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原则的当代价值及教育路径

2013-04-11 12:12郝文清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集体原则

郝文清

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从蒙昧时代的“原始集体主义”,经过封建社会的整体主义,再发展到当代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可以说,集体(或整体)观念在国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它既坚持集体利益的至上性,又追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高度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在中华民族共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审视集体主义原则的当代价值,探求建构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教育路径,在新情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集体主义原则的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存在和体现于当今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也必然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三位一体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1.1 促进个体的价值实现与幸福提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境下,许多人个性彰显、思想活跃、渴求新知、渴望成才,他们强烈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感的提升。但是,也有一些人时刻把自我价值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对其以外的“家事、国事、天下事”总是漠不关心。这种盲目自我膨胀而蔑视他人与社会利益的思想行为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背道而驰,既不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极不利于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幸福提升。

1.1.1 人的本质特征要求集体主义

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特质”,认为人是社会的、集体的人,人作为社会的人,只是社会关系之网上的纽结。社会是以一定的生产为基础而交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每个人必然受到纵横交错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那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1]的观点,它会导致只肯定自己,看不到他人的“自我中心主义”,只看重“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欲望”;只讲权利,不要义务,这种自我意识是脱离实际生活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集体性,而集体性、社会性必然要求和产生集体主义,这是合乎逻辑而又被人的发展实践持续证明的科学结论。

1.1.2 人的价值实现和幸福提升依靠集体主义

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个人必然组成并隶属于一定的集体,这就决定了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获得全面提升其幸福的手段。

“在社会生活中,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了维护集体真正的、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这就必须要把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作为集体主义一个必须加以认真重视的方面。”[2]可以说,基于自身完善发展的目标诉求,真正的集体必然会充分释放关心个体成员发展的正能量,积极促进个体成员实现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因此,个体适切自我价值实现和幸福提升的旨归,必然需要以集体作为人生实践的平台,需要从集体里获取自我发展的无穷力量与不竭能源。个体的真善美、知情意都是在以集体活动为形式的过程中获得的,每个人的价值实现究其实质无不表现为在一定的活动中、一定的条件下,寻找自身的自由和幸福,而这种“一定的活动”必然是集体之中的社会活动,离开了集体,也就离开了社会关系,亦遑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进步发展。

在新时期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凝聚和强化共识:集体是个人赖以存在的条件和方式,个人自由也正是从其集体中成长起来的;集体使个人的力量得以增强,使之掌握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最终获得自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集体作为一种环境,对个人的培养、教育和成长的影响是极为关键的。每一个人在自我实现的人生道路上,要想使自己的选择更有意义,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则必须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指导下树立“高远”的志向。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根植于现实的经济关系、政治结构和先进民族文化而产生的思想原则,它最符合人的本质特征,最能使个人自由得以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是由社会个体有机组合而成的统一体,只有在这样的真实集体中,每一个人的个性才能得以自由地发展,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才能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1.2 助推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和谐稳定

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时代梦想。这一方面表现在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从而推动社会与集体的进步,同时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2.1 有助于实现社会发展的必要宏观调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决不意味着可以不要宏观调控,恰恰相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特点要求通过宏观调控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考虑资源配置,有利于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集中必要的力量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优化重大结构和布局。这种必要的宏观调控要顺利地进行,必须在多样化的观念世界中凝聚共识,在整个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为了实现现代化之梦、民族复兴之梦而共同奋斗,共享成果、共赴荣光。

1.2.2 有助于形成国家政治的稳定和谐局面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与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方面的条件千差万别。树立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有利于国家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否则,国家就会形同散沙,缺少向心力,伟大的“强国梦”与“富民梦”都将难以实现。

1.2.3 有助于提升民族振兴的综合国力水平

“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极大地焕发人民群众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创造热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质。”[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价值向度就是要建立适合于社会主义主体生存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从而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升民族振兴的综合国力水平。这就必然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着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强大而持久稳定的内驱力,激发56个民族、13亿国人的集体智慧和无穷创造力,共同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竭诚奉献,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成为美好现实。

1.2.4 有助于解决文明进程中的诸多矛盾问题

审视现实,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偏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矛盾问题:一些领导者借“集体”之名,行个人腐败之实;一些部门和单位为了局部之利而“点着别人的房子煮自家的鸡蛋”;一些地方为了经济指标的一时攀升,不惜对资源狂采滥用、对环境肆意污染;甚至有一些人在不良价值观的诱导下,走上了赌博、卖淫、坑蒙拐骗、偷盗抢劫、谋财害命的犯罪道路……所有这一切严重地削弱和破坏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破坏了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只有进一步在全社会强化和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使之深入人心,才能荡涤污泥浊水、扭转不正之风、遏制腐败现象,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 集体主义教育路径的建构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能否发挥其应然功效,必然要依托教育工程的深入实施。当前,为了充分释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正能量,需要深入研究和建构教育的可行路径。

2.1 批判吸收与发展创新相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立足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经受着外来思潮的影响,还面临着新形势的冲击。在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若要焕发生机、富有实效,务必要坚持批判吸收与发展创新相统一的科学原则。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各种外来思潮的影响日益突出,人们不应也不能闭关自守、与世隔绝,“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5]。对于种种外来思潮,人们需要以批判、吸收的立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实际、为我所用;同时,人们还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合理因素来滋润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下开展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必须立足现实,研究新情况,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这是当前实施教育的重点。当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路径的建构不能抛弃集体主义的基本理论,而是要保留本质要求,修正那些被实践证明不切实际的认识,充实新的时代性内容。从来没有绝对完善不再需要发展的思想体系与实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只有在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前,不断地发展创新而非固步自封,才能产生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2.2 关心人的需要与重视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不应该是无关痛痒的说教,其精神应该是与人们现实的利益及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联的价值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必须理解尊重人们的需要和诉求,关心人们的切身利益,指导人们处理好创造与奉献、享乐与发展、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等方面的关系,让人们在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满足的基础上认可并拥护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应该“不是纯技术性的,也不是简单通过某种外在的设计来进行人为安排的,而是一项思想认识的任务,是揭示并切中当今社会现实为主旨的工作”[6]。因此,集体主义教育不能一味停留在纯理论的宣讲灌输层面,需要坚持实践精神,深入实践系统,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以及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这样,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才能更好地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广大群众才最有可能真正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尚道德。

2.3 理论灌输与情感培养相协同

理论灌输对于传授道德观念,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信念和态度,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而言,没有理论灌输当然不行,但没有情感的培养也同样难以奏效。在现实中,一些人把学雷锋、谈奉献的高尚行为视为犯傻,却把权钱交易、追名逐利当成美好,诸如此类的事情不断发生不能说与情感的扭曲无关。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容本身就蕴含有丰富的感情:国际友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举动使人敬仰;人民公仆杨善洲一心为国、鞠躬尽瘁,其事迹令人动容;“最美教师”张莉舍身救护学生,其精神感人肺腑;而那些损公肥私、腐化堕落的犯罪分子则令人憎恶和愤慨。有鉴于此,如果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一味偏重灌输道理,不注重在受教育者心中培养相应的积极情感,那么,这些道理往往难以被人接受,更谈不上转化为道德行为,升华为高尚人格。

2.4 外在宣讲与自我教育相融合

随着人们自主、独立意识的增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愈来愈倾向于主体意志的选择,同时,日益表现出对传统耳提面命式教育方法的逆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关键在于调动最广泛的主体力量,为群众所善纳好施,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受教育者更多地参与其中,在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升华、自我完善。诚然,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离不开必要的外在宣讲,但是必须认识到,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最终需要内化为人们的自律意识和自觉要求,这是不能只靠外在的灌输,还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与提高。现实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忽视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以为多做几场报告、多讲一些道理、多组织一些活动就可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短视性、功利性、实用性的表现,没有重视道德主体的内在建设与完善,一味地倚重表面化的教育方式,必然不利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取得触及灵魂的实效。

2.5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贯通

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往往具有形式集中、内容明确、指向明显的特点,多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理论灌输,从正面达到教育目的,这种能让受教育者明显产生工具性体验的教育称之为显性教育。这种显性教育在当今教育中的作用仍是十分重要的,它不能被取消,也不可能被取消。但人们应该看到单靠这种方式实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滞后于时代要求的,重视和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必然成为新时期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路径。

此处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融合在教育者良好的言谈举止、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设置、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等多维空间构建之中,让受教育者在无集中灌输的氛围中,以一种自然愉悦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受到集体主义的影响。这种意图自然隐蔽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情绪,延伸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愉悦感。这就要求在进行教育时切莫忽视道德生态环境的优化,要注重通过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蔚然成风。这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贯通会使得人们不但了解掌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理论内容,而且最终内化为持续稳定的行为素质。

2.6 道德引领与法律调控相促进

集体主义原则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行之有效的道德引领,同时也必须藉由法律的力量支持。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法制建设、强化法律调控是有效贯彻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手段。

在集体主义教育路径的建构实践中,需要用法律刚性维护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切实保证个人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坚决打击和消除侵害集体的各种腐败现象,既要把各种利己行为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又要依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利益调节,对有利于国家和集体的高尚行为给予法律支持与合理的回报。必须承认,集体主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它还缺乏强制性的手段和措施,还存在力所不能的空白区,故而需要辅之以必要的法律调控,才能对违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现象和行为进行有力有效的约束。同时,也有理由相信,内涵于市场经济运作中的法律调控手段,按其自身的逻辑必定给人性以系统的深刻影响,将会由外在的硬性约束逐渐转化为人们的自律行为。

3 结 语

“正确的价值原则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必然要求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而这一目标诉求的必要前提条件正是科学有效地开展好集体主义教育工作。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路径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与时俱进的探索完善中不断提升水平,诚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来斯塔所说:“除却变化,别无永恒之物。”人们需要秉持动态发展的精神不断去探求、总结、体会和发展各种富有实效的路径方法,以推动集体主义原则在新的情势下焕发应然的生机与活力,凝聚和引领全国人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践行者、理论信仰者和制度拥护者,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远方来到身边、从理想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2

[2]罗国杰.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36-3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4]章传家.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N].光明日报,2013-03-22(1)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

[6]田丽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创新[N].光明日报,2013-03-30(11)

[7]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8]邓彦.和谐社会与集体主义价值原则[J].江西社会科学,2007(4):188-191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集体原则
我为集体献一计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警犬集体过生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