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凯,吴松伟
(湖北工程学院 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我国老年人口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21亿,到2020年达到2.43亿。另据民政部统计,当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2010年全国60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到十二五期末超过5100万。对于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村,形势更是严峻。如何养老,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必将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未富先老是我国的典型特点,当前仅靠政府难以解决养老这一社会性问题,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主要形式,也是其他任何养老方式都不可替代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家庭养老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是西方社会所不具备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老有所养是基本需求,老有所乐才是孝道的本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成为百姓关注的首要话题。老年体育的健康发展不仅是生命质量的体现,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表现。如何促进我国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体质改善、疾病预防及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农村老年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孝文化的视阈谈如何构建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发展服务体系。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有着道德教育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功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孝文化中的孝亲思想,从古至今都有着同样的积极意义。当下道德滑坡、信仰缺失、拜金主义等日益严重,最易导致物质富有,精神贫困,更加显示了现代化建设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要性。传承中华孝文化,必须弃其糟粕,吸取精华部分。古代孝文化中包含的“父慈子孝”、“敬老爱幼”、“ 明礼诚信”、“ 与人为善”等,具有永恒的价值,这些必将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当前老龄化的背景下,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思想仍不失为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用“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时期,孝文化更多体现在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关心,即精神尊老,如何使他们的生活更快乐,如何使他们的身体更健康。当前,对老人的关注较少,对青少年关注得多,其实尊老与爱幼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对老人行“孝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青少年都有着榜样和模范的作用,上行下效,身教胜过言教。孝文化传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未来,如何让老人生活的更快乐,如何让老人的体质更健康,是当前及今后都必须要做的功课。在一个孝的良好的环境里边,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生活得更有尊严,这也是人民的企盼,更是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的表现。[2]
农村老人的文化素质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绝大部分是文盲。在对部分农村调查中发现,80名60-87的老人中,仅有3人读过几年书。文化的贫穷必然导致精神生活的空虚,愚昧及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老人的精神世界里占有很大比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农村老人居住分散,闲杂事多导致农村老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经济能力去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至今许多的农村老人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另外文化素质低导致对体育的认识不足也是他们远离体育活动原因之一。调查中发现,有不少的老人还有这样的认识,“干活就是健身,劳动就是体育锻炼”。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全民健身工程逐年加大了建设力度,尤其是2006年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来,在农村加大了辐射力度,很多的健身设施随处可见,但适宜于老人的体育设施,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不够,农村老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全民健身工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农村多数老人闲下来的时候,主要的生活方式是串串门,聚在一起打牌下棋等,有文化的看看报纸、听听广播等。部分条件好的农村地区开展门球、乒乓球等现代老年体育活动,另外逢年过节时,在一些农村地区也经常可以看到扭秧歌等传统类群体项目。
新型孝文化即赋予孝文化以时代精神,重视孝文化的现代价值。老有所养是基本需求,老有所乐才是孝道的本质,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是体现新时代“孝行”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通过农村老年体育健身促进农村老年人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发展服务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孝”为依托,培养农村老年体育意识,促使农村老人形成正确的老年体育观。孝道是农村和谐幸福的保证,任何一个社会,若孝道不存,孝心丧失,都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何为孝?“孝”最基本的核心含义就是“事亲”;如何孝?当前,贵在精神行孝,农村行“孝”最好方式是实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也正是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发展服务体系的使命。
农村老年体育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与认识的过程,因此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孝道美德并以孝的实际行动为老人提供一个学习健康知识的平台。作为子女要以切实的孝行来支持老人学习了解体育健康知识,并努力为老人营造好的家庭氛围。通过为老年人举办健身健康知识讲座并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举行各种体育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普及农村老年体育健康知识;不断地利用各种媒介多层次多角度来宣传老年体育知识,通过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多种舆论工具,全面宣传普及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健身知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体育健康意识,让农村老年人逐步认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老年体育观,消除老年人认识上“以劳代体”的误区,主动把体育健身活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要把培养农村老人体育意识列入孝道实践的主要议程,并以孝文化为依托,逐步普及农村老人体育知识,增强农村老年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老年体育观。
2.建设“政府主导、社会与家庭支持”相结合的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发展保障服务体系。“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个人应该有感恩之心,知道报答国家;国家要知道感恩人民、报答人民,政府也要“尽孝”,这是责任回归,更是社会榜样。当前,老年体育事业是体育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民生工程,因此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各镇、村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老年体协组织,力争各镇都建立健全老年体协,村级逐步建立健全老年体育活动点,形成镇、村老年体育组织网络,并制定开展农村老年体育活动办法和规章制度。政府要加强监控,评估和验收,形成完善保障服务体系。各镇政府及村委会要把农村老年体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体育法》第16条规定:“全社会应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并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目前,资金短缺是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广开农村老年体育事业经费筹集渠道,可从政府、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构建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走一条由“政府拨款、社会资助”的道路。[3]农村老年人体育协会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日常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财政情况逐年增加。另外政府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积极赞助农村老年体育事业,捐赠人依法享有与捐赠有关的税收减免政策。
农村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是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场所,也是老年人生活的第一场所,当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得不到家庭成员赞成或支持时,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和焦虑。[4]正因为如此,每个家庭成员不仅要有孝心,懂得敬老爱老助老的重要性,更要身体力行,为老人提供一个心情舒畅的家庭环境,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立足村居,不断加强对村民在和谐理念下的孝道教育与培养,切实把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伦理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转化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3.建立布局合理且适宜于老年人活动的体育设施网络体系,营造良好的农村老年体育氛围。农村老年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是开展农村老年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要充分整合农村现有的体育场地资源,尤其是要加快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步伐;[5]其次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老年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和条件,为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建立老年体育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体育需求和体育健身的特点,并以方便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为原则,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另外依据农村的实际条件,可利用空闲地、非耕地等公共空间,开辟农村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最大可能地向每个农村老年人提供体育活动的条件。新建老年体育点要优先选在经济条件好的村,本着勤俭节约、因陋就简的原则。要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对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的支持,并鼓励个人健身投资。
4.从农村实际出发,确立适合农村老年人健康需求的体育活动内容体系。所谓老有所乐是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体育康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农村老年体育活动是融健身性,趣味性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活动。[6]开展农村老年体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小型多样、文体结合、科学健身的原则,选择体育项目要以农村老年人喜闻乐见、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为主。
在现有的老年体育活动项目中,真正适合农村老年人的项目并不多,使得许多农村老年人无法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7]为了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锻炼要求,要结合各地农村实际创编一些新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创编时重点要做到三个结合,挖掘乡土文化与农村老年体育相结合,老年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现代体育与农民身边传统体育相结合。从实际出发,确立一些人人有机会参与,有能力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5.建立健全具有一定老年体育健康知识的多元化人才服务体系。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要发展农村老年体育事业,就必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具备一定老年健身健康知识且素质良好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体育教师、退伍军人、大学生或中学返乡青年等体育积极分子为补充的多元人才服务体系。当前体育类院校应多培养能满足农村老年体育健康需要的体育社会指导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农村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意识、动员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健身体育活动、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多元化体系服务人才还要经过不断的培训,争取使他们达到国家规定的指导员资格要求,实现每个辅导站网点都配备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老年健身体育辅导员,争取早日实现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持证上岗。
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有一定数量的积淀,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当一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名无实。[8]而对于农村老年体育来说,加上农村文化素质低,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健身健康服务体系,因此要不断地探索多元化人才管理和监督之路。要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的指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要优先为老年人进行体质测试,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健身。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体育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推出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项目和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和健身方式,促进农村老年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孝文化视阈的农村老年体育健康发展体系科学构建对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都有着重大意义。新形势下,该体系的构建更是落实孝行的重要举措。引导更多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广大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为此,政府部门要转变思路,把农村老年体育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大督查力度,真正将农村老年体育工作做到实处,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张洪玲.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本原关系”[J].社会工作,2007(2):15-18.
[2] 余玉花.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伦理学,2007,3(2):68-73.
[3] 邓罗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建构 [J].体育科学研究,2009,10(4):18-20.
[4] 张闻敬.德州市德城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新西部,2012,2(3):55-56
[5] 郑昕鹏.对建立和完善新农村老年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农业考古,2010,6(3):375-377
[6] 吕永安.农村与城市老年体育现状比较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89-91.
[7] 眭小琴.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的意义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1):1475-1476.
[8] 林清江.构建老年体育服务体系对策的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