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江苏省数字出版发展模式研究

2013-04-12 09:26李文文
关键词:十二五园区基地

陈 雅,李文文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图书馆,江苏南京 211100)

一、我国数字出版基地格局剖析

“十一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 051亿元,5年间平均增幅接近50%。其中,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互联网广告三项产值均超过300亿元,占数字出版总产值90%以上,成为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的重要支柱。2010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已接近10%,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

(一)四足鼎立格局。

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发展迅速,目前已具有九个数字出版基地,并呈现东、南、西、北的格局,以上海、广东、重庆、天津四地为代表:

1、上海。

我国最早实施数字出版基地的地方就是上海,目前已形成了“辞海悦读器”、“亦墨”、“锦书”3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电子书内容平台和终端品牌,实现数字出版总产值528亿元,在占据产业制高点的同时,也为产业未来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2010年,上海市数字出版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20亿元,比“十一五”初期增长465.55%。[2]上海数字出版企业聚焦重点在新兴领域,并全面发展电子书产业。

2、广东。

广东省作为我国南部数字出版基地的代表,提出“实施示范工程、加快整体推进”的数字出版建设思路,通过重大项目加快新业态打造,通过示范工程带动全省产业整体发展,以“择优定点、竞投招标、试点先行、重金扶持、限期试验、先试后推”的运作方式,重点实施“八大核心工程”。目前,广东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新媒体产品形态纷呈,自主创新的数字出版技术领先全国,已经成为“数字广东”建设中突出的亮点。2010年广东省数字出版总收入超过200亿元,约占全国数字出版产业总量的1/5,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数字出版产业体系。

3、重庆。

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将以“云端智能城市”为基础,以云数据处理基地和全球云计算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基地为支撑,逐步形成以“云端”计划为特色的重庆数字出版产业“1+3+10+N”的发展新模式。“1”即打造一个高地,以“云端”计划为依托、数字出版企业为核心、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联盟为支撑,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世界,将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打造成为国内首个“云端结合的数字出版产业高地”。“3”即建成3个平台——即数字内容监管平台、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10”即培育十大产业门类——重点打造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网络游戏和动漫、数字音乐、数字教育、跨媒体复合出版。“N”即建设N个拓展园区——以基地为核心区,条件成熟时在重庆市建设若干个数字出版产业拓展园区,形成全市联动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格局,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4、天津。

作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制定了差异化发展战略。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瞄准我国数字出版的薄弱环节,在强化这些环节上下工夫,把基地办出了特色,使之既符合当代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又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真正成为数字出版的产业聚集区。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几乎全部的平台运营商和渠道运营商都不是正规出版社所建,而是民营网络运营商或电信运营商通过开发增值业务进入,大多数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缺少积极性。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了在数字出版领域自主创新的重任,在网络交易、网络出版、服务外包、研发制造等方面进行探索,努力形成新兴数字文化和出版产业集群,积极参与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二)“一体两翼”格局。

2011年7月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第九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成立。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根据本省新闻出版业现有的发展格局和特点,按照“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一个基地、多个园区”的整体规划,以江苏省雨花经济开发区为基础,依托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南京地区的新闻出版的内容资源,借助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聚集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和各类数字出版企业,并发挥无锡、苏州、扬州等地的区域、产业优势,形成全省性、跨区域的整体发展格局,形成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推动新闻出版产业的升级转型,发展新闻出版新兴业态。

1、南京。

南京雨花数字出版基地积极与企业合作,在智慧数字出版产业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综合创新管理平台、绿色园区规划及绿色建筑设计三大项目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利用以甲方为核心载体的有利资源,充分发挥公司在信息化、绿色园区规划等领域的综合优势,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信息化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南京雨花数字出版基地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完成江苏雨花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初期主体部分建设,包括时代传媒文化创意园、宝德网游创意园、国图信息产业园、汇文物流产业园等;二期规划建设江苏雨花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核心区、北大方正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及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基地,引进电信三大营运商的游戏基地等相关产业。同时,还将完成基地的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移动媒体研发制作平台、数字出版人才培训平台、数字出版版权交易平台四大平台建设;三期规划建设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工程、网络游戏研发与销售工程等八大工程和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功能、数字出版企业孵化功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功能、数字出版业务外包功能四大功能建设。

2、苏州。

苏州园区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游戏产业,园区整合整个苏州地区的游戏资源,将园区打造为游戏研发基地以及一个游戏后期制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园区以建设“专、精、特”的数字出版样板园区为目标,除了游戏还将重点建设游戏、电子图书板块。苏州园区不仅离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很近,同时也具备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是目前四大园区中进展情况最好的园区。苏州园区还将进行游戏资产的评估,与南京高校的专家就游戏产业的产值以及本身企业规模进行估价,估价后将在融资领域作出有效的贡献。

3、无锡。

物联网以及动漫产业是无锡园区的主要发展重点。无锡不仅是全国物联网的试点地区,其动漫产业也发展较快,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无锡园区以江苏太湖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为运作主体,已完成在无锡工业园区的征地工作和规划工作,总规划260亩,建设周期3-5年,分三期运作。其依托国家版权中心南方分中心版权保护、江苏太湖数字出版有限公司的出版资质和云计算中心的技术支撑,进行园区的建设、运作和管理。一期为数字出版整理加工区,以数字报刊、手机阅读、网络游戏和历史文化为切入点,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形成数字出版完善的产业链。二期为数字出版延伸产业区,以数据库建设企业为主,抓住移动新技术全面推广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开拓以“手机出版”为核心的移动媒体出版。三期为数字出版研发区,主要建设数字出版物联网研发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研究成果,将数字出版与物联网应用有机结合,创新出版方式、流程与载体,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再向物联网出版的革命性的突破。

4、扬州。

扬州的定位则更加明显,一直着眼于优势产业电子纸的生产,其电子纸产值在江苏数字出版100多亿总产值中占据约90亿的份额。园区以川奇光电电子纸核心技术为龙头,在扩大产能的基础上,积极联合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打造电子阅读器、数字读物出版、数字内容服务“三位一体”的电子书城。

此外,电子阅读器、电子书包也是扬州基地的优势。据了解,扬州园区立足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开发区凭借川奇光电占据着全国90%的电子书半成品市场,从电子墨水到电子纸,再到终端的电子书阅读器硬件,数字文化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已成为全国的电子书生产基地。同时,扬州园区正在积极开展电子书包进课堂试点,进一步拓宽市场,力争成为全国电子书包应用示范区域。总体而言,扬州园区的整体定位是以现有的产业布局为基础,以数字内容为核心,以数字阅读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版权交易为手段,通过资源整合,重点打造集原创、研发、孵化、数字媒体生产、版权交易、运营为一体的数字出版基地园区。

5、镇江。

除了正在建设的四个园区外,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第五个园区——镇江园区也正在积极地筹建过程中。镇江园区可以作为江苏数字出版基地的延伸园区,目前拥有两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分别是润州数字出版基地和句容郭庄数字出版基地。拟创建的镇江园区将以“一园区,双引擎”的形式,整合润州、句容两个基地资源,形成各具特色、资源共享、规模竞争、差异化发展的园区特征。

目前,润州、郭庄两个基地入驻企业注册资本超10亿元,首期建筑总面积约58.4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内容为数字出版研发、生产、交易、培训、中介、电子商务和产业孵化等业态,结合图书出版、版权交易和个性化印刷,形成产业链和集聚效应,并与南京、苏州、无锡和扬州等四个园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整体推进的战略格局。“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最后走向全国”,是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未来方向。

二、数字出版基地问题分析

全国数字出版基地的迅速发展,引发数字出版产业的一系列思考:

(一)管理模式。

在管理运营主体方面,虽然各出版基地均有成立基地管理公司的计划或做法,但现实运作中依然存在问题,如有的新闻出版局强调对基地的掌控权、管理权,却尚未成立科技与数字出版处予以针对性管理。有的基地欲建立管理办公室,但是企业属性和事业属性不明确,管理和服务能力跟不上。虽然在管理模式上,各基地无法整齐划一,但是思路上的“混搭”会成为日后的隐患。

(二)政府角色。

新闻出版行政机构在数字出版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推进数字出版中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明确的问题。“市场主导,科技引导,政府的因势利导”这一原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可以肯定的是,推进一个产业发展,不能和中国体制改革的方向逆着走。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行业的发展,生命力始终来源于市场,如果市场是不可持续的,行业也不可持续,并非政府花了多大力度,注入多少资金就可扭转乾坤。因此,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应是研究市场,引导企业前瞻性地适应市场。

(三)个性化道路。

各数字出版基地所在的地域不同,拥有的资源、具备的条件也不同。不能搞规格化建设,同步、同质、同构行不通,强调的是差异和特色。制订一个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成为各数字出版基地提高磁吸效应的关键。现在大家比较普遍的是用一块地方招一些商,给一些政策孵化、培养的格局。应该跳出目前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高新区招商和孵化器模式,直接针对目前国家数字出版业发展亟待加强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不局限于简单的招商,而是研究国家在数字出版需要什么,哪些地方薄弱。

(四)效应问题。

数字基地的“群聚效应”是很多人不约而同提到的概念。数字出版基地建设要实现的是产业的集聚,而不是企业的集聚。传统制造业比较看重群聚,把厂房、设备集中一起,减少资源消耗。而互联网时代是无国界和边界的,汇聚作用对数字出版企业本身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不妨走园区发展道路,已经安家的企业尽量不要迁移,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企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更要着眼于吸引新的企业,打造新的经济体。

(五)规模问题。

目前的数字基地中,张江数字出版基地实力最为雄厚,2010年底产值达到110亿元,其他基地产值几乎都在10亿元上下。2010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拟定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指标,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对数字出版的问题认识要回归到理性,不能对数字出版作用过分夸大,也不能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过分夸大。官方公布的数字出版统计里,出版主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事实上,数字出版的主体还是书报刊,下一步推进数字出版的工作重心还应放到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探索多渠道发布方式,走立体的发展道路。

(六)规范问题。

数字出版业是新生事物,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现实问题,有数字出版大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有自身建设的弊端。数字出版相关的统计、标准、法规问题是大家共同的困惑。目前数字出版的标准制度还不够完善和规范,统计工作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随着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法律法规一定要跟上,法规滞后就会涉及版权、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解决,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收费标准、利益分配都无据可依。

(七)人才问题。

有了资金、项目,却没有数字出版的专业人才是数字出版产业最尴尬的问题。目前解决方案或是提出打造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建设,或是通过财政补贴,设立吸引人才的扶持政策,但是还仅仅是杯水车薪,相关部门应制订数字出版教育培训大纲,统一教材,培训可以借助省市各自优势进行,通过出台专门的政策,实施数字出版人才队伍的具体建设方案,以及开展网络编辑的资格考试和相关认证。

三、江苏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优势与策略

目前,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共入驻数字出版企业74家,南京园区入驻企业21家,扬州园区入驻企业8家,苏州园区入驻企业15家,无锡园区入驻企业30家,涉及电子图书、数字报刊、数字教育、数字印刷、数字内容投送平台、手机出版、电子纸、电子阅读器生产和销售、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多种数字出版业务,入驻企业资产总额30亿元,2011年的营业收入达94亿元。

(一)江苏发展数字出版优势分析。

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针对不同园区的特点也进行了差异化部署,将南京定为基地发展重点,以江苏特别是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禀赋和丰厚的教育资源等为基础,注重包括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学前教育数字化、电子书包等在内的重点产品的差异化开发;以科技人才集聚、“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全国电子书生产基地扬州为基础,以南京创建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为载体,注重数字出版软件产品开发以及相关技术研发,如开发数字影像作品版权登记保护和数字影像出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纸电子书等;发挥江苏信息产业、国内首批三网融合试点等先发优势,打造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通讯网等多网覆盖的新闻出版内容传播新体系;发挥南京“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苏南对外开放程度强的优势,开拓软件开发、数字媒体技术支持、出版流程外包、电子商务外包等数字出版业务外包等,这些都体现了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不同于其他基地的差异化思路。

(二)政策扶持与科学管理模式。

政策扶持力度为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江苏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高度重视,江苏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创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列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并针对不同园区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

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四个园区,从建园伊始就坚持管理、服务、运营“三分离”的原则。在管理模式方面,由新闻出版局和当地政府共同建立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进行基地管理;在运营服务方面,建立股份制资本融合的运营公司,目前苏州和扬州园区的基地运营公司已经注册完毕,南京园区的运营公司正在构建过程中。在经营方面,主要由园区各个经营主体来负责经营。

(三)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是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中决定性作用的不断扩大,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尽快转换成产业优势,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引进到数字出版产业,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使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借助江苏省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解决江苏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四)基于产业集群的个性化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结构。地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也已经成为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地区经济。借助优势产业、借助产业集群发展江苏特色化、个性化产业是江苏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版权与规范的制定。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日益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和经济领域变革的“前沿阵地”,然而随之而来的盗版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数字出版是以技术开发和版权增值为核心的产业,版权保护是其核心问题。在版权保护方面,公共运营平台的搭建需要大量投入,这就要求有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并且以股份制的方式来解决一系列问题。为了防止“候鸟式”的企业享受完基地的优惠政策就“飞走”的情况,要求各企业签署著作权协议,针对未满三年而撤出的企业,著作权归基地所有,这种创新型方式有效地限制了“候鸟式”企业。数字出版是有权限的,而我国数字出版的法律依然滞后,特别是涉及版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环节就更薄弱。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规范性问题,目前数字出版个体各行其道,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来约束和统一出版行为,造成数字出版行业良莠不齐。针对版权与规范问题,首先要从数字出版内容和技术入手,加强对数字出版内容的筛选和规范,加大技术手段的规范作用;其次要倡导制定我国的数字出版相关法律,以规范数字出版行业;还要加强对用户的监控和规范、教育,实施用户认证机制、付费机制等,多角度、全方位保障数字出版版权和规范。

[1] 中国新闻出版报.我国数字出版格局综述[EB/OL].(2011-11-17)[2012-12-20].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2975/201111/728077.html.

[2]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EB/OL].(2012-06-19)[2012-12-20].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2404/n30649/n30650/u26ai32167.html.

责任编辑:孙义清

猜你喜欢
十二五园区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的基地我的连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