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墙》:传承吴地文化的煌煌巨著

2013-04-11 13:58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城墙苏州市苏州

刘 丹

(苏州市职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苏州城墙》一书,近日由古吴轩出版社正式出版。《苏州城墙》全书700余页,近80万字,是迄今为止资料最全的一部全景式巡礼苏州筑城史的著作。[1]

《苏州城墙》一书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所联合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园林设计院共同编撰,吴恩培教授担任该书主编。

在这之前,国内已有多部关于城墙的书籍出版,其中有《南京明城墙》(杨新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南京城墙志》(杨国庆、王志高著,凤凰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中国城墙》(罗哲文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等。

相比之下,《苏州城墙》一书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苏州城墙独特的历史地位,决定了这部著作所具有的浓郁的学术性特点

在中国各地的城墙中,苏州城墙虽不是筑造得最早,但却是如罗哲文先生在《苏州城墙·序二》中所说的:“是文献记载、遗存至今并仍在原址的中国最古老的城墙。”[2]

中国古代城墙,培土为城,掘土为池(池,又称濠,即护城河),故习称为“城池”。“城池”所圈起的空间,即同时构成这座城市的空间。从这一意义上讲,苏州城墙造筑的年代,即等同于这座城市建城的年代。苏州城墙所圈起的空间,即等同于这座城市的城址。而历史上建于苏州之前的城池,由于种种原因,或迁城位移、或堙没荒废,于是建于春秋后期并一直固守在原址的苏州就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城池。这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苏州古城,“比它建得早的城池都已堙没,与它同期建立的140多座古城,至今幸存6座,而今仍坐落在原地的唯有苏州了。”[3]

正因苏州城墙与苏州古城紧密相连,故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顾颉刚先生在新中国开国之初,就提出了“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的史学观点。在《苏州史志笔记》中,顾颉刚先生说:“1951年农历新年,苏州市长王东年偕同党方开老人会时,予亦被邀前往,席上请来宾发言,予因述‘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其次为成都,则战国时物,其所以历久而不变者,即以为河道所环故也。今议拆城,拆之则河道前横,不足以便交通。若欲造桥,则当桥堍开新门足矣。奚必毁古迹……’苏州城殆因予言而得保存乎?是所望也。”[4]

这一段话,既是顾颉刚先生“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学术观点的首次表述,也同时透露出先生表述此语正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即有“拆城”之议的情况下,为力图“保存” “苏州城”而向时任苏州市长的建言。从这一意义上讲,顾颉刚先生也可说是对苏州古城保护建言的第一人。惜乎先生之论,仍未挡住七年后的“拆城”之举。而关于“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的学术观点,在时隔二十二年后的1983年,顾颉刚先生又在发表的《中国古代的城市》一文中坚持这一观点,并再次指出:“苏州是历史遗迹最多的地方,苏州城是吴王阖闾时伍子胥所造,到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历史,是全中国最古的一座城池。”[5]

应当指出,最近二十多年来,出现了一些否定苏州古城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所谓“新观点”,苏州周边的地区,亦声称“阖闾城”在他们那儿。面临着这些情况,《苏州城墙》一书,以古籍文献和1957年、2005年、2011年苏州城墙考古的文献史料为依据,坚持历史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观点——苏州城系建于春秋时期的阖闾城。

二、苏州城墙的独特现实要求,决定了这部著作紧密联系实际的现实性特点

二千五百多年来,苏州城墙可谓历经岁月沧桑。这也正如蒋宏坤书记在《苏州城墙·序一》中所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城城墙屡毁屡建、屡建屡毁。然而,即使城墙颓为泥土,其遗址也固执地守望着古城,以致城址未变,牵延至今。”[6]

“屡建屡毁”反映的是苏州城墙的一段段斑驳的历史,而“屡毁屡建”则反映的是这座城市对城墙的情感和现实需求。这种需求如蒋宏坤书记在《苏州城墙·序一》中所说:“由于历史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城墙大部被拆毁后,苏州就成为一座没有完整城墙环绕的古城。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专家和建设者的实践和探索下,苏州城墙的复建工作,一直不间断地进行。如20世纪80年代的盘门东段城墙的修复,本世纪初的阊门城楼及南园段城墙的修复等,得到了专家和广大市民的好评。”[6]

时至2008年,苏州城墙大部拆毁已届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中,被拆毁后的苏州城墙遗址状况如何?这既是苏州市领导们决策时需要了解的,也是苏州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自2008年至2010年,在吴恩培教授主持下的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三年中承担了三个有关苏州城墙的科研课题。这些课题是:

1.苏州市科技局“2008年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项目:《苏州市古城墙资源数字化勘察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

2.苏州市文物局项目:《苏州古城墙调查》。

3.苏州市社科联项目:《苏州城墙逐步恢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吴恩培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在合作单位——苏州市测绘院有限管理公司的协助下,运用现代测量技术,历东西南北,经春夏秋冬,勘察了苏州城墙的每一处断垣,测量了苏州城墙每一处残体,完成了《2009苏州城墙实测全图》,并据此制作了《2009苏州城墙实测全图及历史套图》。与此同时,他们还完成了《苏州城墙分类数据表》《2009苏州城墙调研报告》《苏州城墙历史概说》《苏州城墙调查的分段论述》《苏州城墙逐步恢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等课题报告。课题组不仅对苏州城墙的历史作深入的研究,更对苏州城墙的现状既作踏踏实实的测绘,又作原汁原味的描述和分析。应当说,科研团队在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下,以城墙中线测量的精确至厘米级的现代测量数据,真实地反映了苏州城墙的现状,更为2011年苏州三段城墙(相门、平门、阊门北码头)的恢复修建准备了坚实的基础性资料。

在《苏州城墙》一书中,上述课题成果,如《2009苏州城墙实测全图》《苏州城墙调查的分段论述》等调研资料悉数编入。这既构成了这一部著作的现实性特点,也构成了与其他论述城墙著作的最大不同。吴恩培教授撰写的调研报告《苏州城墙逐步恢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在苏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2010年10月的《调研通报》上刊登后,时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同志即亲笔予以批示。此后的2012年4月,该调研报告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对苏州城墙资料所进行的全景式汇编,决定了这部著作所具有的史料性特点

《苏州城墙》一书,共十一章,目录如下:

第一章 苏州城墙 历史概说

第二章 苏州城墙 文献记载

第三章 苏州城墙 构画布局

第四章 苏州城墙 考古综述

第五章 苏州城墙 历史图录

第六章 苏州城墙 历史档案

第七章 苏州城墙 文学描述

第八章 苏州城墙 现代变迁

第九章 苏州城墙 当代现状

第十章 苏州城墙 当代保护

第十一章 苏州城墙 当代修复

从这一目录中可以看出,该书将关于苏州城墙的相关史料,其间包括古代文献、方志记载、文学描述,同时还包括近代以来关于苏州城墙的档案史料,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苏州盘门和阊门修复的原始资料、2009年进行实地测绘的苏州城墙现状资料及种种有关苏州城墙的媒体报道、新闻图片等。正是将上述资料综合进行爬梳整理,才能形成留与后人的一部至今能寻迹的苏州城墙文献史料集。

在“历史图录”中,该书收集了至今所见的大部分图片资料。而在“当代现状”中,该书不仅录入了“2009苏州城墙实测全图”,同时还作了2009年实测时的“苏州城墙分段论述”。这一结合测绘图进行的“分段论述”,将苏州城墙分为如下十个区段进行论述:1.盘门段:蟠龙桥—盘门—新市桥;2.胥门段:新市桥—胥门—万年桥—姑胥桥;3.金门段:姑胥桥—干将桥—景德桥—金门、南新桥;4.阊门段:南新桥—专诸巷—阊门—北码头—惠济桥;5.平门段:惠济桥—平四路—平门—平齐路—齐门桥;6.北园段:齐门桥—北园水厂—娄门桥;7.东园段:娄门桥—东园—原振亚丝织厂—原江苏省第三监狱—相门桥;8.葑门段:相门桥—苏州大学—葑门桥—竹辉桥;9.南园段:竹辉桥—桂花公园(含新建的城墙及门楼)—南园桥;10.南门段:南园桥—人民桥—蟠龙桥。应当指出的是,这一“分段论述”的文字,极具文献价值。首先,它既是对2009年苏州城墙实测全图的解说或说明,更是以测绘、摄影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手段,完整地保存了2009年课题组进行测绘时苏州城墙周边的真实风貌。其次,它在构成《苏州城墙》独特表现手段的同时,亦构成了《苏州城墙》一书的特色——一种或许是难以复制的特色。而关于苏州城墙“历史档案”的章节中,则是以保存至今的与苏州城墙有关的历史档案,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苏州城墙的损毁和修复状况,其间包括维修资金的募集、使用等。而在题为《苏州市民公社联合会为请将胥门城楼上伍子胥庙并入修城案内拨款修理致吴县各公法团联合议事处函》(1927年3月16日)的档案中,则记写民国时“胥门城楼上向有伍子胥庙”的状况。

综上可见,《苏州城墙》一书涉猎苏州城墙的历史、文化、考古、建筑、方志、档案、测绘等诸多研究领域,也汇集了对苏州城墙的调查研究、科学勘测报告等科研成果及相关图片,从而构成了这一部不可多得的煌煌巨著。诚如蒋宏坤书记在《苏州城墙·序一》中所说,该书“是我市加强古城研究的非常好的开端,也是我市三区合并为姑苏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后的一个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6]

[1]吴恩培,徐静,朱剑刚,等.苏州城墙[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

[2]罗哲文.序二[M]//吴恩培,徐静,朱剑刚,等.苏州城墙.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5.

[3]徐宁,庄震黎.古城的悬念[J].苏州杂志,1994(1):21-22.

[4]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37.

[5]顾颉刚.中国古代的城市[J].历史教学问题,1983(3):2-5.

[6]蒋宏坤.序一[M]//吴恩培,徐静,朱剑刚,等.苏州城墙.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1.

[7]阮仪三.《苏州城墙》序二[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9(5):3-4.

[8]吴恩培.苏州城墙春秋时建、战国时重修文献考释[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9(5):5-12,84.

[9]徐静.苏州胥门与伍子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9(5):13.

猜你喜欢
城墙苏州市苏州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苏州十二忆
城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