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石油地质专业”课程教学的对比研究

2013-04-12 02:08侯宇光王芙蓉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教学方法

侯宇光,何 生,王芙蓉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比较教育研究

中加“石油地质专业”课程教学的对比研究

侯宇光1,2,何 生1,2,王芙蓉1,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本文对中加石油地质专业的课程资源与设计、教学方式、教育技术、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合理调配教学环节;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启用助教制,增强课外指导;转变考评方式,以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的方法来改进本科课程教学,加强石油地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方法;石油地质;对比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正在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一直以来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讨论的焦点。近10年来,国家留学基金委不断加大国内高校教师公派留学访问的力度,使得我国高校教师拥有了更多亲身观摩和学习国外高校教学的机会。通过加强对国外相关专业课程的考察,开展中外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评方式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借鉴和学习国外现代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让中外教育方式优势互补,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对提高我国素质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3]。笔者通过对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石油地质专业“油气系统”、“油气储层分析”和“黑色页岩研究生讨论课”三门主干课程全程跟踪,以及对任课教师教学心得访谈和对选课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重点以阿尔伯达大学“油气系统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为例,将中加两国石油地质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比较分析(表1),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国内石油地质专业课程教学,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课程资源与设计

国内大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日志的编制、教案的书写、课堂的整体设计到教学进程的控制,整个教学进程设置的系统且紧凑[2-3]。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为例,该课程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包括油气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基本要素和动力学,还涉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油气资源评价等多方面知识,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必然需要大量的课时保证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然而,实际教学中的总课时数有限,因此,每节课的信息量就被迫加大,由于教学进度过快,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信息的阅读与学习,不但教师授课压力大,学生更无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国内本科课程都有指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往往围绕着教材统一编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然而,以《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为例,在世界油气勘探日新月异的今天,教材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科研成果和勘探实践,即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书籍和文献的目录给学生,要求其课外阅读,由于疏于监管和必要的考核,对于多数学生来讲成了一纸空文。

表1 中加石油地质专业课程教学的差异与特点

阿尔伯达大学石油地质专业课程平均每周的课堂教学控制在4个课时以内。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形式并没有国内那样丰富和完善,每次课讲授的内容很少,信息量并不大,进度较慢。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课程基本均无指定教材,教师会提前告知学生阅读指定的文献,或者亲自下载好相关文献通过邮箱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课堂教学讲究重点突出,授课教师的目的是要将每一个关键问题讲透,而与核心内容相关的、需要进一步扩充的知识点则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网络信息源、图书馆等工具,阅读大量的文献进行自学。教师会灵活地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当中,既保证了知识的传承性,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时效性和应用性。这样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同时也缓解了教师的上课压力。

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实习教学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4]。阿尔伯达大学石油地质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实习教学,在“油气系统”这门课中,课堂教学为48学时,而实习课就有32个学时,占到了总学时数的40%。而国内相同专业课的实习教学只有20个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5%。实习教学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和拓展,具有涉及学科知识点多、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强调实习课程教学,正体现了阿尔伯达大学石油地质专业注重学生独立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宗旨。学生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科学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未来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石油工程师[5-7]。

二、教学方式

阿尔伯达大学石油地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对知识点的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并提供资料和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中[2]。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课进程,提出问题或者表达不同的看法。学生的观点与教师的看法具有同等价值,课堂就是一个交换各种信息和意见的场所。油气勘探本身就有很多未解之谜和承贷解决的问题,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一些理论将被打破,一些新型油气资源被发现。例如,随着国际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的进步,原本只作为烃源岩和盖层研究的泥页岩,如今却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页岩气的储层进行研究和勘探。双向活动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可以更轻松、更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教师也通过与学生互动,得到来自学生一方的启发,促进自身教学和专业能力,达到教学互长。

我国油气地质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将自己的思想与教师的观点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加以比较。在这个教学系统中,教师就是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课本上的内容和教师传授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质疑和提问,从中学阶段延续下来的学习思维似乎已经根深蒂固。这样一来,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思维少,丧失了主动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削弱了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忽视了对所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影响了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3]。

三、教育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内高校基本都建立起了电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扩大讲课的信息量,也增强了趣味性和直观性,压缩了课堂讲授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替代了传统的板书授课形式[3,7]。但是,伴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如今又出现另一个极端,迫于课时缩短、教学信息量大等原因,部分教师索性省略了板书,无论是文字、公式还是图表,完全由多媒体显示。这样一来,关键地质概念、难以理解的地质作用、复杂的地质过程都无一侧重的一闪而过,很难在学生的脑海里产生深刻的印象。虽然教学效率高了,教学进度上来了,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方面来讲,却是欲速则不达。一节课结束后,虽然了解了很多内容,但真正理解的却很少。

阿尔伯达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的课程教学采用的是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课程的主体内容主要通过板书讲解,针对某些复杂地质过程和地质作用的解释,教师会在黑板上绘制各种相关的图表,结合文字标注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解释。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整体的教学速率,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多媒体则主要起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形象性的辅助功能,教师可利用综合网络资料、石油地质软件,通过实际的地质景观照片、3D图像、地质运动视频、动画模拟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地质现象,动态的演示复杂油气地质过程,配合教师的图解,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各有侧重,二者有机结合,才是更好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

国内石油地质专业课程的考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到课情况、实习成绩、闭卷考试。国内“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上课学生人数一般都在90~120之间,有些石油院校甚至更多,时常点名和签到,不但占用课堂时间,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课堂发言也无法辐射到每个学生。在最终的课程总成绩中,三个部分所占比例上仍是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主,而且试题都是来自课程指定教材上固有的内容。题型主要以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读图和论述题等为主,缺乏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在这种考评方式下,学生即使平时不上课,或出席但不认真听讲,只需拿着教材死记硬背,甚至“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强记即可通过考试。

以“油气系统”为例,阿尔伯达大学石油地质专业课在考试方式上,细分为阶段测试、课程报告、中期考核、实习成绩、期终考试等内容,均记入学生该门课的总成绩。由于该校课程为选修制,上课人数严格控制在40人以内,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平时表现的把握是可以实现的。因为课程没有指定的教材,阶段测试和最后考试的题目都是以教师授课内容为基础,课程报告和实习课内容也都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为了做好课程报告、完成好实习课,在各种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自然会自觉的到课听讲,并且认真做课堂笔记。期终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仅为25%,考试题也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性题目为主,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五、对国内石油地质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

石油地质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油气勘探与开发培养出合格的石油工程师,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充足的油气资源保障。因此,其专业课程教学也应该更加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办学宗旨[4-6]。虽然专业教学理念是相近的,但是从中加两国石油地质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技术手段和考评方式等方面的对比来看,要加强我国石油地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优化课程设计,合理调配教学环节

在保持教学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同时,注意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培养目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实习教学和课后自学等三个教学环节的比例,三者既不相互重复、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让每个教学环节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课堂教学突出重点,不能一味的赶进度,重点要让学生掌握主要知识点;加强实习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扩展知识点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专题调研报告、课堂演讲,并计入考核成绩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维能力。

2.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可采用讨论课、项目教学法、教-学角色互换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说教者、解答者、参与者、协调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之间转换,避免一味的理论授课式的单调和枯燥[5]。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分组讨论、项目汇报和教-学角色互换过程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汲取。另外,教师要将多媒体、石油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灵活运用,配合板书教学,做到主次分明。同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时效性。也可以把在科研和油气勘探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承贷解决的问题告诉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查阅文献,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7]。

3.启用助教制,增强课外指导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扩展教学部分留给学生自身去完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阿尔伯达大学,40人选修的“油气系统”课程,实习课由2名博士研究生助教全程辅导,辅助任课教师的课后指导。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实习课为例,虽然设置了研究生助教岗位,却多为有岗无人,而且职务也仅限于帮助教员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的管理,并没有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起到辅导作用。考虑到国内高校选课人数普遍较高,教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课外辅导,所以有必要加强并严格执行研究生助教制度,筛选有能力的博士研究生作为助教,协助任课教师开展课堂以外的教学工作,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学生课外自学环节质量。

4.转变考评方式,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要从过去的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评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如:阶段测试、专题调查报告、课后习题、实习成绩、开卷考试相结合转变。目的要从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考核,向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转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实习课教学中成功的采用了项目教学法[4],该教学法通过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自主获取和掌握,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其创新能力。其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实践练习和课外自学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式上也改变了过去单纯依赖实习作业、闭卷考试的评价方法,转而以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对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开展中外石油地质专业课程的对比研究,是加快课程教学向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出优秀的、具有石油地质专业特色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余祖晨.中美教学方法对比研究及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2): 88-89.

[2] 王春兰,陈仲常.中澳教学方式的差异及启示[J].社科纵横, 2009,24(1): 126-128.

[3] 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11(1): 5-8.

[4] 何生,侯宇光,孙新铭,等.项目教学法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内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10,(3): 69-73.

[5] 李潍莲, 陈冬霞,吴欣松,等.加强“石油地质学”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 2009,(1): 101-103.

[6] 王凤琴.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 2006,(4):109-111.

[7] 王芙蓉,何生,侯宇光.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10,(4):55-5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3)04-0090-04

收稿日期:2013-09-25。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9115)。

作者简介:侯宇光,男,讲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盆地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etroleum Ge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s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

HOU Yu-guang, HE Sheng, WANG Fu-ro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Comparative analysis has been made from course resources and design, teaching mode,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bout the petroleum ge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s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this paper suggests several methods to promote China’s petroleum geology courses teaching and enhances th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cluding optimizing curriculum design, reasonable allocating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eaching, us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and combination a variety of teaching forms and methods, enabling assistant system and enhancing tutoring after class, changing evaluation methods to assess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applying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Key words:teaching methods; courses teaching; petroleum geology; comparative analysis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