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旭强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上海 200062)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伏尔泰告诉我们生命的奥秘之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革新,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对自身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今在特殊教育领域,体育康复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与手段。体育对特殊儿童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生理的变化上,而且能够对其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李荣源等在2005年对广州市的50名自闭症儿童的体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的体质合格率明显偏低,运动能力明显不如普通对照组[1]。因此,自闭症儿童迫切需要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其身体健康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自闭症是广泛性发展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通常发病年龄在3岁以前,目前其病因还没有明确的定论。DSM-V草案中将自闭症的特征描述为社会∕交流障碍和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2]。Kogan等人做的调查显示,在美国青少年人群中,每11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患有ASD[3]。2009年底,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自闭症儿童的患病率高达近1%,这与公众的重视程度和诊断标准的变化有关。
“适应体育(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在1952年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为不能够安全或成功参与普通体育课程的学生,并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或局限而制定的多样化项目”[4]。随着适应体育实践的发展及理论认识的提高,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解释还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
在美国提出适应体育之后,加拿大、欧洲、亚洲等也逐渐开展了适应体育的相关研究。作为适应体育开山鼻祖的美国,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也扮演着领军角色。美国特殊教育快速发展的背后有着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的支持,他们通过司法干预来确保特殊儿童在教育及人权的尊重上获得应有的保障。通过设立国家标准来监督特殊教育的实施。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几乎每隔三年就要委托学术研究机构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适应性的身体活动。IDEA中明确规定体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特殊的教学设计[5]。教师要为那些需要提供适应性身体活动的学生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另外的一些联邦立法也保证了适应体育研究的顺利开展:(1)1958 年通过了 PL85-926,代表着联邦政府第一次给予残障人士合法权利;(2)1963年PL88-164强调所有的残障人士都有接受特殊教育的需要;(3)1964年通过了PL88-352(公民权利法案);(4)1973年联邦法令PL93-112(504)康复法案;(5)1975联邦法令PL94-142残障儿童教育法案;(6)1978年联邦法令PL95-606业余运动法;(7)1990年联邦法令PL101-336美国失能者法令;(8)1990年联邦法令PL101-476失能者个别教育法[6][7]。1991年,美国身心障碍与休闲联会提出一项国家适应体育课程标准,在15项专业标准中,其中第6条标准:了解学习者的特殊属性(unique attributes of learners)明确指出,要了解自闭症幼儿的特殊性[8]。从美国的适应体育国家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适应体育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适应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各学科统整的能力。国家标准中要求专业人员具备人类发展、运动、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了解特殊儿童的特殊属性,熟知相关的法律,拥有体育学、特殊教育学等方面的素养[9]。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闭症幼儿的体育干预方面做出探索性的尝试。目前对自闭症幼儿的体育干预主要还是以个案的研究方法为主,基于自闭症幼儿不同的特点和自身的特殊性,我们还很少能够从大样本的集体体育教学中看到明显的干预成效,但是对个别的自闭症幼儿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发现,体育干预在自闭症幼儿的沟通交往,语言及刻板行为等方面,都有了不错的干预效果。用文献调研法搜集到的目前有关国外的自闭症幼儿体育干预方面的研究,笔者发现,国外自闭症幼儿的体育干预有一个相对较系统的体系,从政策的支持,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干预的具体实施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干预人员具备跨学科化的知识素养,干预的形式多样化,干预的内容根据每个自闭症幼儿的特殊需求进行制定,制定个别化早期干预计划,干预的最终实施需要一个专业团队的通力协作。
对搜集的文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通过体育干预之后,自闭症幼儿的刻板行为,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身体的抵抗力和力量有所增强,注意力分散有了一定的改善,其中最主要的进步是刻板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的减少。Best和Jones(1974)对4名2—4岁的自闭症幼儿采用的体育干预是基于水上的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游泳,水上健美操等,因为考虑到这4名自闭症幼儿比较喜欢玩水,所以他们将干预的实施加入到水上的一些游戏和活动当中,所有的这些干预都是个别化的,并且是以自闭症幼儿所偏爱的活动为导向的。他们在干预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口头提示和动作示范相结合,并运用行为矫正中的渐隐技术,从主要的手把手的身体指导逐渐向让自闭症幼儿自己模仿过度。通过这些体育干预,发现4名自闭症幼儿在抵抗力,力量,灵活性及词汇等方面都有了进步[10]。Kern(1982)对一些自闭症幼儿采用慢跑的体育干预方法,每次让自闭症幼儿慢跑20分钟,在这过程中,干预人员陪同着自闭症幼儿一起慢跑,慢跑结束后,干预人员在3个不同的情境下对自闭症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他们发现,经过慢跑的体育活动之后,自闭症幼儿在教室中的注意力集中的行为增加了,自伤行为减少了,课堂中的互动反应也增加了。在操场上和诊所里的自我刺激行为也有所减少[11]。 Celiberti(1997)对一名 5 岁的自闭症幼儿也是采用慢跑的体育干预方法,让自闭症幼儿在草坪上慢跑6分钟,采用的是口头指导及身体的示范,并且让一名老师或治疗师陪同着自闭症幼儿一起慢跑,如果需要的话,治疗师可以拉着自闭症幼儿慢跑。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自闭症幼儿在教室的破坏行为,刻板行为及擅自离开座位的行为都减少了[12]。
我国适应体育研究起步较晚,不管是在研究的广度及深度方面都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大陆地区还处于多个概念混用的阶段,常出现的如:“残疾人体育”、“特殊体育”、“适应体育”等。从搜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出,“适应体育”这一概念在我国大陆还不多见。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使用的 “残障人体育”,目前这一概念已被“适应体育”所代替[13]。
尽管目前我们国内的适应体育研究还未形成学科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还未系统的展开,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适应体育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观点。
张加贝通过特殊体育与常规体育的比较,从特殊体育学的5个属性出发阐述了其内涵,并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界定了特殊体育学的外延[14]。马维平则从特殊体育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过程中的重难点等对特殊体育论进行探析[15]。周引梅等人主要阐述了体育活动与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16]。宋玉芳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文化意义,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体育活动[17]。苏连勇在适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主持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教育规划课题 《PRECEDEPROCEED模式下自闭症幼儿的体育干预研究》,并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提出体育干预的PRECEDE-PROCEED模式[18]。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适应体育还处于前学科状态,缺乏对适应体育全面系统的研究,适应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还需进一步的深入,国家与政府应该加大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应从政策法规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残疾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和落实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也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它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9]。《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需要”[20]。《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学校应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21]。另外还有的一些政策包括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以及2010年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22]。
我国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在适应体育理论的基础下,迈出了自闭症幼儿体育干预的实践性步伐。刘映海(2006)对8名男性自闭症幼儿进行体育干预,历时7个月,结果显示,长期高密度的体育干预可以促进自闭症幼儿多方面的康复[23]。丹豫晋对2名自闭症幼儿进行了六个月的体育活动干预,发现体育干预对部分自闭症患儿的沟通行为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4]。张志勇(2010)对2名自闭症儿童进行3个月密集的体育干预后,发现自闭症儿童在人际交往、语言交流方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进步,问题行为中不服从不合作行为和退缩行为减少[25]。邓淑红(2011)对一名自闭症幼儿采用体育游戏干预的个案研究,经过3个月的大量密集干预,该儿童的主动沟通行为次数显著增加,沟通技能也有所提高[26]。
相对于传统的干预方法,体育活动干预更注重干预过程中的生态化原则,体育活动的干预方法,符合自闭症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体育活动中,自闭症幼儿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促进其沟通行为的发展,减少问题行为的同时,还能增强体质。
通过对搜集到的自闭症幼儿体育干预的文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的研究确实可以证实体育活动对自闭症幼儿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不仅仅只是其身体产生的外在变化。但是对为什么体育活动会引发这些变化的作用机理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对于自闭症幼儿经过体育干预后,不适应行为减少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疲劳导致了诸如刻板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的减少。但是这种说法是令人质疑的,Rosenthal-Malek 和 Mitchell(1997)采用慢跑的方法对自闭症幼儿进行体育干预,发现其在教室和社区的自我刺激行为明显减少,这些行为的变化还勉强可以用疲劳来解释,但是,干预人员发现,这些自闭症幼儿随之的对课堂提问及对任务的反应也明显增强了[27]。另外一种对自闭症幼儿刻板行为减少的可能解释是,自闭症幼儿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的刺激与刻板行为产生的刺激有着相似的内在作用机理,它们都可以给自闭症幼儿带来舒服的感觉刺激,使他们通过感觉刺激与调整来达到适当的兴奋水平。希望我们有关的专家学者们能够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体育活动为自闭症幼儿的行为带来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原理。我们只有了解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才能更好的将体育活动运用到自闭症幼儿的综合干预当中,以帮助我们的专家和学者更加有效的开展干预工作。
[1]李荣源,龚惠兰.孤独症儿童体质测试结果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陈莲俊.自闭症诊断与服务的发展趋向——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草案评介与预测[J].中国特殊教育,2011(8).
[3]Kogan,M.D.,Blumberg,S.J.,Schieve,L.A.,Boyle,G.A.,Perrin,J.M.,Ghandour,R.,eta (2009).Prevalence of parent-reported diagnosi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in theUS,2007.Pediatrics,124,1395-1403.
[4]CommitteeonAdaptedPhysicalEducation.(1952).Guidingprinciplesforadaptedphysicaleducation.JournalofHealth,PhysicalEducation,andRecreation,23,15.
[5]Block M E,Zeman R.Including studentswith disabilities in regular physical education:Effects on nondisabled children.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1996,13(1):38-49.
[6]Sherrill,C.(1993)Adaptedphysicalactivity,recreation,and sport:Cross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4thed.).Dubuque,IA:Wm C.Brown.
[7]阙月清,游添灯.适应体育的理论与基础(G).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发展中心,1998.
[8]DavisTD.Adapted physicaleducationnational standard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Cortland,2007:106-112.
[9]李群力,罗智波,美国适应体育课程国家标准对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9(7).
[10]Best*,J.F.,&Jones,J.G.(1974).Movemen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ofautistic children.Australian OccupationalTherapy Journal,21,72-86.
[11]Kern*,L.,Koegel,R.L.,Dyer,K.,Blew,P.A.,&Fenton,L.R.(1982).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self-stimulation and appropriate responding in autisticchildren.JournalofAutismand DevelopmentalDisorders,12,399-419.
[12]Celiberti*,D.A.,Bobo,H.E.,Kelly,K.S.,Harris,S.L.,&Handleman,J.S.(1997).The differential and temporal effects of antecedent exercise on the selfstimulatorybehaviorofachildwithautism.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18,139-150.
[13]郝传萍,卢雁.近20年我国适应体育研究评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7).
[14]张加贝.试论特殊体育学的内涵与外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5]马维平.特殊体育论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
[16]周引梅等.体育活动对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
[17]宋玉芳.残障人体育的社会文化意义[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18]丹豫晋.《PRECEDE-PROCEED模式下自闭症幼儿的体育干预研究》于近期完满结题[J].体育教学,2007(3).
[19]第五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20]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
[21]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
[22]郭瑞华.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3]丹豫晋,苏连勇,刘映海.自闭症幼儿沟通行为的体育干预个案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6):94-98.
[24]丹豫晋,刘映海,苏连勇.自闭症幼儿体育干预之行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25]张志勇,邓淑红.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0(8).
[26]邓淑红.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27]Rosenthal-Malek*,A.,&Mitchell,S.(1997).Brief report: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the selfstimulatory behaviors and positive responding of adolescents with autism.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7,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