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猜测概念词语类聚考探

2013-04-12 02:54:17徐时仪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朱子语侧重于词义

徐时仪

(上海师范大学 古籍研究所,上海200234)

0 引言

朱熹集理学之于大成,讲学时谈古论今,引经据典,释疑答问,广征博引。朱熹门人弟子从师受学多有记录师说的笔记,咸淳六年(1270)黎靖德总诸家刊本之大成编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①本文所据如未特别注明皆为王星贤点校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括号内为卷和页,下文同。《朱子语类》叠置着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新旧语言质素聚合在一个语义场内部,表达某一个具体的语义范畴。如表示探求语义范畴的词有“寻求、寻索、寻究、寻讨、究索、极索、穷索、玩索、推索、摸索、寻摸、探摸”等,表示研究语义范畴的词语有“研磨、研摩、研穷、穷研、精研、研精、钻研、研钻、考究、推究、详究、穷究、研究、体究”,表示体会语义范畴的词语有“体当、体察、体会、体究、体看、体认、体贴、体验”,表示励志语义范畴的词语有“硬著脊梁骨、硬著脊骨、硬著筋骨、树起筋骨、磨砺精神、抖擞精神、提掇精神、提醒精神、整顿精神、打扑精神、著起精神、著精神、著精彩”等等。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了概念。同一概念的词语类聚相当于一个词汇场,每个词语类聚中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历时层面,各成员又有各自的组合,在类聚中形成互补关系,词汇系统则由一个个概念词语类聚互相关联构成。下文在比勘今传《朱子语类》各本基础上,从概念场着眼,系联《朱子语类》中认知上属于猜测范畴的词及其义位,对《朱子语类》词义系统中表达这些概念的词语类聚及其语义关系略作探讨,既探究表达这一概念的词语同概念场内其他成员在意义用法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区别的聚合关系,也探究这些词语同本场成员(场内组合)以及其他概念场成员(场外组合)的组合关系。

猜测运动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推断估量未知情况或未来事物的行为,也是人们运用推理思维对特定事件进行预测的手段。《朱子语类》中表达猜测概念的有“猜、揣、抟(团)、度、料、量、测、忖、臆、意、揆、逆、摸”等词。

1.猜

1.1 “猜”的词义

“猜”的本义似指护家犬的警惕戒备。《说文》:“猜,恨贼也。从犬,青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字从犬如狡狯狂猛之类本以言犬移以言人。”引申有“怀疑、防范”义。如:

先之以法制禁令,是合下有猜疑关防之意,故民不从。(23、548)①

例中“猜疑关防”意谓怀疑警备。由“怀疑、防范”义引申又有“疑忌”义。如:

盖此人乃是个多猜嫌疑虑之人,赏不赏,罚不罚,疑吝不决,正如唐德宗是也。(50、1216)

例中“猜嫌疑虑”意谓猜疑嫌忌。“猜”由“怀疑、疑忌”义进而引申则有“估量推测”义。如:

曰:“恁地猜,终是血脉不贯,且反复熟看。”(81、2133)

1.2 场内组合:猜抟

若是屈曲之说,却是圣人做一个谜与后人猜抟,决不是如此!(67、1679)

1.3 场外组合:猜疑、猜嫌

先之以法制禁令,是合下有猜疑关防之意,故民不从。(23、548)

盖此人乃是个多猜嫌疑虑之人,赏不赏,罚不罚,疑吝不决,正如唐德宗是也。(50、1216)

2.揣

2.1 “揣”的词义

“揣”有“量度、衡量”义。《说文》:“揣,量也。从手端声。度高曰揣。”引申有“猜测估量”义。如:

道夫曰:“以意揣之,窃恐伊尹胜似夷惠得些。”(57、1340)

若细微处不研穷,所谓远者、大者,只是揣作一头诡怪之语,果何益?(118、2839)

2.2 场内组合:揣度、揣摩、揣摸。② “摹”与“模”通。《广韵·模韵》:“摸,以手摸也,亦作‘摹’。”

这二卦,便可以着意揣度了。(66、1638)

左氏所传春秋事,恐八九分是。《公》、《谷》专解经,事则多出揣度。(83、2151)

曰:“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今要去揣摩,不得。”(137、3267)

却无故平日将此心去扭掜揣摩,先弄坏了!(73、1848)

今之学者不曾亲切见得,而臆度揣摸为说,皆助长之病也。(9、158)

若白地将自家所见揣摸他本来意思不如此,也不济事。(84、2186)

2.3 场外组合:揣合、揣知

(吕)端言,(张)洎不过揣合上意。后洎即进说,端不曾进。上谓洎揣合果如端言,封还其说。(133、3188)

揣知上意,即进可弃之说。(138、3188)

3.抟(团)

3.1 “抟”(团)的词义

“抟”指揉捏使聚合成团,《说文》:“团,圜也。”“抟,圜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抟”云:“俗字作团。”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抟,手圜之也。各本作圜也,语不完。今依《韵会》所据补。以手圜之者,此篆之本义。如《礼经》云抟黍、《曲礼》云抟饭是也。因而凡物之圜者曰抟。如《考工记》抟以行石、抟身而鸿、相笴欲生而抟是也。俗字作团。古亦借为专壹字。《左传》云若琴瑟之抟壹、《秦琅邪台刻石》曰抟心揖志是也。专壹,许女部作嫥壹。从手,专声。”王筠《说文句读》亦云:“抟,自是周、秦间团字。”段玉裁和王筠指出抟、团为一词的古今异写。如《楚辞·九章·橘颂》:“曾枝剡棘,圆果抟兮。”王逸注:“抟,圜。楚人名圜为抟。”

佛经中“抟”多写作“揣”。如《玄应音义》卷十四释《四分律》第三卷“抟食”之“抟”云:“徒丸反。《说文》:抟,圜也。《通俗文》手团曰抟是也。律文作揣。《说文》:揣,量也。音都果反,北人行此音。又初委反,江南行此音。揣非字义。”②卷二释《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八卷“抟食”之“抟”云:“徒官反。《说文》:抟,圜也。《三苍》:抟饭也。经文作揣,丁果、初委二反。揣,量也。揣非字义。”又卷十七释《俱舍论》第十二卷“揣触”之“揣”:“初委反。江南行此音。又音都果反,北人行此音。”卷十八释《杂阿毗昙心论》第一卷“抟食”之“抟”:“音初委反。江南行此音。又都果反。关中行此音。”本文据丽藏本,简称《玄应音义》。又如《慧琳音义》卷六十五释《五百问事经》“一抟”之“抟”云:“段栾反。《说文》:抟,握也。从手专声。经文从端作揣,非也。”③慧琳《一切经音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狮谷白莲社藏版本。简称《慧琳音义》。再如《可洪音义》卷五释《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揣若”之“揣”云:“上徒官反。丸也。正作抟、、团三形也。诸经律中‘欢喜抟’字作‘欢喜揣’,亦‘大欢喜丸’也。按西域诸番赻饭等皆以苏酪溲之为抟而食之也。古经‘抟’字皆作“揣”也。支护译者云使众人食抟,若须弥犹不能尽。唐玄奘译者云假使无量大千世界一切有情一一抟食,其食抟量等妙高山。如是抟食,或经一劫,或一劫余,犹不能尽是也。又初委、尺绢、丁果三反。非此三呼也。承闻有人定作初委反呼者,非也。若非今古对验,焉敢定指乎?盖字体不正也。应和尚云假借呼是也。”④《可洪音义》,线装书局影印海印寺藏《高丽大藏经》本第792页。据玄应、慧琳和可洪所释,可知“抟”、“揣”是两个词,上古舌头舌上不分,“抟”可写作“揣”,而隋唐时三等与二等在介音的影响下,舌头音开始分化出舌上音。揣,《广韵》一为丁果切,端母戈韵,即玄应所释都果反;一为初支切,初母支韵,即玄应所释江南音初委反。⑤据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拟音,初母属照二庄组,丁果切为k·lool>tool,初支切为skhrol>sʂthol>tʂhoi,揣的南北读音上古同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页。唐时“抟”、“揣”音义已皆不同,故玄应和慧琳指出经文中“抟”作“揣”之讹。由于表揉捏使聚合成圆形的“抟”多借用“揣”,后“抟”可能感染“揣”的“估量推测”义,由“揉捏的反复使聚合”义引申有“掂量揣摩”义。唐宋时虽“抟”、“揣”音已不同,“抟”的“揉捏使聚合成圆形”渐不再借“揣”表示,但“抟”已有“揣”的“估量推测”义。“抟”有“揣”的“估量推测”义,“团”也可表“揣”的“估量推测”义。如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例中“团”有“估量猜度”义,⑥北图1452V《大佛顶经大宝积统难字音》:“揣,团。”蒋礼鸿《义府续貂》已指出:“团有斯义,乃揣量、揣摩揣字之假借。”⑦蒋礼鸿《义府续貂》,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页。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认为“‘团’、‘抟’当是一词之异写,皆是‘猜’的意思。”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76页。“团辞”即推敲揣度怎样用词。又如Φ36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经内自云团估价,六殊(铢)可以买婆娑。”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指出:“团估,同义连文,估量义。”⑧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23-726页。如:

如十个物事,团九个不着,那一个便着,则九个不着底,也不是枉思量。(120、2886)

3.2 场内组合:抟(团)量、抟摸、猜抟

且如前日令老兄作《告子未尝知义论》,其说亦自好;但终是抟量,非实见得。(113、2749)

曰:“便是项羽也有商量,高祖也知他必不杀,故放得心下。项羽也是团量了高祖,故不敢杀。”(90、2302)

莫要一领他大意,便去抟摸,此最害事!(116、2799)

猜抟,见上文“猜”。

3.3 场外组合:抟谜

说编《通鉴纲目》,尚未成文字。因言:“伯恭《大事记》忒藏头亢脑,如抟谜相以。”(105、2636)⑨以,徽州本作“似”。古两字通。《易·明夷》:“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陆德明《释文》:“以之,郑、荀、向作‘似之’。”高亨注:“按‘以’借为‘似’。”

例中“抟谜”即猜谜。

4.度

4.1 “度”的词义

“度”本指计量长短,引申有“推测、估计”义。《玉篇》:“度,揆也。”如:

然以意度之,则疑此气是依傍这理行。(1、3)

又有一等人虽要求进,度其不可,亦有退步之意。(39、1017)

4.2 场内组合:测度、料度、揆度、量度、逆度、忖度、臆度、揣度。

唐、虞三代事,浩大阔远,何处测度?(78、1983)

曰:“且只理会曾点如何见得到这里。不须料度他浅深,徒费心思也。”(40、1030)

惟须“协于克一”,是乃为善,谓以此心揆度彼善尔。(79、2033)

“协”字虽训“合”字,却是如“以此合彼”之“合”,非“已相合”之“合”,与礼记“协于分艺”,书“协时月正日”之“协”同义,盖若揆度参验之意耳。(79、2033)

问:“‘执两端而量度以取中’,当厚则厚,当薄则薄,为中否?”(63、1525)

此章固是要人不得先去逆度,亦是要人自著些精采看,方得。(44、1134)

圣人与天为一,浑然只有道理,自然应去,不待尽己方为忠,不待推己方为恕,不待安排,不待忖度,不待睹当。(27、698)

曰:“这在人自忖度。”(20、457)

答云:“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5、98)

今之学者不曾亲切见得,而臆度揣摸为说,皆助长之病也。(9、159)

“而后从之”者,及行将去,见得自家所得底道理步步着实,然后说出来,却不是杜撰意度。(24、581)

揣度,见上文“揣”。

4.3 场外组合:推度、约度、讨度。

夫子以寅月人可施功,故从其时,此亦是后来自推度如此。(45、1154)

盖孟子后出,不及见《王制》之详,只是大纲约度而说。(58、1371)

会思量讨度底便是魂,会记当去底便是魄。(3、41)

5.料

5.1 “料”的词义

“料”有“称量”义。《说文》:“料,量也。”段玉裁注:“量者,称轻重也。称其轻重曰量,称其多少曰料,其义一也。”引申有“估量、忖度”义。如:

后来多有如某之料,其意欲进甚锐。(132、3174)

向作《或问》时,未见此书,只以意料。(64、1559)

5.2 场内组合:逆料、料度。

若要一一理会,则事变无穷,难以逆料,随机应变,不可预定。(13、237)

此等意义,悬空逆料不得,须是亲到那地位方自知。(36、968)

料度,见上文“度”。

5.3 场外组合:料事、料想。

曰:“万一料事不过,则如之何?”(22、521)

如今决破本根说,不作从前料想看。(113、2749)

6.量

6.1 “量”的词义

“量”有“计量、衡量”义。《说文》:“称轻重也。”引申有“估计、裁度”义。如:

东汉诸人不量深浅,至于杀身亡家,此是凶。(71、1806)

然亦须量力。(120、2904)

6.2 场内组合:抟量、团量、度量。

见上文“抟、团、度”。

6.3 场外组合:思量。

只如初与人约,便用思量他日行得,方可诺之。(22、524)

这里须思量颜子如何心肯意肯要“克己复礼”?(41、1056)

7.测

7.1 “测”的词义

“测”有“量度”义。《说文》:“测,深所至也。”引申有“猜度”义。如:

人心则语默动静,变化不测者是也。(95、2422)

其去行在所也,买冠梳杂碎之物,不可胜数,从者莫测其所以。(101、2571)

7.2 场内组合:测度。

见上文“度”。

7.3 场外组合:推测、测识。

而今只据我恁地推测,不知是与不是,亦须逐一去看。(3、33)

不应恁地千般百样,藏头伉脑,无形无影,教后人自去多方推测。(66、1633)

聪明是言圣人见处高,常人所不能测识。(49、1214)

8.忖

8.1 “忖”的词义

“忖”有“思量、揣度”义。《说文新附》:“忖,度也。”如:

今学者不忖自己力量去观书,恐自家照管他不过。(10、166)

8.2 场内组合:忖度。

见上文“度”。

8.3 场外组合有“思忖”、“忖思”等。

《朱子语类》无用例。

9.臆

9.1 “臆”的词义

“臆”本义指“胸”。《说文》:“肊,胸骨也。臆,肊或从意。”引申有“主观推测”义。如:

盖其所著皆据本而言,非出私臆。(84、2183)

9.2 场内组合:臆度。

见上文“度”。

9.3 场外组合:臆见、臆说。

后看程子却说:“夜气之所存者,良知良能也。”与臆见合。(1396)

季通《律书》,分明是好,却不是臆说,自有按据。(92、2345)

李先生说:“今日习《春秋》者,皆令各习一传,并习谁解,只得依其说,不得臆说。”(109、2700)

10.意

10.1 “意”的词义

意志、见解义。引申有“意料、猜测”义。如:

问:“窃意开都见得许多道理,但未能自保其终始不易。”(28、713)

苏氏言:“二子之出,意其父子之间有违言焉,若申生之事欤!”(29、745)

10.2 场内组合:意度。

见上文“度”。

10.3 场外组合:意会。

若晓得曾子意思,虽则是“忠恕”二字,而发明一贯之旨昭然。但此语难说,须自意会。(27、695)

11.揆

11.1 “揆”的词义

“揆”有“度量、揣度”。《诗·鄘风·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毛传:“揆,度也。”如:

他揆之于心,有一毫未得,不害其为未信,仍更有志于学,圣人所以说之。(28、713)

人杰谓:“以五常揆之,则专言勇者,勇属于义;言刚柔,则刚属于仁。”(47、1185)

11.2 场内组合:揆度。

见上文“度”。

11.3 场外组合有“览揆”、“揆端”等,《朱子语类》无用例。

12.逆

12.1 “逆”的词义

“逆”有“迎接、迎候”义。如《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引申有“猜测、揣度”义。如:

又问:“元帝是时年十二,如何便逆知其后来事?”(130、3229)

今只眼前朝报差除,尚未知朝廷意思如何,况生乎千百载之下,欲逆推乎千百载上圣人之心!(83、2155)

12.2 场内组合:逆度、逆料。

见上文“度”、“料”。

12.3 场外组合:逆知。

见上文“知”。

13.摸

13.1 “摸”的词义

“摸”的本义指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摸,由接触或抚摸的具体动作而抽象化引申有不确定的“猜测”和“探求”义。如《五灯会元·白马归喜禅师》:“师曰:‘半句也摸不着?’”如:

他只管来这里摸这性,性若是去捕捉他,则愈远。(115、2784)

13.2 场内组合:揣摸、揣摩、抟摸。

见上文“揣”、“抟”。

13.3 场外组合:约摸、捉摸、著摸、描摸。

然也约摸是见得,直到物格、知至,那时方信得及。(28、714)

盖道理缜密,去那里捉摸!(8、135)

若只于外面捉摸个影子说,终不济事。(19、440)

大抵古今只是大阖辟,小阖辟,今人说《易》,都无著摸。(95、2423)

不必太急,不要忘了,亦非教人于无著摸处用工也。(104、2617)

若只描摸个大纲,纵使知道此人是贼,却不知何处做贼。(10、164)

人合是疑了问,公今却是拣难处来问,教人如何描摸?(121、2930)

《朱子语类》表达猜测概念的词还有“消详”和“捕风捉影”。如:

又云:“易解得处少,难解处多,今且恁地说去。到那占时,又自别消详有应处,难立为定说也①立,徽州本作“与”,《朱文公易说》卷五作“豫”。。”(72、1833)例中“消详”是宋时俗语词,有“揣摩”义,侧重于“端详”的估摸。又如:

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8、138)

若有一毫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工处,德何由进。(69、1719)

例中“捕风捉影”,禅语中有作“抟空捕影”、“扪空捕影”。如《大慧普觉禅师年谱》:“正如痴儿抟空捕影,只堪一笑耳。”《牧云和尚七会余录》卷二《室中语要》:“又有底毕竟要见此本来人,逐日扪空捕影,撑眉努目,如渴鹿趁阳焰,走到老死,本来人毕竟无你获处。”

14.结语

《朱子语类》表达猜测概念的词中,“猜”侧重于疑忌;“揣”侧重于推想;“抟”侧重于估量;“度”侧重于判断;“料”侧重于预测;“量”侧重于权衡;“测”多用于探测深奥幽隐微妙的事物,“忖”侧重于思量;“臆”多用于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猜测;“意”多用于内心的想法;“揆”侧重于度量;“逆”侧重于迎合;“摸”侧重于探索。现代汉语中“猜”成为表达猜测概念词汇场中的典型成员,“料”、“量”等为一般成员,“揣”、“度”、“抟”、“测”、“忖”、“摸”等为边缘成员。“猜疑、揣摸、料想、思量、推测、臆说、意会、约摸、捉摸”等沿用,“猜抟、揣度、猜嫌、揣合、揣摩、抟(团)量、抟摸、描摸、测度、料度、揆度、量度、逆度、忖度、臆度、揣度、推度、约度、讨度、逆料、臆见”等用于书面语或不用。

词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网络系统,我们不可能只从一个角度就概括出整个词汇系统的全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词汇这个大系统的主要和核心的层面来进一步认识其他层面,从而把握整个词汇系统。在词汇系统中,各个词汇成分都是以其共同特征为基础,类聚成一个按各自所在位置排列的不同层面的词汇群,各个层面的词汇成分在语音、语义、语法、词汇、文字这五个方面又同其他词汇成分发生组合或聚合关系,类聚为更大的词汇群。如《朱子语类》表达猜测概念的词除自身场内外类聚外,还涉及相关语义场的一些词语。如:

曰:“此只是既仁之后,见得个体段如此。方其初时,仁之体毕竟是如何?要直截见得个仁底表里。若不见他表里,譬犹此屋子,只就外面貌得个模样,纵说得着,亦只是笼罩得大纲,不见屋子里面实是如何。须就中实见得仔细,方好。”(32、819)

曰:“诸友所说仁,皆是貌模。”(32、819)

例中“貌模”即“貌得个模样”,与“笼罩得大纲”语意相近。“貌模”是表达描绘概念的词语类聚成员,侧重于“揣摸描绘”的猜测。又如:

某说,若如此,则前面方推这心去事亲,随手又便去背后寻摸取这个仁;前面方推此心去事兄,随手又便着一心去寻摸取这个义,是二心矣。(35、936)

仁义礼智,性也。性无形影可以摸索,只是有这理耳。(6、108)

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摸索不见。(8、131)

例中“寻摸”和“摸索”是表达探求概念的词语类聚成员,侧重于“考探研讨”的揣测。

再如:

这处便当思量,它因甚么解恁地?(24、568)

若以正胜邪,则须是做得十分工夫,方胜得他,然犹自恐怕胜他未尽在。(59、1418)

如日间所行之事,想见只是不得已去做;才做,便要忘了,生怕有意见。所以目视霄汉,悠悠过日,下梢只成得个狂妄!(124、2972-2973)

“中重于正,正未必中。”盖事之斟酌得宜合理处便是中,则未有不正者。(67、1669)

譬如欲行赏罚,须是先看当赏与不当赏,然后权量赏之轻重。(67、1670)

如尺与秤相似,上有分寸星铢,则体也;将去秤量物事,则用也。(6、102)

读书便是做事。凡做事,有是有非,有得有失。善处事者,不过称量其轻重耳。(11、183)例中“思量”、“恐怕”、“生怕”、“斟酌”、“权量”、“秤量”和“称量”是表达思虑、恐惧、权衡和称量概念的词语类聚成员,侧重于“思虑担忧”和“权衡度量”的揣测估摸。

每一种语言都是由千百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词语类聚组成的词义系统。[1]词义网络系统由词义及词与词间的各种关系相互联接而构成,其存在又反过来使具体的词义得以确立。这两者是相互依赖而互为前提的。从词汇系统中选取任意一个词汇成分作为辐射点,沿着其聚合关系辐射开去,就会形成无数个以该词汇成分为核心而聚合其他词汇成分的聚合网络。每个辐射点可以是一个词汇成分,也可以由多个词汇成分构成。构成辐射点上的每一个词汇成分又都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辐射点形成一个新的辐射聚合。如《朱子语类》中“烦恼”是忧虑概念词语类聚中的一般成员,又是思虑概念词语类聚中的一般成员。如“某五六岁时,心便烦恼个天体是如何?”(45、1156)例中“烦恼”,徽州本作“思量”。由徽州本和成化本的异文也可推知“烦恼”又有“挂虑、思量”义。如果以“烦恼”作为辐射点,沿着其聚合关系辐射开去,就会形成以“烦恼”为核心而聚合与其有同义、反义、上下位义、整体部分义等词汇成分的忧愁概念词语类聚和思虑概念词语类聚相交合的网络系统。又如以《朱子语类》中猜测概念词语类聚的“猜、揣、抟(团)、度、料、量、测、忖、臆、意、揆、逆、摸”等及其场内外组合词语的任意一个词作为辐射点,沿着其聚合关系辐射开去,就会形成以这些词汇成分为核心而聚合与其有同义、反义、上下位义、整体部分义等词汇成分的聚合网络。如与表示探究的“觅、寻、寻求、寻索、寻究、寻讨、究索、极索、穷索、玩索、推索、摸索、寻摸、探摸、研磨、研摩、研穷、穷研、精研、研精、钻研、研钻、考究、推究、详究、穷究、研究、体究”等词形成猜测和探究概念词语类聚相交合的聚合网络,与表示体会的“体当、体察、体会、体究、体看、体认、体贴、体验”等词形成猜测和体会概念词语类聚相交合的聚合网络,与表示知晓的“晓得、理会、晓会、晓了、晓悟、知晓、晓认、分晓、通晓、洞晓、谙晓、晓解、解悟、顿悟、开悟、省悟、醒悟、省觉、领略、识认、知识、知委、知悉、谙悉、体悉、通达、明瞭、明了”等词形成猜测和知晓概念词语类聚相交合的聚合网络等。[2]由这些概念词语类聚可见《朱子语类》词义系统中各种性质、各种层次的言语和语言成分及其各成员间语义关系的古今演变。如谭代龙指出:“共时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属于典型的‘异质系统’,其中充满了各种性质、各种层次的言语成分。”[3]260这些聚合网络中的词与词相互联系、相互交织构成了词汇系统的动态聚合网络,每一个词在这个聚合网络中都有自己确切的位置和场内外组合,又与周边的相关词语类聚(如描绘、思虑、恐惧、担忧、权衡和称量等概念词语类聚)的词语系联,这些相关词语类聚中的词再与周边的相关词语类聚(如放置、招惹、睡眠、时间、速度、遮盖、丢弃、附会、差误、行走、追逐、励志、吵闹、惊奇、慌张、含糊和交界等概念词语类聚)的词语系联,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旧词的兴替,各词语类聚又不断调整,吸收新成员,淘汰旧成员,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个从古到今不断发展的、开放型的、多层面立体交叉的词汇网络系统。

[1]徐时仪.面向新世纪的网络词典编纂刍探[G]//中国辞书论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徐时仪.《宋子语类》知晓概念词语类聚考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5).

[3]谭代龙.义净译经身体运动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朱子语侧重于词义
珠玑集
青年文摘(2024年6期)2024-03-27 06:53:35
“这趟车”与“这班车”
Zhang Zai’s Neo-Confucian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Positioning ofHis Material Force Theory
孔学堂(2020年1期)2020-06-01 07:46:27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几对常被用错的词语
文学的两股劲儿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重新认识朱子的“读书法”——以《朱子语类》之“卷十”“卷十一”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14
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馆藏《朱子语类》版本辨正:与《〈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的传播过程考订》商补
字意与词义
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 10: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