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市人民政府
推动产城互动构建城市发展新模式
高碑店市人民政府
【核心提示】产业兴则城市兴,城市强则产业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实力,优良的城市环境是产业发展的最佳载体。推进城市化必须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融、城乡统筹。建设城市就是培育产业、提升城市水平就是提升经济实力、扩张城市就是转移农民。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不是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而是增加人的发展机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案例背景】高碑店市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推进城镇化”两大战略,很好的解决了“资金从哪里来,农民向哪里去”的问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融”的发展道路。经过几年的倾力打造,高碑店已经发展成为京南保北的区域性经济、商贸中心,连续七年被中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评为“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一座实力、魅力、和谐的中等城市正在京南崛起。
【措施做法】
(一)致力以产兴城——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激发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高碑店市把发展聚集产业作为推进城市化的根本和关键,上大项目、建大园区、兴大产业,实现了城市建成区面积与产业聚集区的同步扩张、生产要素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同步聚集,为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1、上大项目,增强城市发展实力。高碑店市按照“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片新区”的思路,做足“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发展壮大现有企业,加快重大项目引进。近年来引进、扶持了长城、娃哈哈、白象、奥润顺达等行业知名企业。“十二五”以来,共谋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60个,总投资3447亿元。项目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税收,更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创造了条件,有效的推动了农民向产业工人、向市民的转变。
2、建大园区,打造城市发展引擎。
高碑店市把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城市发展的新组团。近年来,按照与北京同标准、与国际能接轨的思路,高水平规划建设开发区,引导项目、产业、土地、政策、资金集中。2012年,省级高碑店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8%;完成财政收入10.19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93%,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极。同时,通过园区的建设,推动了土地平整及厂房、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排污、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拉开了新城区的骨架和格局,助推了高碑店城市的扩容提质。开发区作为高碑店优势产业的聚集区、财源税源的核心区,不仅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更成为吸纳就业的基地、城市建设的亮点。
3、兴大产业,擦亮城市发展名片。产业支撑是城市化的活力之源。高碑店通过培育知名产业,打造城市品牌。汽车产业方面,长城皮卡整车全部在高碑店生产,占全国皮卡车销售总量的3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卡车生产基地;食品饮品业聚集了娃哈哈、白象、康师傅、豆豆等知名品牌企业,成为中国北方名牌食品饮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节能建材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国际门窗交易城,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节能门窗工业园,高碑店将成为世界节能门窗总部基地。特色鲜明的产业品牌已经成为高碑店向外界递出的最靓、最响的城市名片。
(二)坚持以城促产——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打造产业发展最佳平台
城市是最大的产业。没有城市,产业也就没有了根基。高碑店市把城市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打造,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优良环境,为产业发展搭建了最佳的载体和平台。
1、以城市定位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高碑店是北京和保定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市立足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发展现状等优势,将城市发展定位于:打造保北中心城市。产业上,建设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为主要产业的现代化城市;功能上,打造支撑北京总部经济的腹地;特色上,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围绕产业定位,突出发展食品饮品、新型建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打造高碑店的产业名片。围绕功能定位,坚持把对接北京作为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定位服务、主动发展,接受辐射、借力发展。近年来该市引进的项目中,有80%以上来自北京,合资合作项目(企业)达到200多家。先后有北京一机床、首钢特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高碑店落户。围绕特色定位,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尤其是立足建立世界门窗的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信息情报、展览交易、仓储物流中心,加快发展节能门窗产业,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获科技部批准,高碑店的节能门窗产业正在成为保定市乃至河北省的产业名片。
2、以基础设施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高碑店市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城市建设的投入,解决城市公用设施滞后的“短板”问题,高标准建设新型城市。以道路为骨,构建城市框架。加快城市主干道和街巷的建设改造,市区道路总长度达到145公里,形成了“五横七纵一环”的路网格局,中等城市格局已经形成。以设施为基,完善城市功能。投资完成了3.5万米的给排水管网工程,拥有现代化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4万吨,出水标准达到一级A,有各类变电站13座,天然气管网覆盖市区,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建设了天阔、林语国际等19个比较成熟的小区,吸引了3000多北京人居住。以生态为魂,建设园林城市。投资1.4亿元占地450亩的植物公园,是河北省县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植物公园;占地720亩的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已经启动。市内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高碑店市被省政府评为“河北省园林城市”。建管并重,高水平管理城市。全面遵循“6S”模式,打造赏心悦目、管理有序、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完善的配套功能、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日渐成为投资成本的“洼地”、项目聚集的“高地”和企业发展的“福地”,实现了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大上工业项目的目标。
3、以城市空间培育产业发展“沃土”。服务业尤其是商贸业繁荣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发展的活力。近年来,高碑店依托城市发展会展经济,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炉具博览会,尤其是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门窗节,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中国乃至世界门窗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展会;河北省政府已经确定第三届门窗节升级为国际门窗博览会,由省政府与科技部联合举办。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引导商贸业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融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目前市区共有大中型商场21家,营业面积3.23万平方米,商场数量在保北各县市排第一位,有保北地区最大的列车货场,是涞水、易县、定兴等周边县市出行中转地和保北农副产品的批发集散中心。
(三)促进产城互融——构建乘数关系,培育产业与城市的良性循环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高碑店大力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依托、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高端规划,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格局。高碑店市结合本地城市产业和区位交通等发展实际,统筹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的总体发展规划,特别做好交通规划与产业规划、城镇规划的“三规合一”。高起点规划城市发展战略,《高碑店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已获省政府批准,到2030年城区规划面积将达70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将新城区与经济开发区统筹规划设计,聘请省城乡规划院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做到控详规全覆盖;聘请知名的规划设计院,做到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14项专项规划相互融合。
2、同步建设,实现产城发展同频共振。高碑店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坚持二、三产业同等发展,产业经济和城市建设一起抓,融合推进。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施“北移东扩”战略,依次布局西部生活区、中部核心商业区、东部工业新区。把城市建设和产业集聚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产业集聚区主干道与城区道路互通互联,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与城区融为一体,使产业与城市实现了深度互融。
3、以人为本,找准产城融合发展结合点。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是增加人的发展机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高碑店市坚持生计为先、就业为本,着力完善机制,构建保障体系,积极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完善就业创业保障机制。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产业促就业,如隆基泰和集团就安置就业2万多人,间接创造就业岗位近百万。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确保进城农民能够稳定就业或创业。完善就学就医保障机制。降低农村学生在县城入学门槛,落实“贫困生补助”等政策,确保城乡学生同等待遇。根据自愿原则,允许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确保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完善安居落户保障机制。加大商品房、职工公寓、限价房建设力度,满足进城农民的居住需求,2008年以来,新建住宅建设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其中60%由农村居民购买。引导大型企业,按照不超9%的标准配建职工公寓等配套设施。2010年限价房建设启动以来,共建设限价房5162套。针对城市建设中被拆迁的失地农民,出台保障措施,确保人人有保障、户户有收益。
(四)政企携手合作——把部门服务与企业参与有机结合,为产城互动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政企合作是产城互动的主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只有深度合作实现共赢,产城互动、产城互融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1、强化服务,使政府与企业实现无缝隙对接。高碑店不断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营造“安商、养商、亲商、敬商、富商”的良好气氛,立足自身优势,开展产业对接,加强区域招商,形成合力招商,借力推进招商。在招商中坚持“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总协调人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问效制度,积极扩大项目群体,拓展吸纳就业空间。高碑店市制订了优惠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出口奖励政策,并且对有政策性扶持的招商引资项目,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为其争取上级资金,办理有关手续。开发区管委会为入驻企业建设、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程、优质、高效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娃哈哈钙奶、白象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等项目都实现了半年建厂投产运行。对于重大或高新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等服务措施,确保企业放心投资、放手发展。
2、市场运作,引导企业全面介入城市建设。城市建设需要大批资金。为破解资金难题,高碑店采取“借力发展理念”,开辟城市建设资金源:采取向上争取投资资金及项目,向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向内激活民间资本,采取BT、BOT模式先建设后还账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各项建设都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建立起的多元化城镇投融资体制,使城市建设步入了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工作成效】城市规模加速扩张。2008年至今,高碑店中心城区面积由原来不足20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开发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增加到14.3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增加130公里,旧城改造拆除5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建设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拥有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地表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相继建成,新增城区亮化工程110公里,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医院医技楼、市优抚医院、市养老院、新二中、新一幼、天阔小学、市二幼、一中过街通道、天阔桥相继建成并使用。产城融合能量剧增。城市化和产业化“双轮驱动”战略,提速了高碑店经济发展,经济指标连年大幅提升。2012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17.6亿元,同比增长10.7%;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0.94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37.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7亿元,同比增长34.4%。生态宜居魅力彰显。城区绿地率达到32.13%,绿化率37.12%,30公顷的植物园建成投入使用,占地720亩的文化公园和占地1000亩的森林公园已经启动。
【案例启示】高碑店市大力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构建了城市发展新模式,城市品质得到快速提升,产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局面。主要启示:一是高标准规划是产城协调联动、融合发展的龙头和引领。县域经济要想发展,必须抢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机遇,结合本地城市产业和区位交通等发展实际,统筹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功能布局与产业分工布局有机衔接的总体发展规划。要着眼长远,立足高端,注重产城的同步推进和高度融合,规划建立与县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和城镇体系。二是产业支撑是加快城市化的动力之源。城市及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要创造自已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品牌的构建,必须以一定的产业优势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以产业品牌优势带动整个城市品牌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在“眼球经济时代”获得更广泛关注。三是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不是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而是增加人的发展机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抓住城市化的本源和目的,城市化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