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凤英
(广州大学 社科部,广东 广州 510006)
党的建设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而且能够在理论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因此,在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中要进行大胆探索,同时还要在实践基础上形成规律性认识和理论升华。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党建实际,对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涵、价值取向以及实践路径等作些探讨。
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指高校党组织及其党员为保持自身的党性、以先进的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对自身先进形象的新塑造。从内涵来看,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指导高校发展的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先进。党的先进性首先取决于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决定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加强高校党的理论建设,确保党的理论的先进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为指导,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第二,高校党的组织先进。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内容。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国高校党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校党委、学院党委、系党总支和基层支部组成的统一整体。高校党的事业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推进,党委的决策要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来贯彻落实。保持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先进,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第三,高校党员队伍先进。党员是高校党的肌体的细胞。先进的党员队伍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基。高校党的先进性终究要以全体党员的优良作风和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保持高校党员队伍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先进,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扎实的根基和旺盛的活力。第四,高校党的规章制度先进。规章制度是规范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的行为准则,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立足高校实际,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党的各级组织领导与决策规范化、程序化及党内生活民主化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因此,牢牢抓住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四个基本要素,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协调,高校党的先进性方能得到全面展现和提升。
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党员既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是高校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包括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两个群体。高校党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胡锦涛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1](p53)所谓党员素质是指党员在为党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它决定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特征、行为模式和工作能力,反映了党员“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特质。相对于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而言,较高的业务素质是我国高校党员的基本特征,但政治素质对业务素质的提高具有能动的推动作用。党员的政治素质,主要是指共产党员的政治素养、政治敏感、政治意志、政治智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表现。高校教师党员作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中的中坚力量,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把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社会现象等的认识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教育了学生。实践证明,后者左右学生“三观”的形成,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高校学生党员是时代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带动并影响着其他学生,进一步影响学风、校风和党的形象。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部分党员出现重业务素质而轻政治素质、重关系而轻学习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着高校党的形象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高校党员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p537)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加快高校改革发展步伐,谋求高校的创新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这就有赖于广大高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明确新时期高校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广大党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高校不仅担当着科学研究、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职能,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可以说,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者,绝大多数必将是今日高校普普通通的学生党员。今日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如何,必将影响、关系到明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未来国家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也将有今日在校的普普通通的学生党员,今日在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理想信念、业务功底和创新能力如何,也将影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我国未来综合国力与竞争力的提高。因此,高校要完成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必须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严格党的纪律,做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把好党员的发展质量关,以先进的教工党员队伍,带动和培养先进的学生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当前,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况,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结合”。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方向标和助力器。抓好高校党建工作,不仅能保证高校发展的“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而且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但近年来,部分高校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偏差。其中,一种表现是不注重党建工作在高校的综合效益,使高校党建工作游离于教学科研工作之外,形成了“就党建而抓党建”的局面,使高校党建工作失去了载体和抓手,工作落不到实处;另一种情况是片面强调教学科研工作,以教学科研工作代替党建工作,认为搞好教学科研工作是本职和经常性中心工作,党建工作是额外,教学科研工作搞好了,党建工作自然也就好了。这两种情况集中到一点,就是割裂了高校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内在联系,不能使二者统一起来、相互作用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工作,高校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大党建观念,着眼于高校发展的全局,立足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这个中心工作的实际和需要,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科学制订党建工作总体计划,明确不同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完成学校中心工作的过程中落实党建工作任务。
第一,党组织安排党建活动,要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和层面,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长期任务的视野,从老师和学生发展的角度,从是否有利于学科发展,是否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选择活动内容。要改变单纯的“为党建而党建”的做法,不仅要考虑党课培训、发展党员、评先评优,而且要考虑党员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在业务、知识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时,不仅要考虑思想方面的先进性,而且要考虑本职工作和学习方面的表现,考虑发展和培养对象在业务方面的先进性,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为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突出业绩的老师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上,做到思想、业务或学习两突出,避免单打一或以偏概全情况的发生。
第三,上党课要结合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员的改革、发展、创新意识与学校的发展大局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党性、党纪、党风教育。
第四,评选先进要重点考察该党支部、该党员是否真正在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方面表现突出,是否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中有良好影响,是否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等等。
思想是人们行动的向导,思想统一是行动统一的前提和保证。要保持高校党的先进性,首先要保证思想的先进性。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组织手段管理党员的方式,要把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组织管理中,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引导党员提高自身觉悟,增强“自控能力”。
——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感召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党员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先进任务的榜样作用,要适时地选择各类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先进事迹,净化人的心灵,坚定人的信仰,鼓舞人的斗志,激励人的行为,激发人们的内心自觉,使党员发自内心地行动起来,以英模人物为榜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以先进性为自觉的追求,努力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力量的基点。高校院系设置基层党组织,要结合高校教学、科研和学习等方面的特点和需要,保证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教学为主的部门,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科研人员可以按科研中心或课题组建立党支部;管理等部门可以按照行政处室建立党支部;大学生、研究生可以按年级或学科建立党支部。同时,可以积极探讨学生社团、社区建立党支部。同时要把威望高、能力强、能起带头作用的老师或学生,选定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首先,要确立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把党建工作与学校和部门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党建工作的载体和抓手,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组织、作风、工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和评估,实行党内与党外、质与量、奖与罚相结合,确保党的先进性目标得以实现。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2](p32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发展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使得“党委领导”成为我国高校的显著特点。因此,高校党的作风集中体现在党委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及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它直接关系高校党的形象,关系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笔者认为,基于党风建设的“范围广、弹性大”的特点和制度建设的“权威性、稳定性、长期性”特点,在当前体制下,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能够更好地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是建立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树立党委动员、基层组织、党员先行的优良作风。
二是党委要严格贯彻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和组织纪律,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制度,使学校的运行有章可循,管理有法可依,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是实行党务校务公开,落实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以教代会、工会为载体,充分了解民意,尊重民意,发挥民智,增强党的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展现党的优良作风,体现党的先进性。
四是建立党组织生活机制和党员发展机制。党组织的民主生活要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员的发展也要坚持正常的制度规范,严格按照有关的程序,把好每一关,选好培养对象,保证党的先进性。
从组织架构上看,我们可以把教工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之上,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之上,每一学生党支部里安排一名优秀教工党员做支部顾问,以发挥教工党支部对学生党支部的传帮带作用,实现“一带一,一对红”的目标。
从思想建设方面看,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同样进行定期学习和民主生活会。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专题或教育影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交叉进行交流,谈认识、谈体会,以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明确党员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提高高校党员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从制度建设方面看,除了要求高校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校规外,基层党支部要制定详细的支部活动规则,建立激励机制,以奖为主、奖惩结合,以科学的制度规范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行为,保持高校党的先进性的高大形象。
从作风建设方面看,党的作风与党的先进性形象紧密联系。经验告诉我们,党风正,则党的形象好;反之亦然。要加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形象,我们可以选择高校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的先进典型,直接影响并带动广大教工党员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
总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不仅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有利于推进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的现代大学建设,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且能够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