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的退赔工作述论

2013-04-12 13:41:53
关键词:平调人民公社干部

张 富 文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的退赔工作述论

张 富 文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征的“共产风”在中国农村一度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造成了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紧张。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进行周密的政治部署,积极开展农村的退赔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专门划拨退赔经费,专款专用;成立专门退赔机构,有效领导退赔工作;提高干部对退赔工作的思想认识,推动退赔工作;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地开展退赔工作。这些措施推动了退赔工作的开展,并保障了退赔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密切了党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退赔工作

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中国农村“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为了克服“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有序开展了农村的退赔工作。学术界从整体上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退赔工作的成果尚未面世,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与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农村退赔工作的社会背景

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中国农村出现了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征的“共产风”。“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在人民公社成立之初和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反右倾”的过程中两次盛行,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大打折扣,并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造成了党和农民群众的关系十分紧张。

“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是全国范围的,其特点正如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总结的“‘共’各种‘产’”,“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1]12。据财政部1961年8月18日统计的数据,全国23个省都发生了“一平二调”,就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这种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调总数15000万元和人均32.6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平调总数6239万元和人均36.7元[2]649。

“一平二调”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广西邕宁县五塘公社沙平大队的108亩鸭池塘水,1959年收了4000多斤鱼,被公社一声号令全部充公。原计划可收4万—5万斤鱼,但公社只收了1万斤,损失极大[3]。北京市大兴县庞各庄公社北顿垈大队在北李渠要建一个畜牧繁殖场,从各村拉来种畜和母畜,因无人负责,保温纸着火,将八头母猪被烧死,五间房子被烧光,损失达5600余元[4]。因为“一平二调”“共产风”的影响,粮食产量也逐年下降。据后来统计,1959年的粮食产量只有3393.6亿斤,比1958年的3953亿斤减少559.4亿斤,1960年的粮食产量2876.9亿斤,比1959年减少517亿斤[5]

“一平二调”挫伤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少农民存在这样的思想:“共产”的时间不远了,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好汉不吃眼前亏”,以致不作长期打算,不愿搞长远的基本建设,有些地方的农民因为害怕“共产”还发生了大肆杀猪宰羊、砍树藏粮的不正常现象,并造成了党和农民群众关系的紧张。有材料显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人民公社等各级单位以各种形式无偿占有农民的财产、粮食和劳动力和其他物资,总额约有250亿元[6]。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党和国家来说,是严重的政治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党和广大农民的关系。

可见,“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在广大农村的盛行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造成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和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而且使广大农民出现饥饿、逃荒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农村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从而使党和广大农民的关系非常紧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村的退赔工作开始了。

二、农村退赔工作的政治部署

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倡导者,也是最早觉察到问题并进行积极纠正的领导者。在诸多问题中,“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是被纠正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退赔工作是在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中逐步开展的。

1958年11月2日到10日,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有些同志急于要宣布人民公社是全民所有,实行产品调拨,这就是剥夺农民。”[7]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强调不允许“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1959年3月30日,毛泽东在批转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一个公社竟可以将原高级社的现金收入四百多万元退还原主,为什么别的社不可以退还呢?不要‘善财难舍’。须知这是劫财,不是善财。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是不许可的。”[1]34

1959年4月2日,毛泽东在批注湖北省委报送的《王延春等三月二十七日关于麻城县万人大会情况》等四份文件中写道:“《麻城县万人大会的情况》,值得看,办法很好,县、社两级该退还的,迅速地退还给生产队了,一身清净,然后进而解决队与社员的矛盾,公社就可以大大地发展起来。”[1]34随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算账才能教会干部学会经营管理方法;算账才能教会五亿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公社。”[1]35这样,退赔工作在全国有的省份就已经开始了。

1959年4月2日至5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将《郑州会议记录》规定的平调财物旧账一般不算改为旧账一般要算[8]。1959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全国大范围的退赔工作开始了。1959年5月25日,中共中央专门发出《对算账和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等问题的指示》,要求清查人民公社成立以来的各种账目,如数归还被无偿征调的下级单位或社员私人财物[9]。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的庐山会议出现了由纠“左”到反右的逆转,庐山会议后全党范围的“反右倾”斗争一度使“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再次刮遍全党全国,刚刚开始的退赔工作陷入停滞。不仅如此,全国有些地方又以一系列“大办”重新开始“一平二调”。1960年3月20日,毛泽东针对山东省委反映的“一平二调”问题这样批示:山东发现的问题,肯定各省、各市、各自治区都有,“一些公社工作人员很狂妄,毫无纪律观点,敢于不得上级批准,一平二调”,“平调方面的处理,一定要算账,全部退还,不许不退”[1]163。

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专门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强调各级单位向社员个人平调的房屋、家具、土地、农具、车辆、家畜、家禽、农副产品和建筑材料等等各种财物,都必须认真清理,坚决退还[10]。同一天,中共中央还专门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紧急指示信”的指示》,以推动《紧急指示信》的贯彻落实,这恢复了庐山会议以前就已经开始的退赔工作。1960年11月28日,毛泽再次强调:“无论何时,队的产业永远归队所有或使用,永远不许一平二调。”[1]223但是,退赔工作进行得并不彻底。毛泽东在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再次强调重视退赔问题,他指出:退赔问题很重要,一定要认真退赔。“所有县、社的工业,房屋,其他财产等,凡是平调来的,都要退赔”[1]227。

1961年1月20日的《中央工作会议关于农村整风整社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讨论纪要》指出:必须彻底清算平调帐,坚决退赔。退了东西,赔了钱,还必须向群众作检讨[11]90。196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该《规定》强调退赔工作还是做得很不彻底,各级党组织必须下最大的决心,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全部、彻底地进行退赔。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该草案并开始贯彻执行。“一平二调”屡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问题,“农业六十条”把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下放,使生产小队对生产资料具有所有权,对生产具有指挥权,对本队生产的产品具有支配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也使“一平二调”失去了体制基础,1962年年底全国各地的退赔工作基本结束。

三、农村退赔工作的有序开展

农村退赔工作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开展了农村的退赔工作。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和地方政府专门划拨退赔经费,专款专用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大跃进”时期平调农村社队劳务和物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国家拨出专款予以补偿。国家拿出退赔款25亿元,其中15亿元在1961年付现款,另外10亿元由人民银行发行期票。各地方各部门拨付退赔款15亿元。各地付现款和发期票的数额,经中央农村工作部分配并由财政部下达。全国需要退赔的各省也都印发了退赔期票。退赔期票原来规定到1962年支付,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并未完全按期兑付,有很多地方推迟到1965年才兑现,个别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退赔期票推迟到60年代末甚至80年代才兑现。

全国各省需要退赔的地区专门拨出经费进行退赔,有力地支持了退赔工作的开展。以北京市为例,据1961年7月3日统计,北京市郊区所有退赔单位专门拨出现金共3768.7万元,发行期票174万元,合计3942.7万元,占所有平调总数4622.3万元的85.3%[12],这有力地支持了北京市农村郊区退赔工作的开展。

国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门划拨退赔资金,尽管其中退赔期票的汇兑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对于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国家可以说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为当时退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成立专门退赔机构,领导退赔工作

196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中明确要求设立领导退赔工作的专门机构,中央、省(市、自治区)、专、县、公社、生产大队各级,都要成立退赔委员会或者退赔小组,还要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11]433。

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成立了专门退赔机构,领导退赔工作。中共山东省委明确规定:省、专、县、社都要建立退赔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由一名书记负责[13]。中共贵州省委也强调:省、地(州、市)、县(市)、社成立退赔委员会,由一个党委书记负责,并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14]。云南省委也专门布置了退赔机构的成立。省、专(州、市)、县、公社各级,都要成立退赔委员会,由各级党委的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15]。中共浙江省委组织了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委员,部长、厅局长和县委书记以上干部407人,县委委员、公社党委书记和其他干部4万多人,下农村组织基层干部学习,贯彻执行指示信精神,认真处理各项政策问题[16]。

(三)提高干部思想认识,有序开展退赔

干部是推动退赔工作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明确规定:要使我们的干部懂得,只有彻底退赔,才能恢复广大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信任,才能使农民心情舒畅。要使干部认识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农民[11]434。因此,各省在退赔工作中都非常重视对干部的教育。

不过,当时的不少干部存在不重视退赔工作或者抵触退赔工作的错误思想。如北京大兴县安定人民公社白塔大队的总支书等干部对反“共产风”有抵触情绪。干部严重的抵触情绪,引起社员极大的不满[17]。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们认为这些社员不是“调皮”,就是“个别”“难斗”[18]。有的生产队干部说:“这样搞两年也搞不完。”[19]。大兴县驸马庄公社北房大队支部书记房世臣对工作组了解平调退赔情况很不耐烦,说:“好容易社员不嚷嚷了,上级又来瞎统咕来,真烦。”[20]

针对干部中的错误思想,北京市各级党委反复地向干部进行教育。各区委分别召开了生产队、大队、公社各级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公社党委和大队总支也都召开了干部和党员会议,组织了讨论,反复讲明政策,领导带头检查,提高认识。干部的认识提高了,退赔的决心也就大了。有的表示:“房子退了在牛棚也一样办公。”[20]干部思想通了,不仅退赔进度快,而且很多退赔问题解决得也合情合理,广大农民群众非常满意。

(四)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人心地进行退赔

1961年6月19日,中央发出的《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中指出,退赔工作必须充分走群众路线。一切有关退赔的事情以及其他一切有关退赔政策的贯彻执行,都要交给群众去讨论和评议。

退赔工作的开展过程实际上就是走群众路线的过程。退赔工作一般第一步是宣传退赔政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清算平调账,组织选举议价小组。第二步是查兑落实所退赔的相关问题,组织议价。价格的议定,一般由生产队成立议价小组,民主评议或者由原主聘请中间人,经过原主、平调单位和中间人三方议定。第三步是宣布评议价格后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出榜定案,召开群众会议,研究确定哪些先赔,哪些后赔,哪些退现金,哪些退实物。密切联系群众的做法使退赔工作趋向深入、细致、广泛,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北京市黄军营工作组1961年5月8日到朝阳区来广营公社黄军营生产大队。工作组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退赔,组织人力,摸全,摸透,挨门挨户地进行访问,把赔工作搞彻底,做到群众基本满意,取信于民。工作组采取了登门访问、开地头会等各种形式,普遍征求社员意见,与评委会共同研究具体退赔事宜[19]。

四、农村退赔工作的成效

中共中央自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开始至1962年底,多次就退赔问题作出专门指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也都认真贯彻和落实了这些退赔工作的精神,退赔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到1961年年底,各地实际退赔总数(包括中央财政补贴在内)共有70.9亿元,其中集体所有制单位退赔的36.4亿元,全民所有制单位退赔实物6.9亿元,预算内资金18.8亿元,预算外资金8.8亿元。1962年底,鉴于国家财政困难和退赔账很难算得清楚,并且该退赔的大部分已作了退赔,即向群众宣布以后不再进行退赔工作了。

通过退赔工作的开展,广大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逐步恢复。据北京市平谷县山东庄供销点的调查,退赔兑现大会后,日用百货特别是布、盥、棉花、煤、袜子的销售量剧增。从1961年1月19日至22日营业额增加1.27倍,布销售额增加约4倍,盥销售额增加近5倍[21]。

通过退赔工作的开展,广大农民对党的政策非常满意。由于坚决退赔的实际行动,稳定了社员情绪,党的政策在群众中又树立了威信,从而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如社员彭海说:“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了,要不是反‘共产风’退我六百多元,我哪能盖起五间瓦房。”党的政策更深入人心了,有的说:“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的政策就是好,要不是反对‘共产风’我们的东西就算白拿了。”[19]有的说:“我看退赔搞得很合理,现在明确了谁的归谁所有,谁也不能乱拿。谁多搞生产,谁就应该多分配。”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22]。

通过退赔工作,教育了广大干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作风有所改变。在开展退赔工作中,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理解和执行政策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强迫命令和瞎指挥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纠正。比如,北京郊区干部对退赔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本着破产还债的决心,挤出现金退赔,有的地方将电视机、收音机等变卖了还债[22]。这样,使党和农民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一度出现的干群紧张关系得到缓解,密切了干群关系。

从总体来看,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村退赔工作的积极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积极的改变。退赔工作是从根本上改善党与农民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迅速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1958-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财政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649.

[3]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编辑室.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691.

[4]中共大兴县委关于庞各庄公社北顿垈大队一平二调情况向市委的报告:1960-10-28[B].北京:北京市档案馆(001—014—0063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60—561.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农民负担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农民负担史:第四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247.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8.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66—169.

[9]杨元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55年要览:1949-2004[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21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62.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12]农村整风整社统计资料:1961-07-03[B].北京:北京市档案馆(001—014—00796).

[13]山东省农业合作化史编辑委员会.山东省农业合作化史料集:上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442.

[14]贵州农业合作化史料编写委员会.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452.

[15]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云南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47.

[16]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全书:浙江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84.

[17]大兴县安定人民公社平调兑现不彻底并且继续刮“共产风”:1961-03-13[B].北京:北京市档案馆(001—014—00791).

[18]大兴县庞各庄公社北顿垈大队第三生产队平调退赔的情况调查:1961-06-18[B].北京:北京市档案馆(001—014—00792).

[19]黄军营大队退赔工作小结:1961-06-25[B].北京:北京市档案馆(001—014—00792).

[20]朝阳区退还社员房屋的几条经验:1961-09-02[B].北京:北京市档案馆(001—014—00792).

[21]平谷县城关公社调查社员所得平调款的支配情况:1961-01-03[B].北京:北京市档案馆(001—014—00790).

[22]关于北京郊区人民公社贯彻中央“十二条”,坚决纠正一平二调、彻底退赔的报告:1962-0707[B].北京:北京市档案馆(001—014—00717).

[责任编辑孙景峰]

ReviewofRestitutionWorkofChina’sRuralAreasintheEarly1960s

ZHANG Fu-we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The“communist wind”with the feature as“indiscriminate transfer of resources ”was once prevalent in China’s rural areas, which brought about serious harm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Faced with this situation,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and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is active in restitution.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earmarked restitution funds only for restitution work and set up a special restitution institutions, and orderly conduct the rural restitution work, which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rural production and improved the farmers’life,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established clos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CP and the farmers.

the early 1960s;China’s rural areas;restitution work

D232

A

1000-2359(2013)04-0103-05

张富文(1981-),河南商丘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研究。

2012-12-25

猜你喜欢
平调人民公社干部
国学周周读
毛主席来过的小山村
——舒城舒茶人民公社
家教世界(2023年1期)2023-02-25 06:36:10
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及保护策略研究*
黄河之声(2019年5期)2019-12-18 12:47:03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FOOD FIGHT
汉语世界(2016年4期)2016-09-07 08:07:23
RCM维修管理模式在平调系统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Food Fight
大平调的继承与创新
散文百家(2015年4期)2015-04-16 00:32:15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