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分层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的相关问题研究

2013-04-11 09:29:58孟祥波牛志宁张露丹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资源分配分配分层

孟祥波,牛志宁,张露丹

社会分层是近几年中国社会学界关注的主要领域。综观前著和社会现实,社会分层结构的出现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如城乡划分的差异、社会流动机制的出现、社会身份、官民社会、贫富差距的出现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与“社会结构”的概念有关联。社会结构的变化的初源来自社会变革,近几年中国一轮轮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频现大众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利益关系和社会物质资源的重新划分和分配。社区体育资源是社会总资源的一部分,努力实现社区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抓住社区内部的地域性特征、人口特征、经济特征,掌握新形势下社会阶层的不同需求,使现有的社区体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利用,不仅能够促进社区资源配置改革的良性运作,而且可为体育资源的整体配置提供一套可行的理论依据。

1 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的研究意义和当代价值

社区分层下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的研究是建立在社区体育资源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以及新形式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生活目标、态度观念的转变的基础之上的研究。

首先,社区体育资源是社会总资源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考虑到社会总资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分配和再分配,由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分层,一部分人由于经济条件较好,享受到高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占有丰富的体育资源;而另一部分人由于能力不济或社会地位地下处于社会中下层。为此,基于分层次的体育资源分配的研究打破以往以某一具体衡量指标(如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做为分配标准的限制,将体育资源回归体育本质,充分发挥体育资源的健身价值和体育文化本身具有的传播价值,从而实现体育资源的大众化分配,为实现社区体育资源均等化配置提供理论借鉴。

其次,体育与政治、经济的相互羁绊。政治经济的影响力给体育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遇。体育的价值是建立在为政治服务,受政治约束,同时为政治谋福利的前提之下。现阶段的中国,体育实行的具有国家集中型特征的举国体制,竞技体育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国家的地位,显示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然而社区体育发展却不尽人意。社区是城市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载体,社区发展理应受到重视。社区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实现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社区居民的各得所需,从而消除因分配不均或分配不到而产生的家庭纠纷和社区矛盾,实现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其次从体育的意识形态上来说,社区体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优化体育锻炼氛围,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在多民族地区合理的资源分配不仅可以强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更能增强社会民族安定团结。

体育与经济是协调发展的,体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分配不仅要符合当前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又要能形成社区经济对社区体育资源良性地和可持续性地供给。社区体育资源的配给模式应是以政府补给为辅、社区自我盈利为主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社区政府专门负责体育资源开发和分配的部门应充分了解社区居民内部成员不同层次的体育资源需求,加强社区的宏观调控,引入必要的市场管理机制,引导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社区居民进行体育资源消费,使体育资源的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改革已经提上日程。从文化分类上讲,社区体育资源的配置中既存在场馆、健身器材等有形的、具有物质特征的物质文化,又存在社区体育资源分配中的行为方式、办事规则、共处规范等精神文化。基于不同层次的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优化社区物质文化环境,形成具有一定体育特色的的社区物质文化氛围,良好的体育资源配置还能把单一的物质资源整合重组形成一个文化丛,体育资源文化丛能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效果,从而发挥社区体育资源更大的功能。另一方面良好的有秩序的体育资源分配,有利于社区居民良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能够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其次,和谐公平的文化交流有助于社区居民形成有效的沟通,从而消除隔阂,形成一定的社区文化模式,强化社区文化特征,这在加强中国文化创新模式的今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社会分层下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策略分析

2.1 对基于原有社会分层理论下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的分析

“社会分层是与该社会的经济、政治体制紧密相关的,我们无法撇开某一社会具体的制度环境、经济体制和政治权利来抽象地谈它的等级特征”[2]。我国现有的社会分层模式是基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机制的导入,市场转型引起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转变,从而带来了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差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层次的人占有的物质资料和生产资料有了本质的不同,社区内部私营企业者阶层、以从事社会管理的白领阶层和企业家阶层所享受的物质资料远远高于哪些从事基础生产、农业养殖的一线劳动者,他们由物质资料所直接和间接得到的精神资料也相应的高于后者,在此阶段,经济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收入多少,也间接地影响了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权利的大小和精神文明的获得。而社区体育资源的基础分配是建立在社区居民比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社区经济水平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经济条件决定了社区体育资源的分配区域、分配人口、分配资源的多少,基于此,形成了不同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特征,如区域分配特征、性别分配特征、地域分配特征、项目开展类型分配、人口密度分配特征等等,所有上述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特征都与经济水平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此,定义为基于经济基础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模式,简称“E”型社区体育资源分配模式。

2.2 新的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模式分析

如果说马克思的社会阶段划分主要以经济因素为基础的话,那么现阶段的社会阶层划分具有多元特征,即社会阶层不但指经济方面的不平等,也包括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不平等。比如某种职业在社会上被较高评价,某一社会群体在社会权利系统中有较高地位,不同教育水平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社会地位,这些都是社会阶层的表现。在美国,社会学家们用更多的指标去进行社会分层,如用财产多少、拥有房产及类型、本人的受教育程度、消遣方式对社会成员进行分层。在社会分层的实践中,学者们最常用的是综合指标——即社会经济地位,它是通过测量人们的收入低位、教育地位和职业地位,计算其综合值来反映他们的社会阶层地位的指标。根据李强的当代中国社会分区,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由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组成。此外,王思斌在社会分层的基本方法中还提到了声望法,即由熟悉社会情况的人按照事先规定的分层标准,对本社区成员进行评价并进行阶层归类的方法。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对经济的衡量指标不再成为决定人们社会阶层位置的唯一指标。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深入和交流的加强,各个阶层间的阶级意识不再独立,不同的人们在各种场合交流,不同的阶层不会因为经济基础不同而产生隔膜。另外,随着社会分层的增多,每一个角度的分层都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而在每一个社会阶层内部,其成员也会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征。所有这一切为社区体育资源分层分配,并为划分具有分层秩序的社区资源分配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其次,社会福利的提高消弱了以经济为基础的阶层划分体系。在新的一代领导的执政思路的指引下,在与社会分层密切相关的政策、理念上,党中央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口号,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等。在这期间,国家更加注重民生,实现以人为本,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区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现新时期社区体育资源的分配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前夕,党中央又提出了扩大中产阶级的决定,这一决定提出,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平衡权利分配、减少内部摩擦,从而使社会整体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新的社会分层模式下的社区体育资源再次分配应是基于这种社会分层结构而产生。首先,社区成员中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产阶级,他们思想意识、经济条件方面却存在相同点,有利于社会成员因思想统一而平均分配和利用;其次,社区成员中社会上层人群的减少,有效地抑制了因社会经济地位高而过多的享受社区体育资源导致出现的社区体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最后,社会中层的增加,在参与氛围、社区影响、情感交流方面带动下层和上层人群融入到和谐统一的体育活动中来,从而为制定有效的体育资源分配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群众基础。

2.3 基于多元化社会分层模式下的体育资源分配模式的建立

基于社会分层的社区体育资源分层模式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资源结构中的实物、人力、文化信息等资源从社区地域特征、人口结构、人群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资源的原有配置等方面进行重新划分和界定。一方面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实现社区居民的切实需求。基于社会分层的体育资源的分配模式的制定应遵循一定的路线和流程。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体育资源利用的社区人口分层阶段。基于体育资源利用是将试验样本内的经常参加运动的人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全面了解他们所处社区的地域特征、人口结构、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行归类和划分,了解社区居民对体育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情况。第二阶段:基于社区人口分层假设的反馈信息收集调整阶段。按照第一阶段的情况进行人口分层,考虑到现实资源分配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要体现对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对社区政府部门的反馈信息和社区居民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统筹兼顾,整理出细化的、科学的分配政策。第三阶段:基于社区人口分层体育资源分配的评估阶段。加强实践性和实证性的研究,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抽取实验社区样本,对社区居民锻炼满意度、社区政府对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管理能力、社区体育资源的利用分配等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对于社区居民主要从健身需求的满意度、健身的愉悦获得感、资源公平分配的获得感等方面考虑;对于社区体育资源合理性和有效性配置应从社区政府反馈中获得,调查了解社区体育资源的实用情况、体育资源分配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于资源本身的评估要通过实地走访、访谈法了解,注重考察基于社会分层形式下新的体育资源的开发、民族体育资源的挖掘、社区职工体育资源和社区老年人体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同时加强对潜在体育资源的评估,注重考核社区体育资源软形式的引入和社区服务类指导的发展。第四阶段:基于社会分层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实施阶段。经过周密细致的路线和流程布置,最后应对评估后的目标措施进行大范围的落实并予以执行。

3 基于社会分层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将社区体育资源分配体系按照社会分层的理论构建需要一系列原则和注意事项,在此将构建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关键部位需要注意的问题逐一阐释:

1)社区体育资源分层中属性的划分。社区体育资源既有物质资源、也有非物质资源,既是一种政治附属品,又是经济携带物,还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态,将社会分层理论引入到社区体育资源分配中去,还要兼顾社区内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将某一属性规定成为社会分层的依据时要明确主次、划分轻重、注重兼容,尽量避免多种属性混合交叉影响分层的效果。2)体育资源的社区分层要保持分层群体的稳定性和体育资源利用的可延续性。在社区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存在户籍流动、工作调动、社区划分等外界影响因素,还存在人群自我的兴趣变化、惰性突现、疾病困扰等内部因素,所有这一切都会导致某分层中锻炼人群的变化,从而影响分层群体的稳定性,致使某些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展不能持续或使某些体育资源的分配出现不公。此外,体育资源的分层分配不应只求覆盖范围广、涉及层次深、照顾面积大的门面工程上,一方面要考虑社区体育资源能为更多的阶层服务,同时还要走到节约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发潜在资源、更新创新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3)基于社区分层的体育资源分配范围应有一定的局限性。社区分层中“社区”两字只是限定修辞成份,并不能将社区分层范围局限于社区内部、一个社区或多个社区的联合,社区分层中体育资源分配应考虑到社区地理范围、交通状况、体育有形资源的配置等外界因素。如设置“十五分钟”活动圈,即指将某处为中心,周围车程十五分钟即达的区域范围划分体育资源分配的范围;或者设置以某些具有地理标志性的建筑物,如学校、体育馆为中枢,将四周社区分散的体育资源聚合划分的社区分层区域;也可将城市内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国人聚居区等特殊区域划为单独的社区分层区域。总之,社区体育资源分配范围的划分要突出惠及居民锻炼、便于活动交流、利于社区组织的特点。

[1]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 强.中国社会分层:测量与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宋玉梅,李骁天,李 龙,等.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06(6).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张纳新.社会公平视野下合理配置社区体育资源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资源分配分配分层
新研究揭示新冠疫情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精读
英语文摘(2020年10期)2020-11-26 08:12:20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一种基于价格竞争的D2D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测控技术(2018年7期)2018-12-09 08:57:56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OFDMA系统中容量最大化的资源分配算法
计算机工程(2014年6期)2014-02-28 01: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