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的农户感知研究

2013-04-12 03:28杨振刘会敏梁曼
中国林业经济 2013年3期
关键词:林改林权林地

杨振,刘会敏,梁曼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理论研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的农户感知研究

杨振,刘会敏,梁曼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采用参与式农村社会调查法,对江西武宁县9个典型村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统计分析林改效应的农户感知及其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对本次林改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感知以正面为主,说明改革红利已切实惠及到广大农户。但林改的一些负面效应如失业比例提高、集体资产流失、贫富差距拉大等现象也引起广大农户的担忧。不同禀赋农户的效应感知存在一定差异,家庭林业收入比重对林改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的农户感知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生态效应感知有较大影响。农户地理位置对三类效应感知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林改效应已达到空间均质化阶段。研究结果为后续配套改革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林权改革;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农户感知

1 引言

我国农村集体林地与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历经变革,但始终存在产权模糊、产权不稳、产权残缺、产权分散等问题[1]。为了“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让农民获得重要的生产资料,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2008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2-3]。

截止到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已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初步显现。近期,学界对本次改革的诸多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4-5],取得丰富成果。但这些成果多侧重于宏观定性分析,微观层面的定量研究并不多见,关于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效应感知研究则鲜有学者提及。一般来说,林改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千万农户的参与和支持[6],而农户对林改效应的感知是自然条件下的自发性意识,对促进形成农户主动支持、积极参与林改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林改的直接参与者和后果承担者,农户对改革产生的各种效应的感知最为彻底和明确。因此,本文拟从农户这一微观主体出发,采用参与式农村社会调查方法,对江西武宁县9个典型村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统计分析林改效应的农户感知及差异性特征,并探讨相关的政策含义,为后续配套改革优化提供依据。

2 案例区域与资料

2.1 区域概况

武宁县地处赣西北丘陵山地,国土面积3 506.6 km2,年均温16.5℃,年降水量1 458mm,共有林地25.87万hm2(其中集体所属23.488万hm2,占90.80%),森林覆盖率67.9%。全县共辖8镇11乡,3个直属林茶场,183个行政村。2011年底总人口38.46万人,其中林业人口28.61万人,占74.39%。作为江西省重点林业县和林改试点县,2004年9月武宁县率先进行了以“分林到户”为标志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得到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高度评价,指示“要像宣传小岗村一样宣传江西、宣传武宁的林改经验”。目前,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已全面完成,相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2.2 资料来源

为了解普通农户对林改效应的感知状况,2012年10月上旬笔者对武宁县典型乡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野外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在正式调查之前对调查员进行相关培训并进行了预调查,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提问方式等内容进行修改,确定所设计的问题无歧义。正式调查采取调查员在选定的村落中入户现场询问的方法,回答问卷和访谈时间基本控制在30~40分钟。调查区域为宋溪镇的伊山村、山口村,严阳乡的石坪村,罗坪镇的洞坪村、长水村,杨洲乡的森峰村、南屏村、江桥村,以及石渡乡的柳山村。按照每村5~8份问卷的规模,共发放问卷56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56份。

参照林权改革目标体系,我们在问卷中构建了一套涵盖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指标体系,从农户感知的视角探讨林改综合效应。问卷共计40个问题,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农户的人口学特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收入来源等11个问题。第二部分为农户对林改经济效应的感知,包括农户对林改前后的家庭收入、林产品销售、涉林投入变化感知等7个问题。第三部分为农户对林改社会效应的感知,包括农户对林改前后的社区治安、人际纠纷、贫富差距变化感知等9个问题。第四部分为农户对林改生态效应的感知,包括农户对林改前后的水土流失、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变化感知等13个问题。在入户调查的同时,利用GPS工具对调查村落地理位置和高程进行测量。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农户的人口学特征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被调查农户中男性占96.43%,女性占3.57%,年龄以25~64岁为主(占76.79%),其次为65岁及以上人口(占23.21%),多为一家之长。学历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占50.00%),其次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9.2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最少(占10.71%)。有19.64%的农户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达到或超过80%(本研究将这类农户定义为林业为主型农户),80.36%的农户林业收入比重没有达到这一标准,称为非林为主型农户。所有被调查者中,党员或村干部占8.93%。在地理分布上,32.14%的农户位于河谷川地,30.36%位于半山区,37.50%位于山顶区(见表1)。

3.2 农户对林改经济效应的感知

调查问卷中的效应感知问题均为主观题,如“您对林改后集体资产流失”的说法有何看法,然后请被调查农户勾选自己认可的答案。采用五分制的李克特量表设计备选答案,表示农户对林改效应感知倾向的程度和水平,其中“-2”表示“非常同意”、“-1”表示“同意”、“0”表示“不一定”、“1”表示“不同意”、“2”表示“非常不同意”。

根据问卷填写情况,统计每个问题的总得分并计算其均值,均值为正数反映了农户的正面感知,数值越高说明林改效应的正面性越强;均值为负数反映了农户的负面感知,数值越低说明林改效应的负面性越强。表2反映了样本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效应的感知情况。可以看出,农户对林改后林产品销售更加困难、农户收入降低、经济林地减少、涉林投入减少、集体资产流失、贫富差距拉大等经济效应感知的得分均值分别为0.946 4、0.464 2、0.214 3、0.125 0、-0.392 9、-1.035 8。农户对林改经济效应的感知以正面为主(总体均值为0.302 7),反映了农户对本次林改的经济效应认可程度较高。同时,有较多的被调查者认同林改后集体资产发生流失和贫富差距拉大的提法。

?

分山到户后,农民可依法自主决定商品林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对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植业。此外,林改后农户自主经营所属林地并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林木类型,林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因此大多数农户“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林改后林产品销售趋难的提法。同时,林产品市场销售难度降低,大大激发了林农经营林地的积极性,从而在种苗、农药、化肥、机械等方面的涉林投入大幅提高[7]。同时,由于林业税费减少、退耕还林补贴、生态林补偿、苗木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户经营经济林的规模普遍扩大,并大大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林改后,把原来部分属于集体的林地分配到各家各户,导致较多农户产生集体资产发生流失的感觉。在各类涉林补贴相对均等的情况下,由于不同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获取林业贷款和林产品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同,从而在经营林木类型、经营方式、销售渠道等方面产生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林农之间的贫富差距,引起了农户的普遍担忧。

3.3 农户对林改社会效应的感知

表3反映了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社会效应的感知情况。可以看出,样本农户对林改后生活质量降低、林区治安恶化、环保意识下降、林农纠纷增加、干群关系趋疏、失业比例加大等社会效应感知的得分均值分别为1.178 6、1.017 9、0.857 1、0.660 7、0.517 9、-0.089 3。总体上看,农户对本次林改的社会效应感知以正面为主(总体均值为0.690 5),反映了农户对本次林改的社会效应认可程度较高。但仍有较多的被调查者认同林改后失业比例加大的说法。

林改后,农户经营林地的收益归林农所有。基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户家庭饮食更加注重营养化和多样化,水果、肉类、乳制品、蛋类摄入量明显增加。各类家用电器的普及使农户的闲暇活动更具娱乐化和休闲化,有效提升了农户的生活质量[8]。调查区民风淳朴,治安良好,打架斗殴事件极少发生,并且由于山林确权划分的民主化程度较高,涉林纠纷很少。同时,由于林改划定了不同级别的生态林,且在承包合同中明确了造林育林、保护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责任,以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这些硬性规定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林改过程中村干部在查找历史资料、实地勘测、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大多数农户对村干部的工作表示满意。特别是大部分村庄的林改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将绝大部分集体林地落实到户,铲除了村干部涉林腐败和分配不公的土壤,干群关系得以改善。由于林改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了部分劳动力,使人们在主观上形成失业比例有所加大的印象,这种情况也反映了林区长期存在的隐形失业突然显性化给人们带来了感知冲击。

3.4 农户对林改生态效应的感知

表4反映了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效应的感知情况。可以看出,样本农户对林改后生态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趋重、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增多加重、水环境质量下降、林地多样性降低等生态效应感知的得分均值分别为0.928 6、0.857 1、0.732 1、0.482 1、0.428 6、0.196 4。总体上看,农户对本次林改的生态效应感知以正面为主(总体均值为0.604 2),反映了农户对本次林改的生态效应高度认可。

?

由于林改划定部分林地为不同级别的生态林,生态林面积与以前相比大大增加,绝大部分农户能直观、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农户根据市场信息精心经营林地、林木,对林地边坡、梯度等进行了综合整治,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另外,林改后实施严格的计划采伐措施,使林地在水土涵养、净化空气、调节局部气候、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样本农户对水环境质量改善效应的感知得分较低,笔者推测这与林业生产或发展林下经济中农药、化肥、除草剂的大量施用有关。同时,林改后农户自主经营林地或者转租、承租其他农户林地,多选择种植经济收益较高的竹林或茶、花卉、板栗、药材等经济林,林地多样性大大降低[9],这种情况对林地生态功能持续保持非常不利。

3.5 农户林改效应感知的差异性特征

不同类型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的感知存在明显差异。如表5所示,林业为主型和非林为主型农户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感知得分均值分别为0.272 7、0.333 3,3.454 5、4.311 1,2.000 0、 4.033 3。非林为主型农户的三类感知得分均高于林业为主型农户,分别是前者1.222 2倍、1.248 0倍、2.016 7倍。同时,位于河谷川地的农户对林改的社会效应感知得分均值最高,为3.888 9,生态效应感知得分次之,为3.333 3,经济效应感知得分均值最低,为0.555 6。位于半山区农户的感知得分顺序也有此规律。而山顶区农户的生态效应感知得分最高(3.892 9),社会效应感知得分次之(3.666 7),经济效应感知得分最低(0.381 0)。以上情况说明,农户对林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感知因林业收入比重或地理区位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

?

利用基于SPSS的方差分析技术,检验农户类型(林业为主型、非林为主型)和地理位置(河谷川地、半山区、山顶区)等因素对农户林改效应感知是否存在显著影响。表6显示,在0.1的置信水平上,林权改革的生态效应感知因农户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林业收入比重对农户林改生态效应的感知产生显著影响,但对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感知没有显著影响。同样地,农户地理位置对3类效应感知均无显著影响,说明无论农户位于河谷川地、半山区抑或山顶区,均已享受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红利,林改效应已呈现出空间均质化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在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可以被人们感知的影响[10]。本研究利用江西武宁县9个典型村落的调研资料进行研究,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农户对本次林改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感知以正面为主,说明改革红利已切实惠及到广大农户,农户已切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各类效益和便利,这是他们进一步参与和推动改革的基本动力。第二,林改的一些负面效应如失业比例加大、集体资产流失、贫富差距拉大等现象引起广大农户的担忧。同时,林改虽然有效增加了涉林投入、改善了干群关系、提升了水环境质量和增加了林地的多样性特征,但这些效应不甚明显,农户感知得分较低。这应该成为后续配套改革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内容。第三,不同禀赋农户的效应感知存在一定差异,家庭林业收入比重对林改经济、社会效应的农户感知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生态效应感知有所影响。地理位置对林改三类效应的农户感知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林改效应已达到空间均质化阶段。

林改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千万农户的参与和支持,农户对林改效应的良好感知是评判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不能忽视农户这一微观主体对改革效应的感觉和认知,在后林改时期仍然需要继续遵循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1]贾治邦.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J].求是,2007,(17):27-29.

[2]温家宝.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J].求是,2009(16):3-4.

[3]张蕾,文彩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8,44(7):73-78.

[4]何得桂.集体林权改革的影响界定[J].改革,2012(6):37-41.

[5]蔡晶晶.社会—生态系统视野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学术月刊,2011(12):79-86.

[6]杨培涛,奉钦亮,覃凡丁.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综合评价计量分析[J].林业经济,2011(8):2-23.

[7]刘珉.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生产性投资的影响[J].林业经济,2012(6):3-6,19.

[8]郑宝华,胡晶,张源洁,等.林农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影响的评价[J].中国林业经济,2012(3):12-16.

[9]韦佳培,张俊飚,吴洋滨.农民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1(4):77-85.

[10]郑风田,阮荣平.集体林权改革评价:林产品生产绩效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107-114.

[11]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区县乡财政性收入影响评价[J].林业科学,2009(9):120-129.

[12]贺东航,储建国,朱冬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公平[J].社会主义研究,2009(2):109-113.

[13]张英,宋维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采伐行为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2,48(7):161-169.

[责任编辑:郑德胜]

Research on Farmers Perception about Effect of CollectiveForest TenureReform

YANGZhen,LIUHui-min,LIANGMan
(College of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Usingparticipatoryrural social surveytoresearch the condition of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of nine typical village in Jiangxi province,statistical analysising the farmers perception to the effect of forest tenure reform and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farmers mostly have positive perception of the economic,soci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forest tenure reform,this suggest that the reform bonus will bring real benefits to the majority of farmers.But som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forest tenure reform,such as the proportion of unemployed increased,loss of collective assets,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widening caused the concerns of the majority of farmers.There is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farmer with different gift,the proportion of family forestry incom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of the forest reform,but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farmers perception of the ecological effects.The location of farmers had not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the three types of forest tenure reform effects.It indicates forest tenure reform effects have reached space homogenization stage.The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of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optimization.

forest tenure reform;economic effects;social effects;ecological effects;farmers perception

F307.2

A

1673-5919(2013)03-0001-04

2013-04-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03073);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NU12A01003)。

杨振(1978-),男,山东成武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农林生态经济与乡村地理研究。

猜你喜欢
林改林权林地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图片新闻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江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林改后资源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权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