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杰
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的《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是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高放先生的第十部文集。高放教授自1950年执教于人大起,六十年间围绕苏共党史和苏联国史问题发表过近百篇文稿,该书从中精选出66篇汇编而成,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51年6月,新近一篇刊发于2011年3月。从24岁指点江山的青年才俊到84岁宝刀未老的学界泰斗,时间跨度整整一个甲子,厚重而沧桑之感跃然纸上。通览该书,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四大特点:
第一,文集的编排特色鲜明。该书按苏联建党、建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盛衰兴亡的过程排列为四编 (苏联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是苏联兴起的源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国家政权的建立是苏联振兴的起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苏联灭亡的进程、原因和教训),各篇之内又以逻辑关系为主、写作时间为辅排列。这便于读者系统了解百年上下的苏共党史和苏联国史,也使该书恰似一部史论专著。编写的另一特色是每篇文稿末都有“记事说文”部分,旨在说明写作缘由、发表于何处、社会反响、当今的评价与补充等。从中可窥见高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
第二,对苏联兴亡的看法见解独到。书中归纳并提出了苏联兴亡“十个‘三’”的独到观点:在苏联兴盛方面,肯定其近百年的“三大成就” (建党、建国、建设)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三次显示”;在苏联灭亡原因和轨迹方面认为,因斯大林路线和决策错误,苏联社会长期存在“三大矛盾”(过“左”的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自由民主法治的矛盾;党政官僚特权集团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主义同各族人民的矛盾),加之斯大林首创的“三制” (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造成“三大缺失”(缺失社会主义自由、民主、法治);在斯大林之后30多年时间内由于一而再、再而三延误改革开放,致使苏联模式的弊病积重难返,终于到1980年代末爆发“三大危机”(经济、政治、民族危机);对此苏共领导人分为三派 (叶利钦为首的党外民主派、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当权派、利加乔夫为首的苏共保守派),分别提出三种不同对策 (激进转向西方自由主义、温和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固守苏联模式仅做小修补),都不能对症下药治愈沉疴宿疾,结果造成“三个灭亡”(亡党、亡国、亡制)。如此归纳和概括,既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又展现出兴衰演变的轨迹,堪称精辟。
第三,对学界不同观点的评析及回应有理有据。国内学界有关苏联兴亡,尤其是苏联解体、灭亡原因的看法至今争议很大。本书对不同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评析和回应。比如,有人著述认为当年普列汉诺夫反对十月革命是对的,而列宁实现十月革命是错的,认为十月革命是“原罪”,本书经考察史实认为此观点违背历史真相,不能成立,苏联兴盛是起源于十月革命,苏联衰亡并不起于十月革命,而是起于在“二战”胜利后长期拒不进行体制改革等等。该书的分析是站得住脚的,体制问题才是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
第四,提出了诸多创新性观点,引人深思。细阅该书,提出了许多经潜心思索、精心提炼的独创观点。例如,书中提出苏联模式的三大病根是学理教条主义、封建专制主义和军事扩张主义,还从“苏维埃”的开创及运作的视角认为苏联的兴亡是“成也‘苏维埃’,败也‘苏维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一部厚重的史论文集,也是一本极具现实感的对当今社会主义改革有深刻启迪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