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波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在翻译中,忠实起着很大作用,能够准确告诉读者作者的意图。一方面,忠实的翻译就是尽量使读者获取作者的真正意思。相反,读者从不忠实的翻译中得到的是错误的信息。另一方面,清晰和连贯的表达也是翻译的前提之一。 它不仅是翻译忠实的基石,也是能确保翻译忠实的条件。在处理翻译文本时,如果译者总是着重于流利度,而忽视原文的忠实,那么这译者便是偏离了翻译的本质。相反的,要是翻译文本不是清晰和连贯的,那么读者就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读懂译文。因此,在翻译中,忠实和连贯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不同的文本,译者可以根据文本需要的忠实度来选择不同的翻译模型。对于新手来说,如何处理翻译的忠实是头等大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新手可以从杰罗姆模型和贺拉斯模型得到灵感来处理翻译中不同文本间的忠实度,并开始他们的翻译之路。
杰罗姆模型的核心是翻译要忠实。这个模型以翻译主要的宗教文本为特色,即圣经。翻译这种类型的文本需要极大的忠实。最早的这种忠实便是逐字逐句的翻译,也就是说,译文的字需与原文的字对应,同时译文的字需写在原文的字的下面。尽管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不可能达到“对等”翻译的,但在杰罗姆模型里,忠实的翻译便是对等的翻译。
这种忠实的准绳适合像圣经这样的文本,并且由于这种文本的神圣性,而被视为永恒不可变的。杰罗姆模型为了达到翻译的忠实而尽量绕过其他影响翻译的因素,它将翻译看做是语言层面的翻译。随着时间的流逝,杰罗姆模型也渐渐改变。根据不同文本的需要,翻译的忠实也有不同种类的忠实。忠实或散漫,好与坏,不再是评价翻译质量的标准。在某些情况下译者必须忠实,在另外一下情况,译者必须自由合理地处理,如此才能满足目标语者的要求。渐渐地,译者注意到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时,采用杰罗姆模型的译者不必再遵从逐字逐句的翻译,开始关注“文化转向”。
从历史来看,贺拉斯模型早于杰罗姆模型,但却因为杰罗姆模型而淹没了十四个世纪。在贺拉斯模型中,翻译不再是为了忠实于文本,而是为了达到顾客的“fidus interpres”。“fidus interpres”指代某个能够被信任的,能按时完成工作的,使使用原语和目标语的双方都满意的人。这种类型的译者不仅要协调使用原语和使用目标语的双方,还得协调原语和目标语。这种协调并不是达到完全的平等,总会倾斜于优势语言。因为在贺拉斯时代,优势语是拉丁语。这就像今天的英语一样,当初的拉丁语在那个共和统治的最后时代占有语言的主要地位。因此很多翻译都倾向于拉丁语。
从文化层面来说,贺拉斯模型有文化格子,在这文化格子里面,不同的文化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化格子,例如,法语、德语、英语的文化便具有相同的文化格子,它们都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另外的文化,比如汉语、日语,它们便是有着相同的文化格子,它们的文化格子很少跟其他的语言文化相同。文本的这种格子早在语言之前便出现了。这种格子是人们自己造的,与历史有关,也可能随时变化,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也并不是“总是存在”。
贺拉斯模型并不是建立在忠实上的,并不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忠实于文本,而是服务于客户、读者,使他们获得原文本的概要信息。贺拉斯模型中有文化格子的限制,在翻译中,要注意文化的差异,考虑到优势语言,所以最后这个翻译不可能靠近原始文本。为了完成这个文化的互动,翻译要协调着文本中的不同文化,以致于翻译远离了忠实。
杰罗姆模型趋向于忠实,而贺拉斯模型依赖于文本和文化。
杰罗姆模型服从于忠实,在翻译中,我们必须忠实地传递给定的信息。在笔者看来,根据事实传递信息便是翻译的本质所在,没有了忠实,翻译便会失其真谛。但是有的时候,作为译者,我们也不得不选择忽略或者增添一些信息,使得翻译能继续协调原文本和读者这两方。比如,在句子“窝藏不报者,须受相当处分”中,我们将这个句子翻译为 “Persons who shelter undesirable elements and do not report them to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shall be duly punished”。在汉语中“窝藏”明显指代“shelter undesirable elements”,而“报”则意味着“report to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所以在翻译句子时,我们增加了原始信息没有明说的部分。当我们遇到类似的翻译时,我们往往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信息,以此来让读者更加理解原文信息。然而作为译者,我们不能曲解给定的信息,我们仅仅在翻译中起着纽带的作用。
从杰罗姆模型学到的忠实,并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杰罗姆模型作为先驱为我们忠实的翻译指明了道路,但却要避免过度地忠实于原文而出现逐字逐句的翻译。在杰罗姆模型中,我们应该多加关注忠实翻译的局限,同时除了忠实以外,杰罗姆模型忽视了文化因素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而贺拉斯模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贺拉斯模型注重协调翻译中涉及的双方和涉及的两种语言,而这双方和语言使得译者尽其所能地完成这个成功的交际。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们将这个句子译为Confucius said:“it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virtus) begins with poetry, is strengthened through proper conduct and consummated through music.”作为译者,我们还原了原始句子的主语,同时为了使外国读者理解这个句子,我们增加了主语这个必要的信息并将其放在圆括号里面。翻译会偏离句子原始的模样,但是这能使交际得以继续。例如句子“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可以将其翻译为“Hanging one’s hair up to the ceilling and piercing one’s leg.”但是外国读者便会怀疑为什么他要这么做。所以在处理句子翻译时,我们便用圆括号增加上“to prevent oneself from falling into sleep when studying.”某些情况下,转变语言适应文化的不同是译者的责任,因为这样做能确保双方的交际继续。
尽管这两种模型强调的都不同,但它们自身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能取长补短,翻译做得会越来越好。如何取舍,需日积月累。总之,杰罗姆模型看似更加严谨,贺拉斯模型又更加的宽松。然而作为译者,我们要从严谨学起,最后达到协调翻译的双方的境界。现在看来,杰罗姆模型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但是对待翻译的严谨态度值得学习;贺拉斯模型似乎缺乏忠实,但是更易于新手操作,也适合不正式也不严谨文本的翻译。
总之,翻译是门专业的学科。在译者培训中,杰罗姆模型和贺拉斯模型都是必学的。前者教会译者忠实于文本,后者教会译者处理文化语境和文本的关系。在翻译中,忠实、文化、语境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不能像杰罗姆模型的过度忠实,一本字典便可以做翻译的时代已然远去。必须了解历史、文学、人类学、宗教、政治、民族学、习俗等等,才能使翻译更加完善。同时懂点语言学的知识,才能使翻译的语言更加连贯流利。跨学科的知识不仅使翻译文本更接近原语言文化,还能使目标语文化的读者更加理解原语言文化和原语言所传达的意图。一句话,在面对各种翻译文本时,译者要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来完成任务,有时采用杰罗姆模型,有时采用贺拉斯模型,有时两者兼用。
参考文献:
[1]Susan, B. &Andre. L. Constructio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ida,E.A.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Bible Translating[M].New York:Thomas Nelson publishers,1986.
[3]Nida,E.A and 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J.Brill,1969.
[4]Nida,E.A. Translating Meaning San Dias Ca[M].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5]何昌邑.论翻译标准语文化意识形态的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