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与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协调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以长株潭都市体育圈的建立及维护为例

2013-04-11 20:31林志军伍小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都市大众体育

林志军,伍小越,伍 娟

1.Sports Department of Hu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2.Gar Fiat Auto Co.,LTD,Changsha 410100,Hunan,China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都市群的迅猛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最佳展示,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都市群的经济发展领域,而对都市群形成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如居民生活方式、大众体育发展等的研究甚少。大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顺利开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主要从大众体育事业与都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战略管理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在都市群构建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大众体育的制度安排的条件与合理配置,揭示在现阶段两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体育与都市群生活方式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以长株潭区域为例,以小见大,针对特定地区的特殊条件对相应的制度安排进行科学的谋划,为我国大众体育事业与都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改革创新的思路,并为政府的决策行为提供参考,更为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 大众体育与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发展状况

2.1 大众体育发展历程

根据我国的大众体育发展规律,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新中国大众体育奠基与初步探索时期:1949年-1957年;曲折反复的大众体育发展时期:1958年-1976年;创新探索与恢复发展时期:1977年-1994年;大众体育全面发展时期:1995年至今。

2.2 长沙市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发展变化

通过对长沙市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了解,能够轻易地看出长沙城市居民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2003年,在全国35个直辖市、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排名中,长沙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13位,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排第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第15位,农村居民生活费支出排第9位。在全国相比较而言,长沙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居中等偏上水平。居民对于体育行业的消费,包含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范畴内,居民在此范围内的投资正逐步增加,可以推断,群众对于体育行业的消费也逐步增加中。

由此数据可以得知,长沙市居民正逐步转变消费观念,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绝非只是吃饱穿暖。

根据2010年长沙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长沙经济在26省会中的对比GDP总量排名居第7位;增幅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居第8位,增幅同比上升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位居第7位,增幅同比上升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居第6位,增幅同比上升5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同比上升5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排位同比上升5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比上升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上升1位;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居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19位,居中部城市第4位。

从以上数据能够得知,长株潭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促进了长株潭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2.3 大众体育与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总结综述

大众体育的推广与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都来自于我国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也正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变化才导致两者之间需要找寻一个恰当的磨合点。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无法忽视的社会事务。因此,建立一个能满足两者发展需求的都市体育圈,以长沙市为中心,湘潭和株洲两地为腹地,拉动三地一体化的大众体育发展,既能适合当代都市群体的发展需求,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再次作用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 大众体育与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3.1 存在问题

3.1.1 软件条件:大众体育发展与都市群居民生活发展缺乏协调性

关于建设长株潭都市体育圈的讨论尚且开展,缺乏实践型操作,无法得到实际运作的验证,根据各方数据、采访、调研而获得的结论较多。综观当代大众体育的现行模式,从长株潭都市群居民的生活发展动向能够发现其中有很多有待磨合的地方。

3.1.1.1 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呈现两极化

体育人口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调查发现,每周身体活动频次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的长沙市体育人口呈两极化。究其原因,青年学生是因为处于教育阶段,学校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因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以及完善的体育健身条件进行运动健身活动。而退休人员赋闲在家,没有具体需要从事的职业,有时间有精力参与到体育健身中去,由于年龄较高,所以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比较关心,并且通过体育健身不仅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与朋友交流感情,缓解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作为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在职从业人员却无法保证合理的健身时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激烈的社会竞争,让任何一个在职人员都无法松懈。截至2010年长沙市常住人口为6511888人,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达到7044118人。现代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就业压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在长沙这一中部崛起的省会城市,本地人口的家庭压力,外来就业人口的抢占职位,导致人才就业市场竞争紧张。从业人员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技能以适应高要求的雇佣市场,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高。即便是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工作,而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与不断提高的人才要求,都会导致从业人员无心体育锻炼。

3.1.1.2 大众健身投资理念的缺乏

截至2010年,长沙市共有5363多家经营性体育场所。在这些经营性体育场所中,大部分都基本形成了多种管理运作模式,足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通过对数据的查询和资料整理,我们发现这些经营性体育场所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在职人员,并非青少年和退休人员这两大体育人口群体。但是,在经营性体育场所客户群中,能够充分利用会员资格积极并完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人比较少,甚至出现“只办卡不消费”的现象。

青少年学生群里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多集中在在校期间;退休人员的体育锻炼主要在户外,低成本。由于两者的社会地位,即低收入人群或缺乏自主收入人群,而参加健身中心活动是需要高额的经费的,所以会造成这两类人群较少参与健身投资。两类人群的健身多集中在户外有氧运动,运动强度适中,专业性不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多以学校体育为主,退休人员较多的为日常的社区、公园活动,以群体的形式开展健身活动,如健身操、健身球、武术等。

而在职人员,同样因为社会压力等方面的因素,无法完整参与到“健身投资”活动中去。部分社会企事业单位为员工着想,以健身中心的会员卡作为员工奖励,对于这样的健身推广形式能吸引在职人员的吸引力,但并不会对此产生较大的重视。他们更多偏向于在节假日开展中短途的体育旅游等,缺少有计划、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活动。

3.1.1.3 城乡大众体育发展存在差距

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是都市群的形成也包括群圈范围内的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于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含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如城市中心地区。通过对长株潭地区的农民进行调查,我们能从以下几点大致总结出农村(含城乡结合部地区)群众大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高。本地区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程度非常低,占总数的28%,但并没有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第二.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当代新农村仍然还需要农民进行生产劳作,无法像城市居民那样能有规律有休闲时间,无法保证有规律、有计划的大众体育健身推广。

第三,缺乏专业体育健身指导。在长沙市地区,目前主要有3所高校为长株潭地区输送体育教育人才,即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湘潭大学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员目前本科在校生一共有1800名,研究生200名左右;湖南大学体育学院现有在读全日制本科生200人、硕士生60人,教育硕士和体育硕士60人。但大多数应届生毕业后没有选择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即便是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也是集中在学校,较少到农村从事社区体育教育工作。

3.1.1.4 弱势群体大众体育发展缺乏关注与引导

社会弱势群体,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是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而社会性弱势群体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在都市群体发展中,弱势群体是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需要受到照顾的人群。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的治安稳定及整个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

3.1.2 硬件条件:体育健身场馆设施设备不完善

3.1.2.1 健身场馆数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通过查询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得知,我国目前拥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个,场地面积为13.3亿m2,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共计1914.5亿元。以我国最近的人口普查数13亿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m2,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48.15元。在85万多个体育场地中,属于大、中、小学校的场地占总数的65.6%,对社会开放的只占29.2%。由此得知,真正为普通大众享有的公共体育资源还是极少。

高昂的运动场馆费用,是导致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长沙地区,非公益性体育运动场馆的收费大致在20元每次,如果居民生活水平不高,支付能力较差,是无法到这些非公益性场馆进行健身的。而非公益性场馆,占长沙地区体育场馆的少数。

公益性运动场馆的主要功能项目单一。作为公益性运动场馆,获得收益较少,场馆的维护费用较高,因此只对大众开放比较基础的健身功能,如跑步、球类运动等,而游泳等高维护、高耗能的运动项目内容则较少在公共运动场馆中出现,无法满足群众大量需求。

3.1.2.2 健身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

在目前长沙市开放的健身场馆中,许多场馆都十分简单朴素,内部装修缺乏人性化。在长沙以经济建设为发展首要目标的地方,能为体育健身活动获得一块场地十分难得,还想要有足够的空间为人性化的体育健身服务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在体育场馆建设中体现环保、节能、低碳、人性化,成为未来体育场馆的主要发展趋势。

3.1.2.3 公益健身路径缺乏管理与维护

在城市各大社区、公园均能见到的健身路径,是全民健身的又一惠民政策的结果。但是通过实地考察以后,竟看到大量的健身器材出现损坏、生锈、遗失的现象。其成因,除日照、雨淋等自然因素外,不排除有人为因素在内。

在长沙市政府颁布《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湖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跨世纪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机关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对长沙市大众健身场所、社区健身设施有明确的管理方案。但是政策法规是一种纲领性文件,到实际的事实过程中,需要结合不断变化的客观事实,进行实践当中的调整。因此,在实际的管理维护过程中,容易出现责任不明、应急处理慢、反馈时间长等常见政府职能工作问题。

从健身路径器械等体育健身设备损坏程度,以及群众进行健身的过程来看,首先,器械设备的损坏主要来自于对器械缺乏保护意识。很多人觉得社区健身器械是政府为大众体育事业应做的,器械的好坏自然会由国家来承担,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了人为损坏器械的现象。其次,缺乏器材正确使用方法的宣传与引导,在健身器材周围我们很难找到醒目的使用方法,也没有体育健身专业指导人员,所以不当操作也使得器械设备大量损坏。

3.1.3 政府组织制度与引导有待完善

3.1.3.1 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化

大众体育不是仅以一天的活动就能够实现它所要达成的目标的,以几次体育表演作为大众体育发展的表现,是不能成为居民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水平的佐证,必须靠有计划、有规模的进行推广活动才能实现。

3.1.3.2 体育教育人才流失

在长沙市地区,以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大学体育学院、长沙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统计对象,共有本科在校生5000名左右,研究生500名左右,博士生10人。但投入到真正的大众体育教学与推广的毕业生寥寥无几,大量体育教育人才涌入各类学校却不愿意进行大众体育教学指导。

体育教育的人才事关大众体育的发展引导,但是由于体育教育人才的缺失,大众体育发展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即便是从事社区体育教育的工作者,他们的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

郊区体育教育、社区体育教育、专业健身指导是目前最稀缺的体育教育教师资源。

3.1.3.3 融资制度缺陷

体育场馆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尤其是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性投入的公共场馆,它们没有具体的营业收入,其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支持和企业赞助。因此,场馆的融资问题就成为困扰我国大众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3.2 成因

3.2.1 外部环境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提速,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而扩散其影响范围。作为我国开放程度较高,与国际市场接轨较多的城市群,长株潭地区的人们在原有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重视健康文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居民有更多可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食物从本土的豆浆油条到西方的燕麦粥全麦面包;穿着从保守正规到个性舒适;运动从饭后散步到走进健身房;生活方式从高能耗到低碳生活。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居民个人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居民对于大众体育的发展自然会产生更多的需求。人们所追求的并非西方原本的大众体育发展模式,而是适应中国文化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大众体育发展道路。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历史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受根深蒂固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要找到一条适应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道路,是重要的,也是没有任何模板可以效仿的。

3.2.2 内部环境

3.2.2.1 经济因素

步入21世纪以来,资本全球化加剧,全球一体化速度加快,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自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长株潭洲地区是我国中部发展的中心区域。2010年,长沙实现GDP 4547.06亿元,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第7位(拉萨市除外,下同),总量排名同比持平。GDP总量过4000亿元的城市有8个,在中部6市中长沙GDP总量排在武汉之后居第2位。2010年长沙GDP同比增长15.5%,比全国增幅10.3%高5.2个百分点,比全省增幅14.5%高1个百分点,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增速排名同比上升1位;在中部6市中长沙GDP增幅低于合肥,列第2位(以上是2011年3月长沙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由此观之,长株潭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较全国其他地区来说还是相对较高的。

薪酬的提高带来了更多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都市居民的购买力就增强了许多,对于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因此也就更多。人们从以前的柴米油盐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提高生活质量中。根据2011年长沙市统计局的结果显示:2010年长沙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9%,增幅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第19位,居中部6市第5位。由此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长沙地区经济程度的确很高,并且长沙市居民正逐步转变消费观念,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绝非只是吃饱穿暖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贫富差距。在发达的长株潭地区,这样的问题也依然存在,甚至更为严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都市居民依然无法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大众体育健身活动,他们的体育锻炼活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会出现一些居民没有“健身投资”意识,也无力参与。

3.2.2.2 制度因素

这里所指的制度因素,包括对我国的财政制度和对体育的保障制度。

国家财政主要由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组成。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我国体育商业化速度发展迅速,刺激了居民的体育消费激情,这使得大量的消费收入产生,直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使企业循环生产,拉动了我国体育生产、制造、服务行业的发展。长株潭地区的非公益性场馆,其财政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贴。但我国目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导致在大众体育活动运营中,地方财政对体育财政拨款无法准确到位,申请过程繁杂,缺乏有效的预警反馈机制。自2008年后,我国对于大众体育健身的重视度逐步提高,但是政府仍然将更多的财政支出放在竞技体育上,原因是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仍需要较多的政府财政扶持。而大众体育健身事业面对市场较为开放,更易接纳市场经济的调节,是长远的,相对于获得财政支出的支持较少。

我国的体育事业尚未达到完全市场化的条件,而且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体育市场不能完全由市场主导。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众体育缺乏政府的大力推进,其管理制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现今,对于专门化的大众体育健身业,缺乏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将《全民健身条例》精神贯彻到实处。

3.2.2.3 融资因素

我国目前的大众体育发展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方式有利于国家预算的掌控,保障体育战略的实施,促进大众体育与都市群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协调发展。但是也会导致整个资金运作过程缓慢,使部分监管部门对国家拨款产生依赖性,缺乏对客观事实的理解,在可持续道路上发生偏移。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打开了闭塞的经济之门,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但是由于体制的创新是在没有先例的前提下进行的,运营中有失偏颇也是不足为奇的。面对迅速发展的各行业,国家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体制来保持市场经济原则,这样就使得政府在出台财政政策时带有主观侧重性,无法兼顾到少数商业性不强的行业。

在我国,大众体育健身行业所能获得的社会效益是大于经济效益的,是国民提高身体素质保障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理所应当由国家政府执行财政支出。但当前投融资力度尚显不足,更多的是参与到竞技体育而非大众体育,融资投资主体略显单一,没能使得大众体育事业得到提升,各大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与管理滞后。

3.2.2.4 管理因素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长沙市政府近年来颁布《“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对长沙市大众健身领域的领导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指明各机构、个人的工作任务。法律是具有约束效力的,让公民自觉遵守不难,难的是让公民能够积极维护并发扬扩大。

在对我国大众体育管理上,缺乏一套完整的奖励监督机制,缺少让公民自觉维护并发展发扬的动力,缺乏对公民的引导。如何获得一个较好的大众体育推广效果,靠的是一套有效率、有动力的干部班子。现今的各大体育局、体育机构,没有违反法律条令的作为,但是缺乏积极主动的东西,缺乏工作的激情。

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体育事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大众体育。

[1]肖谋文.新中国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J].体育科学,2009(4).

[2]周恩来.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报告[R].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1956.

[3]国家体委.关于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报告[R].1958.

[4]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268.

[5]陈林华,王跃,汪艳.上海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娱乐中心城市的基本构想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5):39-43.

[6]钟天朗.上海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研究[J].体育科研,2006(3).

[7]戴健,韩冬,梁晓杰,等.新农村建设中上海地区农民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9(1).

猜你喜欢
都市大众体育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2016体育年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