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

2013-04-11 04:53李道旺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基础课基础计算机

李道旺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

李道旺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存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实现因人施教;运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加大实践操作,增强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应用计算机处理的工作越来越多,各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基础课是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同时学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工具,满足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应用和操作的基本要求。如何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通知中,将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的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基本已定型,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六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Windows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Word2003、电子表格Excel2003、演示文稿PowerPoint2003、Internet及网络基础。

部分高职院校结合学校和学生自身特点,对以上内容作出了适当的调整,有的增加FrontPage 2003网页制作和Access 2003数据库应用等,有的高职院校部分理工科专业增加了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或C语言程序设计。从增设的这些课程内容来看,都与学生曾经学过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而大部分专业只开一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只达到了教育部意见中的第一层,至于第二层、三层基本上没有涉及。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在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同时,可根据专业性质增加一门着重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会计专业可以开设Access2003数据库课程,公关文秘专业可开设Word、Excel高级应用课程,新闻专业可以开设网页制作和Flash动画基础,工商管理专业增加统计与分析软件。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对所在学校2010级入学的工商企业管理、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专业共425名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从高中计算机基础课开设情况看,开设并注重实验课的占7.3%,开设并按课表正常上课的占49.8%,虽开设但很少上课的占43.9%。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看,能够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的占12.3%,能使用Office2003处理简单问题的仅占5.8%,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占2.3%。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高考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纳入了考试范围,绝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但受地域、家庭环境和中学学校高考观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刚入校的学生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差别很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够熟练计算机基础的基本内容,在学习中感觉教学内容太简单,没有新鲜感,失去学习兴趣;相反,对于基础差的或基本没有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内容仍然是新知识,而且要完全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进度,也不能顾及所有学生,教学难度增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陈旧

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师生交流。虽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利用了多媒体设备,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有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把教材的内容搬到了大屏幕上,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没有创新。多媒体教学成了屏幕上的教科书,没有体现真正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特色。

这样陈旧老套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新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激起求知的欲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和学习中应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现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普遍将理论讲授与实践分开。一般上完一次理论课后,经过几天再上实践课,而等到上实践课时,理论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对高职院校这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而言,以这种方式处理计算机基础这类理论性不强的课程,效果非常不好。具体到教学过程中,由于环境的限制,理论课往往是讲解一些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只能看,不能当场动手操作;要实际操作就得等到上机课,而到了上机课往往又忘记了如何操作。并且,为了节省教学资源,一个教师可能要同时指导两个班一百多个学生,这样教师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目标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主要培养学生根据专业需要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充分体现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实现因人施教

当前,广泛采用的统一教学形式,所有专业班级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囫囵吞枣”,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助于解决学生水平差异过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等差异情况,因人而异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法。将分层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时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尤其是在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实际操作时应准备不同层次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分层教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是依据学生所学专业、自身的文化教育、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划分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学习和实践活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和所学专业方向等条件划分为不同的教学班进行教学。在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摸底考试,将考试结果、高考时计算机能力考试成绩及专业需求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式教学,考的好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通过分层教学,克服学生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再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如在讲述Word时使用“求职简历”、“电子报刊”等案例,在讲述Excel时,使用“学生成绩统计分析表”案例。对于一些我们经常遇到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如课程表制作、试卷模版的设计,可以把它们作为课堂例题,先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但不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通过这些案例来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一方面取之于各行业真实的实际工作实例,另一方面对每一案例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操作技能能力和实现的目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注意启发,以案例带动知识点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

(三)加大实践操作,增强应用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和操作。在教学中应以实践课为重点,上机操作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的实验任务之中。为了达到较好效果,可以采用讲练结合机房授课的形式。教师在上机时应悉心辅导、严格要求、及时总结及认真评定实验成绩,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完成实验任务。

(四)丰富教学及学习资料

在校园网上建立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参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将标准化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案例、练习题库、考试题库、推荐教材、推荐参考资料、技能鉴定资料等上传校园网,供学生学习参考。校园网网络平台支持平台中将设计技术交流区、留言板、教师信箱,使学生有发表意见、寻求帮助、沟通交流的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交互式交流和学习。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在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教育中更加突出。计算机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广泛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探索,提高教学水平及学术水平。

总之,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展,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一个逐步深化的长期过程,需要教育者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1]杜炫杰,叶惠文,胡钦太.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2]齐放.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周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4).

[4]刘荷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8.(3).

[5]徐兆佳.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当代经济.2008.(10).

[6]潘曼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41).

[7]李锟华,桑志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5.(9).

[8]王玉东.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8):22-23.

(责任编辑:闫丽君)

本文是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TP3-4

A

1008—6153(2013)01—0142—03

2013-01-02

李道旺(1977-),男,山东阳谷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硕士,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基础课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