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洁1,韩伏彬2,杨立红1,安 博1
高校社团与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的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田 洁,韩伏彬,杨立红,安 博
(1.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2.衡水学院 教务处,河北 衡水 053000)
高校社团是非常活跃的教育力量,是锻炼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阵地。针对城中村小学生源结构多元、生源质量偏弱、专业教师缺乏等不足,高校社团应发挥自身积极优势,从提供师资、活动资源等方面参与并服务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活动。
高校社团;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教育融合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具体行动。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愉快学习、主动学习的新天地,增加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学习的空间。第二课堂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中村小学的第二课堂凸显出的问题较多,严重影响到城中村小学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一)城中村小学生源结构多元
城中村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密集地。随着教育公平进程的推进,各地出台了农民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规定,极大地保障了农民工子女的就近入学受教育权利。目前城中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是本村部分定居村民的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以及邻村学生,生源结构多元。
(二)城中村小学生生源质量偏弱
在以上3类生源结构中,本村或邻村孩子的家庭要么是经济条件差,无力择校;要么是留守或单亲学生,以隔代教育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来自教育质量不高的农村,再加上父母务工,时间紧,知识水平不高,对子女家庭教育薄弱。
(三)城中村小学教师水平有限
过去城中村小学的教师主要是民办代课教师,学历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随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城中村小学教师经过转、辞、退等多种途径,部分教师获得了国办教师的身份。但是身份的转变并没有使原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所提高,再加上小学的撤销与合并,小学教师编制出现了富余,真正师范类大学生进不来。造成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老化等3个“老化”问题。
(四)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活动成效甚微
城中村小学的孩子课余生活第二课堂开设严重不足,与城市中心小学相比,城中村小学由于经济落后、学校设施场地不足、学校缺乏专业老师、交通不便、家庭教育观念等因素,使得第二课堂的开展取得的成效甚微,一些不健康或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方式由此滋生。如部分孩子在业余时间,帮助大人经商或浪迹街头,部分沉迷网络……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生活和学习。
以上几种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和质量,迫切需要引起学校自身、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广泛与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
(一)时间优势
小学和高校相对于初中和高中而言,没有升学率的巨大压力,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宽裕,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优势。因此,高校社团可以同城中村小学建立第二课堂手拉手关系,拟定活动实施方案,进行长期合作。
(二)交通优势
高校和城中村小学本身就在城市中,交通方便,路途往返费用低,有的高校本身就迁建在城中村附近,甚至部分租用城中村的集体用地,这就为开展第二课堂教育融合提供了便利的地缘优势。
(三)内容优势
目前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3大类。一是科技类如阅读组、科技制作组、劳技组等;二是文体类如舞蹈、合唱队、器乐队、田径队、球类组、腰鼓队、鼓号队;三是书画创作类如书法组、绘画组和写作组等。而在高校,社团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有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参加的社团主要包括文体艺术类社团(31.2 %)、学术科技类社团(7.2 %) 、发明创造类社团(0.2 %)、游戏娱乐类社团(5.3 %)、公益服务类社团(20.3 %) 、社会实践类社团(11.1 %)、思想政治类社团(1.9 %)等, 其中文体艺术类社团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这说明高校社团与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为双方开展教育融合奠定了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大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校社团与小学第二课堂的融合,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专业特长,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一)为城中村小学开展第二课堂提供样板示范作用
尽管第二课堂已经不再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而是同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现实中,由于学校受传统教育观念只重知识教学的影响,大部分城中村学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或者尽管有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也只是走形式,并没有实际开展工作,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这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及其他教学环节严重脱节。而高校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大量的社团活动,社团成员学到了许多第一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如兴趣更加广泛,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倍增等,这些效果可以介绍给城中村小学,对小学重视并开展第二课堂无疑会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二)为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教师
高校社团是一个活跃而有组织的非正式群体,大学生社团一般有志趣相同的大学生自愿结社,在学校团委的注册管理下进行独立运作,开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日常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第二课堂活动,在长期的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活动经验和资料。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因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而使得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校社团可以与城中村小学建立互动互助合作关系,高校一方面可以从社团中选择成员到小学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弥补小学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小学作为社团活动的基地,实现长期合作共赢。
(三)开放高校资源与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进行资源共享
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小学硬件条件差,很多城中村小学建校之初,都使用着村委会的房产,有些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这些学校不仅房屋质量难以保证,操场、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也都可有可无。如今,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在硬件设施方面,虽然许多学校都修建了漂亮的操场、宽敞的学生活动室,但这些设施的配备都不完善,平时也很少对学生开放,它们的唯一功能就是应付上级的检查。相对于城中村小学而言,高校拥有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场所设施及配套齐全的活动材料,如大学生活动中心、科技馆、体育馆等。因此,在满足高校自身活动之外,如果能向城中村小学开放,组织小学生到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将会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为城中村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送爱心教育
城中村小学由于生源结构多元,生源质量偏低,家庭经济困难,再加上学校管理不善等原因,许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上不去,给学生和家长都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烦恼。学生社团种类繁多,涉及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诸多领域。各社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如心理咨询社、爱心社、舞蹈社等,可以到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进行义演活动,也可以开展献爱心活动,给城中村小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温暖和学习用品的物质帮助。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了城中村小学的困境,也对参与的社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思想上得到了净化。
当今,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活跃在校园里最有影响的学生组织之一,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在全国各地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早就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因此,开展高校社团与城中村小学第二课堂的教育融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
[1] 张爱清.城中村学校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山西教育,2013(1):37-38.
[2] 侯淑珍.浅析小学第二课堂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读与写杂志,2013(4):216-217.
[3] 方垒.大学生社团的功能分析[J].学会,2013(4):19-25,55.
[4] 翟思成.高校社团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8(4):54-57.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Education Integ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Social Groups 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in Village Primary Schools in Cities
TIAN Jie, HAN Fu-bin, YANG Li-hong, AN Bo
(1. Hebei Chemical and Medical Polytechnic,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6, China;2. Office of Educational Affairs,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University social groups are not only very active educational power but also educational platform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oci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at villag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cities come from different schools, the students’ qualities are poor,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group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offer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activity resources to serve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village primary schools in cities.
university social groups; village primary schools in cities;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integration
10.3969/j.issn.1673-2065.2013.06.033
G646
A
1673-2065(2013)06-0122-03
2013-10-12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Q122013)
田 洁(1981-),女,河北井陉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韩伏彬(1975-),男,河北磁县人,衡水学院教务处副教授,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