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及其限度
——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

2013-04-12 15:45常宴会
关键词:金文范式哲学

常宴会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创新及其限度
——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

常宴会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如果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确定为提升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不会引起太多争议的话,那么就应该设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想状态:该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语言之亲切、问题意识与大众焦虑之契合,以至它能成为大众的必读书、枕边书;与此同时,该学科的研究者形成具备基本共识的学术共同体,进行稳定而有效率的知识生产,并且获得社会的认同。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对照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情况并不乐观。那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还是另有原因?进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是否形成了基本的研究理念、经典模式、学科提问方式?金林南教授近期推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以下称“金文”)意图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尝试回应上述问题。

一、范式论的启迪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状的诊断

“范式”是196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概念,他当时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为什么科学的发展看似是一个线性累积过程,而我们又无法解释上个时代那些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论断在当时似乎又是对的。与范式共同提出的一组概念中还包含“常规科学”“反常”“不可通约性”等等,最终他得到的结论是,科学的进步并不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单一积累过程,在某些节点(即范式转换)中发生了科学革命,它的结构是,“起先,是具有一个范式(paradigm)和致力于解谜的常规科学;随后,是严重的反常,引发危机;最终,由于新范式的诞生,危机得以平息”[1]导读:5。原有范式在解决问题不断出现的反常构成科学中的危机,它呼唤新范式的确立。能够作为范式的科学成果具备两个特征:“它们的成就空前吸引了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1]8范式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所共享的一系列信念、价值和研究方法,是否拥有一个或一组范式是一个科学部门成熟与否的标志。具体说来,学科范式包含这个学科所共同推崇的经典,它为每一个新进研究者提供研究的起点、方向、知识的范型。库恩1969年为《科学革命的结构》日文版写作后记时提到,“‘范式’一词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1]147。

按照库恩对范式的界定,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确立一个或一组恒定的范式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它能够使该学科的科学研究获得坚实的基础,避免诸多无谓的劳动;其次,拥有一个范式可以使该学科自觉地建构本学科特有的研究对象,而非简单挑选经验生活中的资料,确保每一次研究能够获得学术增量,保障科学研究的效率;最后,这种高效的研究会形成学科内部的共同体,它的知识增量自然会受到其他学科及公众的认同,进而确立该学科“是其所是”的内在价值。

正是以“范式”论为参照,“金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现状诊断如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混同,通过实践的重要性来证明研究的意义,或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来定义它的存在,并没有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的内在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基本理论框架,即没有自己理论分析的“元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学科基本问题意识及其学科提问方式、基本概念等自足自给的理论体系[2]8;并且,由于没有获得一个共同承认的学科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平台和学术共同体。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形成进一步研究的规范基础,是一个系统问题,其首要在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问题,即回答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而后推出学科认识论(其中内含着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理论,等等。针对这个问题,“金文”认为意识形态政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是对权力的研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确立和创设思政研究范式的尝试

“金文”从一开始即设定自己所追求的是一种名曰“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知识,这种知识在品性上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知识,它能够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反思。通过对古典哲学的知识论基础主义、近代哲学对主体性的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及后现代哲学对主体的解构四种哲学时代精神的梳理,作者重点阐述了哲学思维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效应——反思性。同时,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也为追问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提供了条件,即思想政治既具备政治性、思想性,又具备意识形态性,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平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金文”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分析工具。

逻辑的方式无非是历史的方式,只是它抽去了历史中杂乱无章的部分。恩格斯对此有过经典论述:“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3]金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的确认必须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这个起点一定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针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政治实践活动在整体的政治实践中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具体说来,即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政治价值观,而争夺价值观上的领导权对领导权总体的获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时才会出现,即现代意识形态政治。同时,政治实践的内容从历史上的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到通过观念影响获得政权,无疑显示了政治文明程度的提升。通过对政治形态在不同时代的转换,“金文”得出结论:意识形态政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平台中,我们认为,现代意识形态政治是它的本体,也就是说政治是孕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性的母体,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在本体上是一种政治活动;教育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形式,这就类似于政治有不同的展开方式,有的是通过军事的方式,有的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有的是通过教育的方式,那么教育作为政治的展开方式的政治活动,我们可以称之为“思想政治”的教育;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政治活动展开的空间、领域,是在思想领域展开的政治活动。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假设。”[2]114基于这个结论,他为思想政治教育重新下了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思想领域展开的以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政治实践。”[2]152从这个定义当中我们自然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即是对权力及人在权力运行中生存状态的研究。

在论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是意识形态政治的过程中,“金文”基本上是按照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演进脉络展开的,期间几乎没有使用以往研究所常用的执政党宣传方式演进的模式,这种论证方式的有效恰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作为一个学科名称只在中国存在的话,那么它作为现代政治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幽灵般存在于各种政治文化中的。此外,一旦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意识形态政治的范畴中考量,它的研究对象就不再局限于高校,企业、军队乃至全社会的针对观念的政治实践活动都应该纳入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野之中。

“金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哲学精神的时代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确立,为反思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意在回答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元问题”,并顺而提出其“是其所是”的价值;之后各部分依次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论、过程哲学、公共性。应该说,一旦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确定为对意识形态政治的研究,即“精神生活中的权力运动”,那么后文中认识论即是对权力的认识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即是权力的运行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即是验证前文诸多假设的一个模型。所以,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即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三、作为一种范例(examplar)的“沉思”自身

如果按照库恩关于范式的第一种定义,那么“金文”无疑满足范式候选者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它通过确认意识形态政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是对权力的研究,排除了学界此前通过教育学、政治社会学等研究模式的竞争,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传统;其二,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力范式为后续的研究开启无限的研究空间,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为例,现有研究的症结主要在于它一方面以抽象的思辨遮蔽了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以抹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别而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维度,在意识形态政治的本体论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能够重新建构其研究对象,比如福柯的“规训”概念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正附着于奖学金设置、学生干部管理等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之中。除此之外,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经营活动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如何面对社会思潮等问题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中获得阐释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库恩关于范式的第二种解释,近似于将某项科学研究成果定为“里程碑”式著作,其中或隐或现地包含着后续研究的样本,即作为一种“范例”的研究。就这一点来看,“金文”至少具备两个要素,为后来的研究示范:研究者本人的理论活动与其生活方式的高度统一;政治哲学的方法论效应既体现在对原有研究成果的反思上——对“思”的反思,又体现在对作者自身所处政治条件的高度敏感上——对“思者”的反思。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中曾这样谈及治学之道,“选择做一名学者,既是选择了职业,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否认识到这一点,在努力使治学臻于完美的历程中,治学者也塑造了自我;为了挖掘潜力,抓住任何邂逅相遇的机会,他陶冶成了以优秀的研究者必备的多种素质为核心的品格”。研究者养成记录日常所想的习惯使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可能,它“能激发你捕捉‘边缘思想’:异彩纷呈的思想,要么是日常生活的‘副产品’,要么是无意间听到的街谈巷议的片段,甚或就是梦中所得。这些思想一旦被记录下来,就不只会给更直接的体验添些思想意义,还可能激发出更为系统的思考”[4]。“金文”当中遍布这种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考,比如作者通过自己带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了解基层教员的教育哲学思想,以参与评判辩论赛的经历延伸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维习性,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分工中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依附地位,等等[2]48;56;74。

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在书中既显现为对现有知识生产的政治条件的反思效应,也构成作者本人的生活方式。它源于作者对列奥·施特劳斯意义上的“写作技艺”的熟谙。施特劳斯通过对经典的哲学著作所作的“字里行间”式的阅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解释学实践,即作者所处的政治条件型塑了作品的精神气质,这种政治条件既可能表现为压迫性的政治制度,也可能是作者本身面对的问题极具政治敏感性[5]。按照我国学者刘小枫的理解,“迫害”在此处不仅是政治制度上的专制,更有知识分子内部的纷争,且后者往往比前者更深刻地影响着经典作品的表达方式。在谈到苏格拉底之死时,“陪审团中那些非处死苏格拉底不可的人是谁?是雅典民主政体的政治家。由此可以想象到,真正憎恨苏格拉底的,并非雅典的人民,而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家——用今天的话说即是自由民主政体中的知识分子们……真相是哲人与自认为代表人民的政治家和文化批评家们的对立”[6]。“金文”在充分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针对上述两种可能的限制对表达方式作了仔细的斟酌。在提到当今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展状况时,它认为“直到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国家的实践活动其实还未真正铺展开来。我们不认为在专制社会、封闭社会、等级特权社会中会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它们只是疑似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活动,在现代极权主义时代就是一种意识领域的催眠和操控”。此处看似观点鲜明,实则语焉不详。同时,作者也不点名地批评了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过分注重包装而对所扎根的土地没有任何感动的现状[2]94;71。这些都说明,思者自身所处的政治条件决定了他的研究成果所能达到的研究范式创新的限度。

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新范式的出现)是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的出现同样需要一定的主体条件。能够提供候选范式的研究者一般“都非常年轻,或踏入深受危机困扰的领域才不久,因此比起大部分同时代的同行而言,他们对由老范式决定的世界观和各种规则的信奉就没那么深。”[1]121“金文”能够通过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进而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正是由其之前的教育科研背景决定(2008年,作者出版了第一本专著《西方政治认识论演变》,从认识论的视角梳理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尽管书中作者提到自己从事科研工作16年,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却是不折不扣的“新人”。同时,库恩也提到,“当一个范式的候选者被提出来时,它只能解决它所面临的问题中的少数几个,而且大部分解释还远不完善”[1]131,新范式的创建并不能通过一位学者的努力完成,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它还需要常规科学通过不断的解谜活动才能使新范式得以正式确立,“金文”后记中也提到,这是作者对学界同仁发出的探寻式邀请,综观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我们理应珍惜这次邀请。

[1]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4]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12-213.

[5]施特劳斯.写作与迫害的技艺[M]//贺照田.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第六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97-200.

[6]刘小枫.施特劳斯的路标[M]//贺照田.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第六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9.

责任编辑电子信箱

张 超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专栏、周恩来研究专栏、网络与人文研究专栏

E-mail: zhchao053@163.com

王荣江 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专栏

E-mail:wrj6363@163.com

刘海宁 都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专栏、文学、艺术、语言文字

E-mail:hysylhn@163.com

仇海燕 现当代学人研究专栏、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专栏、地域文化研究专栏、社会、历史、国际政治

E-mail:hysyqhy@163.com

孙义清 文化产业研究专栏、新闻与传播、教育与教学

E-mail:yiqing202@163.com

G41

A

1007-8444(2013)05-0695-04

2013-07-23

常宴会(1989-),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孙义清

猜你喜欢
金文范式哲学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菱的哲学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语法填空专练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