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在滇西北地区的安全策略研究

2013-04-11 08:05:45陈恒兴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滇西北哈巴户外运动

陈恒兴

滇西北是云南六大旅游区之一(其余5个旅游区为滇中、滇西、滇西南、滇东南、滇东北旅游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发现滇西北体育旅游的安全现状总体不容乐观,事故发生的频率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但成为户外运动业发展的瓶颈,而且为滇西北旅游度假区域的管理带来隐患。虽然户外运动安全问题开始引起各界重视,但基于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客观存在性、复杂性、紧迫性及其影响等方面的重大性,如何因地制宜的解决户外运动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

1 滇西北地区体育旅游的现状

1.1 区域旅游业发展带动体育旅游发展

近几年来滇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汹涌势头格外引人注目,根据旅游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按现行行政区划把滇西北划分为4个旅游地域:大理旅游片区、丽江旅游片区、迪庆旅游片区和怒江旅游片区。对滇西北地区近几年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伴随着云南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相关的体育旅游业也同时得到了发展,加之滇西北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彩的人文渊源而吸引着众多体育运动爱好者的亲身参与。

1.2 滇西北旅游片区体育旅游运动类型

2000年后随着体育旅游的蓬勃兴起,登山热的急剧升温,云南省为我国的山地大省,山地资源非常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滇西北地区例如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白马雪山、玉龙雪山和苍山等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全球登山爱好者的目光,每年很多的专业和业余登山爱好者选择滇西北不同的雪山进行登山活动,此外一些在国际上知名度、关注度很高的户外极限登山大赛也纷纷把举办地选在滇西北地区。例如哈巴雪山距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城140 km,海拔5 396 m,是滇西北地区众多雪山中最容易登顶的雪山之一,因为难度较低和易于登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旅游者把这座山峰视为攀登其他高峰的前站和训练适应基地。据哈巴村村长介绍,2008-2012年由哈巴村民带领的民间登哈巴雪山活动已有近5 000余人,而且每年还有很多登山爱好者到哈巴村进行登山活动。

丽江与迪庆旅游片区中,形成的“大玉龙旅游区”是体育旅游爱好者进行不同类型户外运动的场所,据初步统计仅丽江玉龙县就拥有43条户外运动线路,包括山地徒步、山地竞速、山地自行车、溯溪、定向运动、攀岩、漂流、探洞等,每年均呈现发展态势;此外“大玉龙旅游区”由于自然环境、安全与管理等因素的原因,有的项目在旅游区已经禁止,例如滑雪项目的制止主要是由于滑雪地点位于4 000 m左右的位置,对参与者的身体要求相当高,只有极少数人能参与,而且在参与中常出现高原反映;此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降雪量逐年减少,雪线逐渐升高,滑雪道缩短,加之人力、物力的维持费用高,因此旅游区管委会制止了此项目的开展;另外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在长江第一湾的漂流项目(枯水期)的开展,露营项目的开展以及旅游环线的自行车骑行项目、徒步穿越等项目将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近年来随着大理旅游区洱海环湖公路的建成,其路面为柏油路面,环湖公路禁止机动车行驶的规定为旅游者打造一条专门骑行和徒步旅游线路,沿洱海湖水旁,路的一边是白族“三房一照壁”青瓦白墙民居的自然村落,墙面上画有各色寓意吉祥的中国山水画图案的特色建筑,在洱海湖水映衬下格外的秀美,这条线路由于周围环境好,沿途风光有特点,骑行和徒步安全,因此很受体育旅游爱好者的欢迎;此外苍山十九峰十八溪,最高海拔约4 097 m,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巍峨秀丽,有着讲不完的动人传说和看不够的风光美景,吸引着海内外的众多游客上山探奇寻幽和游览观光,但是近年来苍山风景区都有旅游者迷路造成伤害事故,由此管理部门正在制定相关规定加强管理。

怒江旅游片区依托“怒江大峡谷”的地质地貌特点,如由政府修建的“石月亮山”登山路径,为初级体育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有特点的登山线路。前几年随之纪录片“最后的马帮”播出后,徒步穿越独龙江成为很多体育旅游爱好者的又一个选择,加之有“世外桃源”之称的丙中洛,早年由传教士建立的天主教堂和传承酿造的葡萄酒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自然风景都可以尽收眼底;因而怒江旅游区的户外运动项目露营、徒步穿越、登山等是都依托着“怒江大峡谷”传统的民风民俗和地质地貌的特色,加之中央电视台在去年组织的“怒江漂流”活动后,无疑又给国内外体育旅游爱好者带去了一个另类的大峡谷户外运动项目。

2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组织者管理规范缺乏

现阶段的体育旅游运动大多借助网络进行联系,这种自发组织的体育旅游方式看似健康,实则缺乏安全保障,存在着很大危险。例如发贴召集者对参与者的年龄、体力、户外运动经验等并无要求,而参与者对于发贴召集者的户外运动资历、经验、组织管理等状况也不了解,无不加剧体育旅游潜在风险。例如2010年10月1日,5名网友相约攀登哈巴雪山,在成功登顶海拔5 396 m的哈巴雪山后,分别来自昆明和湖南的2名山友在下撤途中发生滑坠事故遇难。昆明登山探险协会的专业人士提出“不认识的人去登充满危险的雪山,这在登山中是很忌讳的事情”。

2.2 参与者风险意识欠缺

位于滇西北地区不同类型雪山以其交通便利、难度系数高低不等、费用低廉等的优势吸引着无数体育旅游爱好者,距今已经成为各级登山爱好者攀登的最佳雪山。由于参与者的盲从心理,缺乏户外运动经验和野外生存知识,造成了严重后果。如2010年7月13日,独自背包爬苍山的上海青年任圣杰被困苍山,直到7月25日上午,失踪11天的任圣杰的遗体在苍山被找到;2012年7月梅里雪山景区3名游客没有按照景区开发的路线游览,不顾景区禁止通行的标牌提示,偏离景区攀爬至非开发区域并在海拔5 000 m的山地露营,经过搜救2名游客不幸遇难。

2.3 公共服务体系不到位

由于体育旅游运动大部分在野外或地势较险峻的高山峡谷中,加之气候的不可预测性,公共服务体系中如通讯工程的覆盖率不到位,参与者往往缺乏相关的安全装备与经验。例如2011年10月22日,河北籍男子范某携带妻子和儿子一起到苍山云弄峰登山,登至海拔2 300 m左右,其妻子和儿子因体力不支在原地休息,而范某独自继续攀登,此后便与妻儿失去联系,直至23日下午,他才得以获救;另据调查,目前哈巴雪山的大本营所在地无通信网络支持,通讯需走出大本营,爬到周围山顶,而事故的发生,往往时间是最宝贵的生存机会,延误向外求援的第一时间,将给救援带来很大麻烦;此外,面对每年较多登哈巴雪山的参与者来说,在哈巴大本营设立检查站,对其准备登顶的每名队员进行检查(身体和装备)、铺路绳预先铺设、气候风速等概况通报、登山人数的统计等,通过资源的共享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

2.4 应急救援不及时

根据国外考察报道与实例验证:事故发生后最好的救援是就近救援。中国大部分旅游景区都没有设立相应救援机构和救援队伍,每次救援任务基本是发生事故后由当地政府组织村民或是景区工作人员承担,而他们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必要的技能培训。再以哈巴雪山为例,由于雪山不通公路,所有的登山者从山下的村落边出发到大本营要用一天时间,再从大本营出发到山顶5 396 m返回大本营也需一天时间,一旦这里发生登山意外,要把伤员抢救到山下卫生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离哈巴雪山较近的虎跳峡卫生院距离66 km,三坝卫生院距离31 km,如果要把伤员抢救到丽江医院或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医院,那么公路里程分别为130 km和150 km,均需花数小时甚至一天时间。山下的村级卫生室除能提供一般简单外伤的包扎外,缺乏专业设备与医生。因此事故发生时,单靠参与者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在景区又没有设立专门的救援队伍,这将延误最佳救援时间。

3 建立体育旅游救援体系的策略

3.1 政府职能管理的规范

政府注重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作用,在重视和强化滇西北地区旅游区域发展规划工作的同时,制定和完善体育旅游的法律规制,实现滇西北地区体育旅游开发、环保、自然、生态、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实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完善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保障,对各体育旅游经营者和体育旅游者有直接作用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收集、传播与整合,资源共享、统筹规划,从而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成本损失,在提高区域体育旅游经济效率的同时,切实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3.2 安全体系构建

3.2.1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旅游区域气候气象、地质信息、旅游容量、旅游线路、交通、环境污染、治安信息和适合体育旅游的项目、安全注意事项等平台建立,并根据这些平台预报提出相应的预警。政府是旅游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市场变化和社会第三部门在旅游公共服务中的地位缺失,导致旅游公共服务单一,制约了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实践步伐,因而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以滇西北某地旅游片区为试点,适时引进社会第三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加强公众参与监督力度,建立公共信息管理体系,为完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一定参考。

3.2.2 安全预警

安全预警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可能发生事故及灾害的区域提前发出预测和预警信息,防止或避免其发生;二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发布报警信息,减少事故损失,保卫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控制其发展[1]。滇西北地区旅游业起步不一,导致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且各阶段具有各不相同的发展特征,因此根据不同区域旅游安全事故隐患的来源,通过建立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出对应的预警要素,并预测可能引发的各种严重危及体育旅游安全的灾害与事故,同时根据可能产生危害程度的不同,发挥安全警示职能,例如提示体育旅游参与者除了有充分的身心准备外,还需要具备针对性的训练,必要的户外生存知识与装备配备。昆明登山探险协会的专业人士曾提出:“登山时需要携带个人随身小包,里面装有保暖衣、手电筒、水和食品等物品,而小的登山团队,还需要携带急救药品、帐篷、睡袋、防潮垫、抓绒冲锋衣裤、厚排汗袜数双、排汗保暖内衣裤、雪山手套和防水手套等装备,还要有一对一协作的向导。”

3.2.3 应急救援

各旅游区应当有个综合的为社会公众提供经常性应急救援服务的专门机构,才能适应群众旅游安全保护的需要。例如以当地政府组织依托当地公安消防、特警以及武警、解放军、预备役、民兵等组建专业救援机构,适时安排救援人员在各旅游景区值勤上岗,此外政府和景区需要为救援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资金保障,如配备一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保险,此外救援队可以在政府机构、景区管理机构中接受社会各界、企业团体、个人的捐助,引入一些社会资金和户外用品公司赞助,在提高救援力量的同时,为救援者自身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3.3 全方位志愿者队伍的联动

这些年来滇西北地区体育旅游事故频发,发生的事故时,救援人员除了当地公安消防、武警官兵外,搜救配合中都有志愿者队伍的配合,志愿者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组织,在危机发生时,可以填补政府和社会在相关方面的缺位。根据我国现阶段体育旅游特点,当地志愿者的加入是应急救援队伍的另一补充,志愿者需要注册登记,并应遵循自愿和公益性的原则,专业救援机构需要聘请国外专家负责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医疗急救常识,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并且定期开展和不定期开展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的救援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巩固,并利用他们对当地情况的了解,诸如气候、地形、语言等方面的特长可以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效率。

3.4 救援体系长效发展机制

救援工作是一项长期民生工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应急救援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但充分反映政府长效战略规划以及健全的工作协调机制,而且随着体育旅游作为滇西北旅游业中具有活力和潜力的新型项目,云南省各级行政部门已经将发展计划的制定纳入了当地社会和经济整体规划之中,面对云南省旅游业迅速发展机遇,有选择、有步骤地建立完善的体育旅游业,与此同时加强体育旅游救援体系的建立,为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加速滇西北体育旅游的整体发展打造新亮点。

[1] 张西林.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制初探[J].经济地理,2003(1).

[2] 岑 乔,魏 兰.山地旅游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以四川省山地旅游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6).

[3] 高 玲,郑向敏.国外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8(3).

[4] 晓 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3(2).

猜你喜欢
滇西北哈巴户外运动
靳叔家的哈巴
百花园(2022年6期)2022-12-28 04:49:34
滇西北生命体验的诗性吟唱——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解读之漫议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7:12
15 个产地玄参中哈巴苷与哈巴俄苷含量测定
冬季户外运动
滇西北高原机场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哈巴雪山的太阳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西藏研究(2017年3期)2017-09-05 09:44:57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金色年华(2016年10期)2016-02-28 0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