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牡丹江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声乐教育是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而完成的教学活动。因为声音的实时性特征,所以要记录转瞬即逝的旋律,就要进行录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进行个体化启发式教育。
关于歌唱中如何运用气息的声乐教学,主要应注意歌唱中正确地“调整”气息,这是每个学习声乐的学生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熟悉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感受特定情景下应该发出的声音,比如,吆喝声、卖菜声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在情境中感知,什么声音才是最正确的声音,什么声音才是最自然的声音。通过情景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深呼吸和高位置。
其次,可以通过对跳音的学习让学生慢慢体会如何调整气息和把握声音的位置关系。在唱跳音时,可引导学生先通过叹气放松心态,在腹部充分放松的时候,就是吸气的状态。同时,在唱的时候要注意小腹慢慢向上微微收起,然后同时发声,唱完一个跳音然后将腹部放松,这就是跳音的唱法。对跳音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腹部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经过专业训练的腹部肌肉会因此而更灵活和富有弹性,从而在对气息的控制力上更有效果。运用跳音的技巧可以使发音快,气息更深,肩平,喉器稳定,也好看。
再次,“串珠成线”的启发式气息教学也很有效果。在学习中,初学者们在唱长音的时候无法一气呵成、感到力不从心的现象就是因为声音的位置不统一引起的。要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要从最基础的练习做起。首先,学生要正握正确的运用气息的办法,只有气息掌握恰当,学生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继而通过气息掌握,慢慢地一气呵成演唱长音。
歌唱艺术是语言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深受语言的制约和影响。在声乐表演的发展历史中,对歌词吐字和咬字功底的训练一直都是声乐教育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吐字和咬字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
第一,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是准确吐字的关键,因为唱歌是需要用普通话来唱的,当然地方特色的方言歌曲除外。中国的汉字属于单音节语言体系,所以要想在演唱中吐字和咬字清晰就要从说好汉字开始。汉字的头、腹、尾发音掌握非常重要。汉字从字头开始起音,因为是辅音所以要咬字干净利索,着力点准确简短清晰,有如破竹之势。在吐字的时候注意积聚气息,使字音发出的时候具有爆发力,达到一触即发的发音效果。字头的发音非常关键,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字的字音。字腹是字的发声和延长的部分,一般是元音,发声讲究流畅圆润、丰富丰满。在将字头爆破出音后,迅速地衔接到字腹,然后发音,此时字头所应用的力量和状态应立即转换成在字头气息支持下的韵母的发声状态。保持连贯的气息才能达到字和声音的高度统一,继而达到准确的音韵效果。例如“ta”这个音就要在“a”上将声音延长从而得到圆润饱满的音乐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提示学生在唱这个音的时候体会下巴下有线往下拉下巴的感觉。字尾要准确。字尾也叫归韵收音,不归韵容易跑调,归韵过长声音又会干涩,所以,准确地归韵很重要。比如有的学生讲不好普通话就是这个原因,像“斑”就会被读成“八”,这就是收音的时候没有迅速闭上张开的嘴巴造成的错误发音。在教学中,各个地方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不一样,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讲标准的普通话。
第二,字正腔圆的吐字效果也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处理以下几组关系。首先,应处理好字和字之间的衔接关系。在唱歌表演过程中字和字的自由衔接和转换的掌握,是保持声音和谐统一的关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发音的时候无论字怎么变化,都保持咽喉的打开状态并持续稳定不变,然后将舌根放松,在同一个位置的共鸣点上唱出字音。在不同的字的点的变化中,寻求统一的声点,从而使字和字之间完美衔接和转换,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其次,对字音和气息的掌握也很关键。众所周知,声音的发出要依靠气息的承载才能顺利发声,在平滑的气息轨道上将歌词的字一个个地发出来,形成串字成珠的艺术效果。在歌唱中出现的声音下跌就是气息不足引起的,字调自然就会下落;同样气息过猛也会使字失去平衡而走形。如描写彝族姑娘赶集后从集市上带回家很多好东西,内心雀跃欢喜的场景的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这首歌的引子必须由弱到强,由气息引导者“阿”字的发音体现人物形象的由远及近状态。如果气息上冲就很容易走调。由此可见,呼吸的准确是咬字吐字准确的基础。
第三,掌握字和声音的关系也是重中之重。字通过声音言情,以声音动人。在唱歌吐字的时候,学生要注意保持舌根和舌尖的灵活和咽喉的稳定,在同一个支点和同一个共鸣腔体中发出的每一个字都在同一个高度上,从而达到字和声音的完美结合,形成串字成珠的艺术表现力。以歌剧《小二黑结婚》里边的一首经典歌曲《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中的第一段为例。背景是主人公小芹借洗衣为由,背着母亲来到河边等待二黑哥回来。此时的音乐干净清澈、淳朴飘逸,给人一种进入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之感。那么,此时如何用声音来塑造小芹纯净可人的人物形象就是表达的关键。在歌唱的时候要注意将声音的位置靠前而咬字的着力点向前移动到软口盖和硬口盖的衔接处,在吐字发音的时候注意面部动作的配合,扬起嘴角的同时将头微微抬起,咬字准确干脆同时略带夸张。在唱很多有小拐弯和装饰音的字时,轻声轻巧地唱才能更好地处理字和声音的关系。比如,在唱“清”这个音的时候,要尽量用牙根尽头发出声音,上下牙齿的距离裂开一指左右。在唱“粼粼”的时候歌唱者要保持口型不变,用舌尖吐字和咬字即可。以上的两个例子均是在传统中国唱法基础上衍生的发音习惯,字的装饰音设置在字音开始的部位。然而,“水”和“来”字的唱法就需唱好字腹和把握好字尾。“蓝”字加装饰音,“个”字加滑音,“天”字着重强调的是韵母的发音。经过以上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声音的共鸣和色彩,从而掌握咬字的技巧。
第四,把握字与情的关系是吐字教学的升华。语言和音乐是人类感情的寄托和表现形式,歌唱的传情表意功能更为丰富。在唱歌过程中,吐字所表达的音乐风格的不同也会蕴含不同的丰富情感。所以在唱歌前,知悉歌词的语用气势和旋律,运用歌唱的技巧和渲染的技艺对歌词加以装饰,这样就能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在歌曲的演唱中,注重声音和歌词的统一才能清楚地表现音乐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从而使语言的艺术成功转换为音乐的艺术。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启发式教学起到很好的直观效果。
唱歌艺术承载着表达人类情感、传情表意的重要作用,在歌唱艺术中如何运用表演技能传达歌曲的灵魂和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就是关键。那么,在声乐的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唱歌的艺术目标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第一,启发式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提高学生歌唱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度的严加要求应该和正确引导相结合,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音乐的热爱,源于对歌唱艺术的热情和喜爱以及彰显个人魅力的强烈欲望。在实践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声乐练习,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更好地掌握唱歌的技术和音乐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鼓励至关重要,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应给予极大的肯定,促使其积极进取、不断钻研;相反对表现不好的地方,教师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切记不能取笑歧视学生,这会造成学生极度的自卑感和不再愿意开口的心理障碍。声乐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塑造相当关键,只有信心百倍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和处理歌曲。
其次,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歌曲的艺术表现能力能得到很好的表达。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化成长经历,每个学生的人格素养和艺术感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对同一部作品的演绎也会表现不同的情感。那么,在表达歌曲之前,启发学生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作者的相关背景以及歌曲的歌词和曲调,是准确表达歌曲情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音乐情感。例如,《绣红旗》是七场大型歌剧《江姐》的唱段之一,是江姐在狱中临刑前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含着热泪绣红旗的一段唱。在表演中,一些学生没有领会到江姐的内心活动,所以无法正确把握人物形象,错误地将声音表现得很洪亮。了解到这首歌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借用这种文化的铺垫,使学生真正了解到歌曲的背景知识,领会主人公江姐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对新中国成立的美好期待。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音乐的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技术。
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同,启发式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声音是多变的,并且具有时间性,对歌唱技术的掌握就变得很难。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用脑分析,更好地体会声音的实践技巧,从而掌握声乐技巧,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声乐课堂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所以课堂的形式也应随着对象的不同而灵活变化,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音乐的圣殿。
参考文献:
[1]胡晔.略论高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J].肇庆学院学报,2004,(6).
[2]张媛.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之探讨[J].美与时代,2004,(6).
[3]郭建平.师范类声乐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初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4]姜辉.谈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及演唱中的重要性[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5]杨天君.素质教育与高师声乐教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3).
[6]姚依乐.浅议声乐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运用[J].人民音乐,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