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11 05:16储国斌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出版社供应链图书

储国斌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新的形式下,我国出版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出版社更是如此。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囿于多种情况,图书物流业的发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大学出版社直接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出版方向多以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教辅和市场书为辅,图书物流的主体应是高校,即高校教材的发行和高校图书馆装备是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配送的主体,新华书店连锁以及网上书店零散配送是其辅助。当前,大学出版社在运输、仓储和营销等环节上力不从心,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1]。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在封闭的环境下运作,面对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图书物流市场,其图书物流成为图书供应链中薄弱环节,这种薄弱“链”节亟需增强。

1 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的现状

1.1 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的现状

目前,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物流采用的是多种物流模式并存的现状,如第三方物流、自办物流、自办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等。

1.1.1 第三方物流模式

部分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模式采用外包物流为主。借助专业的第三方图书物流,以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基础,通过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实现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的转移,逐步实现市场集中和物流运作的规模化[2]。大学出版社将图书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自身核心以外的业务由专业的公司去完成,如顺风、宅急送、德邦和圆通等快递型物流公司,还有如辛峰共赢物流公司、皖新物流公司等专业型物流公司等。

1.1.2 自办物流模式

一些大学出版社设立图书代办中心或物流中心,这些中心隶属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社自建仓库,拥有专业物流人员。自办物流减少了图书流转环节,使书畅其流、尽其用,加快了图书上架的速度[3]。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座城市,大学出版社一般会对一些大客户采用自办物流模式,组织专业人员操作,贴心服务,以此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1.1.3 自办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结合模式

这种物流模式在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尤为常见,即在出版社业务的核心地区,所在省市的图书物流采用市内配送和省内专线的自办物流模式,将省外及偏远地区的图书物流采用外包模式,实行门对门服务,这种物流模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物流成本。

1.2 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服务的现状

图书物流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不高,大学出版社的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其薪酬待遇也相应较低,从而导致物流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低下。一些大学出版社对图书物流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其结果是物流效率偏低、物流成本居高,相关部门与物流部门配合不够默契,图书供应链发展不协调,图书物流业已成为大学出版社的一个包袱。

2 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部分物流从业人员由于编制和身份的改变导致服务观念的改变,身份的不同、素质的高低直接体现出责任心的强弱。部分从业人员对图书物流工作表现出慵懒散漫,缺乏进取心,更缺乏责任感,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出版社物流工作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受损,使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工作陷入被动。

2.1.1 重视不够

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和绩效政策等只是挂在墙上,对于这些制度,管理人员没有执行到位,从业人员没有入脑进心。部分大学出版社只重视作者资源和选题策划,轻视储运流程、无视物流环节,图书物流无足轻重。

2.1.2 管理不严

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少,对于服务观念差、责任心不强的人员视而不见,疏于教育、督导和管理,管理方法陈旧、不当,管理效率低下。

2.2 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硬件设施有待加强

一些大学出版社注重自身的核心业务,忽视了图书物流环节,对图书物流硬件投入不足,如图书物流仓储中心和运输工具的投入经费较少,图书物流无法达到高标准、严要求。

2.2.1 制约发展的仓储空间

仓储面积不足是大学出版社的通病,建社伊始,所在学校安排几间办公室作为临时库房,随着出版品种的增多,库位紧张的局面也不断显现,库房也在不断地调整,每调整一次都要与所在学校的分管领导及若干个部门申请和协商,大学出版社的库房搬迁基本都在两三次以上。当学校内部库房面积不能满足需求时,不得不向外承租,大学出版社的库房先天发育不良,是导致后天管理滞后的主要原因。

2.2.2 制约管理的仓储设施

仓储内部的硬件设施不全直接导致仓储管理的质量和物流配送的效率低下,一些出版社的库房仅有几台半自动的打包机、几辆手动小推车,对物流硬件缺乏长远规划,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配送量,配送效率的低下制约了管理的质量、影响了市场的销量。

2.3 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供应链体系亟待构建

2.3.1 供应链体系不完整

目前,大多数大学出版社仍然采用逆向供应链模式,即以产定销,供应链的源头不是从市场中来,供应链的终点也不是到市场中去,而是在供应链的源头和终点徘徊,没有真正实现以销定产、以营销带动出版的绿色供应链。

2.3.2 供应链衔接不紧密

编辑、出版、营销与物流等部门,链与链之间难以环环相扣,而是各自为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局面难以形成,一个链节出现松旷,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一些大学出版社内部没有生气,缺乏在图书市场大潮中历练的精英,缺乏团队协作的默契,精品力作难以产生,出版、销售两被动。

3 完善大学出版社图书物流工作的对策

3.1 构建出版社绿色供应链体系

但斌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4]。出版社绿色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等环节[5]。按照绿色供应链的管理要求,在选题策划、纸张采用、产品包装以及产品处置等环节做到绿色制造;在营销方案、渠道选择、营销成本和库存控制等环节寻求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实现绿色销售;出版社在规划、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时, 应该针对自身的状况,从实际和承载能力出发,科学规划,周密设计,重组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 减少管理、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通过构建绿色供应链来完善图书物流供应链,以实现绿色物流。

3.2 建立出版社信息化物流体系

信息化物流体系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汇总、识别、传递、跟踪和查询,其核心是让图书实体的流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降低物流过程中的价值浪费,从而抵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盲目竞争,调节滞后的制度性缺陷,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用信息化体系对配送流程、物流过程、分销过程和逆向物流进行全程管理,以实现图书物流过程的可见性,信息高度共享,减少物流的过程串货、破损丢货、到货滞后、过程积压等现象。

3.3 推动出版社物流模式的转型

大学出版社传统的物流模式是制约发展的障碍,只有在长远战略目标的规划下,克服出版社内部暂时无法回避的障碍,逐步推进物流模式的转型,甚至可以牺牲眼前利益,不计较短期得失,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利用外部力量和资源,可以快速摆脱出版社内部管理的困境,寻求一个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较高技术水平的合作平台,快速提升市场地位,只有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逐渐摆脱内部管理困境,突破发展瓶颈,驶入出版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刘建丽.论制约我国图书物流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商贸,2010(12):146

[2]刘妮.书业分销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编辑之友,2011(7):36

[3]庄玉辉.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物流现状浅析[J].中国出版,2010(4):61

[4]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2-1235

[5]李胜军.浅谈绿色供应链的构建[J].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8):96-97

猜你喜欢
出版社供应链图书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我等待……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