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娄佳丽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川中方音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语音的负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初探
黄芳,娄佳丽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基于教学实践和高职学生语音存在的问题,笔者从音素和超音段两个层面探讨和分析川中方音对高职学生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期望此研究能对四川方音区的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克服母语干扰,习得良好的英语语音有所帮助。
川中方音;负迁移;教学策略
在二语习得中,母语对目标语的迁移作用自20世纪中期就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学者们在研究迁移作用所产生的正负影响方面倾注了极大心血,期望为英语学习者们寻求更有效快捷的习得手段。然而,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书面表达及文化方面,而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造就了中国独特的语音文化---南腔北调。而各地浓厚的方音伴随着自身特有的语调对英语语音的学习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迁移,这又直接影响了学习者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提高——方言浓重的学生往往听不懂英语,同时自己讲的英语也很难被别人接收,从而导致了交际失败。笔者在长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院大多学生来自四川中部的学子们英语语音学习中负迁移的一些共性悉心观察,期望此研究能对四川方音区的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克服母语干扰,习得良好的英语语音有所帮助。
四川方言(亦巴蜀方言)虽属北方方言系,与普通话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性。根据发音特点,四川方言大致分为七个片区:川中片区、川东片区、川西入归阳平片区、川西入归阴平片区、川西入声独立片区、川南入声独立片区、川南入归去声片区。川中片区大致包括南充、广安、遂宁等地。
川中片区的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语音语调时,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他们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在音段层次有一定困难,在超音段层次的困难更为突出。在音段层次上,他们习惯用川中方音中音形相似的拼音代替英语中的某些元音或辅音,甚至完全不知如何发出英语中的某些川中方音中缺失的音素;在超音段层次上,错读音节,不懂正确的语调和节奏,不知道连读等等也是司空常见的问题。无论是音段还是超音段层次的迁移,随着扩招力度的加大,这些问题亦愈来愈明显,因此川中方音与英语语音的对比研究之价值也就显而易见了。
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或内在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对新知识或技能等的学习产生的影响。迁移一般分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就英语学习而言,如果母语对目标语英语的学习起正面的作用,那么这种迁移就称之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2.1 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
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层面上,但语音层面上的负迁移是最为明显和持久的。就笔者所教授的高职学生而言,其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导致他们对英语的基本拼读规则、语法规则等英语学习的基本知识的欠缺。因此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语音学习方面常借助母语即四川话。四川话递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则为印欧语系,四川话是以入声入阳平为特点,而英语则是典型的顎音类和咝音类语言。这些差别导致了母语为四川话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负迁移。
2.2 川中语音在英语语音中的负迁移
川中片区的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语音语调时,受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音段层次上,他们习惯用川中方音中音形相似的拼音代替英语中的某些元音或辅音,甚至完全不知如何发出英语中的某些川中方音中缺失的音素;在超音段层次上,这部分学生更是错读音节,完全不懂正确的语调和节奏,根本没有连读的意识。
2.2.1 音段层次上川中方音的音素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
川中方言音的音素对英语学习者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用方言中相似的拼音代替英语中的某些元音或辅音以及音素缺失的情况。
2.2.1.1 元音:
元音音素的负迁移首先体现在长短音的区分上。汉语的声母韵母在发音上都是等长的,也没有松紧之分,但英语的元音音素在发音长短,松紧上有区别。一般长音发音时间略长,但相对较松,而短音发音时间较短,相对较紧,即短而有力。上述差别导致英语学习者在对长短音的区别常常停留在发音持续时间上,笔者在教学实践在发现,川中方音对高职学生对下面四对长短音的学习起负迁移作用:/i:/-/i/,/?:/-/?/,/u:/-/u/,/?:/-/?/。由于川中方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不能正确区分长短音,从而不能正确辨识出目的单词。如把sleep/sli:p/误听为slip/slip/。
英语学习者掌握不好双元音/ai/和/au/发音的嘴形和开度,因此常按方言中的近似音来读,将/ai/读成汉语中的“爱”而将/au/读成汉语的“奥”。
对于川中方音中没有的音素如/?/,/Λ/,学习者往往使用方音中有的近似音来代替,因此常把/?/念成/e/或者是/a/,将/Λ/直接念成/a/。
2.2.1.2 辅音
(1)如下三组爆破音/p/-/b/,/t/-/d/,/k/-/g/掌握不到位。这三对爆破音就发音方法而言每队都是相同的,如/p/-/b/都是气流从口腔冲出,送气有力。不同之处在于每对的第一个音都是清辅音,发音时不震动声带,而后者要震动声带。这种发音方式在川中方音中是极少见的,而川中方音中的p, b,t,d,k,g都是发为声带要震动的[po][bo][te] [da][ke][ge],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爆破。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常把清辅音发为浊辅音,将/p/发为/pe/,/t/发为/te/,/k/发为/ke/。
(2)/n/和/?/的发音含混。在川中方音的发音方式中没有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如常将‘能’[neng]发为[nen],学习者将这种发音方式的缺失迁移到对/n/和/?/的学习上,因此常把/?/直接读成/n/,如把sing/si?/念成/sin/,pink/pi?k/念成/pink/。
(3)/l/和/n/难以区分。川中方音发音常常边音[l]和鼻音[n]不分,如将你[ni]念为[li]。受到母语边音鼻音不分这种发音方式的影响,很多学习者很难区别旁流音/l/和鼻音/n/,如将name/neim/读成/leim/。
(4)/w//和/v/发音的混淆。在川中口音中,尤其是遂宁地区,对拼音中的[h]和[f]常常混淆发音,通常将[h]发为[f],如肥肉[feirou]常发为[huirou],这种母语的错误的混淆发音方式负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上就造成了/w/和/v/发音的混淆,如将very/veri/发为/weri/。
(5)/θ/和/e/的发音。与汉语不同,英语是典型的顎音类和咝音类语言。因此在汉语的发音中不能找到与/θ/和/e/发音相似的音,在川中方音中也同样如此,这导致了很多学习者在学习/θ/和/e/时,习惯用母语和目的语都存在的/s/和/z/来代替,如将three/θri:/错读为/sri:/。
2.2.2 超音段层次上川中方音的负迁移现象
2.2.2.1 川中方音在音节上的负迁移
川中方音中的每一个音节里,几乎没有两个辅音连续出现,即出现辅音丛的情况。单一的辅音通常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且后面都紧跟一个元音。受到川中方音的影响,很多学习者在发音时遇到辅音丛就习惯性的按照母语的发音方式发音,在两个辅音中间或结尾加上一个元音来拼读。如有的学生在辅音后加入元音/?/,把great发成/g?reit/。有的在爆破音后加元音,如在/p/和/b/后加上/u/,将please发成/puli:z/。学习者这种在辅音后加上一个元音,以方便其发音的错误做法也同样出现在鼻腔爆破音中,由于爆破音和学习者母语中相似的音素在发音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汉语中的b,p等与英语中的/b/,/p/不同之处就在于,汉语这些音的结尾都加入一个元音,因此其真正发音为[bo],[po]。当学习者遇到爆破音和自己方音中缺失的鼻音一起出现时,初学者舍难取易,很自然就在爆破音和鼻音的辅音组合中加入一个元音以方便发音,如在/tn/中加入一个元音/?/,发成/t? n/。
2.2.2.2 川中方音在重音上的负迁移
川中方音以入声阳平为特点,且汉语又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因此在拼读时重音不突出。而英语是重音语言,重音不仅能区分词性,而且还是话语和话语节奏结构的基础。受到川中方音的影响,学习者在英语重音的学习中常出现以下问题:(1)重音不突出。受到川中方音入声阳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读重音时不能明显的体现出音调上的强弱差别,常通过拉长音节来区分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2)重音后移。汉语重音音节多在最后,因此学生习惯将重音移至词尾。(3)重音过多。重音过多通常是矫枉过正的后果,学生意识到英语是重音语言,而受母语影响自身在重音上强调不够,因此为了强调常常有多个重音。
2.2.2.3 川中方音在节奏上的负迁移
节奏是指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排列模式。川中方言属于音节计时型,速度取决于音节,所有音节在时间分配上大致相等。英语属于重音计时型,其重音是等时出现的。句子以重读音节为中心,与重读音节一起构成若干拍,而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之间的时距是基本均等的。英语的节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轻重音节的搭配,而川中方音则是通过声调的搭配来实现的。基于上述差别,学习者时常犯一下错误:(1)受到母语计时型节奏的影响,不能正确把握英语的节奏,出现中式英语。(2)不能按照意群来断句和停顿。川中方言区的学习者常按自己方言的习惯来停顿,使英语听起来方言未浓重。
2.2.2.4 川中方音在语调上的负迁移
语调是指说话时调门的上升或下降,声音的高亢或低沉,节奏的快慢以及轻重变化等。语调是为更好的表达语言内容和结构服务的。英汉两种语言虽然有相似点,但相较而言其差异更多。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的语调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即:1、调冠、调头前的非重读音节的调子;2、调头、句调中第一个重读音节的调子;3、调身、调头后到调心前各音节的调子;4、调心、语调群中最后一个最突出的重读音节的调子;5、调尾、调心后非重读音节的调子。英语语调的特点为: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并依次递进,调心位于语调群后部,调尾随调心的变化而变化;在降调中,调尾低平;在升调和降调中,调尾依次递升。川中方音语调通常包括调头、调心、调尾三部分,因此川中方音句子中的音节音高的变化是跳跃的,这与英语句子中语调变化是递进变化的相反。川中方音语调是平稳的,只在句尾有些许的上扬或下降,而英语语调是起伏的,且比较复杂。受到母语的影响,学习者对语调的掌握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川中方音的英语学习者通常语调平平,并带有方言色彩。(2)不能很好的掌握英语的各种语调,尤其是对一般疑问句的掌握。
3.1 基本语音知识的讲解
虽然高职语音教学没必要像英语专业一样详细系统地讲解,但对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的讲解也是很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纠正并完善发音。这些基本语音理论包括基本的元音辅音的发音,连读,弱读和节奏等,这些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实践。以连读为例,教师除了教授基本的连读规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常见的连读当作正常、标准的发音,并进行操练强化,使学生养成连读的习惯。当然,在某些具体语言环境中,因情感或节奏的需要而不用连读,这点在教学中也需要特别注意,以免学生机械的套用规则。
3.2 对比教学
在语音教学中可以利用对比教学法,通过英语和母语发音系统的对比,音与音之间的对比,英语各变体之间的对比来促进英语语音的教与学。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发音错误的成因,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并能利用母语正迁移来帮助其发音。以元音/i:/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母语中“衣”字的发音和该元音对比起来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应讲解清楚两者在发音器官,口型,气流运动方式上的区别,帮学生清晰的将二者区别开来,避免母语负迁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音与音对比起来教学,如将清辅音和浊辅音对比起来教学,让学生体会认识到它们异同,即口型,舌位等相同,但清辅音声带不震动,而浊辅音则要震动。为了提高学生对语音识别的敏感度,减少交际失误,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辨别各种英语变体,熟悉各种语音语调,如美式英语,英式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等。
3.3 快慢朗读法
在语音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区别于一般的朗读,快慢朗读就是故意极快朗读和拉长慢读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音。拉长慢读主要是通过将单词拉长,语速放慢来训练语音的一种方式,语速越慢越能暴露出音素和语流存在的问题,从而能更有效的解决发音问题,当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发音技巧时就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快速朗读,通过语速快慢读切换来锻炼和提高学生协调音际关系的能力。联系可以以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在拉长慢读的过程中分析讲解发音要领,在极快的朗读一遍,让学生体会语流的变化。学生分组练习后进行快速朗读比赛。这种方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和同伴的发音问题并能很好的完善。
3.4 建立动态的,多层次的评估模式
评估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语音的评估应该是动态且连续的,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入学时,教师就应该通过一定的语音测试对学生的语音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语音基础,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语音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过程性评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通过期末或者其他能力测试对学生的语音学习进行最终评估以检验教与学的效果。除了教师的评估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标准的语音示范进行对比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估,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评估。将这三种评估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动态的,多层次的评估模式,更好的监控和促进语音的教与学。
综上所述,川中方音对高职学生语音的习得有负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元音、辅音的习得以及对音节、重音、节奏、语调习得中的干扰。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觉得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在讲解基本语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对比教学法和快慢朗读法与动态的,多层次的评估模式相结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音。
[1]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H.H.Stern.Issues and Optionsin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葆青.实用英语语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杨琴.安徽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音负迁移现象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09,(01).
[7]姚晓菊.高职院校英语语音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04).
Probeinto Negative Transfer in English Phonetics Acquisi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fromthe Center of Sichuan ProvinceandIts Teaching Strategies
HUANG Fang,LOU Jiali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os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honetics acquisition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authors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negative transfer cased by the dialect in the center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two perspectives, and also probe into its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authors hope that this study can help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Sichuan dialects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transfer from the native language.
Dialect in Center Sichuan; Negative Transfer; Teaching Strategies
G712
A
1672-2094(2013)05-0119-04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3-05-07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汉语负迁移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编号:11SA15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黄芳(1968-),女,四川广安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与实践。娄佳丽(1986-),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