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因素对游泳运动员培养训练的理论研究

2013-04-11 09:29:58杨晓菲巩庆伟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练员竞技游泳

杨晓菲,巩庆伟

游泳竞技运动是现代奥林匹克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数国际比赛中,游泳这项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既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形象,又代表着国家对运动员的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反映出奥林匹克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在对运动员选材以及培养,不但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分析,还要着重考虑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因为,对一个优秀运动员来说,掌握好自身的个性特点及与其运动竞赛的关系,是在比赛中取得较好名次的关键因素。现阶段,从运动训练的强度、方法、技巧等方面对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进行研究的论文很多,但是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却很少,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游泳运动员的选拔培养、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以及运动员赛前心理调节等都有着实际的意义。

1 运动员的个性形成的因素

1.1 个性的概念

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结构可划分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等三个系统。

1.2 运动员个性形成的心理学因素

个性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之外,还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如在工作、学习、运动及其他活动场所中得到锻炼和磨练,并形成独特的态度和意识,塑造了自我的个性。每一位运动员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都存在着个性的差异,比如有些运动员沉稳、细致、冷静;有的运动员急躁、粗犷、脾气大、不冷静;有的活泼、开朗、外向等这些都是性格的差异。作为竞技运动员在形成独特的运动风格都是受自我神经系统所支配,而取得的胜利运动比赛与训练中的方法、手段以及自我适应能力的总和。运动员所具有的运动技能的特点都是受神经系统所决定的。在比赛中,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不同,相应的所消耗的体能和精神能量也不同。

2 游泳竞技运动

2.1 竞技运动的概念

所谓“竞技运动”是指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力、智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训练和竞赛。竞技运动包括运动员选材、训练和运动比赛。

2.2 游泳竞技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游泳主要指的是在水中人以各种不同姿势划水前进或水面游动。游泳运动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实用游泳、竞技游泳、花样游泳。现代游泳运动最早的起源地是在英国,1828年,英国在利物浦乔治码头修造了第一个室内游泳池,室内泳池到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1837年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了第一个游泳组织,同时在英国举办了最早的游泳比赛。1869年在伦敦成立了大城市游泳俱乐部联合会(英国业余游泳协会前身)并正式把游泳作为一个运动项目固定下来,使之传入其各个殖民地,逐渐发展到全世界。

从第一届奥运会(1896年),游泳就被列入了奥运会正式项目,竞赛时不分泳姿,而且项目较少,只有100 m、500 m、1 200 m三个男子项目的比赛。第一届奥运会的游泳比赛条件十分艰苦,运动员在4月冰冷的海水中进行竞争,匈牙利选手哈约什在100 m比赛中夺得“金牌”,这也成为奥运史上首位游泳得冠军。第2届奥运会增加200 m自由泳、400 m自由泳、潜泳及5×40 m自由泳接力和200 m仰泳等项目比赛;第3届奥运会又增加440码蛙泳和100码仰泳两个项目。1908年国际泳联成立之前的游泳比赛,同时也包括奥运会游泳赛都是在公开水域进行的,当时比赛距离的测量不够精确,有时比赛距离以m为单位,有时以码为单位;在第4届奥运会的开始,游泳各项目比赛的距离单位统一采用米(m)制;从1912年第5届奥运会才把女子游泳项目列入奥运会。竞技游泳项目的泳姿由首届奥运会一种的无要求 “自由式”,已发展为蛙泳、仰泳、自由泳和蝶泳四种泳姿,竞技游泳的比赛规则也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发展,并进行了多次修改,增加多个项目。1924年国际泳联决定,奥运会游泳赛只能在50 m的游泳池举行,并规定世界纪录分长池(50 m池)、短池(25 m池)两类。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国际泳联决定把蛙泳和蝶泳划分为两个项目进行比赛;在1968年的第19届奥运会上,开设男、女共29个项目;在1988年的第24届奥运会上又增设男女50 m自由泳项目,到了2000年的第27届悉尼奥运会的游泳比赛,竞技游泳已经逐渐发展成,拥有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混合泳和接力等6个大项,32个小项;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又增设男、女10公里公开水域比赛项目,共34个竞赛项目。竞技游泳项目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奥运会上仅次于田径的大项。

3 个性与游泳竞技运动的关系

3.1 个性与游泳竞技运动的选材

3.1.1 培养优秀竞技运动员,少儿游泳运动员的年龄与运动心理中个性的联系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竞技运动员,就必须了解少儿运动员的年龄各个阶段与自我心理特征的关系。少儿运动员的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是随少儿运动员的个性变化而变化,他所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感,为了了解自我而产生无限的追求和个性特点。少儿时期是萌芽初期,作为教练员,要适时适宜的掌握和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少儿运动员本身在平时的生活和实践当中,已经形成了自我的道德意识和准则,并以此来指引前进的方向,找到一位自己顶礼膜拜的对象,为他而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

游泳运动员心理个性特点是在少儿运动员已经具备的个性特征上,又通过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又通过各自的游泳主项运动表现出来。从气质的角度出发,人的气质是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的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特性。气质主要表现为参加运动的动力和方式,气质的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类型都适合游泳竞技运动的特点。性格是个性的一部分,也是个性中的最主要的发面,从性格的特征出发可以掌握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性格的特征有:第一、性格的意志特征,第二、性格的理智特征,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3.1.2 进行游泳运动员选材时应掌握少儿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

培养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要从少儿时期进行选材,作为游泳教练员要观察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为以后组织训练和竞技比赛能达到较高标准而做准备。当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越接近,在比赛中,不同个性心理的运动员的比赛结果也不相同。

对游泳运动员来说,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会形成不同的游泳主项,更擅长以何种泳姿取胜。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变一个运动员的性格,把一个内敛,拘谨的运动员培养成一个性格开朗、勇猛顽强的运动健儿。

3.2 个性与游泳运动员的训练

每个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分为气质、性格、能力、和个性倾向性有兴趣、动机。

3.2.1 气质、性格、能力与游泳运动员的训练

具有丰富的训练经验的专业的游泳教练员来说,可以把运动员分为“训练型”和“比赛型”两种,训练型的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够好,适应能力比较差,反应能力以及应变技巧差,这样的运动员只能在训练时游出最好成绩,在训练中能充当陪练以促进全队的运动成绩;比赛型的运动员心理素质较高,应变能力强,反应灵敏,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平时水平或超常发挥,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作为游泳教练员,在面对这两种类型的运动员,要区分对待,给出不同的训练计划,对待比赛型的运动员要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展现自我的特长。而对待训练型的运动员要采用婉转的方式进行训练点评,这种类型的学生易受外界刺激,并很难恢复现状,所以不同性格的运动员要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和计划。

当教练员在了解完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后,结合气质的不同类型来组织和安排训练任务,在游泳训练中不同气质的运动员掌握不同游泳项目会有不同的效果。

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不应该单纯的重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赛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比赛战术能力等,这些都是训练中应该加入的内容,掌握好这些技能在训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2 兴趣、动机与游泳运动员的训练

兴趣是人们认识需要的程度,它是指当人们在参加某项活动时具有的积极态度和倾向,能使学生在对待某一事物时产生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态度。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会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事物上,同时也会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趣。对于游泳这项竞技运动,要培养更加优秀的运动员,在进行运动员选材时就应该考虑到运动员的兴趣、动机,因为,当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兴趣、动机能够推动和创造运动员的情绪而起到促进作用。在进行训练过程中,教练应该区分男女运动员的兴趣、动机,安排不同的训练计划,更好的促进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一旦增加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能使自己真正的融入到训练氛围之中,并能更好的掌握这门技能,形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3.3 个性与游泳运动员的竞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发挥出最好水平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竞技比赛中,较好的自我调节心理素质是取得最佳运动成绩的基础。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运动员在进行统一比赛时取得的成绩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特点。多数教练会把运动员的性格特点划分为两种类型,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的运动员思维敏捷,自控能力强,内部因素的运动员沉稳,安逸,在比赛中彰显不出自己的性格,对于自控能力强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目标,在竞技比赛中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众所周知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心理素质,而且优秀的运动员更需要具备多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游泳运动项目则要求运动员的个性、身体素质、体能等,作为教练员注重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对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更有显著的效果。2)培养优秀的运动员是需要多方面因素,不仅需要运动员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而且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是在训练和比赛中自发的,而是需要教练员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所以更应该注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3)在竞技比赛前,科学合理的加入心理辅导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最要保证。加强赛前运动员心理训练、树立适宜的目标,增强运动员的比赛动机,提高比赛场地适应能力,培养顽强拼搏的战斗力,是游泳竞技运动员发挥最佳成绩的重要保证和措施。

4.2 建议

游泳竞技运动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所以教练员在进行运动员选材时,应该注重运动员的性格特征,把握好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性格的变化,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成才。建议教练员应根据游泳项目的特点,对运动员有的放矢进行心理辅导训练,搞好思想教育的训练周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其优良性格特征的形成,为国家选拔更多优秀的游泳竞技运动员。

[1] 徐家杰,王天生,刘绍君,等.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88.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 徐 琦.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 陆一帆.游泳运动训练生理生化及运动医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练员竞技游泳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16:11:23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游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