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对策

2013-04-12 16:42王仕松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

王仕松

(淮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中,价值观培育是核心内容,是贯穿整个培育过程中的一条主线。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某些不利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得实效,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主线和核心任务,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价值观是否可教的论争

价值,即意义或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06页。美国学者克拉克洪(1951)提出的价值观定义(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在西方心理学界确立了支配地位。我国学者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②贺敏:《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袁贵仁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我们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价值观的形成是其世界观的反映。

目前,关于价值观是否可教的问题存在分歧。对此,国外学者普遍持否定态度,否定了价值观的外部可塑性,认为价值观是个人的信念信仰不能由也不可能由外界力量来塑造和支配。我国学者对于价值观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价值观是可以教育的,可以教授改变的;另外一种认为价值观不能教授但是可以进行培养的。④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我们认为,价值观是可以进行培育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当前唯有发挥大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综合各种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培育,才能取得预期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看积极、健康、向上,务实进取,但在价值观多元多样化背景下,部分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偏移现象。

(一)信仰的缺失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淡漠

据兰亚明所在的课题组,于2010年3月至7月对南京5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了解,但在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什么时,大多数学生选择错误。①兰亚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现状分析及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第l0页。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兜售他们的意识形态,使得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产生怀疑,政治信仰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着迷于西方一些腐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有的则从个体需要出发,价值理论偏重务实,把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实用化,认为是入党、找工作的“通行证”。

(二)认识和理解的偏差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迷失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52页。但程恩富、郑一明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践行情况的调查》一文显示: “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令人堪忧,他们的理想更多地是集中在生活和职业理想上,而对社会和道德理想则关注很少,只占 10%左右。”③程恩富,郑一明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践行情况的调查报告》,《民主与科学》2010年第2期。“特别还有6.6%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的前景不容乐观’”。④兰亚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现状分析及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第10页。这表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我党的执政地位以及政府行政绩效评价有失公允,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出现信仰危机。

(三)缺乏对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的正解理解

在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普遍高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时代强音的同时,部分大学生容易感情用事,不能理性把握现阶段爱国的现实尺度,存在爱国主义不够理性。不能全面深入理解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树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盲目追求时尚,不能恰当处理好改革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造成优良传统美德淡化。一味认为创新存在困难,对个人未来职业规划、就业、创业等缺少前瞻性,满足现状。“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上,甚至许多高学历群体(主要是研究生)看不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问题值得高度关注。”⑤程恩富,郑一明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践行情况的调查报告》,《民主与科学》2010年第2期。

(四)感性欲求膨胀导致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混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向小康迈进,但也滋生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也不同程度的体现,如学业方面:不思进取、随意旷课、考试舞弊、为评奖选优弄虚作假等;生活方面:拜金主义、不勤俭节约、与异性交往不得体等;为人处事方面:助学贷款不能按时还款、诚信缺失、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淡化等,这些现象都折射出一些大学生怕吃苦、贪享乐、感性欲求膨胀,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模糊。

三、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实效性路径

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52页。托马斯·里克纳认为:“主流价值观教育要取得长久成功,必须依赖于学校之外的力量,通过学校、家庭与社区共同协作.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他们健康发展。”⑦揭晓,陈卓武:《中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比较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3期。江泽民说:“一个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教育都很重要,对于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都会起重要作用。”⑧《江泽民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2页。

(一)学校方面

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合力用,注重渗透性。托马斯·里克纳指出:“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课程利用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我们就正在浪费一个大好的时机”。①揭晓,陈卓武:《中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比较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3期。显性课堂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中,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成为培育大学生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干课程、重要阵地,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另外,要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专业教育中渗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注重隐性课的教育作用。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渗透着高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具有内在的感召力,它时刻都在潜意识里向学生传导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运用各种校园文化如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网等,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要注重校园学术活动、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历史古迹等,增强学生感知社会的实践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优越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用红色革命教育活动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的深刻理解,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实效性。价值观澄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柯申鲍姆认为:“价值观教育一定是综合性的方法效果更好”,“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促进青年人形成信赖、尊敬、责任感、关爱、公平、好的公民意识等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就应该欢迎所有能达到目标的最好的方法。”②Kirschenbaum,Howard.From Values Clarification to Character Education:A Personal Journey,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Education&Development,2000,p.39.过去,我们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方面大多采用灌输的方法,很少综合运用其他方法,导致价值观教育流于说教和形式化,造成大学生在知和行之间的脱节,甚至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当前,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过程中,应摒弃单纯的道德说教和全程灌输的老方法。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教育方法如价值澄清、价值推理及价值分析方法等,另一方面,也综合运用榜样激励、疏通引导、生活指导、自我教育法等,使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培育过程中,提高主体认同、价值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实效性。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起点。大学生通过父母长辈的有意教导能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研究表明,父母长辈的价值观及政治态度与子女的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有着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因为父母长辈对国家的荣辱,对民族的兴衰的关心程度等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具有社会与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鉴此,作为大学生的家长,应该主动配合高校的教育教学,引导子女在完成大学学习的任务的同时,对子女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要培育子女遵守家庭和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不正确的言行,要给予及时有效的纠正,敦促其养成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昂扬向上的思想情感,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正当的爱好和广博的兴趣,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师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方法及途径》,《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17期。

(三)社会方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重要条件。对大学生关心的就业、教育等热点问题,舆论要给予正确导向。只有坚持正确的导向,舆论宣传的作用才能大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才能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点,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假恶丑,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公共舆论环境。其次,对校园周边环境要及时整治。特别是网吧、娱乐场所等,文化、城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排查安全隐患,对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要严肃及时有效地处理,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使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打折扣,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力。

(四)调动大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写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02页。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青年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不息,才能创造无悔的青春和取得毕生的成功”。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在其社会化进程中期待着社会的承认、容纳,并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在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大学生一直是被教育和塑造的对象,而忽视其作为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因此,当前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时,一定要重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情感,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注重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批判性,鼓励他们质疑、争辩,提高大学生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价值观的培育。

总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交往频繁,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给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带来冲击。“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 97页。鉴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已成为时代之需,“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52页。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和“渐次发展”的规律,综合运用多种培育方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全面配合,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实效性将具有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