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低迷、成本普遍上升等生存环境日趋艰难的问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近年来 “税收焦虑症” 不断在社会上蔓延。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透露,我国增值税为17%和13%两档,相比较,欧洲平均为10%,日本为4%。而且,增值税是一种间接税,商品每流通一次,都可能被征税,而最后往往是由最终消费者来支付。《福布斯》杂志从2005年起开始研究全球大多数国家的 “税负痛苦指数”,其计算方法是根据各地的公司税率、个人所得税率、富人税率、销售税率、增值税率以及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障贡献等计算而得,指数越高意味痛苦程度越高。2005-2009年,我国的税负痛苦指数均持续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位。在我国,按政策规定,企业的营业税为营业额的5%,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分别为营业税的7%和3%,企业所得税高达33%。中小工业企业要交17%的增值税、20%的所得税。很多地方对小企业执行包税制,不管企业实际盈亏,一律按全部营业额的13%执行,该额度对有些行业来说偏高。同时各种收费负担也较重。除缴纳 “五险一金” 外,还需缴纳城市建设维护费附加、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加上各种名目的临时性收费,企业常常要承担几十种的收费。
据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查,近年原材料、燃料、水、电价格上升明显,而且市场行情波动大,生产经营的风险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各省区市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人口红利” 的优势正在消减,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也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银监会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仅为20%,微型企业很少。尽管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的大量中小型、微型企业,其所获贷款却只占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不足20%。
由于垄断行业太多,而且主要是行政性垄断,特别是金融危机、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了国有企业的力量,对中小企业形成更大的 “挤出” 效应。很多 “玻璃门”、“弹簧门” 现象,不仅有悖于“非公经济36条” 和 “新36条”的精神,而且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实际上,“非禁即入” 是国务院 “非公经济36条” 的精神实质,但面对诸多垄断行业,中小型企业还是如同隔着“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被相关部门有形或无形的手挡在门外。或是面对“弹簧门”,刚一进去又被弹回来。
简言之,就是在各级财政收入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给企业和个人减税、让利,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公众创业热情和消费能力,从而促进和拉动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企业税费负担重,各种名目的收费与纳税 “比翼齐飞”,是企业难以承受任何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出现的困难以及民间创业意愿低落,从企业经营角度看,税费负担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经济增速减缓、各项经营成本上升、汇率变化和调控政策造成 “一刀切” 效果的情况下,实施 “积极的减税让利政策”,是应对通胀、防止滑坡和出现滞胀局面的有效对策。因此,要转变观念,淡化GDP 考核和 “税收增长竞赛”,减税让利,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各地的财政收入竞相增长、互相攀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企业来说绝不是什么福音。藏富于民、增强企业活力才是长久之道。要扭转GDP冲动,给各地区 “税收增长竞赛”的热情降温。要研究减轻企业税负的具体办法,特别是要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下大力量清理对企业的各种收费。
要配合减税让利政策的实施,大力清理、取消审批事项及早已过时的、不合理的管理规章,更大程度地向企业放权,鼓励个人创业,“多予少取放活”,增强企业活力,实现永续发展。只有让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活起来,国民经济才能充满活力,“鼓励企业” 的口号才能被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要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大力清理整顿针对企业的 “三乱” 行为,撤、并那些只有靠向企业罚款、收费才能生存的管理部门。同时要加强廉政建设,杜绝到企业 “吃、拿、卡、要、报” 等违法行为。
要完善法制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要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专项提供信息咨询、研讨交流、与高校合作、商贸会展、外出考察交流等服务。要放宽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专项贷款条件,同时为其提供技改、融资便利,解决其在转型升级时期的特殊困难。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制金额小、周转快、方式灵活的融资方式。制定更加灵活的扶持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小微企业起步期、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等活动给予鼓励。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扩大市场需求。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要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这是经济转型期国家普遍的成功做法,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据统计,从1995-2007年的12年间,我国政府财政税收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6%,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仅增长了6.2%。天津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4.5%,而同期财政收入增长了30.1%,悬殊同样巨大。从国际上看,转型国家在发展中大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与人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的过程。以俄罗斯为例,其经济较快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因素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两倍。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个季度都要调整一次" 最低生活标准",除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之外,俄罗斯制定的补贴、救济项目有几百项之多。上世纪60年代处于经济起飞期的日本,实行了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到1967年就提前完成翻番目标,开始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既可以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摆脱当前经济困境,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要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可能定出较高额度,如5000-6000元,以明显改善居民特别是工薪阶层的收入预期,扩大内需,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要渡过难关,还要提高管理水平,学会战略思维,抢抓发展机遇,进入新的发展境界。根据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一要随时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和产业导向,顺势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二要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三要通过企业转型、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抵御 “高成本” 时代的来临;四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提高薪酬,稳步改善福利,关爱尊重员工,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