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宁波经济发展关系

2013-04-11 04:13:51高国兴
关键词:宁波物流

高国兴,刘 莉

(宁波大红鹰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乡村城镇化、地区城市化、城市智慧化、社会现代化等等浪潮带来了地区产业趋同化、产品丰富化、标准单一化、风格一致化、模式复制化等发展趋势,逐渐使宁波经济发展丧失了个性化特征。而个性化发展是宁波经济发展的内驱力、软实力。怎样找回宁波经济发展的个性化特征呢?当我们站在宁波比较古老的三江口海上茶路起航地地点,审视宁波发展历史与经济发展历史的时候,则会发现物流产业是宁波经济发展之根,是文化发展之魂,塑造了一代代、一批批宁波帮企业家群体。这是以往研究疏忽或注意不够的问题,在宁波经济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智慧化发展趋势下,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走独特性发展道路,就应该探讨物流与宁波经济发展的关系,明确宁波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应重点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以物流产业带动或促进第三产业优先发展。本文对此仅提出些浅见,就教于大家。

一、物流在当代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1.物流为宁波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撑。据宁波市统计资料显示,宁波2011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为2.1万亿元人民币,物流增加值达到600多亿,占GDP的10%。这一数据表明,物流在宁波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能低估。

比较可以说明问题。以与宁波一样的港口城市烟台,与宁波一样的同为长三角经济区中心的城市苏州,与宁波同属计划单列市的城市哈尔滨为例。

烟台市与宁波同为港口城市,烟台常住人口为696万人,宁波常住人口为760万人,人口接近可以一比。烟台市2011年全社会物流总额1.58万亿元,物流增加值达到252亿元,对GDP贡献5%。物流增加值与对地区总产值贡献低于宁波。

苏州与宁波同属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苏州常住人口为1300万,比宁波高近一半。苏州2011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4万亿元,也高近一半,物流增加值却只达到354亿元,对GDP贡献仅占3.5%,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宁波物流发展的速度。

哈尔滨与宁波同为计划单列市,略不同的是哈尔滨属于内陆港城市,常住人口为1000万,人口高宁波近三分之一。哈尔滨2011年全社会物流总额1.0938万亿元,低于宁波近一半,物流增加值达到283.43亿元,占GDP 6%,略低宁波一半。

宁波的经济发展对物流增加了需求,物流又拉动了宁波的经济,物流在宁波产业结构中比其他地区分量加重。

福布斯2006年发布的“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城市”榜单中,宁波与上海、广州名列其中。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11年向宁波颁发了“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

2.港口物流带动宁波市域经济发展。宁波是以港口为中心发展的城市,以港口为中心形成了内外两个物流扇面。对外,宁波港的航线可以通达全球,对内,宁波运输线路几乎覆盖国内所有县市。宁波港成为全国最大港口之一,吞吐量在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二。2011年,宁波港年货物吞吐量达4.33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400万标准箱,达1451万标准箱,实现5年内翻番,世界排名进入前六强。

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业,目前,宁波市已初步构建绵延二十几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形成了3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400万吨钢铁、200万吨不锈钢、250万吨载重造船、150万吨白纸板、15万辆汽车等产能,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港为城所依,城为港所托,以港兴市,以市促港,临港工业带动整个市域经济,在物流业方面,2011年,拥有各类物流相关企业4000多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国际知名快递企业、物流巨头及投资商纷纷落户宁波。在大宗商品交易方面,原油、铁矿石、塑料、液体化工等品种市场交易量位居全国前列。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也已开业运营。金融服务方面,2011年,宁波已引入注册各类金融机构182家,股权投资机构70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宁波海洋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三大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信息支撑方面,智慧交通、智慧港口等重点项目快速启动,宁波市高新区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印度塔塔公司、中智科技集团总部、比天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入驻,IBM智慧物流中心、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落户宁波。

3.物流为宁波第三产业支持25%比重。据2011年宁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宁波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55.6:40.2,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排名比较靠后,服务业仍然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短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仍然是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宁波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服务业中,物流产业却以年均17.4%的速度增长,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0%,占服务业比重25%,物流对发展第三产业作用重大。

4.物流成为浙江“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战略实施的依赖。浙江地处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处,是国内外海洋运输的结合部,宁波——舟山港是其出海口。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战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高产业的层次和竞争力,做大企业龙头,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儿,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相继确立与投入建设,一批批大项目、大企业纷至沓来,必然对物流产生更大需求,对出海口宁波——舟山港口产生更大依赖。宁波物流业成为助推浙江“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

物流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起到支柱作用近因得益于国家政策。1999年国务院将宁波确立为长三角物流区域三大中心之一,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不少投资主体纷纷把视线投向物流业,物流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每年新增物流企业超百家。

二、物流在古代书写出了宁波经济发展史

物流在当代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起到支柱作用远因在于传统奠基。

1.宁波围绕物流建城。城市建立一般来说源于市场。市场是买卖交易的场所,围绕商品交易,形成市场、市肆、市曹,商铺围绕道路而建,由一条道路,一条商业街,变两条商业街,纵横商业街。差不多每个城市都有十字街这样的地名,这应该是这座城市最早的地点,这座城市往往是围绕这个地点发展而来。为了保护商业,防止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被抢夺,建造城墙,建造瓮城。《诗经》“卫风”:“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说明市场出现得比较早,市场是城市繁华的地方,人流多,便于男女接触,谈婚论嫁。

宁波则不然,宁波建城围绕物流通道而建。关于宁波建城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地域建城,是指宁波地区最早的城市。宁波地区出现最早的城市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句章,地点在今天宁波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句章城始建于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筑。关于句章最早的记载,是北魏的《十三州志》,文中说“: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考古发现在句章城址的西部边缘地带,紧邻今天姚江河道处,有一条通往姚江的斜坡卵石路面,这条铺着鹅卵石的路面宽有三米多,路面是一个斜坡向下延伸。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条路长度约有11.5米,路段北高南低,落差有2.2米,南端距离今天的姚江河道仅30米左右。路的北段坡度较缓,铺垫的卵石中夹杂有大量石块,随着向南延伸,石块越来越少,卵石路面更加细致、平整,而且坡度增大,路面北边缘更以横木遮挡,起着保护卵石不受河水冲刷流失之用。这条斜坡路到底有什么用?考古人员推测可能是古句章港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可能是港口码头,也有可能本身就是河道,还有可能是通向水边的道路。这说明句章是围绕物流通道而建。

二是行政建城,是指宁波地区纳入中央大一统有了行政的建制。发生在隋唐时期,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并句章、鄞、、余姚4县为句章县,设治小溪,隶属于吴州,605年,改吴州为越州,607年复改会稽郡,句章隶属未改,621年(唐武德四年),原句章、鄞、3县地置鄞州,738年(开元二十六年)设明州,辖、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小溪(今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当代宁波市所辖范围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建制,同时,宁波市内许多延续至今的建筑和地名也来自于这个时期。州治小溪,这是浙东地区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小溪西扼四明入山隘口,承光溪和鄞江的丰富淡水资源,利于生繁种植;东临大批湖沼地带,便于向东拓展,且有小溪港水路沟通会稽郡。明州建立以后,州官为使百姓能更好地休养生息,发动民众筑成了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建筑之一的它山堰,根治了水患,浚治了小江湖,利于蓄纳淡水,还建了州学、开元宫道和咸宁佛塔,人口也随之发展到20多万。可见,明州设治也与物流通道有密切关系。

三是现在的宁波建城。现在地点的宁波建城时间为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明州治所从鄞州小溪迁移到现在的姚、奉、甬三江口汇合处。三江口较小溪物流通道更通畅,更辽阔,更有利于城市发展。

2.物流活动是宁波辉煌的经济文化内容。河姆渡人是宁波第一代物流人。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附近是一片湖泊沼泽,离海比今天要近得多。文化是适应环境的独特生活方式。河姆渡人应该很早就应该利用湖泊、大海渔猎贩盐谋生了。河姆渡遗址出土新石器时期雕花木桨证明了这一点。

春秋战国时的越国已经具有很成熟的贸易经历与经验了。《国语》“越语”在“句贱灭吴”记载中有一段著名的对话,这段对话是句贱与大夫文种的:“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而能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文种虽然是用于打比方的话,但却恰恰反映了越国对物流贸易掌握得很娴熟。

秦汉之际,造船技术提高,大船出现,物流活动更加频繁。近海岛屿上的渔贩盐商和滨海地区的商贩互相航海贸易。晋代,商贾已北抵青州、徐州,南达广州、交趾。

唐代是宁波物流活动最辉煌时期。宁波港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宁波的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744年鉴真和尚第3次东渡日本受阻,休整于宁波阿育王寺。752年,日本孝谦朝3艘遣唐使船舶停靠宁波,到838年日本共有7艘遣唐使船来过宁波。842年春,商人、航海家李邻德从宁波驾商船去日本,开启对日贸易物流记录。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似应从这个时候开始,越窑青瓷、茶、五金、丝绸等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物品也从宁波销往国内各地。

宋元时期,宁波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外贸港口,为我国三大国际贸易港之一。北宋淳化二年(991)始设市舶司,成为中国通往日本、高丽的特定港,同时也始通东南亚诸国。两次受旨打造“神舟”,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明代的宁波,是中国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的唯一合法的港口。

清朝统一中国后不久,就在宁波设立了浙海关,与粤海关、江海关、闽海关并称为中国四大海关。

对外商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宁波经济繁荣,商贸也促进了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今天的宁波港,正在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港口。目前,宁波港已经成为我国四大深水枢纽港之一,30万吨巨轮可以畅通无阻,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0多座,集装箱航线228条,其中远洋干线122条,最高月航班1338班。宁波港已经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

3.物流打造出了宁波城市物流文化品牌。现在属于宁波历史文化遗存的多与物流有关。宁波市宋代渔浦门码头遗址,临近三江口和唐宋明州城渔浦门是宁波港国际码头的组成部分。永丰库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地方大型仓库遗址。

明州城遗存与它山堰反映的是为适应物流贸易发展需要,明州治所从小溪迁往三江口的历史。明州城遗存由鼓楼、天封塔、天宁寺塔和义门石瓮城遗址组成。鼓楼基础为唐子城南门基址,亦为五代“望海军门(楼)”、宋代“奉国军门(楼)”;拱门石构建造于明宣德九年(1434);楼阁系清咸丰五年(1855)重建;钟楼系1930年加筑,有浓郁西洋风格。同时,鼓楼还忠实记录了宁波这座城市对外开放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进程。天封塔和天宁寺塔均建于唐代晚期。天封塔既是唐明州城的象征,又是古代明州港的航标。天宁寺是北宋徽宗的著名道场,天宁寺塔是目前我国仅存的唐代寺前双塔的唯一实例。在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发展历史过程中,建于唐太和年间的它山堰解决了当时明州粮食供应和生活用水两大问题,为明州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元代明州改称庆元,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多次对州城进行扩建和维修。

阿育王寺和天童寺始建于西晋初期,是印度佛教通过海上贸易之路传至中国后,宁波乃至东南沿海地区较早的佛教建筑。

上林湖越窑遗址,反映了宁波制瓷业的发达与海外贸易的繁荣。

保国寺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典范,对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高丽等国的寺庙建筑有较大影响。

天一阁为明代藏书建筑的典范。在世界古代藏书楼(室)占重要地位,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天一阁的大量藏书流传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的“书籍之路”上起到较大作用。

庆安会馆是我国八大天后宫之一,供奉的妈祖是中华民族航海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

15世纪西方列强的东进和倭寇在沿海地区的频繁骚扰,给国际物流带来了战争和硝烟。在这一历史时期,宁波先民奋起反抗,保卫家园,保卫海上丝绸之路,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各类海防设施,包括明清时期的卫所城、炮台、烽火台等遗址,承载了这方面大量的历史信息。在这些遗存中,镇海口海防遗址规模宏大,设施完整,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见证了中国人民勇敢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

还有三江口广场,海上茶路起航地、上林湖越窑遗址、钱业会馆等等都属于物流文化内容,增加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品牌,为旅游积累了旅游资源。

三、物流在近代塑造出了“宁波帮”企业家群体

1.“宁波帮”是以从事物流商人为核心的企业家群体。中国近代形成许多带有地域特征与文化特征以及从事的行业特征的企业家群体,如晋商、徽商。人们把宁波在外地经商的商人称作“甬商”,也就是“宁波帮”。晋商主要从事金融生意,属于中国银行票号的最早开创者。徽商的特征是儒商,善于官商结合,以红顶商人居多。而甬商以从事物流生意为多,围绕物流生意发展而来。宁波地处海口,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对外交往与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进入近代后,又被辟为首批对外通商口岸城市,与上海等地成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这种历史背景与地理背景为宁波商人提供了从事物流生意的先天条件。以几位在近代产生影响的宁波企业家为例:1854年,慈溪费纶志、镇海李也亭、盛植管集银7万两,向英国购买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名为“宝顺号”,并配备武装,为商船护航,这是搞物流运输;1862年,镇海的叶澄衷在上海开设五金洋杂货店,后发展到全国各地设立分号38家,联号108家,被称为“五金大王”,这属于搞物流销售——连锁经营;1897年,慈溪严信厚、镇海叶澄衷、定海的朱葆三在上海创办华人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为物流行业服务;1915年,镇海虞洽卿(现为慈溪)创办的三北航业集团,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商办航运集团,其总吨位为9.1万多吨,约占全国民族航运业总吨位的七分之一,这也属于搞物流运输;1922年8月13日,镇海庄市的董杏生,开创了上海第一条公共汽车线——由静安寺到曹家渡线路;1923年,定海周祥生在上海创办祥生出租汽车行,至1937年公司拥有分行22处,出租车230辆,居上海出租车业之首,这也属于物流行业。

物流企业家在“宁波帮”群体中占有很大比重。

2.“宁波帮”企业家精神是由物流行业奠定的。“宁波帮”精神是什么?大多数学者总结为四海为家,开拓冒险,奋发进取,勤俭创业,团结爱乡。

精神的东西总是历史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生成的。怎样形成的四海为家、开拓冒险、奋发进取、勤俭创业精神的呢?是在一代代航海物流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是在走向全国的商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

官方因从事物流贸易业务与人数增多而建立物流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建立又促进物流贸易。从宁波物流官方行政管理机构演变可见宁波人对外进行物流贸易一斑。

北宋淳化六年(990年),宁波设市舶司,同广州、杭州的市舶司合称为“三司”,除与日本继续交往外,与朝鲜的往来显著增加,专设高丽使馆,沿途设有“航济亭”、“高丽亭”,接待朝鲜的使者和商人。南宋时,又与真里富(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大食(今阿拉伯)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元时,设市舶提举司,直隶中书省,海运事业非常兴旺,海运户达1000余户。明朝和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前,较长时间里实行海禁,宁波的合法海外贸易一度停滞,但走私商贸活动仍非常活跃。在明末清初期间,宁波商人向北京及沿江、沿海的城镇发展。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上海以其地处长江流域终点,腹地深广,交通便捷的优势,逐渐成为全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各省商帮都云集上海,宁波商人以甬沪交通仅一水之隔的优势,大批涌入上海,“航海梯山,视若户庭”,四海为家不能不冒风险,不开拓进取,不创业不勤俭就不能生存,为了生存宁波人在外就应该加强团结。

这就是“宁波帮”精神的由来。“宁波帮”文化其实就是物流文化。

3.历史传承下的甬商品牌再造绕不开物流。近年学界与企业界提出一个“历史传承下的甬商品牌再造”命题,这是十分有建设意义的建议。但打造新甬商,延伸甬商人群,不能脱离历史文化基础,应突出物流行业。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应该看到物流产业是宁波经济之根,是宁波经济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途径,物流文化是宁波文化之魂,打造了宁波的城市文明历史与经济历史,约束、规范、制约新甬商的再造,已经成为宁波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软实力了。

当然,如何通过张扬物流行业企业家以实现甬商品牌再造、优化宁波产业结构,以物流带动或促进宁波第三产业发展则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不赘。

猜你喜欢
宁波物流
宁波第二激素厂
猪业科学(2022年2期)2022-04-21 02:18:26
一图读懂宁波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北方音乐(2019年13期)2019-08-21 02:14:32
聚焦·宁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16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喜相迎
艺海(2014年1期)2014-09-03 2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