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存货计价方法

2013-11-13 06:06:20戴莉娟张晓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平均法计价存货

□文/戴莉娟张晓兵

(1.甘肃省张掖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2.河西学院 甘肃·张掖)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的流转过程中,由于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并不一致,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下,企业的会计核算、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来说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

一、存货计价方法概述

企业的存货一直处于不断的流转过程中,企业在计算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时,一般不会以实际流转存货的成本进行结算和计价,而是将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分开,从而形成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当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分别计算期末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现行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实际法、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无法进行互换批次进行使用的企业存货,适用企业价值较高的存货的计价等。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月购进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来确定本期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该方法的应用可以简化企业的成本计算流程,但却对企业存货成本的日程管理和日常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3、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计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使用能够随时结转企业的存货发出成本,可以使期末存货的价值最接近市场价值。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使企业虚增利润,反之则利润低估。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前,企业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还有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主要是因为日常核算工作量大、后进先出法的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符、常被用作调节利润的工具和手段、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优势已明显被弱化。后进先出法的取消保证了国家税收完整、及时的完成,更方便政府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使用与决策、更真实地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使我国存货计价方法与国际准则惯例相一致。

二、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存货发生实物流转后,也就产生了成本流转。理论上,存货的成本流转额按照成本计价的原则,应当等同于购入实物的成本额。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存货品种繁多,流转额大,则成本流转额很难完全匹配实物流转额。因此,在发出存货时,就要按照一定的计价方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最终使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尽可能接近存货的采购成本,使因采用不同成本计价方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变得最低,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

1、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期末存货计价的高低,对当期的利润影响最大。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期末成本,出现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数额。若物价持续走低时,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在当前通货紧缩时期,物价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低,从而增加当期成本,减少当期应税所得额。在当前企业普遍感到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延缓纳税无疑是从国家取得一笔无息贷款,降低了企业的税负。纳税期的递延还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使企业在本期有更多的资金可供利用,还可以使纳税人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十分有利。当然,企业在一个纳税期内要变更计价方法时,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变更的相关内容,要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从而实现合法的税务筹划。

2、不同计价方法影响经营成果的分析对比。运用什么计价方法,确实影响利润数额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估价数额,下面就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来分析。以A企业为例,假如A公司只有甲材料存货的购销,7月份公司购入甲材料10吨,单价是1,000元/吨,支付货款10,000元;8月份购入 10吨单价是1,200 元/吨,支付货款 12,000元。8月份销售了12吨,销售单价为1,500元/吨,销售收入为18,000元。

8月份销售成本及销售利润:

(1)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2)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用两种存货的计价方法来核算,得到的利润和存货估价数额都不相同。很明显,存货计价方法确实会影响利润数额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估价数额。所以,企业可以根据本公司的管理需要来选择计价方法。

三、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的各种存货应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各项存货的发出或领用的成本计价方法,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平均法等。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存货的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企业利用存货进行纳税筹划,利用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纳税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不同物价水平下存货计价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25%的比例税率。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如果物价持续上涨,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期末存货的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反之,如果物价持续下降,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期末存货的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也达到了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目的;而在物价上下波动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或者移动平均法可使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较为均衡,避免高估利润,多缴纳所得税,以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因为采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各期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不会时高时低。使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使各期利润比较均衡,不至于因为利润忽高的会计期间套用过高税率,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税后收益。

2、在免税期对所得税的影响。如果企业正处在所得税的免税期,企业实现的利润越多,其豁免的税额也越多,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以减少存货费用,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如果企业正处在征税期,其实现的利润越多,则缴纳所得税越多,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将当期的存货成本尽量扩大,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推迟纳税期的目的。

四、结束语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存货成本流转量,从而得出不同的经营成果。在这里,对存货发出计价的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数法及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加以比较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1]王晗.关于新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8.13.

[2]叶英华.存货计价方法及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3.

[3]吴娜娜.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8.4.

[4]王颖.新会计准则下存货的计价方法探析[J].河北经济研究导刊,2009.1.

[5]刘佃英.浅谈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财经界,2011.10.

猜你喜欢
平均法计价存货
基于平均法的金属橡胶隔振器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
具有初边值条件的集值脉冲微分方程的平均法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平均法处理自由落体频闪数据的研究
物理教师(2017年5期)2017-06-09 11:21:18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福建轻纺(2017年12期)2017-04-10 12:56:32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
关注新“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几大特点
河南科技(2014年12期)2014-02-27 14:10:53
代保管存货的会计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