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1990-2011年)宋教仁研究综述

2013-04-11 23:43:58
关键词:宋教仁民主政治

毛 兰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宋教仁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出色的革命宣传家,也是一位极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爱国者。[1]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宋教仁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方面:(1)追溯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的起点。(2)总结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的特色,包括总结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对其爱国主义思想的阐述主要着眼于宋教仁关注沙俄与日本对中国边境的侵略,尤其是他在间岛问题解决中所做的贡献;对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阐述主要关注点是怎样评价他所倡导的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以及他为什么坚持责任内阁。(3)探讨宋教仁在清末的革命活动。在这个方面,学界的主要争论点在于宋教仁组织中部同盟会的功过是非问题;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关注宋教仁领导武装起义的历史事实。(4)讨论民初宋教仁的议会政治活动。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一是他是否对袁世凯妥协;二是他是否是个好革命家亦或是个“议会迷”。[2]1987年4月在湖南桃源召开的“纪念宋教仁诞辰105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对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功过做了评价,对宋教仁的思想(包括爱国思想、民主思想、法制思想、教育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哲学思想等)进行了总结。2011年10月,在常德举行的首届两岸宋教仁学术高层论坛,以“宋教仁与辛亥革命”为主题,进一步探讨宋教仁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与之前相比,进入90年代以后,对宋教仁的研究,既有继承延续又有新的拓展。首先,关注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起点的文章少见于报刊杂志;而对于宋教仁的民主革命思想特色、民主政治思想和议会活动的论述,以及评价他是否应该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发掘他在间岛问题和平解决中所做贡献和阐述他为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所做努力等方面的研究是继承性的。同时,学者们把宋教仁的研究触角延伸到了论述他的经济思想、他与会党的关系、他和孙中山的关系、他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政治活动以及他和黄兴创办江汉大学始末等。从2000年到2011年5月各种报刊杂志和论文集上有关宋教仁的文章共有60多篇。其中,讨论宋教仁民主政治思想的文章占总文章的33%;讨论“宋教仁案”的文章占27%,也出现了运用法律和公共关系的视角来分析“宋教仁案”的文章。此外,1990年到2011年5月,共出版14本研究宋教仁的专著,其中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迟云飞著)在2008年再次出版,1985年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宋教仁传》(吴湘湘著)于2010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再次出版。2008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教仁集》(郭汉民编)是在陈旭麓主编的《宋教仁集》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古代近代史研究室主持编的《宋教仁日记》的基础上,补入佚文27篇而成。1997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喋血共和:忆宋教仁》(马志亮主编)搜集了大量的回忆录、传略,1997年巴蜀书社出版的《黄兴宋教仁朱执信诗文选译》中也收集了部分宋教仁的诗文。本文拟就近二十年宋教仁研究的若干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促进学人对这一研究的了解。

一 关于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的特色

“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笃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构成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的两大特色。”[2]

关于爱国主义,20世纪90年代之前,学者们探讨宋教仁在“间岛问题”上作为的文章居多,而近二十年的研究把宋教仁的爱国主义扩展到他对国际局势的分析、外交策略和均势外交思想等方面。田强指出,宋教仁不仅关注东亚局势,而且关注国际问题,包括世界各国内政更迭、政治改革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宋关注这些问题是为了给中国革命提供现实借鉴,同时,作者也指出由于宋教仁的思想局限,“他不敢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3]彭大成、周数辉在《宋教仁的民族危机论与外交策略论》中指出,宋教仁不仅认识到沙俄和日本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而且还提出防沙俄的防北战略思想和防日的对日外交策略。[4]苏全有指出,宋教仁不排斥外债,虽然他知道大量的外债会导致亡国,但是他认为只要保持外债均势,就能避免惨剧。并且,宋教仁还根据形势,提出了制日联美的均势外债方案。然而,由于外债的用途、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均势外债的策略难以发挥作用。[5]近二十年的文章以宋教仁的爱国思想为出发点,依据他的全球眼光来总结他的外交思想。这是90年代以前的文章所未有的。

关于民主政治,近二十年的文章可以以1999年为分界线,1999年以前的文章大多是从整体上总结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论述他的民主革命思想特色,是90年代宋教仁研究视角的延续。1999年之后,讨论宋教仁的民主政治的文章占了近12年发表论文的一半,学者们的关注点也向纵向深入,出现单独研究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思想、法治思想、行政组织思想以及讨论他设计民主制度、他探索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文章。姚琦从政治学角度将宋教仁的政党政治主张和实践置于民初特定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中进行审视。[6]邓美娜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将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实践做了较全面的阐述。[7]马海峰将宋教仁的宪政法律思想总结为政党内阁制、独立的行政裁判制度和折衷制下的地方自治等。[8]周妤认为宋教仁的行政组织思想包括政府组织的基本原则与民主共和国行政机关的职能及其施政纲领两个方面。政府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单一国制、发展地方自治、励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护国际和平五项;在民主共和国行政机关的职能及其施政纲领方面,宋教仁在整理军政、行政和财政,划分中央地方的行政,开发产业,振兴教育、民政,兴办国有交通业,整顿司法和外交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主张。[9]郝延军就宋教仁对民主制度的设计所反映出的民初民主情况以及实现民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做了分析,并认为当时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制度模式与制度运行支持性条件的脱序、精英政治与大众参与的两难以及集权的整合作用与民主的制衡作用的冲突。[10]周若清指出,宋教仁在探索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时候经历了从单一集权到单一均权的转变。[11]

二 关于“宋教仁案”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的宋教仁在上海泸宁火车站被冷枪击中,22日晨4时47分在泸宁铁路医院不治身亡。此案发生后,各种政治势力相互斗争,加速了民初合作局面的瓦解和内战的爆发,因此“宋案”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从2002年开始宋教仁的研究主要朝着三个方面深入发展:

(一)对“宋案”凶手的考辨

在以往的论述中,袁世凯阴谋策划刺宋的说法几成定论。但是从近十年的文章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刺宋”计划首先由应夔丞明确提出,而他提出刺宋计划则是受到了北京的暗示。但是“北京的暗示”到底是谁的暗示,学界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赵秉钧在“宋案”中只是有限的参与,袁世凯是幕后总策划人。朱怀远认为,袁世凯“处处留‘情’,多方设‘意’,并把整个计划分成若干个互不统属的部分、环节,由不同的人分别执行,最终促成了宋教仁被刺一案的发生。”[12]

第二种说法是,刺宋计划被应提出后,受到洪述祖的推动,袁世凯、赵秉钧是否知情只能存疑。张永认为,在“宋案”中,各派势力在民初都是分享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轻率冒险决裂,只是会党在各势力中起了激化矛盾的作用。[13]

第三种说法是,袁世凯一定不是元凶,“宋案”元凶仍然存疑。何廷明、王超、王文江在《宋案元凶探渊》中认为,“宋案”的元凶可以排除袁世凯,“宋教仁是南北矛盾的协调者和牺牲者”。[14]

(二)“宋案”的社会反映和影响

顾土认为,“刺宋”正表明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政坛有民主法治微热,但是这种民主法治只是昙花一现。[15]张玉光认为“宋案”之后各派的斗争使得辛亥革命之后各派的妥协和合作破产,“二次革命”的后果是完全超越于法律之上的袁世凯独裁政府的成立和宪政共和观念的荡然无存。[16]朱永嘉认为,“宋案”的直接影响是国民党在众议院失去了多数的优势地位。[17]

(三)从其它学科的角度来审视“宋案”

《放大的公共领域与流产的政党营销——以“宋教仁案”为考察点》认为,政党和票选必须以一定的公共领域及在此之上所展开的政治营销为前提,而宋教仁在民初的政党内阁活动是在放大的公共领域的假象中进行的。民初政治发展受挫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黩武主义。“宋案”之后,票选、政治营销、代议制等民主制度的中断是由于私域与公域之间的力量悬殊太大。[18]《旧案新评:宋教仁遇刺事件的法理分析》认为,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妥协使得脆弱的宪政共和政体得以延续,“宋案”使得分歧和矛盾全面爆发,双方都没有选择在宪政的框架下寻求法律的救济,而是用武力来解决政争,最后导致袁世凯独裁政府的成立和宪政共和观念终止。[1了]马晓莉在《宋教仁被刺案》一文中,对“刺宋”后处理凶手的司法程序进行了法理分析。[19]

除了这三个方面,成方晓的《宋教仁遇刺案中的“哿电”考析》一文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其把关注点放在宋教仁遇刺后口授“哿电”的时间和过程上,认为,“宋案”的真实情况比传统记述要复杂得多,值得深入研究。[21]

三 关于宋教仁的其它思想

这里所说的其它思想是指除了宋教仁民主革命思想之外的思想。1999年之前,宋教仁的其它思想被关注得很少,1999年之后关注多了起来,且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经济思想、新闻思想三个方面。

(一)教育思想

宋教仁的教育思想是在他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与其政治思想分不开。他认为“教育必须为政治革命的利益服务,用革命的教育来动员群众同情和参加政治活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宋教仁任制法院院长,颁发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十四条,并主持创办了江汉大学。[22]“他提出了‘教育为立国之本’、‘强国之要,学战为先’的教育强国主张,以及一整套以道德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发展以‘科学与民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改良论’。”[23]

(二)经济思想

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前后就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财税政策、外资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利用,金融机构的完善与金融市场的培育,国税、地税的分开征管与分配,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24]宋教仁曾任唐绍仪内阁农林部长一职,他在任期间“制定了奖励开垦、植树造林、兴修水利、设立农业金融机构、开发农业学校和农事试验场、筹设牛种场、改良渔业等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

(三)新闻思想

1905年6月24日,以宋教仁为首的湖南留日学生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1905年11月28日《民报》在《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基础上创刊,1911年初宋教仁应于右任之邀担任《民立报》主笔。他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实践工作的有力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为主线、鼓励言论自由的新闻思想。[25]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单独探究宋教仁与《民立报》的关系。

将宋教仁与他同时代人物进行比较,是近二十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宋教仁与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比较。论述范围包括比较孙宋二人的政体观、政党观、法律思想、政见分歧等。随着学者去日本访学的频繁和深入,宋教仁在日本活动期间留下的史料也被挖掘出来,因此,出现了用日本档案材料探讨宋教仁在日本政治活动和学业状况的文章。此外,还出现了讨论宋教仁的社会主义观和定位宋教仁历史地位和人格魅力的文章。

综述所述,近二十年来,宋教仁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较1990年前有新的突破,继承性和创新性并存,基本符合宋教仁在辛亥革命时期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实际地位。但是,在宋教仁的哲学思想、学业情况以及“宋案”的细节这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

[1] 郭汉民.宋教仁历史定位论析[J].云梦学刊,2008(6):47-51.

[2] 郭汉民.宋教仁与辛亥革命研究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2):113-117.

[3] 田 强.试论宋教仁对国际局势的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50-53.

[4] 彭大成,周数辉.宋教仁的民族危机论与外交策略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3):1 -5.

[5] 苏全有.宋教仁的均势外债述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76-180.

[6] 姚 琦.宋教仁与民初政党政治[J].广西社会科学,2008(4):124-128.

[7] 邓美娜.宋教仁的“政党内阁”思想和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6).

[8] 马海峰.宋教仁民主宪法政法律思想争议[J].船山学刊,2008(4):204-207.

[9] 周 妤.宋教仁行政组织思想探折[J].求索,2011(3):235-237.

[10]郝延军.简析宋教仁民初民主制度的设计[J].唐都学刊,2003,19(4):103 -106.

[11]周若清,杨小云.从单一集权到单一均权——宋教仁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探索[J].豫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2,19(6):77 -80.

[12]朱怀远.宋教仁被刺案真相考辨[J].民国档案,2010(3):78 -86、126.

[13]张 永.民初宋教仁遇刺探疑[J].史学月刊,2006(9):42-49.

[14]何廷明,王 超,王文江.宋案元凶探渊[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6-29.

[15]顾 土.政治暗杀的另一层解读——重读宋教仁被刺案[J].书屋,2009(9):10 -15.

[16]张玉光.旧案新评:宋教仁遇刺事件的法理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5(6):118-121.

[17]朱永嘉.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兼评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告别革命论”[J].探索,2011(1):46-54.

[18]闾小波.放大的公共领域与流产的政党营销——以“宋教仁案”为考察点[J].天津社会科学,2002(2):109-114.

[19]马晓莉.宋教仁遇刺案[J].中国审判新闻月刊,2008(2):94-95.

[20]成方晓.宋教仁遇刺案中的“哿电”考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0-23.

[21]邵 荣.略论宋教仁的教育思想[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13(2):68 -70.

[22]韩秀珍.宋教仁的教育立国与社会改良思想简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43-47.

[23]吴传清.论宋教仁的经济发展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1999,21(2):30 -34.

[24]阚欣欣.宋教仁的农业思想简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5):64 -65.

[25]张海燕.宋教仁新闻思想初探[J].泰山学院学报,2003,25(4):60 -63.

猜你喜欢
宋教仁民主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无愧于世:宋教仁的君子之道
宋教仁婉拒袁世凯赠银
北广人物(2018年26期)2018-07-27 01:38:22
无愧于世:宋教仁的君子之道
文史博览(2018年9期)2018-01-23 18:27:26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