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问题

2013-04-12 06:59:36李忠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曾 狄, 李忠伟

(西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党的十八大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以来,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存在着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试图对此做出探索性的解释。

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1.如何理解“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论述中,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提出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如何理解“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对于这个问题,在目前人们的认识中,存在着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这样的表述方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现在的这种表述,既将我们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但是这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性和定论式的表述”。[3]

应该说,在这两种理解中,后一种理解更准确地传达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本来内容,“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这个观点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理论界的认同,但是“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为什么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没有在理论界引起更多注意,这种状况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研究的。本文认为,之所以不能把“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是因为“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不是在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它远远地超出了对“社会主义”这种特定的社会形态的价值追求,扩展到了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应做出的努力,例如“富强、民主、法治”;扩展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应有的行为规范,例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虽然“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但是它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是我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认识,是我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新的重大进步。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段重要论述从三个层面指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1)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规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特定的社会形态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最核心的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是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努力的。从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到人民群众的村民自治、城市社区自治,最终的目标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规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家是社会最高的组织形式,也是实现社会价值追求的最重要的力量。要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基本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必将创造出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条件下更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更为高级的精神文明,不断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状态发展,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造出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3)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规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个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不可能离开个人的价值追求行为的。在任何社会里,每个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实现社会进步价值的最生动的、最深厚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社会形态所追求的价值观,当然是以这个社会里的每个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社会基础的。在当代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就应当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革命先进道德和当代中国新型道德的精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概念。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基本相同的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仍然是四个方面,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变化,即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组成要素的表述上都加上了相应的动词修饰,如“巩固”、“武装”、“教育”、“鼓舞”、“引领”,这些词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变化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功能

由“四个方面”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是从思想认识上教育人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简单地说,它本身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这一点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体现得十分清楚。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6]我们把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做一个比较,如果说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主要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内容规定来做表述的话(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直接把“四个方面”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那么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则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角度来进行工作部署的: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看到这个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弄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找到了由四个着力点构成的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体系。

(1)从指导思想的角度教育人们要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才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就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从社会理想的角度教育人们要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理想是指引社会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的灯塔。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让人们明确社会理想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坚持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类理想的科学路径。

(3)从核心精神的角度教育人们要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又代代更新的核心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能保持勃勃生机的内在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在当代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4)从行为规范的角度教育人们要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内含着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也就把社会主义价值融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所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上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是从思想认识上教育人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它更为准确的称谓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这样一来就理顺了原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我们曾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解。这“两个等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凝练的迫切性。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和践行都无从真正有效地展开——因为如果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都不清楚,我们怎么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和践行?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客观条件。从客观上讲,社会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实践发展,特别是60多年的中国经验和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让我们有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基础和理论自觉;从主观上讲,社会主义500多年从空想到科学的思想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特别是自2011年来关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井喷式的理论创造,让我们有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和理论自信。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既是一个亟待解决,也是有条件解决的理论问题。

1.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原则

要准确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满足以下思维原则。

(1)价值载体原则 “社会主义”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是整体的人类社会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或者社会;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人类社会整体来确立的价值追求而不是针对个人的价值规范;虽然这种价值追求要通过某个特定的国家或者社会及其个人的价值追求行为表现出来,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仍然只能是整体的人类社会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或者社会及其个人。而“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多的是关乎社会中的个人的道德行为要求,它的载体不是整个人类社会。

(2)价值特色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与其他社会形态的社会价值追求相区别。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封建主义的价值观相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决与封建主义的等级森严的不平等价值观划清界限,追求人的自由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相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决与资本主义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划清界限,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拥有自己的特殊的价值追求的同时,也要反映人类的普遍价值。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因为它克服了旧的、适应某种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社会形态的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从而真正反映了人类的普遍价值。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特色和人类的普遍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

(3)价值基础原则 社会主义理想是科学而不是空想或幻想,社会主义理想一定要建立在客观的现实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实践之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对当下的社会主义现实的观念反映。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一刻也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实践,一刻也不能离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融通化的国际社会新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有时代感、世界眼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在鲜活的现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

2.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根据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共同富裕”。

(1)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可见于《共产党宣言》。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对旧纪元所做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自由平等”四个字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理论内容,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

(2)和谐互助 “和谐互助”源于社会主义的本义:“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由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socius(喜欢社交的)等词引出,表示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社会主义”一词意味着人们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待人的生存状态的。从“社会”的角度就是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特别是从人与人的积极关系来看待人的生存状态,即是从互助、协作、合作的方式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强调“和谐互助”。“和谐互助”四个字则体现了“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形态的价值区别。

(3)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源于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认识。邓小平理论把共同富裕看作社会主义的核心目的、根本原则、本质特征。1985年3月,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8]同时他还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0]“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11]“共同富裕”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反映,也是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价值追求的朴素表达。所以,“共同富裕”四个字揭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本文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教育功能方面的解读,认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界、理论学术界所使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实质是从思想认识上教育人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对党的十八大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从社会、国家和个人三个层面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解读。通过这两个解读本文认为,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十七届六中全会实际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是近年来我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是我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新的重大进步。本文认为在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的基础上,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最重要的理论任务。本文给出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条思维原则,即价值载体原则、价值特色原则和价值基础原则,按照这三条原则,本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共同富裕”十二个字。

[1] 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 方世南.弘扬主旋律和包容多样性[A].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兰州:兰州大学,2013:44.

[3] 张智.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30年述评与省思[A].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兰州:兰州大学,2013:84.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党的十七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6.

[8]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59.

[9][10][1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123,111.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