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未编目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2013-04-12 19:06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大藏经线装书佛经

王 蕾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1 未编目古籍书的形成

辽宁省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北图书馆,1948年从哈尔滨迁到沈阳,从哈尔滨带过来一些线装书,先后接收了满洲国立奉天图书馆、满铁奉天图书馆、东北大学图书馆、冯庸大学图书馆、辽宁省立图书馆、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委会图书馆、张氏帅府的藏书。五十年代初期又从大连接收了部分罗振玉藏书的精品和大量罗氏刊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古籍藏书,同时也形成了馆藏古籍复本多、品种杂、残帙缺卷多的情况。当时从这些书中选出很多古籍线装书入藏,但选的不细,漏了一些书,有些书只钤了藏书印,没有入藏。把没有入藏的古籍线装书放在一起,称为“交换库”或“副本库”。未编目古籍有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此的古籍复本及残本。另一部分来自于“文革”时期接收的东北局、辽宁省委、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群众艺术馆、辽宁省作家协会等单位图书室和资料室的古籍,及1970年海城图书馆移送来的古籍。

辽宁省图书馆把未整理的线装书打包、装箱,堆放在一起,打包共1,500余包,装纸箱和铁箱,有100多箱。这就形成了10多万册未整理古籍线装书。这些古籍的种类杂乱,交接手续不清楚,一直未作编目整理,仅做过一些简单的登记工作。

2 整理方案

古籍编目是古籍文献整理中的基础工作,是通过对文献的著录来揭示文献特征。古籍有其自身著录的特殊性。古籍经过流传、加工整理、传抄刻印,形成众多版本,同一部书不同书目著录的书名、卷数、责任者、版刻年代等都有可能出现细微的不同,这就要求在整理著录时,须深入细致地进行考核查对。面对大批量杂乱的古籍书时,科学、合理的编目组织工作,会保证整理工作事半功倍。

首先开展调查工作。经调查,我馆未整理古籍包括大量佛经、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日文线装书、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大清会典、辽海丛书、满文书籍、拓片、油印本、复印本等共计1,500多包。其次是重新排序。把因搬迁等原因导致失序的10万余册古籍按照类别、包号重新排序。通过对馆藏未编目古籍整体的了解和排序后,工作人员制定了大体的整理顺序,将大部头的书相对先集中整理,像佛经、日文线装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然后再清理其他的书。

在正式整理工作中,为了科学有序地进行,制定了一些整理原则:①同种书集中。②区分版本。③区分全书和残书。④全书和残书都必须著录卡片,项目包括含冠词的书名、卷数、著者、出版年、出版者、册数、辅助项等。全书要求细一点,残书可以粗一点。⑤全书编号,卡片和书皆按编号排序上架。残书则按四角号码分架排序待配,排好卷次,注明存残卷,著录卡片。卡片按四角号码排列,达到同种书可以合并。

3 整理成果

配出的书(大部分是全的,个别有残的),共编出15,941个号,几部大部头的佛经没有编号,统计如下:

全书(个别有残):15,941个号,共103,533册,《嘉兴藏》14,29册,《黄蘖藏》2,004册,《龙藏》6,666册,善本库的复本5,020册,共计118,652册。

残本:佛经2,051册,四部备要1,219册,四部丛刊1,440册,四角号码0—9号的残本24,520册,日文线装书2,787册,共计32,017册。

4 整理成就

4.1 发现宋版书

在1989年的清点打包中,发现了一部宋德祐元年(1275)华亭义塾刻本《春秋集注》,此书因比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的两部同版本的《春秋集注》多出一篇德祐元年(1275)乙亥卫宗武序,厘定了版刻时间,成为一段书林佳话。分析应是接收于长春伪皇宫的书。

2007年冬,发现了北宋刻的《崇宁藏》的残本,经名是《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存上卷。《崇宁藏》是我国第一部私版大藏经,刊刻久远,国内已无整部藏经存世,仅有零散印本藏于图书馆、博物馆、寺院等处。馆藏此部钤“鼓山大藏”阳文方印,经考为鼓山大藏印本。查各家书目,不见此藏经零种著录。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4.2 整理出四种佛经及众多佛经零种

辽宁省图书馆原仅藏有宋元版佛经零种。这次清理,整理出了四种佛经及众多佛经零种,补充了馆藏。

《嘉兴藏》,该藏是从明万历时始刻至清康熙刻完的私刻大藏经,装帧形式改梵夹为方册(线装)。正藏以经过增补的《永乐北藏》为底本刻的,续藏、又续藏收的全是中国的僧人和居士的著述。该藏没有发行过全藏,在补刻时又刻有新品种,最后补刻到清代嘉庆,是我国收录佛教典籍最多的私刻大藏经。这次整理出1,296种经,6,596卷,1,429册。我馆这部《嘉兴藏》具有辽宁的特色,其中有20多种经不见于其他单位的藏本。这部藏经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黄蘖藏》是日本僧人铁眼道光募刻的私刻大藏经,日本宽文九年(1669)刻,天和元年(1681)刻完,线装本。此经是翻刻传到日本的《嘉兴藏》,此次整理的是日本昭和九年(1934)日本京都一切经坊的重印本,共255函,2,019册,6,792卷。

《龙藏》,又名《清藏》、《乾隆大藏经》,是清代官版大藏经,经折装。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及贤良寺住持超盛等住持刻藏,刻经地在北京东安门外贤良寺,始刻于雍正十三年(1735),完工于乾隆三年(1783),共724函,1,669种,7,168卷。《龙藏》刊刻完后次年即刷印100部,颁赐各地寺院,乾隆二十七年(1762)至清末百年间陆续刷印过32部,民国二十一年(1932)林森请印《龙藏》,全国随之刷印过22部,期间有少量刷印。这次清理的是民国三年印本,670函,6,666册,稍有残缺,有捐资人名20册2函。

整理出多种佛经零种,清代同治时,居士杨文会(字仁山)在南京成立金陵刻经处,刻印佛经,影响很大。受金陵刻经处的影响,全国各地许多地方设立刻经处,刻印佛经。这次清理的有常州天宁寺刻经处、江北刻经处、扬州刻经处、扬州藏经院、扬州众香庵、北京刻经处、天津刻经处、常熟刻经处、杭州刻经处、杭城玛瑙经房、西湖昭庆慧空经房等。这些刻经处之间是有联系的,可能互有分工,从清末起,到抗战时期,这些刻经处刻印、铅印了许多佛经。在整理的全本中,佛经零种占有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刻经处的出现和所刻印的佛经,似乎还没有人研究。他们所用的底本,基本上是《嘉兴藏》、《龙藏》。

4.3 发现新的丛书

《古今算学丛书》,清刘铎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算学书局石印本。刘铎,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湖南善化人。此书收书71种,虽然没有把清代以前算学书辑全,但收书是很多的。这部丛书《中国丛书综录》未收,阳海清所编的《中国丛书广录》也没收。

《独山莫氏郘亭丛书》,清莫友芝撰,1960年江苏扬州人民出版社印本。收书7种66卷26册。《中国丛书综录》1959年出版的,所以此书未收。但《中国丛书综录》收了《郘亭四种》,为抄本。又收了《影山草堂六种》,为清咸丰至光绪刻本,所收6种与本书同,缺《贵州诗纪传证》三十三卷。《独山莫氏郘亭丛书》当是扬州人民出版社得到7种书的书版重印的。而《中国丛书广录》未收此部丛书,也许因传本不多,但收了台湾地区中央图书馆藏的《独山莫氏遗稿》的稿本,61种(有3种为刻本),其中有2种书与本书所收内容相同。

4.4 整理民国时期东北大学的学生毕业论文

我们共整理发现501种,时间起于1930年,讫于1946年,均属于东北大学文法两学院。每种均用墨笔书写,并多有教授给予的分数和批语。东北大学当时有许多知名的教授,如:金毓黼、周传儒、姜亮夫、蓝文征、赵鸿翥、曾运乾、娄学熙、蒋天枢、肖一山等。论文书皮右下方均有四位号码的标签,封底粘有东北大学学生的借阅卡,可见此批论文曾在校内借阅流通,借阅时间未超过1949年。论文在选题上侧重于对时局和东北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外国文化的翻译摄取,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并显出较高的学术水平。

5 结语

至今为止未编目古籍的整理工作完成,基本理清一遍,但后期工作还有很多,登记入藏、录入数据库、修复保管等。由于年久堆积,保管条件不足,部分书籍有虫蛀、霉烂、纸张老化、脱线、函套损坏等现象,有待修复。

未编目古籍的整理工作对辽宁省图书馆的古籍工作有多方面的促进。首先,摸清馆藏古籍家底,全面揭示馆藏。通过这次整理工作,彻底做到对馆藏古籍的全面掌握,避免出现“有书无数”的现象,也是对一直进行中的古籍普查工作的有力辅助。其次是培养古籍工作人才。古籍编目是最基础的古籍业务工作,它包括了基本的古籍著录、编目组织、版刻类别、版本鉴定、熟悉馆藏、了解书目、接触各品种书等,是对现有古籍从业人员最好的基础培养。第三,古籍整理是“存亡继绝”的工作,将束之高阁的古籍加以整理,传播流布,以利学林,避免资源浪费。

[1] 李富华.何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2]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09.

[3]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009.

[4] 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6.

[5] 阳海清.《中国丛书广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大藏经线装书佛经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宜宾市博物院开展珍贵文物修复工作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线装书的新形式与功能探析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再谈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中堂》
甘肃永登发现元代雕版印刷《大藏经》
《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