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春
(邯郸学院 中文系,河北 邯郸 056005)
德语对外推广和德意志文化对外传播之机构是以文学家歌德命名的歌德学院,西班牙语对外推广和西班牙文化对外传播之机构是以文学家塞万提斯命名的塞万提斯学院,而汉语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之机构却是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以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的命名为参照系,反观孔子学院的命名,可以发现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之命名与孔子学院之命名的背后反映出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理念的根本分歧。歌德、塞万提斯二者均为文学家,以文学家命名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反映出语言通过文学推广、文化通过文学传播之理念。孔子则不同于歌德、塞万提斯,孔子是政治和伦理方面的思想家,以孔子命名汉语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反映出语言通过文化推广、文化通过文化(自身)传播之理念。显而易见,语言通过文化推广,文学在语言推广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了,下降到与文化中的哲学、法律、宗教等相同的地位。同样,文化通过文化(自身)传播,文学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也明显下降了,下降到与文化中的哲学、法律、宗教等相同的地位。实际上,文化通过文化(自身)传播即是赤裸裸的文化传播或文化输出,语言通过文化推广的效果也明显不如语言通过文学推广的效果。
文学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1)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应该通过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语言学习者,而不是用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比较近的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直接对语言初学者进行文化思想灌输。(2)就语言本身来看,与语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物是文学,而非笼统的文化,即最生动、最鲜活、最有表现力、最能感染人、最有生命力、最能代表一种语言魅力的语言是文学语言。语言和文学是天生联系最紧密的,常言所谓语言文学,良有因也,并非毫无根据的组合,语言文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笼统的文化则相对于文学来说离语言较远。(3)孔子是政治伦理学家,直接进行社会政治伦理制度的理论建设,即建立礼制。孔子的政治伦理倾向非常明显。(4)语言的最底层无疑是文化,但语言的表面装饰层却是文学。语言的背后是赤裸裸的文化,但语言对外推广总要有所装饰,文学即是文化的最好装饰,文学语言即是装饰后的语言文化。
一种文化有其表层结构,也有其深层结构。一种文化的表层结构可以通过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比较近的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表现出来,虽然可以通过对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比较近的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的学习而习得,即可通过文化思想灌输使初学者习得,但效果不如通过文学文本潜移默化地使初学者习得一种文化。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体现在该文化主体的思想观念、潜意识、无意识之中,或体现在该文化社会的潜规则之中,即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能通过文化思想灌输使初学者习得。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虽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捉摸,但常常在文学文本中得到反映。由此可见,文学是跨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领域。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文化学习者应该把中国文学作为跨文化交流和习得异质文化的宝库,中国在汉语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也应以中国文学作为主要工具和主要教学内容。
马丁路德将《圣经·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此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丁路德为德意志语言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没有马丁路德,德语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但德语对外推广和德意志文化对外传播的机构不以马丁路德命名为马丁路德学院,而是以文学家歌德命名为歌德学院,其原因就在于马丁路德涉及宗教及宗教因素。
西班牙大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登上新大陆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十字架并以耶稣的名义宣布对新大陆实施占领,所以,哥伦布是具有强烈宗教色彩之人。虽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使西班牙语普及于拉丁美洲,为西班牙语的对外推广和西班牙文化的对外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西班牙语对外推广和西班牙文化对外传播的机构不以哥伦布命名为哥伦布学院,而是以文学家塞万提斯命名为塞万提斯学院,其原因就在于哥伦布是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人。
世界各国对于外来宗教均十分敏感,有鉴于此,在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应该避免涉及宗教或宗教因素。孔子有孔教教主之嫌疑,不可作为语言推广和文化传播的号召。
章太炎云:“孔教之称,始妄人康有为。”[1]孔教之称源于康有为,其徒梁启超也因此将康有为视为宗教改革家,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云:“先生又宗教家也。”[2]744“先生者,马丁·路得也。”[2]744康有为1913年4月《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正式明确提出立孔教为国教,效法西方国家的宗教传统。康有为要立孔教为国教必先认定孔教为宗教,故康有为为中国近代以来正式明确认定孔教为宗教者。
康有为之后有陈寅恪绪其说。陈寅恪1919年与吴宓谈话指出:“宋、元之学问、文艺均大盛,而以朱子集其大成。朱子之在中国,犹西洋中世之Thomas Aquinas(按:即托马斯·阿奎那),其功至不可没。”[3]罗素《西方哲学史》指出:“圣托马斯·阿奎那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在所有教授哲学的天主教文教机关中他的体系是必须作为唯一正确的体系来讲授的。这一点自从列奥十三世于1879年敕令明申以来,便成了惯例。”[4]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也指出:“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5]由此可见,陈寅恪是以程朱理学为宗教神学的。程朱理学是新儒学,是对儒学的最高发展,既然程朱理学是宗教神学,则儒学也是宗教神学,亦即儒学是宗教,孔子是教主。
任继愈继承康有为、陈寅恪之说,也认为儒学为宗教、孔子为教主。任继愈《论儒教的形成》指出:“从董仲舒起,孔子被抬上了宗教教主的地位。”[6]“从汉武帝独尊儒术起,儒家已具有宗教雏形。但是,宗教的某些特征,尚有待于完善。经历了隋唐佛教和道教的不断交融、互相影响,又加上封建帝王的有意识地推动,三教合一的条件已经成熟,以儒家封建伦理为中心,吸收了佛教、道教一些宗教修行方法,宋明理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儒教的完成。”[6]
任继愈的弟子李申继承师说,完成150万字的巨著《中国儒教史》,以极其详实的资料描绘出中国儒教的发展脉络和面貌。该书分上下两卷,分别于1999年12月和2000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李申的《中国儒教史》被批准为1996年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点研究项目,具有官方意识形态背景。
彭永捷《论儒教的体制化和儒教的改新》云:“我们呼吁更多关心儒家、关心儒教的学者参与研究、讨论、呼吁、建设儒教,推动儒教的重新体制化与改新,并争取使儒教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一样,成为一个公认的世界性宗教。”[7]
可见,孔子有孔教教主之嫌疑,即孔子涉嫌宗教或宗教因素。鉴于世界各国对于外来宗教均十分敏感,孔子不可作为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的号召,即不可以孔子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否则,将引起世界各国对孔子学院的猜疑。
《论语·阳货》: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8]245
此章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也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论语·泰伯》: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8]106-107
周武王尚能把妇女当人看,周武王认为自己有治乱之臣十人。孔子把妇女不当人看,妇女不算人,孔子认为周武王治乱之臣有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人而已。由此可见,孔子对妇女极端轻视,把妇女不当人看。
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和外国的中国文化学习者有一半是妇女,孔子极其落后的妇女观必然引起一半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和外国的中国文化学习者的反感和厌恶,以孔子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必然引起一半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和外国的中国文化学习者的反感和厌恶,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8]163
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上是主张一种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其思想本质缺乏民主思想。孔子的反民主思想的改造是儒学现代化面临的主要课题,在该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之前,不宜以孔子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否则,必将引起当代民主思潮影响下的外国汉语学习者和外国中国文化学习者的反感和厌恶,影响汉语语言的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论语·子路》: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8]172
孔子反问:“焉用稼?”一个正常的社会怎么可以没有农业?孔子轻视农业,农业也是科学,故孔子轻视科学。孔子轻视学习农业的樊迟,直斥樊迟为小人,一个有可能成为农业科学家的好学上进者被孔子否定、侮辱、毁了。
外国学习汉语者一半以上是从事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学生,对学生从事的职业不尊重,即是对学生不尊重。以孔子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必然引起占总人数一半以上的外国从事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文化学习者的反感和厌恶,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孔子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或汉文化。今文经学尊孔子,古文经学尊周公。即孔子在儒家文化内部的地位尚有争议,不应该以有争议的人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扬今文经学而抑古文经学本身也有失公正。
突出孔子等于独尊儒术,即以儒家文化代替中国文化。孔子思想或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被统治者立于独尊地位,而实际上中国文化是以儒释道为核心,旁及名、法、墨、阴阳等诸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采取与封建统治者一样的独尊儒术、突出孔子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即中国传统文化统之有宗而会之有元,亦即由学术统绪而言,百家争鸣而以儒、道两家为其归致。汉代以后历魏晋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的典籍与统绪因而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宋代已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原道辨易名三教论”条记载:“淳熙中,寿皇尚作《原道辨》,大略谓‘三教本不相远,特所施不同,至其末流,昧者执之而自为异耳。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可也。又何惑焉?’”[9]544即南宋孝宗皇帝赵眘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9]544。此说明白道出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封建皇帝尚能比较公正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21世纪的国人不应该以独尊儒术、突出孔子的偏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在理论上和而不同,在实践上融合会通。三家虽然有不同的探究领域、表达方式和理论特征,却又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然三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有机整体,那么,该整体中的任何一家对于整体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此文化整体的特征将发生变异,或曰它已不再是原来那个文化整体了,而该文化整体中的每一家作为整体之一部分又都体现着该文化整体的整体特征或整体精神。由此可见,突出或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一部分均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或整体精神产生误解和片面认识。
以孔子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容易使外国初学者从一开始就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和片面认识。对于外国初学者来说,突出或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一部分不仅会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或整体精神产生误解和片面认识,而且产生误解的情况和后果比中国人更严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谁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显然不是。只有宗教有教主,教主代表此种宗教。由此可见,以孔子代表中国文化并以孔子命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是失误。
应该模仿歌德学院与塞万提斯学院的命名,选择一文学家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非曹雪芹莫属,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应该模仿歌德学院与塞万提斯学院的命名,以曹雪芹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即将孔子学院更名为曹雪芹学院。
以曹雪芹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与以歌德、塞万提斯分别命名德语语言对外推广和德意志文化对外传播机构、西班牙语对外推广和西班牙文化对外传播机构一样,反映出语言通过文学推广、文化通过文学传播的理念,从而使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文化学习者把中国文学作为跨文化交流和习得异质文化的宝库,也使中国在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把中国文学作为主要工具和主要教学内容。如此则避免了赤裸裸的文化输出,在对中国文学的教学中推广汉语语言,传播中国文化。
以曹雪芹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除具有以上优势外,还有以下优势。
(1)《红楼梦》儒释道思想并重,比较公正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结构和状况。《红楼梦》的思想代表了曹雪芹的思想,即曹雪芹儒释道思想并重,比较公正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结构和状况。如此则使外国的汉语初学者和中国文化初学者从一开始就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比较接近真理的理解和认识。
(2)曹雪芹无宗教教主的嫌疑,以曹雪芹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必将使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远离涉嫌宗教及宗教因素的猜疑。特别是曹雪芹作为一民间人士而无官方背景比孔子被官方所肯定而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具有明显的公关优势。
(3)曹雪芹对妇女比较尊重,此点从《红楼梦》中可以得到反映和证明,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实属难能可贵。以曹雪芹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对妇女初学者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亲和力,就此而言至少比孔子的号召力和亲和力强。
(4)《红楼梦》写到诸如建筑、园林、服饰、器用、饮食、医药、礼仪、习俗、音乐、美术、戏曲、游戏等等,无不头头是道,极其精彩,这需要作者曹雪芹有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曹雪芹是多才多艺的,也只有曹雪芹这样的天才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领域极广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由此可见,以曹雪芹命名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构必将对学习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初学者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亲和力,就此而言至少比孔子的号召力和亲和力强。
如何在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产业的竞争中获胜,什么是汉语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战略,总而言之,就是要转变观念,与国际先进的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理念和模式接轨,遵循和坚持语言通过文学推广、文化通过文学传播的理念,致力于使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文化学习者切实把中国文学作为其跨文化交流和习得异质文化的宝库,在汉语语言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切实把中国文学作为主要工具和主要教学内容,避免赤裸裸的文化输出,致力于在对中国文学的教学中推广汉语语言,传播中国文化。
[参 考 文 献]
[1] 章太炎政论集: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7:194-195.
[2] 梁启超选集:卷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3] 吴宓.吴宓日记:第二册 [M].北京:三联书店,1998:103.
[4]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549.
[5]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5.
[6] 任继愈.论儒教的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1980(1).
[7] 干春松.儒家、儒教与中国制度资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11.
[8] 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