成绩。
5、行业企业参与考核。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的同时应立足于行业企业,加强会计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为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在课程考核时,就对于积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加分。
课程考核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考核目标和内容及考核方式应该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变化而变化,所以考核方式要有后续的反馈修订,考核方案也要有一个实施结果评价,并根据实施结果不断修订,以符合全面考核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胡晓锋.高职院校考试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O10.17.
[2]文孟婵.从素质教育视角看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改革[J].财会教育,2011.3.7.
[3]马淑娥.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