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琳,安晶晶,詹晓梅,匡卫红
营养干预是改进人们营养上存在问题的对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塑,是改善个体或人群营养状况的行为。干预对象可以是患有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等的高危人群,也可以是膳食摄入不合理、给养不当的家庭,还可以是营养知识缺乏的人群等。营养干预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平衡营养膳食、营养补充、热量控制、营养宣教、辅食添加等。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2005年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1-2]。近年来,国内研究营养干预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文献很多,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营养干预、体质、影响、大学生为关键词,系统检索CNKI、维普、万方(2000-2012)数据库的文献。文献按下列标准进行筛选:研究对象是否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样本量是否大于10个;研究结果是否涉及体质或运动能力。由两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筛选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后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不一致时,通过第三方共同讨论后作出决定。筛选结束后进行文献资料提取。
纳入的符合条件的10篇文献中,3篇[3-4]是针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方面的营养干预,2篇[5-6]研究营养干预对大学生身体机能方面的影响,6篇[7-12]是关于营养干预对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影响。
大部分的干预研究是比较成功的,取得了理想效果,但也存在较大问题:上述研究中采用随机分组的,并未在文中明确提出采用哪种随机方式;部分研究并没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法排除其他因素对试验的影响;部分研究的干预持续时间较为模糊。此外,几乎所有研究都没在文章中提出试验时是否使用盲法以及退出和失访情况。
2.3.1 对身体形态方面的影响
营养干预有助于大学生保持体型,恢复正常体重,改善健康状况,提高身体形态质量。阳艳针对某高校体重未达标的学生进行了营养干预,所采用的干预方式是营养补充和营养宣教,即增加杂粮、鱼虾、奶类、动物肉及内脏、蔬菜品种等,改进加工方法使食物色香味俱全,并对干预对象进行营养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讲座,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后学生体重指数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3]。杨秋霞针对肥胖学生的营养干预中,采取热量控制的干预方式,实验干预时间为16周,16周后受试者BMI指数均降至正常范围,且体型构成比、BMI指数均有了显著性变化[4]。
2.3.2 对身体机能方面的影响
营养干预对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免疫能力,无氧功等均有积极影响,改善机体内环境,提升人体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提高其身体机能。营养干预在身体机能方面影响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及高水平运动员的研究。吴丽萍对江西师范大学新生中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实施了运动与营养干预。干预的总时间为15周,干预方法为热量控制。通过运动与营养综合干预后,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提高了,体重显著性下降,肺活量体重指数升高。此外,血脂水平、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免疫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改善[5]。谷崎等以西安工业大学参加2009年CUBS大赛的12名女子篮球队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周的大强度训练后,令其服用单药黄氏汤剂后,发现黄氏中药可以有效改善大强度训练造成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含量下降对运动员带来的不良反应[6]。
2.3.3 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影响
营养干预对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影响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是通过营养剂的补充使被干预者身体机能指标血色素上升,无氧功、VO2max、最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本综述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5篇。董婕等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健美操专项和广州大学体育系健美操专项的学生进行了营养干预,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时间为10周。10周后实验组学生血色素有明显上升,实验组血色素、无氧功均有显著上升,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特别是血色素指标实验组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则是下降趋势,组间差别显著[7]。李鸿以西南交大校健美操队的1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干预方式为营养剂补充,即对实验运动员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每日补充铁剂600 mg,蛋白质25 g,碳水化合物40 f,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饮料500 ml。对照组运动员膳食照旧,不予补充。两个月的干预后发现受试者的血色素、无氧功、最大运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肯定了营养补充对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性[8]。李福花对其所在学校体育测验不达标的30名学生采用了均衡营养和热量控制的干预方法,即对患者进行微量元素监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对超重患者,限制其每日热量摄入量,采取均衡营养措施。干预时间为12个月,干预后学生的体育达标率达到7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中学生体育测验达标率的提高从侧面反映出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所提高[9]。马丽对部分肥胖大学生进行热量限制及营养宣教的干预,食谱以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为原则,并保证学生每天所需微量元素的摄入,为期18周的干预后,受试者的耐力、弹跳力、身体协调性均有所提高[10]。徐标等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早餐干预,由营养师根据体育系学生日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中早餐应达到DR Is的30%~35%的配膳原则来制定早餐食谱,实验对象在监督下完成早餐的摄入。将其早餐营养干预前后的营养素摄入量、血糖水平和运动耐力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早餐营养干预可以使体育专业学生血糖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弹跳力、身体协调性、耐力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明显提高[11]。汶希在2009年发表的关于营养补剂柠檬酸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的研究综述中提到柠檬酸钠能改善运动能力,主要体现在它能增加碱储备、升高血液和细胞外液、内液的PH比值、改变血容量、促进肌酸的转运、提供能量物质、促进细胞内乳酸和H+的排出。在提高运动能力方面,特别是对持续3min左右的运动的效果非常明显[12]。
营养干预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得到提升,徐银华指出营养教育干预后该校学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大为好转,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饮食行为,注意并改正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为传播正确的营养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马丽在试验研究过程中把全年级学生整体干预和肥胖超重的管理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教师、系辅导员组成的管理小组统一安排,开展了学生肥胖超重的全面干预,干预后学生正确认识了改善体型的长期性,积极主动的获取控制体重方面的知识[10]。李保娣在其研究中指出经过营养教育干预之后,大多数学生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很积极,其营养知识知晓情况得到了提高,不仅增加了营养成分的摄入,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更加注意阅读食品标签。由此可见,营养干预对大学生的营养认知水平起到一定影响作用[9]。
1)针对营养不良的学生,采用平衡膳食、营养补充的干预方法后,学生的膳食结构趋于合理、科学,改善了营养不良的状况;
2)针对肥胖群体,主要采取热量控制的方法,干预后肥胖学生摄入的脂肪在食物中所占比例显著下降,身体形态水平(体重、BMI指数)显著提高。热量控制使肥胖学生摄入能量和消耗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当供不应求时,机体动员储备的脂肪,从而消耗体脂,达到减肥效果。
3)针对体育专业学生或运动员,主要采用营养补剂的干预方法,干预后身体机能水平(血脂水平、免疫能力,无氧功、肺活量)、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耐力、弹跳力、身体协调性)及营养健康意识明显提高。
4)大部分随机试验的研究没有交代清楚随机方式,有些研究没有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持续时间以及样本量较小等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组别的多样性从而确定干预方式的效果,加强对同一研究的持续性研究及进一步探讨。
[1] 杨则宜.中国大陆学生体质状况及其运动和营养干预[J].体育科研,2006(6):65-68.
[2] 刘建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0(4):113.
[3] 阳 艳,夏克言,曾 锋,等.对体重指数未达标学生的干预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志,2009(2):45-46.
[4] 杨秋霞.不同体型女大学生营养运动和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2):166-167.
[5] 吴丽萍.对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实施运动与营养干预效果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6] 谷 崎,王 兵,文 安,等.营养干预对女篮队员免疫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7] 董 婕,刘 晨.补益中药干预对体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代谢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6):118-119.
[8] 李 鸿,顾晓菁.营养干预对高校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53-55.
[9] 李福花.运动与营养干预对学生发育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4).
[10]马 丽,杨莹莹.对部分肥胖大学女生进行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90-91.
[11]徐 标,潘兰芳,江 滔,等.早餐营养干预对体育系学生血糖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
[12]汶 希,韦 军.营养补剂柠檬酸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的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9(6).
[13]徐银华.某医药学院学生营养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