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人民警察队伍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探析

2013-04-11 07:11方蒸蒸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软实力人民警察实力

方蒸蒸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思政部,江苏 南京210023)

人民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给我国的公安队伍建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公安机关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权”与“法”、“服务”与“管理”的双重定位中更容易偏离“正义”,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发生在重庆的“文强案”及中央对重庆警察队伍的一系列调整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高发,社会稳定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加强警察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人民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途径,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势在必行。

一、“软实力”的内涵特征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全球战略问题研究家约瑟夫·奈(NyeJoseph)提出的。他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1]“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文化(那些吸引他人的地方)、政治价值观(当它符合国内外的期望时)、外交政策(当它被视为公正和道德时)”。[2]总的来看,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软实力的内隐性

“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社会物质方面“硬实力”的建设,因为“硬实力”指标相对于“软实力”而言更明确、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无论是“数字政绩”还是“形象工程”都是易被社会发现的,而“软实力”建设相对来说更加“无形”,是一种能够感受到却无法实物呈现的精神状态。

(二)软实力的渗透性

“软实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以国家实力为依托的“精神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肯德基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日本的动漫和电子游戏等文化现象对世界各国的影响都是空前的。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努力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新要求。这是我国从强调经济增长转变到重视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正是由于“软实力”的渗透性,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都要求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软实力”的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随着冷战结束被认为是“意识形态的终结”。事实上,这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而趋于消亡。美国的霸权之路逐渐从有形的“物质霸权”向无形的全球“文化霸权”转移。这也是在世纪之交,约瑟夫·奈提出“文化软实力”的初衷。他认为,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与扩大美国的国际战略利益的重要举措就在于维护美国的自由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在东西方警察文化的对决中,如何保持“软实力”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是我们加强人民警察软实力建设的应对问题之一。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警察“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人民警察“软实力”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国际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手段和方式更加隐蔽,亟待我们认清资本主义文化入侵的真实面目,加强人民警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设,提高处理国内涉外事件的政治灵敏度;另一方面,国内改革开放正步入“深水区”,社会各方矛盾冲突会更加激烈,需要人民警察成为维护正义的坚强后盾,正确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在以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为趋势的发展背景中,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将越来越多地代替经济、军事领域等诸方面的竞争。目前,我国人民警察的“软实力”建设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入侵——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挑战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文化外交,全面输出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观点试图迎合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政策,为“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如果说西方在全球化早期是用枪炮加传教士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殖民地国家,那么今天的西方是用大众化文化加互联网向后发展国家输入他们的文化价值观”。[4]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自从诞生之日,西方大国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进行和平演变的行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使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发掘和利用,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愈加重要,需要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战略高度看待我国文化安全问题,探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警察的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工具,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5]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体现在警察“软实力”上就是将公安精神与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战斗力的能力。这种战斗力对人民警察自身体现为一种凝聚力和鼓舞力,对违法犯罪分子体现为一种威慑力和打击力,对人民群众体现为一种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全球化浪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中,在文化霸权全球弥漫的态势下,加强对我国的重要职能部门——公安队伍的“软实力”建设,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变颜色。

(二)“服务群众”角色定位——警察的“公仆”身份的挑战

在马克思看来,警察、监狱和法庭都是国家机器,是为执政党服务的暴力工具,超阶级的警察是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的警察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性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加凸显了人民警察的时代使命: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是警察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警察“公仆”身份的最好诠释。我国警察的文化软实力不仅体现在对违法犯罪分子和潜在犯罪者的打击与惩处、维护社会治安、弘扬社会正气上,还体现在警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全体社会成员对其依赖和信任上,并且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逐渐深入推进,人民警察“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自己的政治使命,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在面对危险犯罪分子和人民的艰难困境时勇于奉献和牺牲。正是由于警察的“公仆”身份特征,才能在面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奔向什么目标的根本性大是大非问题时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

(三)综合的战斗力——警察“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的挑战

通常,警察“硬实力”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和器具设施等。如警察办公建筑设施,各种执法巡逻交通工具,警用器械以及警察交通、消防设备。二是能够“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如高科技的警察信息系统网络、警察通讯指挥技术系统和高科技的刑事调查技术手段及设施[6]。警察战斗力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硬实力”的先进程度,如对单兵武器、新型防弹衣和防暴工具的研发等都体现了警察“硬实力”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人民警察的职责将更多地体现在“软实力”上。警察“软实力”是警察实力的一种非物质形式,比如警察的形象、办案的态度、对待来访群众的方式方法,服务群众的意识,对警察职业的热爱,牺牲奉献精神等。它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是体现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鲜活窗口。警察文化“软实力”体现在警务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如接处警工作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种态度等细枝末节都体现了警察的基本素质。如前不久在南京市民中掀起的热议:雾霾天南京交警街头执勤是否可以戴口罩?[7]这个实例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对警察形象的关注。可见,加强警察“软实力”建设,探索“软硬”结合的执法模式,凸显警察综合战斗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三、警察“软实力”建设的实效性选择——走“群众路线”

(一)继承“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我党在革命初期就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正是依靠这条路线,我们才取得了“三大战役”的最终胜利。西方警务工作者也认识到,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合作,也不会有效地控制犯罪。大量调查证明,警察花在同犯罪直接有关工作的时间很少。在纽约,警察的工作时间22%是搜集情报,36%是提供社会服务,30%是维持秩序,只有10%是直接对付犯罪。在芝加哥,警察工作有83%与犯罪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在尽社会职能[8]。重庆的“文强案”,之所以会在公安队伍中出现“黑老大”,受党教育多年的高级领导干部沦落为“黑社会保护伞”,除了党内、党外监督不力等社会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忘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项调查发现,“领导干部的立警动机和动力日趋世俗化,把从警当作一种职业,一种生存的资本和手段(‘支撑你继续当警察的动力源’认为是‘职业需要’的占59.4%)”[9]必然会在金钱与诱惑面前立场不坚定,从而背叛自己的职责,迷失方向。因此,要不断提高警察的“服务意识”,把走“群众路线”作为加强警察“软实力”建设的一个切入口,形成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模式。

(二)践行“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

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最核心的内容是警察核心价值观和警察奉献服务精神的培育。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弘扬警察奉献服务意识,使每一位公安民警都能做到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服务人民。首先,在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取向上坚持和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其次,在警察组织的内部管理价值取向上,要培育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的具体的“人”,将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和文化育警相结合,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精神,激发警察群体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更好体会服务群众的人生价值和乐趣。最后,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加强群众对人民警察的监督也可以反过来有效促进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公安队伍的违法腐败现象。

(三)构建“健康和谐”的警民关系

从警察的社会功能上看,转变警察职能的有效途径就是服务群众,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愈加突出。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往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虽然警察职能不宜太过泛化,但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大量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而琐碎的矛盾问题。如果警民关系和谐,在警力短缺、资金有限等现实条件约束下,在预防和打击犯罪职能与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职能之间的取舍就不会出现“零和博弈”现象。当前,公安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具有特定的优势。首先,警务工作的重心转向社区,这已成为世界警界的共识。警察进入社区,划片“承包”,群众可以便利地找到警察,方便警察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其次,将警察拥有的社会公权力“用之为民”。警察能够调动公共资源解决一些群众的突发问题,为群众快速提供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帮助。第三,警察具有快速反应机制。群众通过便捷的报警系统迅速发出求助信息,使得警察成为解决各种难题的理想“救急机构”。如帮助群众“开锁”、紧急情况下的救援等。

四、结论

提高警察文化软实力,公安机关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政治觉悟,培养警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服务群众的精神;另一方面需要增强警察使命意识,提升警察注重责任、服务社会的高尚境界。一句话,要使警察将社会生活尤其是关系到人民切实利益的价值目标作为个人的存在意义。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0]警察职业最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特点,在警务实训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与警察“硬实力”相互结合,将打击不法分子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但是,有些警察在工作中只倚重“硬实力”,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矛盾纠纷,对待群众来访“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究其原因就是不重视基层的群众工作,没有摆对自身的位置,以“管理者”身份自居,忽视了服务职能。这样容易激起社会对警察工作的不信任、不理解和不支持。近些年发生在一些地区的群体性事件①如贵州瓮安、孟连群体事件,王帅、吴保全案等。经媒体曝光后,更引起人民对警察职能的思考和讨论。加强我国警察“软实力”建设,一方面,警察队伍要体现警察的国家机器职能,预防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警察队伍需要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加强警察“软实力”建设就是统一认识,努力实现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切不可厚此薄彼。在国际国内复杂的背景中强化人民警察的奉献服务意识,坚定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坚持警察“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有机结合。

“有困难,找警察”这个口号曾经由于警察职能范围太过泛化而引起社会大讨论。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在某些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当群众面临紧急突发事件或遇到其他危难问题时,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想到拨打“110”,寻求警察的帮助。要看到,在当前的和平政治环境中大量需要警察处理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如果这些矛盾能够早发现、早处理就是对违法犯罪的预防。另外,一些大案、要案的破获也往往是在群众的大力协助下完成的。如果警察把精力完全放在打击、预防犯罪上而减少“服务群众”职能将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因此,需要转变警察职能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只有实现了警察职能的“软硬”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1]Joseph,S.&Nye,Jr.Soft Power.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N].Time,1999-0 2-22.30.

[2]Joseph,S.&Nye,Jr.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M].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4]田丰,肖海鹏,夏辉.文化竞争力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6]丁灿,胡和平.警察文化软实力建设探析——兼论“任长霞”文化符号[J].政法学刊,2009(5):125.

[7]南京交警街头值勤咋没戴口罩[N].现代快报,2013-01-31.

[8]宋万年.外国警察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329,334.

[9]龚正荣,朱志华,吴育哲.当前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公安教育,2004(3).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猜你喜欢
软实力人民警察实力
向人民警察致敬
软实力致胜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实力抢镜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