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笑话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2013-04-11 12:54李海争
关键词:万荣县万荣笑话

李海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中许多民间艺术经历过历代的传承后更加光彩夺目,深受人民的喜爱,如流行于东三省和内蒙古一带的二人转,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其说唱形式、演员的表现手法及表演手段等方面都逐渐趋于成熟,而且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甚至走出了国门。在山西晋南的万荣也有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万荣笑话,只要一提到这个地方大家都会笑。从万荣笑话产生至今,勤劳质朴的万荣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万荣笑话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壮大,而今她已逐步流传到全国各地,成为全国人民群众共同拥有的文学艺术财富,万荣也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中华笑城”,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荣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与黄河交汇处,运城市西北部的峨嵋岭上,介于临汾、运城两盆地之间,历史上称“汾阴脽地”,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史书上曾有“皇天后土”的记载。自黄帝“扫地为坛于脽上”祭祀母族始,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地方,就在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宝井乡的汾阴后土祠。共有8位皇帝24次来这里祭祀,汉武帝也曾7次到这里祭祀,并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在后土文化的滋养下,这里的民众自古重视教育,出现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提出者张仪,隋末唐初的大儒薛道衡、王通,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有“河东三凤”之称的薛收、薛元敬、薛德音,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瑄等。这种千古历史的积淀和历代文人的孕育为万荣笑话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加之这里的诙谐、滑稽多智的民风,产生了深受民众喜爱的舌辩艺术之花——万荣笑话。

最早的万荣笑话被称为“万荣72争”,传承到现在,经过历代民众的创新发展,其模式早已突破了72个笑话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万荣笑话也逐渐进入当地文人和政府的视野。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当地人就开始尝试把荣河七十二争口头传说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推广。1954年,老教师孙斌安将其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1959年董应南首次将其整理成文字发表在地方杂志《太阳》上,1993年,《山西日报》连载了20多篇万荣笑话;1995年出版的《万荣县志》收录了解放时整理的十多则万荣笑话,1997年,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还搜集、录放了许多万荣笑话。1998年万荣人马力等编辑的《万荣72“诤”笑话》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216则笑话,它是首次成书出版的万荣笑话代表作。随后,管喻又出版了《万荣新笑话》丛书,收录笑话七百六十余则。后来还相继编著出版了《万荣72争笑话》、《万荣新笑话》;万荣县的《万荣人》报陆续登载了一些万荣笑话。虽然人们说起万荣笑话都知道有七十二争,但实际上其发展至今天数量已高达两千五百多个,当初将其定义为“七十二争”一则是吉利,二则也是多的意思。

近年来政府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万荣笑话,为推进笑话的发展壮,万荣县政府耗资创建了著名的万荣笑话博览园。在运城通往河津方向的道路上,有个万荣县阎景村。笑城与著名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就坐落在此。这个笑话博览园主要有笑话广场、笑话大门、笑话喷泉、笑话王国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万荣笑话已经不仅仅是一些单纯的笑话片段,她集合了很多笑元素,整体是一种笑文化。万荣笑话的特点在这里都逐一被表现出来,笑话十字街的中心是用72块石头纵横交错、立体堆叠组成的“笑碑”,寓意万荣传统笑话“72争”。从笑话大门进入,可以了解到万荣笑话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大门的原型就取自经典笑话段子《戴草帽打伞》一个咧着嘴笑的巨大人头,头上戴顶大大的草帽,手里还撑着一把小雨伞。从巨人的大嘴进入后,有笑话墙、笑话茶座、模拟笑话图书馆等,游客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欣赏到大师的幽默和笑话段子。万荣人将万荣笑话包装成图书、光盘,印在手帕、挂历及扑克牌上将其推广到全国各地,极大的推动了万荣笑话的发展。

万荣笑话发展至今容纳了许多外来及历史成分,但是也保留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成分,如笑话中的人物、故事叙述的环境等都极具地方特色。大多数笑话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和万、荣脱不了关系,老万、老荣、小万等成为了笑话故事中经常见到的人;从笑话的内容中经常可以领略到当地的文化特产,如流传最广的《比赛哪个高》的笑话中提到飞云楼是万荣的文化遗址,故事中两人所说的飞云楼高70余尺,楼体纯木结构,造型精巧奇特,为全国纯木结构建筑所罕见。在万荣笑话中还体现出了一些民间风俗,如《埋小偷》中提到的管乐、锣鼓;《这真是骑着驴儿寻驴》中祭祖神祗等,在晋南民间家里有红白喜事人们总要想方设法办热闹红火些,而且需要一班民间乐队,当地人俗称乐人,“逢古会”是万荣县民间的传统集市,每年一到三月二十三很多人会来到县里买东西,逛街,玩耍,再吃一些好吃的,像笑话《看告示》中的“烧饼”、《你叔等会给你钱》“凉粉”煎饼等都是万荣流传下来的著名小吃,在万荣笑话中有好多故事道具,如“铁锨”、“拖拉机”等都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院落的缩影。

万荣笑话最大的特色还是其描写的笑话人物,其描写的人物大多有一股“zeng”气,其人物多是执拗,要强,不服人,不听劝、硬上坡,让人哭笑不得。对万荣笑话中“zeng”字的理解有很多,如:憨气、傻气、灵气、霸气,到底是哪一个,很难说清,实际其表现最多的是一种自嘲和反讽。在运城一带,一说是万荣人大家都会说那里出人才,万荣人聪明,在万荣荣河一带人们形容精明强干最准确的一个词就是:“zeng”。“zeng”字的书写,一直有很多版本,如“争”、“挣”、“铮”、“甑”、“曾”等,但这些字所表达的意思不尽如人意,最后万荣县人民自己创造了一个字,将“万”和“荣”两字去掉草字头连在一起,就是“zeng”。“万荣争”大部分是褒义的,是万荣人精明强干的赞歌。万荣人对“争”字的贬义是指差一些,买菜没称够,就说“还争一些”,“zeng”字这亦褒亦贬的双重含义在万荣笑话中得到了充分表现。这种“zeng”表现在语言话语上主要是“正理反说”,具有很强的幽默感和可笑性,同时也具有喻理性。万荣笑话故事大体的模式都是:你不叫我这样,我偏要这样;别人都不这样,我非要这样;常规上讲不能这样,我还就这样。

万荣笑话具有相当强的地域性特征,用普通话讲仅仅是将故事本身的笑点体现了出来,远不及荣河一带当地人民用方言讲出来那般诙谐、幽默,方言在沟通人们的交际和乡情方面具有难以取代的特殊地位,这也是影响万荣笑话发展的一个局限性问题。现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均有一些代表本地特色的方言节目,主持人依据节目需要灵活穿插使用方言,受到大多数老百姓的欢迎,收视率很高。如果稍微懂得万荣方言,在读这些笑话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及其经历和积累来领会笑话的精妙之处,笑话讲出来当然比文字更生动、美妙,如果可以像东北二人转那样出现赵本山之类的民间艺人将其表达、宣传出来,万荣笑话将被更多的人所熟识。

万荣笑话本身就是当地民众自编、自创的产物,在当前的生活中发展潜力也是不可估量的。万荣笑话发展至今,新生力量一直在不断注入,其阵容还将继续扩大。万荣笑话奠定了万荣强大的文化基础,这种幽默是该地区的一种财富,万荣人声名远扬的那股子“zeng”气和他们的倔强、乐观、自信、与众不同就是万荣文化的最大特点。希望万荣笑话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包装,能以更多的小品、短剧、相声等说唱形式和电视小品的形式问世。

[1] 万荣笑话试刊[Z].万荣笑话杂志编辑部,2006.

[2] 万荣笑话集[Z].万荣笑话杂志编辑部,2007.

[3] 万荣县志编纂委员会.万荣县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

[4] 管喻.万荣笑话经典[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万荣县万荣笑话
内外模台车滑移法在明挖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应用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万荣县农民诗联书画庆丰收
山西万荣 香菇首次出口东南亚国家
解放:万荣笑话的活字典
万荣县:首演廉政蒲剧《铁汉公薛瑄》
万荣县:对新任乡镇纪委书记进行岗前培训
幽默笑话
幽默小笑话
万荣县:知识竞赛赛出学习十八大精神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