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思考

2013-04-11 12:12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大赛校企技能

孙 玉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安徽合肥,230061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镇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关键阶段,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1],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紧密、最直接。高职人才培养能否支撑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关键看质量,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体现在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上。当前,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五年来,不论在大赛规模还是在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壮大、规范有序,大赛的积极正面效应正在不断显现。职业技能大赛正在逐步成为引导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重要平台[2]。面对如火如荼的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不难发现,目前还存在一些尚需研究和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大赛相关制度尚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认识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重要作用,并逐步重视开展大赛活动,但部分学校受限于自身条件或只是根据形势需要有选择地参加省级或国家级部分赛事,并没有将大赛真正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去,使大赛难以制度化和常态化。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在大赛前由系部组织队伍集训参赛,没有在学校层面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大赛的组织、管理和训练工作,而只是作为学校阶段性工作,大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大赛的管理工作过于粗放。如何处理好学生参赛和日常学习的关系、教师指导大赛和日常教学的关系,如何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较好的参赛和训练环境,如何激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大赛中去,这些因素都在困扰着学校推进大赛工作。究其原因,还是缺乏精细化管理,这也是学校推进大赛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2 课程内容相对滞后于大赛对技能水平的要求

技能大赛是检验人才技能培养水平高低的平台,同时也能够折射出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突出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很多专业课程仍然是重理论、少实践,与岗位要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比赛时,设备不熟悉,过程不了解,规则不理解,操作不熟练。二是实践课程内容所占比重不足。大赛的重点是考察参赛选手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条件、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使得实践课程内容难以加大和优化。三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目前,很多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上,注重考核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轻视技能考核和实践能力测试。

1.3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师资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重理论、轻实践”[3]倾向仍然存在,部分教师热衷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另外,“双师型”教师偏少,缺少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特别是能工巧匠。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来自两支队伍:一是升格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二是升格后来自于本科高校的毕业生。因此,很多专业教师缺乏企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对企业的岗位要求、产品工艺、工作流程等不熟悉,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相对薄弱,难以引导学生在大赛过程中将企业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1.4 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技能大赛是体现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成效的重要形式,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但是,目前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位不准、融合不深的问题,呈现重形式、轻培养的趋势。对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必须要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但学校受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所打折。部分学校难以将既定的合作培养目标落实到位,甚至流于形式。对有些企业而言,只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使得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脱节。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校企深度融合难度不断凸显,如企业与学校如何真正共享双方资源,实现共赢?如何使得企业需求与合作院校教学安排同步?出现了问题,由谁来专门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都在困扰着校企合作走向深入,也进一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基于技能大赛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基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 以制度为保障,推动竞赛活动常态化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目前,教育部正在逐步建立全国大赛的相关制度,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构,特别是在学校层面上要建立负责大赛组织和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负责有关赛事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要改变目前由教务处兼职处理或由系部各自为政的局面,让技能大赛成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技能大赛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制度中,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大赛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应该是有机统一的,而不应存在矛盾。因此,应通过改革和创新制度来处理好大赛与教学的关系,让每个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大赛中,让大赛活动常态化。要建立技能大赛的激励机制,对参与大赛或指导大赛的教师,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或倾斜,对大赛管理工作做出贡献的相关部门或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2.2 以竞赛内容为抓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一直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每年国家和省级大赛的竞赛内容都会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面对丰富而多变的竞赛内容,处理好大赛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技能竞赛面对少数学生,而课程教学改革则面对着全体学生。因此,一是要加大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二是要注重归纳历年竞赛内容中的共性知识,并把这些共性知识变成教学项目,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形成教学常态[4]。对于大赛的核心内容,则可纳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中,真正实现大赛与教学深度融合,体现职业岗位的生产特性和工艺特性等。同时,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教师的主动性,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3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强化“双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技能大赛是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技能大赛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实践技能要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和技能短板。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也是带领团队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甚至挂职锻炼,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再次,大赛更多体现的是教师与企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开放与合作,这种环境促使教师对竞赛项目进行研究、思考和分析,丰富教师的课程资源[5],捕捉教学改革的信息,并带到日常教学改革中。

2.4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

技能大赛是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企业可以借助各类赛事平台,在该领域内扩大影响力,推广技术和相关设备,并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可抢先物色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便于企业招聘更多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学校可借此机会让企业技术人员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学生技能的培养注入活力。同时,借助大赛为教师和企业工程人员搭建合作开发教学资源的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可尝试建立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等[6]。

3 结束语

当前,职业技能大赛正在逐步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教育部已颁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以技能大赛为主题的各类教学活动正在逐步兴起,“高等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7]的良好局面正逐步形成。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阶段,借助职业技能大赛,转变职业教育理念,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新局面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2013-02-18].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0038657.shtml

[2]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价值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26-27

[3]李学珍.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2):112-113

[4]鲍丽娜.以实践技能大赛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125-127

[5]方俊芳,汤萍.技能大赛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8):81-83

[6]林宇.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8):46-48

[7]技能大赛,职业教育的“高考”[EB/OL].[2013-02-10].http://edu.people.com.cn/GB/7412581.html

猜你喜欢
大赛校企技能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