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基本经验

2013-04-11 15:06杨丽坤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爱国主义民族

杨丽坤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政治系,辽宁 大连 116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变的新情况,社会主流价值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并逐渐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和选择。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变迁与认同,深刻反映了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念冲突中发展的历程和命运。深入总结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有益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为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提供坚实基础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就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解决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爱祖国与促进祖国的发展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1]“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2]促进国家发展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最终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历史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证明了,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就会使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强化人们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念奠定了基础。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说服力的素材。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凝聚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上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的独立自主和民族尊严得到有效维护……这些成就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也使得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又有说服力的大课堂。通过社会实践,人们耳闻目睹、亲身体验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成就,许多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都得到解决,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明显增强。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要运用发展的观点科学地认识爱国主义,不要把爱国主义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是通过其发展来传承的。运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爱国主义,就是要把爱国主义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认识。一方面,对于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进行分析时,要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评价,不能苛求、歪曲甚至丑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另一方面,要探究其内在的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联系的内容,深入分析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揭示其对于现在社会实践的启示意义。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对待爱国主义,用传统的观念认识现实,或用现在的观念去评判古人,都是不正确的。一定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认识爱国主义,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要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从爱国主义的丰富表现中,升华爱国主义精神。

二、坚持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的统一,为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提供正确方向

理想信念是一种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地追求有可能实现的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精神现象。当一个社会集团确立了一种为大家所普遍认同的社会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去追求直至实现时,这个社会目标就成为这个社会集团的共同理想。坚持爱国主义与共同理想的统一,就是把爱国情感行为统一到实现共同理想的实践中,共同理想为爱国主义的发扬指明了方向,爱国主义为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共同理想。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把实现共同理想作为奋斗目标,为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的统一,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日益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共识。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最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是一脉相通的,它体现了现阶段中国人民的现实追求和中华民族的深远前景得以实现的唯一可能性。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任何时候都要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压、不怕威胁,百折不挠地把我们的伟大民族振兴起来。只要中国的旗帜不倒,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中国是爱国主义赖以存在的载体,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实践的目的。只有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给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提供赖以继承、创新、发展的肥沃土壤,爱国主义传统才能得到广泛的弘扬和传承。

坚持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的统一,就是要用爱国主义的旗帜号召、凝聚所有爱国者的力量,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爱国主义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外,它可以动员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人们团结一致,抵御任何外来的侵犯。对内,它可以激发全民族共同的拼搏精神使祖国日益强盛。因此,爱国主义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是任何其他价值观所不能替代的。我们看到,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痛斥到发出“振兴中华”的高呼,再到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的行动,这种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爱国精神,成为推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前进的强大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毫无疑问,当代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是动员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的旗帜,在这面旗帜下,民族精神得到振奋,民族力量得到凝聚;爱国主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爱国主义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这个支柱的支撑下,中华民族能够历尽艰难而选择社会主义,并能够战胜挫折而建设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爱国主义更为必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3]

三、坚持爱国主义的与时俱进性与引领性,保持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先进性

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的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引领性,是指保持思想和行为的先进性,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坚持爱国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和引领性,就是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努力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不断创新发展,使之充分发挥指引、提升、表率的作用。

坚持爱国主义的与时俱进性和引领性,要不断深入挖掘、丰富发展爱国主义的内容,突出其时代特征,把握全球化时代的特点,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为爱国主义注入鲜活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当今时代,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4]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西化”、“分化”,其要害就是动摇人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仍然面临威胁和挑战的形势下,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捍卫国家的尊严,树立自尊自信的民族气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全球化并非世界一体化,全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社会体制、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也不可能把某一种社会体制、某一种文化、某一种价值观念强加给所有其他民族和国家。因此,作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爱国,首先就是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根本利益,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要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捍卫国家主权不仅仅是保障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同时也包括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和抵御文化侵略,增强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警惕性,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健康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健康的忧患意识能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人们谋求国家振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能减少内耗,增强凝聚力,当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时候,可以使各阶级、阶层、团体抛开偏见走到一起来。从国际上看,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及新的干涉主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国的安全。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也有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科技、教育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形势都表明了确立健康的忧患意识的必要性。

坚持爱国主义的与时俱进性与引领性,还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楷模的作用,引领社会风尚。楷模是一定社会所推崇的精神的人格化,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任何社会的楷模都是一定社会主流意识的模范履行者,因而都会受到社会的推崇和表彰。楷模具有社会所尊崇爱戴的效应,激励人们追求崇高、积极向上,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爱国主义楷模就是指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人物,具有示范引导、感化激励、强化鼓舞和自我评价等作用。爱国主义楷模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是有血有肉、有追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人或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一定社会主流思想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运用爱国主义榜样进行宣传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人们与榜样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我们所坚持的爱国主义的价值原则、要求和规范。在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楷模们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虽然不同,但他们身上都蕴含着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崇高信念、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饱满热情、不畏困阻的坚强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业绩。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始终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培养满足形势发展需要的爱国主义楷模,充分发挥其引领社会风尚、强化国民爱国主义信念的作用,保持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先进性。

四、努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提供长效机制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坚持爱国主义,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提供了长效机制,有助于持续地凝聚民心、民力,更好地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永远不能离开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想象,一个人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自己的祖国和先民,对于自己生存的社会历史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会对自己的民族和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会产生热爱祖国、保卫民族优秀传统的真挚感情。学者们一致认为,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的领导作用,引导、支持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地开拓创新,制定各种政策,开展各种活动,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1983年7月,中宣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出《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990年5月,江泽民在首都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报告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1991年8月,中宣部等6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同年10月,杨尚昆在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1993年4月,爱国主义教育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同年9月,中宣部等4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94年8月23日,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1995年3月,民政部确定了第一批(10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后发出通知,把阅读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和学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作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1997年7月,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5]1999年9月,中宣部等6单位举办“光辉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成就展”,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2005年9月,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在各个行业广泛开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的作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我们党意识到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要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因此,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提振士气、增强信心、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的思想。如今,“中国梦”正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它触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正在不断激发着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这些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深化了指导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为有效开创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准备了充分条件,也保证了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持久性。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还要不断促进自我创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们从各个角度研究思考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创新,取得实效的问题。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思考,取得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成果。比如在教育理念上,要明确受教育者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要重视爱国主义实践,力求实效;[6]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如注意与时代目标相结合,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结合,与理想信念相结合,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与反腐倡廉相结合等等;[7]在教育方法上,要体现多样性,把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历史教育和现实教育相结合、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等;在教育途径上,要体现整体性,加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环境氛围、加强社会实践等;在教育重点上,应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等等。[8]这些经验总结和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念提供了长效机制。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

[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8.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4]郭水兰.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新概括[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25-27.

[5]陈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109-111.

[6]杨豹.传统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J].天府新论,2010(4):24-30.

[7]谢庆.论爱国主义日常化与爱国主义庸俗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50-52.

[8]谭铁军,黄厚南.简析爱国主义发展变化的客观条件和内在根据[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270.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爱国主义民族
我们的民族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